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五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辛巳朔孟冬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

○总督仓场户部侍郎褚鈇奏各省直自万历十四年起至二十年止共欠京运银七百六十四万一千一百余两乞严责抚按官酌量挨定年分报完从之

○升云南副使陈尚伊为江西右参政湖广副使邵伯悌补浙江四川右布政使王来贤升贵州左布政使

○癸未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殿宇修完遣侍郎沈节甫行礼

○户部题 潞府奏讨景府遗业已经道府查补派租明白请开住俸官员俸从之

○升云南按察使杨归儒为四川右布政使山东莱州府知府刘任为湖广副使整饬荆西户部浙江司署郎中事主事伍可受为云南佥事驻劄楚雄  ○甲申以 中宫千秋令节赐三辅臣上尊珍馔

○山西巡抚吕坤题京差主试及同考试取聘太远非旧章下所司议

○予女直夷人猛骨索罗及羊索罗金带金顶大帽并职事衣服如例

○山东督抚军门令旗及刀枪头皆出火鸣响有声

○乙酉升刘綎为备倭副总兵署都督佥事暂留朝鲜

○丙戌武进江阴等县大冰雹损五谷

○禁锢襄陵王府凶淫镇国中尉融□而火页□于高墙

○升贵州右参政陈洙为云南按察使

○丁亥改南京户部尚书周世选为南京兵部尚书

○命山西右布政使韩取善巡抚辽东

○戊子是日升陕西左参政郑国仕为贵州按察使兼参议分守新镇

○己丑大学士王锡爵等议户部郎中郑材因本部侍郎李桢驳奏其所论赵吴婚姻事语侵其父愤激争辩应拟处以存堂属之体

○赐户部左侍郎王之垣父母祭葬

○宴海西弗思木等卫贡夷庄台等一百一十名伯费甲金待

○辛卯以郝杰为南京户部尚书

○予原任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林应亮祭葬

○升大理寺卿胡嘉谟刑部右侍郎

○予魏国公徐维志祭十二坛照例造坟安葬

○升江西副使冯景隆为陕西左参政分守关内

○壬辰予锦衣卫署都指挥佥事李光先祭葬

○升山东佥事杨植为河南右参议

○山西潞安府知府王度为陕西苑马寺少卿兼佥事陕西副使詹思谦调河南

○癸巳延绥巡抚李春元题近见三二总兵不繇督抚会题竟自称病乞归避难之风易炽请今后总兵有病许督抚具题托病释负者立案不行 上是之

○准举人王国昌会试礼部怜其再荐贤书故也

○乙未升沉思孝大理寺卿贾仁元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

○升礼部主客司员外郎查允元为江西提学佥事云南佥事王大谟为广西左参议兵部职方司署员外郎事主事项德桢为山东佥事蓟州兵备河南开封府知府陈廉为陕西副使整饬潼关卫

○丙申都察院覆福建抚按问过尤溪县不法知县黄思谏追赃为民

○今岁暂免行刑

○戊戌陕西天鼓鸣星霣大如斗

○大学士王锡爵等题目前第一重事为百官日夜翘首者无过册储先是八月初旬窃职该部科而下皆预撰<锍-釒>草待 圣节过而上之臣等不胜忙悚以为此<锍-釒>岂无闲暇之日而必于燕喜之时连夜致书九卿台谏令其各谕意寮属毋得遽请幸诸臣曲从至今今岁功将暮正当预备来春之册典以慰久郁之人情若 皇上默无消息则满朝又将有摇笔舌呼朋类而进者矣况 皇长子明年便交十三岁冠婚之期且迫除册立豫教外更有何说更有何处将使人愈不信 皇上之言愈不测 皇上之心而臣等拙词微力又何恃而复能屹立风波矛盾之中为 皇上解棼也兴言至此追思春间扰扰之状可为寒心伏望一察迩言永维大计霈然降谕断在明春举行不胜至愿

