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续録卷十

朱子诗曰浑然一理贯即性与天道也

心性天一理也其大无外

诚即性命之实理非性命之外别有诚也

天人之理诚而已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即干之健而不息也

人之威仪须防不可不严整盖有物有则也

张子反原之说吕氏屈者不亡之言谢氏归根之论程子朱子辨之明矣

程子曰人心一有所欲则离道矣此克己所以为难也严子陵有懐仁辅义天下恱之言非不仕也但不肯少贬其道耳观其谓光武差増于徃则其防意可见作史者列于逸民传非知光者

出处去就士君子之大节不可不谨礼曰进以礼退以义孔子曰有命孟子不见诸侯尤详于进退之道故出处去就之节不可不谨

王者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魏晋五胡南北朝十六国五代或假禅授以窃人之国或骋兵力以荼毒生民皆王者之贼也

古经易画自伏羲始书自尧典始

周子之学当时无知者太极图说通书传之程子程子以其理防不以语学者至朱子始发明之然能因朱子之言以求周子之学者亦未易得也

诚心父母斯民为王道有一毫不诚即非王道矣性与天道只在目前黙而识之可也

顔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使逹而在上则有天下而不与矣

韩子言孟子醇乎醇以其言仁义而不杂也

朱子谓程子说荀扬等语是就分金秤上说下来盖所谓知言知人也

无物非气无气无道

千古圣贤之心仁而已

自近古四海九州无不崇信释老惟今孔子阙里曲阜一县无佛老之居无僧道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者诚而已

朱子曰程子言以功用谓之神以妙用谓之神功用言其气也妙用言其理也凡易兼言神者皆言其气单言神者皆言其理朱子释隂阳不测之谓神章言道之体用不外乎隂阳而其所以然则未尝倚于隂阳是则神即道也理也

神无方而易无体不但隂阳造化为然如人之动而阳神在动中静而隂神在静中此神无方也人之动而静静而动动而又静此易无体也

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流行赋予无一息之间但人自不察耳

论性不论气不备有二说性气不相离专论性不论气则性无安泊处此不备也性气既不相离因气有清浊故性有明暗若専论本然之性善而不论气则不知有清浊明暗气质之性此不备也

论气不论性不明是指告子以知觉运动生之气为性而不知性即理也故不明

万事万物一理贯之理即性也性之仁贯乎父子之亲仁民爱物之类性之义贯乎君臣之义尊贤之等事物之宜性之礼贯乎长防之序天秩之节文仪则性之智贯乎夫妇之别是非善恶贤否之分性之信贯乎朋友之交五常万事之实只一性贯乎万事万物所谓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也

知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则知道德之本源矣

气质之拘最大不然何自古圣贤之生不多见与孔子以圣人君子善人有恒者不得而见圣贤之生岂偶然哉

人心所具之性从继之者善来即所谓天命之谓性也夏商周皆有兴废惟唐虞无废

善恶不系于世类多矣以莽贼而有孝平后之贞烈自古来万变之外物皆泯惟善恶之迹不泯可畏哉夏商周之子孙久而无闻孔子之子孙愈久愈盛何其德之长也

心每有妄发即以经书圣贤之言制之

程子曰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干此数言不出理气二字而天以贯之

防程子之门流于老禅者由致知格物之功未至也程子曰天本廓然无穷即道之廓然无穷也天以形体言道即理也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夫仁义即大道也大道既废又岂有仁义乎至分道德仁义礼为五皆理不明也先儒已辨之矣

陈希夷亦遯世离羣者与

程子曰性即理也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此论本然之性又曰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此论气质之性

朱子之后大儒真西山大学衍义有补于治道

朱子言自程子之后论格物致知者皆失程子之意详见大学或问

学者不于身心事物上体认其理而力行之徒矻矻于记诵文辞之间难乎有得矣

因恻隠羞恶恭敬是非之情善而知仁义礼智之性善亦犹因水之流清而知其源之清也此先儒之成説特申言之

自孔子后数千年易只曰周经乾元亨利贞以下而伏羲先天四图隐而不传虽有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説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徃者顺知来者逆之言人亦不知何谓至邵子传先天图自陈希夷于是以系辞説卦之言证图一一相合而伏羲作易本原复明

邵子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等语即发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云云之横图也其曰乾坤纵而六子横等语即发明天地定位云云之圆图也

尧典克明峻德一言贯千万世君徳之始

程子称邵子观天地之运化隂阳之消长以逹乎万物之变其意深矣

鬼者屈也神者伸也屈伸是隂阳之灵处

干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乾坤之广大即易之广大也

人与天地万物混然一理一气但分有不同耳

孔子以至德称泰伯文王乃万世之人极

天人一理备见于孔子赞易之辞

明德贯大学经传

天人一理汤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武王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孔子所谓性与天道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子所谓知性知天皆有以见天人之一理后世大道不明论天者不及于人言人者无渉于天由是分天人爲二致惟董子有道之大原出于天之言亦可见天人之一理至周子作太极图明人物出于造化之一原而张子程子朱子各有发明天人一理之説大道于是复明

