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续録卷十一

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茍为物欲所蔽失其不忍人之心所谓戕灭天理自絶本根者贼杀其亲大逆无道也故谓之贼

以气中有太极则可以气即太极则不可

程子曰无妄之谓诚朱子曰真实无妄之谓诚诚非虚字皆指实理而言

程子不言太极其论性天道即太极也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故程子不以太极图説语学者

知之至信之笃则实有得于已矣

伊川曰学者于道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此言当深翫

读圣贤书于凡切要之言皆体贴到自己身心上必欲实得而力践之乃有益不然书自书我自我虽尽读圣贤书终无益也

孟子言见而知之闻而知之尹氏曰知谓知其道也盖道即仁义礼智之道也程子明道者明是道也伊川言学者于道不知所向所至亦此道也道即朱子【阙】

其理于象言之表矣

养气则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同其大尽心则人之性与天地之性同其大

一息之运与古今之运同一尘之土与大地之土同一夫之心与亿兆之心同

阳气成形之大者为天隂气成形之大者为地乾元天之徳也坤元地之徳也

克勤小物为学之要

物格知至则异端邪诞妖妄之説不辨而自明矣孔子言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其知之字皆指知性而言故为学之本求知其性之所有全之而已

学而知之之功夫条目如格物致知择善明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学聚问辨博文知性知天之类皆是也天道之全体大用元亨利贞四时而已人道之全体大用仁义礼智四端而已

外物无穷不能以礼制心则逐外物亦无穷

圣贤道尊徳贵举天下之物岂能尚乎

自得之为难自得之则实有诸已矣

虽能建立大事功而不知道犹为浅故君子贵乎知道

朱子论子产管仲于道槩乎未有闻也

魏伯阳参同契假易论长生之术若指诸掌然伯阳今竟能践其言而度世常存邪

程子曰仙者天地间一贼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延年邪愚谓仙者虽窃造化之机以延年亦未有乆而不散者不然自古以仙得名者多矣何千百年不见一人在世邪

神仙既自谓能度世常在人间以化人可也何必作为言语邪以作为言语而不常在人间则其诞妄不可信也明矣

万物始终乃隂阳造化自然之理神仙者必欲超出隂阳造化之理以常存必无此理

老庄亦无神仙之説自秦汉来乃有之秦皇汉武求之之效可见矣

屈原逺游篇神仙度世之言皆假设耳人将谓神仙真可学误矣

羲周之易专主动察变占至孔子之易乃有居省象辞

尧曰允执其中故言中自尧始圣贤相传之道中而已矣

尚书言中最多中者天命之性书多言无过不及之中乃性之已发者至子思作中庸乃兼言未发已发之中程子朱子论之详矣

读书不于身心有得懵然而已

本朝祀典极正以不杂于佛老

天地以生物为心元亨利贞也人得天地之心为心仁义礼智也是即天命之性与

人物从天地大化之本原来故天人一理

程子曰气清则才善气浊则才恶禀得至清之气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为愚人如韩愈所言公都子所问之人是也愚谓韩子所言即性有三品之説公都子所问即有性善有性不善云云者此皆言气质之性也

韩子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氏之传又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又曰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曽子自孔子殁独孟轲氏之传独得其宗愚谓自秦汉以来诸儒未有论道统相传之详且正如韩子者至程朱论道统之传亦主其説若韩子所见诚所谓豪杰之士矣

一故神或在隂中或在阳中皆此一也故曰两在故不测两故化阳化为隂神在其中隂化为阳神在其中故曰推行乎一

程子曰动静有无始终之理聚散而已盖聚则为动为有为始散则为静为无为终

议拟二字出易大传今法家用之虽细事亦可见易无不包之一端

人皆知求神于茫昩不测之间殊不知天地四时日月星辰露风霆雪霜山川草木人物鸟兽皆神之著者

举天地万物皆至理民鲜知之

孟子七篇虽论有不同皆本于此心之义理学者忘之时多所以于义理不熟

圣人只以仁义礼智之心应天下之事

中庸书天命之谓性尽之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此性天道合一也

致知格物者欲推极知识以知性也故朱子曰知性则物格之谓尽心则知至之谓也

明道曰道之不明也异端害之也一段辩尽异端之失观大学经致知格物连诚意説则格物先欲格身心之理而后诚意之功可施故程子曰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

论天地隂阳造化莫备于易外易而论造化者即程子所谓邪诞妖妄之説也

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徳天命之性是也

孟子言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及言知性知天是其论理气处

致知格物于读书得之者多

各正性命各得性命之正

孔子之道得孟子而愈尊程子之道至朱子而始明理万古只依旧气则日新

理大无穷气亦大无穷

天所赋之性无时不然物所受之性无物不有

舍己从人最为难事所以舜称尧孟子称舜公都子所问三者之性前二説朱子以告子苏氏胡氏之言证之固非矣后一説以韩子性有三品之説明之程子曰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恶禀得至清之气生者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为愚人如韩愈所言是也然则此一説正论气质之性未为非也但孟子专论性不及气耳

易书一字一义皆自先天图出通书一字一义皆自太极图出

以静言性则可以静形容性则不可

宋言官有以防题作诗为谤讪者皆非也观周公无逸之书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徳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则古之圣臣曷尝道其君以言语罪人哉

