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镜序
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则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转矣。其净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阿弥陀佛,净土摄受之主也;
释迦如来,指导净土之师也。观音、势至,助佛扬化者也。是以如来一代教典,处处丁宁劝往生也。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以济度为佛事。是故《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又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祇洹精舍无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净土想。盖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圣、凡一体机、感相应,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禅定者易生,不散乱故;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嗔恚故;精进者易生,不退转故;不造善、不作恶者易生,念纯一故;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实惭惧故。虽有众善,若无诚信心、无深心、无回向发愿心者,则不得上上品生矣。
噫!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夫造恶业入苦趣,念弥陀生极乐,二者皆佛言也。世人忧堕地狱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晋慧远法师与当时高士刘遗民等,结白莲社于庐山,盖致精诚于此。尔其后七百年,僧、俗修持获感者非一,咸见于净土传记,岂诬也哉?然赞辅弥陀教观者,其书山积,唯
善道大师《念佛镜》十一门最为首冠。援引圣言开决群惑,万年闇室,日至而顿有余光;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劳自力。非法藏后身,不能至于是也。杰顷于都下尝获斯文,读示所知,无不生信,自遭酷罚,感窹益深,将广其传,因为叙引。
熙宁九年(丙辰)仲秋述
大明朝云栖寺莲池大师竹窗二笔曰:“道镜、善道二师作《念佛镜》,以念佛与种种法门对举,皆断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可谓笃信明辨,大有功于净土矣!”独其对禅宗一章谓:“观心者、观无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学人疑焉,予以为正。四料简所谓:“有禅无净土者”,是也。但执观心,不信有极乐净土,但执无生,不信有净土往生,则未达即心即土,不知生即无生,偏空之见非圆顿之禅也。反不如理性虽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观心而妙悟自心,观无生而得无生忍,此正与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谁轩轾之有矣?
古本曰:
(五代十国之契丹,道宗年号,当于大宋四主仁宗嘉祐第四)
清宁五稔岁次己亥孟秋月蓂生一叶记
奉圣州彰义寺,前东五台临坛大德,弘律沙门法广详勘
崇摄大夫捡挍,太保圆教大师赐紫沙门知昭详勘
夫念佛三昧,如明镜照万象,八万四千其犹影像,三乘、五乘从是得入,谅是海藏之至要,趣道之妙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动,牵衣而缕缕俱来矣!所以《华严》譬如以狮子筋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矣!世有一般师,轻蔑弥陀,偏劝菩萨,令持陀罗尼修禅定,是错之甚者乎!西方之外别无观音之土,九品来应悉擎莲台,形像妙观说是心是佛。是故百丈、智觉等皆开张净土,均劝念佛,言积于万卷,书满于海内。特可备于轻蔑者之金錍者,其惟二师之《念佛镜》乎!门分十一,导于万机,疑立二三,荡于群惑,可谓浇世念佛之宝镜,四辈安神之华屋者也!
繇兹云栖大师深服膺斯书,叹笃信明解,大有功于净土,尝无驳言而还彰偏见过失矣!古梓誵讹是多,今获国欢寺本,专随之正之,但疑杨杰序转用之。冀祈同志之仁讲再挍本,传之无穷之里,俱入萨云之海而已。
旹延宝元龙集癸丑腊月上浣
江东住侣大谷门人某志焉
猜你喜欢 复兴佛教僧侣应受军训·太虚 卷第二十二(第四诵之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九·澄观 十事开示·佚名 黔南会灯录卷第七·善一如纯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圆悟克勤 卷四·佚名 华严经关脉义记·法藏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三·佚名 摩诃萨品第十五·佚名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第六十九卷·佚名 六道集序·弘赞 卷第四十六·志磐 佛教的护国与护世·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