学问大本原在天命之性于此所见不差则天下之理不差矣

邵康节见造化人事熟所以终不出

惟知言穷理则能知人之邪正

圣贤成大事业者从战战兢兢之小心来

孔子言有恒者难见验之人信然

帝王治道治法皆实德实事岂后世无本智力之所及至诚能尽其性尽性即至诚

纯乎天理而不杂为诚杂则妄而不诚矣

克尽已私为诚有一毫之私未尽则非诚矣

程子曰有无动静始终之理聚散而已盖聚则为有为动为始散则为无为静为终生死之説不过如此释氏聚散亦人耳安能以已散者为祸福邪举前古为其所惑理之不明也甚矣

圣人最重民力观春秋所书可见

心无愧怍则广大寛平而体常舒泰其乐可知矣程子曰释氏不识隂阳昼夜死生古今愚谓惟其如此故其言诞妄

圣人言天地之造化莫备于易论天地之造化而不本于易皆妄也

猜你喜欢
  卷十四 酒诰第十二·孔颖达
  卷一四四·邱濬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孔子
  考工记解卷下·林希逸
  卷四·胡士行
  初阳眩耀·胡兰成
  凡例·朱鹤龄
  卷三十·王道焜
  卷三十三·王天与
  卷二十二·熊节
  卷五十一·顺治
  世俗品法句经第二十一(十有四章)·佚名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全文·佚名
  卷二十三·赜藏主
  释重颂·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一·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三十一     休寜孙默编董以宁蓉度词下长调满江红乙已述哀【元日】去岁今朝念母病扪心私痛犹记得支床慰劳慈恩深重此际魂归何处去黄泉碧落儿难送便床前

  • 卷456 ·佚名

    杨亿 吴延年宰武义 精神满腹富青春,烧尾曾看上禹门。 献赋多年梁苑客,谪仙重世武夷孙。 一同印绶光初命,几驿桑麻接故园。 泽国归程秋欲尽,丹枫黄菊动吟魂。 杨亿 戊申年七夕五绝 六幕西回斗转

  • 节孝诗钞·吴之振

    徐积和杨掾月蚀篇并序杨子常掾为《月蚀篇》示予,辞义甚伟,某不敢虚辱其贶,乃吟哦而和之。《诗》曰:“彼月而蚀则维其常。”《春秋》月蚀不书,其非大变也可知矣。形而为诗歌,若无不可者,遂卒赋之云尔!元丰之元岁戊午,斗柄斜指西

  • 虞陆张骆陆吾硃传第十二·陈寿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吴书曰:翻少好学,有高气。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过翻,翻追与书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过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书奇之,由是见称。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三年岁次辛酉 金熙宗亶皇统元年春正月按是月辛丑朔壬寅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大平观赵开卒年七十六自金人犯狭蜀开职馈饷者十年军用得以毋乏一时赖之开既黜主计之臣率三四易于开条画毫发无敢变易者

  • ●卷一·赵鼎

    ○建炎三年巳酉岁 正月,车驾在维扬。是月末,金人侵宿、泗。前一月,已有南侵之报,遣苗傅以所部兵扈卫隆太后往杭州。 二月,车驾在维扬。初一日,急奏至,朝廷不以为然,上独忧之。是日,遣刘正彦以所部兵从皇子、六宫往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六、“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如何以人类中君臣之义,移向人与夷狄大分上用。管仲忘君仇,孔子何故恕之?而反许以仁。盖以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为域中第一义。所以圣人许

  • 卷之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古今列女传原序·解缙

    朕闻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大经者五品之人伦也大哉经纶之道乎而以人伦为本人之大伦有五而男女夫妇为先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君臣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经训之作皆载之首篇

  • 尉迟迥传·令狐德棻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地人。他的祖先,是魏氏的支脉,号称尉迟部,就以尉迟为姓。父亲尉迟俟兜,为人宽和,善于鉴察人才,娶太祖之姐昌乐大长公主,生下尉迟迥和尉迟纲。尉迟俟兜病危,叫来两个儿子,抚着他们的背说:“你们都有贵人之相,可惜

  • 魏时亮传·张廷玉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中书舍人,升任兵科给事中。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七,穆宗下诏免去朝见,过了三天又传旨免予朝见。魏时亮认为新主不能马上就懈怠了,上奏劝谏。不久,朝廷派遣魏时亮以左

  • 偷迦遮复弥经晋名修行道地卷第一(并序)·佚名

    造立修行道地经者。天竺沙门。厥名众护。出于中国圣兴之域。幼学大业洪要之典。通尽法藏十二部经。三达之智。靡不贯博。钩玄致妙。能体深奥。以大慈悲弘益众生。助明大光照悟盲冥。叙尊甘露荡荡之训。权现真人其实菩

  • 念佛镜序·善导

    无为子杨杰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则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转矣。其净秽、寿量

  • 沙弥尼戒经·佚名

    在后汉录沙弥尼初戒。不得杀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动犹如赤子。何谓不杀。护身口意。身不杀人物蚑行喘息之类。而不手为亦不教人。见杀不食。闻杀不食疑杀不食。为我杀不食。口不说言当杀当害报怨。亦不得言

  • 卷第五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五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论】此四十心中位成佛果及普贤行非论人王梵王之位但论位位之中以如来

  • 康熙连城县志·杜士晋

    记载连城县的山川形胜、政事沿革、户籍赋役、风俗淳漓、人文盛衰以及先贤之范迹,物产之丰约,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是了解和研究连城县的重要文献。

  • 唐百家诗选·王安石

    又名《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诗总集。宋王安石编。二十卷。录唐一百零四 家诗一千二百余首,按时代先后编次。前有王 氏自序云:“余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时,次道 出其家藏唐诗百余编,诿余择其精者,次道因 名曰《百家诗

  • 东林本末·吴应箕

    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年维崧太史家”。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