○升陕西右参议李际春为云南副使提调学政

○己亥升张一元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予南京兵部尚书郭应聘谥襄毅

○庚子礼部覆原任南京礼部尚书林火□廉应与谥报可

○辛丑户部覆湖广抚按及郧阳巡抚报宝庆长沙荆襄等处水患异常议改折缓徵蠲免赈济四事 上依议行

○予南京礼部尚书秦鸣雷祭葬鸣雷浙江临海人中嘉靖甲辰第一甲第一名授修撰纂修 大明会典教习内书堂会试同考陛谕德祭酒礼部侍郎奉敕总较永乐大典知贡举改吏部掌詹事府教习庶吉士乞休归以荐起南京礼部尚书致仕本年七月初七日卒祭葬如例而吏部又言鸣雷于万历元年为给事中赵思诚追劾家世非正行业平常必不当议谥云

○升陕西佥事周有光为本省右参议分守西宁

○以游击管参将事署都指挥佥事麻承训分守宣府上北路左参将

○壬寅赐三辅臣鲜藕

○ 上以吏部起用为民科臣张栋罚堂上官俸二月降司官杂职辅臣<锍-釒>救剀切报曰朕怒该部抗旨姑从轻处且借言非指卿一<锍-釒>乃此辈屡拾别言市恩推用既卿等申救堂上官已有旨了该司官免降杂职都调外用既而科道官交章申救 上恶许弘纲等党救夺为首俸四月余各二月黜该司官孟化鲤等为民是日左都御史李世达乞休<锍-釒>同下阁臣仍拟温旨勉留会 上方怒吏部特旨卿有疾准乘传回籍调理痊可之日抚按官具奏起用

○升吴文梓侯廷佩户科左右给事中李盛春右通政

○癸卯赐少傅兼太子太傅大学士郭朴祭葬朴河南安阳人中嘉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历编修侍读纂修 大明会典升春坊侍讲礼部右侍郎改吏部升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以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加少保晋少傅乞休归诏给人夫月米及年八十遣官存问加给人夫月米二十一年五月十九日卒朴 三朝元老秉铨而斥佞进贤参政而调元赞化始终一节遐龄重望人不可及云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欧阳修
  卷二百二·志第一百五十五·艺文一·脱脱
  第九十三回 葬爱妻遇变丧身 立犹子临终传位·蔡东藩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五十六·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八·项笃寿
  通志卷三十七·郑樵
  九一 谕内阁进士邵晋涵举人戴震等如勤勉准其一体散馆殿试酌量录用·佚名
  萧颖达传·姚思廉
  杜弼传·李百药
  仪智传·张廷玉
  周叙传·张廷玉
  吴良传·张廷玉
  卷六十六·佚名
  计大雄·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前场后二日,星期日上午。地点 派出所,所长室。人物 平海燕 唐大哥 唐大嫂 王秀竹 王新英 诸所长丁 宏 沈维义 刘超云 王仁利 王仁德 李天祥李珍桂 井奶奶 林三嫂〔幕启:平海燕在阅文件。电话响,她接

  • 古诗镜卷二十二·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六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章人也好学有俊才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引为记室寻为国侍郎

  • 正气歌·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

  • 读礼通考卷三十一·徐乾学

    丧服二衰 裳仪礼丧服记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注削犹杀也大古冠布衣布先知为上外杀其幅以便体也后知为下内杀其幅稍有节也后世圣人易之以此为丧服袧者谓辟两侧空中央也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疏自此已下尽袪尺二寸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正德八年秋七月丁卯朔享 太庙遣成国公朱辅代行礼○调分守宣府南路右参将王忠充左参将分守宣府西路万全右卫等处以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胡昺充右参将代守南路○己巳改服阕掌鸿胪寺事礼部右侍郎俞琳为工部右侍郎添注管事

