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十八

宋 陈经 撰

髙宗肜曰【商书】

读此篇之书有以见君臣遇灾警戒之意夫以髙宗之圣精诚上通于天而四海仰德则宜其和气感召祥瑞屡见可也何为而有雉升鼎耳之异甚哉天心之爱人君也久矣犹父母之爱子然凡加之以鞭挞警之以诃责者必其可教之子若夫不肖之子为父母之所弃絶者则无事于鞭挞诃责矣古之圣人知其意故灾异之来愈加戒惧若尧舜之水则曰儆予汤之旱则以六事责躬皆此也圣人不以灾异为嫌尝患人主之不修若夫汉武帝征讨连年愁怨四起不以此加意乃以白麟赤鴈为祥由今观之水旱不害为尧汤而白麟赤鴈未见其为武帝之益也

髙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已训诸王作髙宗肜日髙宗之训

飞雉野鸟也鼎祭之器也雊鸣也髙宗于祭之明日野鸟升鼎耳而鸣可谓异矣作书者之所述但云越有雊雉不言所祭者何庙所鸣者何处孔子序书直云祭成汤升鼎耳圣人之意葢有在矣髙宗之所以召此怪异者以髙宗之祀丰于近庙而薄于祖庙也故云祭成汤昔者傅説尝以黩于祭祀箴髙宗之失矣至此犹不改此其耳不聪不能聴大臣之言也故升鼎耳而鸣天人幽显之理于此可见矣鸣雉之变不自外来乃髙宗心中之物形见于外感应之理随而至洪范五行传其可以尽废哉祖已训诸王作髙宗肜日髙宗之训二篇之书以戒其君今髙宗肜日之篇具存而髙宗之训已亡矣意其所言者无非修省恐惧之意祖已知变异之来不在乎雉而在乎髙宗故所以训王者亦欲其修己以应天而已

髙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已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絶命民有不若德不聴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典祀无丰于昵上髙宗肜日者篇名也下髙宗肜日四字者即髙宗所祭之明日也商人曰肜周人曰绎皆明日又祭也髙宗于所祭之明日于是有鸣雉之异祖已之自言者以谓此野鸟之变皆王心惟先格王之非心而正其祭祀之事则可以消此异矣乃作书以训诰于王曰惟天监下民以义为主天固以爱民为心然亦何尝容心于其间苐视其义理之如何义之所在即天之所在也为善者自有得福之理为恶者自有得祸之理降年有永长而得夀者有不永而夭者岂天故欲夭民哉民于其中间自絶其命葢合于义者年之所以永不合于义者年之所以不永民有不若德者不顺其德是为非理非义事也不聴罪者不服其有罪而改过迁善也不若德不聴罪者天既孚信其命正其德葢福善祸淫者乃天之命亦天之德也天之福善祸淫其命何尝差其德亦何尝更易哉天既孚命正厥德则见在天之祸福一定而不可易矣民于此时则曰天道其如我何此可见民之自絶于天非天有心以絶民也祖已言此者以见民之夀夭皆其自取也人君之祸福亦其自取当反身修德可也然则祖己之言所以训王者専为鸣雉也今其书不及于雉又不及髙宗而且及于民此见古人谏君其辞优游详缓不迫切而意独至使闻之者自喻也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典祀无丰于昵王之所主者在于敬民无非所以为天之继嗣者天生民而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君者天之继也典祀者祀有常礼也常祀不可丰于亲戚之庙苟丰于昵而薄于逺则其心不知敬民是有意于邀福也今观此篇见髙宗心术之事前此傅説一见之初已箴其失宜若邪失己格非心已改矣岂谓数年之后旧病复发乎葢人于心术莫不有心偏处自非勇于用力一洗而消之则病根未除虽能遏于一时而终乆必偏重处复发以髙宗之贤圣尚且如此则学者于其气质之偏当何如用其功哉

尚书详解卷十八

猜你喜欢
  难岁篇第七十三·王充
  卷九十五 程子之书一·黎靖德
  民數第二十·徐干
  卷七十九·程公说
  读诗略记卷二·朱朝瑛
  第三十六卦:《明夷卦》·佚名
  卷二十三目录·乾隆
  万善先资集卷一·周梦颜
  十二入品第四·佚名
  论时事新报所谓经咒救国·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上·太虚
  宗镜录卷第九十三·延寿
  菩萨处胎经 第二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玄义卷下·灌顶
   第七十八則 開士忽悟水因·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帝纪第七 成帝 康帝·房玄龄

    成皇帝讳衍,字世根,明帝长子也。太宁三年三月戊辰,立为皇太子。闰月戊子,明帝崩。己丑,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增文武位二等,赐鳏寡孤老帛,人二匹,尊皇后庾氏为皇太后。秋九月癸卯,皇太后临朝称制。司徒王导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参辅