感中有寂寂中有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皆以心之用言

圣人之教皆自近以渐及髙逺循循有序

不忍人之心即天地生物之心所谓元也

仁道至大以即天地生物之心也

健而无息之谓干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意邵子论天地始终之数乃前圣所未言者

先儒谓邵子以一万八百年为一防初间一万八百年而天始开窃疑天未开时只是气塞既未有日月星辰厯数四时不知如何计其年数

猜你喜欢
  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佚名
  卷二 孝本二·孙星衍
  第七章 11·辜鸿铭
  卷八十五·卫湜
  提要·叶时
  卷二百二十六·秦蕙田
  左传折诸卷十四·张尚瑗
  第二十节 论政治能力·梁启超
  (二)·钱穆
  卷二十五·佚名
  佛地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菩萨本缘经卷下·佚名
  卷第四十七·佚名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谢枋得·唐圭璋

      枋得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人。生于宝庆二年(1226),宝祐四年(1256)进士。德祐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元兵东下,信州不守,及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已而卖卜建阳市。宋亡,居闽中。福建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死。时至二十六

  • 朱敦复·唐圭璋

      敦复字无悔,洛阳人。希真兄。   双雁儿   尚志服事跛神仙。   辛勤了、万千般。   一朝身死入黄泉。   至诚地、哭皇天。   旁人苦苦叩玄言。   不免得、告诸贤。   禁法蝎儿不曾传。   吃畜生

  • ●録鬼簿卷下·钟嗣成

    ○方今才人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仙〕曲吊之宫大用【名天挺。大名人。钓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卒不见用。先君与之莫逆交,故余常得侍坐,见其吟咏。文笔人莫能敌;乐府歌曲,特余事耳。】豁然胸次扫尘埃,久矣声名播省台。先

  • 卷一百九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十九笳类五言古边笳曲         【唐】温庭筠朔管迎秋动雕隂雁来旱上郡隠黄云天山吹白草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江南戌客心门外芙蓉老七言絶句夜上受降城闻笳【一作  

  • 卷十九 吴语·左丘明

    1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句践起师逆之。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

  • 卷七十二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甲寅朔,詔右僕射張齊賢、戶部尚書溫仲舒、右丞向敏中、御史中丞王嗣宗、知雜御史盧琰各舉才堪御史者一人。   內東門司言,皇親諸命婦應入宮廷覲見者,承前未嘗預奏,皆

  • 卷之二百七·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五月。己亥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卯皆如之。  ○御紫光阁黄幄阅侍卫步射。以翰林院编修朱善祥为云南乡试正考官。编修庞玺为副考官。编修李桂林为贵州乡试正考官

  • 第十二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二册 崇德元年五月十四日,宽温仁圣汗谕都察院诸臣曰:“尔等既职司谏诤,我身有遇,或奢侈无度,靡费财货,或杀黜功臣,或逸乐游畋,不理政务,或耽於酒色,不勤国事,或废弃忠良,信任奸?,或陟有罪,黜有功,凡此种种,一经闻知,即当直谏

  • ·覆玉坡制军文武和衷治事书·丁曰健

    窃思台得吕镇共事,不但佩知人之明,而深幸同舟协济,受益良多。此间治兵得人,地方一切皆易就理。自抵任至今,文武一家,兵民渐见安辑,彼此毫无间言;传闻之词,不知何来?以致上烦宪廑,实切悚惶。再四思之,其所以有此说者,

  • 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陈寿

    (刘封传、彭羕传、廖立传、李严传、刘琰传、魏延传、杨仪传)刘封传,刘封其人,本是罗侯寇氏的儿子,长沙刘氏的外甥。刘备到荆州,因为当时没有儿子,就收刘封为养子。及至刘备入蜀,从葭萌还军进攻刘璋,当时刘封二十多岁,有武艺,力气

  • 四四 我们的“家长”·邹韬奋

    我现在要谈谈我们的“家长”。稍稍留心中国救国运动的人,没有不知道有沈钧儒先生其人。我认识沈先生还在前年(一九三五)十二月底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时候。我记得那时是文化界救国会开着成立大会,沈先生做主席。我那时

  • 卷一百三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九 朱批宋筠奏摺 雍正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巡察山西等处户科掌印给事中【臣】宋筠谨 奏为据实陈明仰祈 睿鉴事窃【臣】钦承 简命巡察全

  • 卷二·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二月翰林院编修曹禾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各疏请皇上东巡命廷臣集议翰林院编修曹禾题为恭请皇上登封岱宗以告成功以昭盛德事【臣】闻祀典国之大事帝王事天明事地察于是乎神

  • 五年·佚名

    明天啓七年上之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巳,上行望闕禮。○上謁魂宮。○備局啓曰:「伏見成俊耉所送毛將揭帖,與前送秘揭,只是一意。蓋彼之深惡,而欲去之者,惟李莞,而李莞決不可輕遞。且前日毛將所求租糧萬餘石,以不得輕許之意,旣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六诸过去彼一切尽耶。答应作四句。过去有二种。如前说。尽亦有二种。如过去说。此中俱依二种作论。过去与尽互有广狭。故作四

  • 中国传奇·林语堂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根据中国古典小说编译而成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从《太平广记》、《清尊录》、《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古本中选择了20篇有代表性的小说,通过改编、删节、增译等方法将原文本重新改造

  • 双溪类稿·王炎

    27卷,宋王炎撰。其集世所行者凡二本,一本为康熙中其族孙祺等所刊,凡12卷;一本即此本,乃明万历丙申尚宝司丞王鏻得沈一贯家旧本为校正开雕者也。其诗文博雅精深,亦具有根柢。其集收古赋9篇:《水西风光赋》、《竹赋》、

  • 知圣篇·廖平

    《知圣篇》是廖平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分正、续二编,正编初稿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改定于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三十年(1904)由绥定府中学堂刻成;续编则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正编合编,先后收入《四益馆丛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