  •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十二月。庚辰。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豫省南汝之交。积匪出没。请移营设官以资镇抚一摺。据称南汝交界角子山地方。山多地险。与州县相隔窎远。匪党易于啸聚。宜拨营扼要驻扎。并将新息通判改为

  • 刘春传·张廷玉

    刘春,字仁仲,四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考中进士。授编修职,几次升迁之后,任翰林学士。正德六年(1511),提升为吏部右侍郎,又升左侍郎。八年接替傅皀为礼部尚书。淮王..蓕、郑王....都是王族旁支,而承袭藩王封号,而..蓕称他亲

  • 卷七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内治周襄王十七年王降翟师以伐郑王德翟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夫婚姻祸福之阶也利内则福由之利外则取祸今王外利矣【

  • 琉球入太学始末·王士祯

    题辞国家声教覃敷,无远弗届;而琉球向慕文教,尤为最笃。盖其时奉使琉球者,为吾郡悔斋汪先生。先生亲赍宸翰远涉瀛海,未浃旬而至,诚古今所仅见;是以其国益慑伏于圣天子之威灵,而思沐夫教育。及其入太学读经书仅历四载,遽以省亲归

  • 孙凤珠女士·周诒春

    孙凤珠女士 字峄桐。年二十四岁。生于江苏嘉定。初学于湖州湖郡女塾及苏州英华女校。又任英华女校教员。宣统二年。自费游美。入雅典学校。习普通文科及音乐。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夏。入佐治比卜地学校。习师

  • 卷八 汤诰第三·孔颖达

    汤既黜夏命,黜,退也,退其王命。复归于亳,作《汤诰》。汤诰以伐桀大义告天下。[疏]“汤既”至“汤诰”○正义曰:汤既黜夏王之命,复归于亳,以伐桀大义诰示天下。史录其事,作《汤诰》。仲虺在路作诰,此至亳乃作,故次《仲虺》之下。

  • 胡子衡齐序·胡直

      胡子衡齐序  胡子之书曰衡齐,既成,而长洲令曾凤仪氏刻之,属不侫贞序焉。夫胡子何以称衡齐也?衡者平也,所以平低昂而使之当也;齐者和也,所以和诸味而使之成也。胡子之所为衡齐也,其大指曰:吾儒与他道角,吾处吾胜而求彼负,以

  • 目录·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类目録春秋正义序   春秋左传序春秋左传原目  【附】春秋三传注解传述人卷一隐公【起元年尽二年】卷二隐公【起三年尽五年】卷三隐公【

  • 卷九·佚名

    △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获得净印三昧。应当修集净於菩提。远离一切滓浊之心。善男子,若不能见诸法性净,则为渴爱烦恼所污。一切诸法不可思惟。不作不行清净寂静。无有尘垢亦无过失。毕竟清净如解脱性

  • 三 明 论·太虚

    ──五年在普陀作──缘起分第一 交芦子若存若亡,不觉心动:昏扰淆然撄于心,光象眩然要于知,浑浑芒芒,恍恍惚惚,初不辨象从知出,知从象来;扰故心动,心动故扰,然心动而不能自止,知出而不能自弭,如有所使,如有所系,其知弥出,其光象

  • 卷第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四无色法中。已辩心心所。今次当辩心不相应行。颂曰。心不相应行  得非得同分无想二定命  相名身等类论曰。等者等取句身文身及和合性。类

  • 东坡诗集注·王十朋

    诗文注。南宋王十朋(1112—1171)撰。三十二卷。十朋字龟龄,自号梅溪。浙江乐清人。绍兴进士,历知饶夔湖泉诸州,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著有《梅溪集》、《会稽三赋》等。此集收所注东坡诗有纪行一卷,游览二卷,古迹

  • 中国哲学史·钟泰

    钟泰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3月初版。全书分上下两卷,凡四编七十二章,通过介绍自周至明清百余位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叙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第一编上古哲学史共13章,对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家等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