  • 第三四八认充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二二○三--六·佚名

    吞霄总理候选人刘振德之认充结状具认充状刘振德,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德年四十二岁,原籍陆丰县,有室有家。兹认充吞霄总理额缺,小心奉公,不敢过误。合具认充状是宽。〔批〕附卷。道光贰拾贰年拾贰月十九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二·允秘

    表二 【贝勒 贝子 镇国公 辅国公 以罪黜宗室贝勒】和硕贝勒 【阿敏所立爵】多罗诚毅贝勒【穆尔哈齐所立爵】多罗笃义贝勒【巴雅喇所立爵】多罗广略贝勒【禇英所立爵】多罗贝勒【芬古所立爵】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 四十八、钏影楼·包天笑

      秋星阁与钏影楼,两个笔名,我是常用的。秋星阁这个名儿,我曾经用了在上海开过小书店,现在且不必去说它。至于钏影楼这个名儿。我用得最多,有好几方图章,都是刻着钏影楼的。人家觉得这钏影楼三字,未免有点脂粉气,好像是个应

  • 伏繠传·李延寿

    伏日恒,字玄曜,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传授,能说玄理,与乐安人任日方、彭城人刘曼都很有名。在齐时曾任东陽郡丞、鄞县令。当时伏日恒的父亲伏曼容已经辞官隐居,朝廷经常让伏日恒在外任职,让他有能力赡养父母。梁武帝登基后,伏日恒

  • 隋纪五 炀皇帝上之下大业四年(戊辰、608)·司马光

    隋纪五 隋炀帝大业四年(戊辰,公元608年) [1] 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军五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妇人。 [1] 春季,正月,乙巳(初一),炀帝下诏征发黄河以北各军一百多万人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向南到黄河

  • 卷五十五·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五十五各省驻防将军等官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五各省驻防将军等官国朝官制直保定府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沧州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寳坻县防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十四典礼三【祭告二】五月初十日丙戍昧爽钦差致祭官员齐赴礼部领香帛祭文御仗分诣直省礼部祠祭司为钦奉恩诏事礼科抄出本部等部题前事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十六日题本月二十二日奉旨长白山医巫

  • 第二十三卦 剥 山地剥 艮上坤下·佚名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顺而止之,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象曰:山附地上,剥;上以厚下,安宅。 初六:剥牀以足,蔑贞凶。象曰:剥牀以足,以灭下也。六二:剥牀以辨,蔑贞凶。象曰:剥牀以辨,未

  • 第十九章 18·辜鸿铭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辜讲同一个学生(曾参)说:“我听先生评价一位贵族(孟庄子,鲁国大夫,孟孙氏的第六代领导者)行孝的事情,说,‘在他父亲死后他所做的事情,其他人也

  • 卷三十九·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三十九 明 冯复京 撰小雅节南山之什二雨无正篇旻天尔雅秋为旻天李巡曰秋万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旻文也郭璞曰旻犹愍也愍万物雕落○毛传云仁覆闵下则称旻天正

  • 卷二·佚名

    △发心供养品中阿难。彼普贤如来。复授一菩萨记。次当作佛号月如来。阿难。彼月如来。复授一菩萨记。次当作佛号分陀利如来。阿难。彼分陀利如来。复授一菩萨记。次当作佛号无垢如来。阿难。彼无垢如来。复授一菩萨记

  • 附錄一   晉譯經文勝解勝利段·欧阳竟无

      於是尊者須菩提白世尊曰.甚奇甚特此寶嚴經饒益發起趣摩訶衍諸族姓子族姓   女。須菩提復問世尊.諸族姓子族女說此寶嚴經者得幾所福。世尊告曰.迦葉若有恆   沙國土滿中七寶供養如恆沙等諸佛如來等正覺及弟子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五·湛然

    释此本门十妙。于中自二。先本迹。次十妙。所以先明本迹者。以本迹名通故须通辨。简通从别使今本迹昭然可观。是故于中先通论本迹。次别论本迹。通论中二。先列。亦名生起。次释。初中言事理者。秖是真俗。理教者。真

  • 第二集 地·佚名

    续刊古尊宿语要第二集 地 清凉法眼益禅师语    嗣地藏 上堂 恼乱上座不安者。外有物。内有心。所以凡圣一真。犹存见隔。便道。见在即凡。情忘即佛。劝上座。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又云。愿我速除虚妄见。妙观察

  • 文章精义·李涂

    宋·李涂撰。一卷。恐非足本。涂字耆卿,生卒居里不祥,事迹亦无可考。此书乃李涂门人于钦 (1284—1333) 聆听李涂“论古今文章”时所记笔记。刊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其论文多本《六经》,鲜及声律章句。而于工拙繁简之间,源流

  • 太平两同书·佚名

    太平两同书,原不题撰人。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四之说,应为唐末学者罗隐所作。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书分十篇:〈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理

  • 右绕佛塔功德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652~710)译。又作绕塔功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系佛应舍利弗之请,以偈宣说右绕佛塔之功德。初叙在家众右绕塔可得夜叉鬼神等之亲近供养、远离八难、具妙色相、生于最尊之姓、仪容端正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