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题辞

四书蒙引题辞

四书之有蒙引非但羽翼传注折衷语録为诸家讲説之宗而已防厥防义精深宏博发微阐幽实圣门抽闗启钥直窥堂奥之书也原夫初藁之作旧续相参词意重复又多前后异见至一句而二三其説有未暇删次焉者详具虚斋先生自序中阅者縁此未易领畧遂成遐弃纵有采择櫽括成书然皆贪为己业非复蔡氏之旧矣煦自弱冠知好此书寻绎十年稍有端绪嘉靖丙辰嵗乡先达吴寓庵公见延家塾得其旧所披阅防本参之去取畧定而纷遝浩繁难为贯穿屡辑屡辍又十九年而始成凡所钞録先为考定次序勒去芜冗条析类从标题书额之上别将坊本一部割截行欵摘取字句接续上下文义粘连片叚爰授誊写未尝擅改擅增一字全书具存可覆也大率参校二藁辑成一书其间十去三四先后既序脉络可循虽知妄意删次未必尽合作者庶或便于观览云尔

猜你喜欢
  大传·戴圣
  卷五十 有司彻第十七·郑玄
  说林下第二十三·韩非
  卷五·朱熹
  卷二十八·陆陇其
  安贫乐道的典范·孔子
  自我批评的难得·孔子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孔子
  卷四十八·程公说
  第五章 24·辜鸿铭
  卷二十六·李明复
  僖公·僖公七年·左丘明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合刊序·太虚
  贯 经 义·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三调六十三体,起四十四字至四十六字菩萨蛮三体又名重叠金、子夜歌、菩萨鬘、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 采桑子三体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丑奴儿、罗敷媚 后庭花四体又名

  • 第三折·佚名

    (净扮蔡衙内同旦上,云)自从拐的这妇女人,来到这水南寨里,谁来的到这里?今日我吃酒去也。浑家,你则在家里,你可休出门去,我便来也。我把这地下筛下灰,不许你行动。拿筛过来,着上些灰,我筛下灰者。(做筛科)(做看科,云)嗨!不曾出门,可

  • 第二二○札光绪八年十二月十九月一一五○四—六·佚名

    台北知府陈,层奉刑部咨,札知新竹县:认真缉捕火器杀伤及械斗案札新竹县 印 台北府印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札饬事。本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奉臬宪张札开:「奉署巡抚部

  • 七八一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七八一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户部为遵旨〔察〕议事。陕西司案呈,本年三月初七日准吏部咨称:会议得内阁抄出尚书 公 额驸福<隆安>等奏称: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自十月

  • 周磠传·房玄龄

    周岂页字伯仁,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虽同辈之人相互亲昵狎玩,但却不敢轻慢放肆地对待周岂页。同乡人司徒掾贲嵩有清高的节操,见到周岂页,惊叹道:“汝颍之地本来多生奇士,好久以来雅道不兴,今天

  • 沈繟传·李延寿

    沈蠫字伯谕,吴兴武康人。父亲沈昶,在宋朝建平王刘景素手下做事。景素谋反,沈昶事先离开了他,等景素事败,他受牵连下狱。沈蠫到朝廷陈述原委而得以免罪,沈蠫也因此知名。后来作奉朝请,曾到齐尚书左丞殷氵尔处,殷氵尔和他谈论到

  • 晋纪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戊戌、398)·司马光

    晋纪三十二 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公元398年) [1]春,正月,燕范阳王德自邺帅户四万南徙滑台。魏卫王仪入邺,收其仓库, 追德至河,弗及。 [1]春季,正月,后燕范阳王慕容德统率四万户从邺城向南迁移到滑台驻守。北魏卫王拓跋仪进入邺

  • 卷十一·朱熹

    时氏本拾遗或问:「老子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如何?」曰:「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也。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非也。圣人岂有不仁,所患者不仁也。天地何意于仁。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则仁,此其为能弘道也

  • 论语集编卷四 ·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巳诲人之辞及其容貎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见大戴礼

  • 卷一百七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六十三聘礼上公七介【聘义】考异古本注其君二等下有也字介绍而命考异古本注正自相当下有也字三让而后命考异古本注听其辞下有也字疏则不至

  • 齐大饥(1)·戴圣

    ——做人不食嗟来之食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

  •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四(别录之四)·智升

    别录中有译无本录第二之一  有译无本者。谓三藏教文及圣贤集传。名存本阙之类也。自圣教东移殆乎千祀。质文亟改钟鼎屡迁。重以周武陵夷缁徒丧灭。致使法灯藏耀慧日韬光。三藏要文多从散缺。或东都近译未达西京。或

  • 佛说造塔功德经·佚名

      唐 地婆诃罗译  造塔功德经序  夫塔者梵之称。译者谓之坟。或方或圆。厥制多绪。乍琢乍璞。文质异宜。并以封树遗灵。扃钤法藏。冀表河砂之德。庶酬尘劫之劳。岂伊弓剑衣冠。言申永慕。禹陵孔壁。用显缄藏而

  • 诚斋挥塵录·杨万里

    一卷。 伪题宋杨万里 (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知筠州、江东转运副使等。今检其书,实从王明清《挥塵录》中摘出数十条,重新编

  • 书法正传·冯武

    十卷。书论。清代冯武撰。武,字窦伯,别号简缘,江苏常熟人。其父知十,从父班,号钝吟。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善书。前四卷选辑元明人论著,以确立执笔、用笔、用墨、结体的规范。其序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周伯琦

  • 劫余小记·臧谷

    清臧谷著。抄本。记作者在咸丰三年(1853)至八年间太平军三次攻克扬州时的见闻,对太平军初入扬州的政策制度记载颇详。收入《太平天国资料》。

  • 法集名数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集佛所说出世间及世间法之名数。

  • 瑜伽师地论释·最胜子

    全一卷。最胜子等诸菩萨造,玄奘译。又称瑜伽论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为瑜伽师地论最古之注疏。最胜子(梵Jinaputra ,音译作辰那弗多罗),系佛陀入灭后一千一百年之北印度钵伐多国人,投于护法之门下,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