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贯 经 义

  【贯经义】

  以上释妙法莲华经竟。兹更条贯全经义例如下:

  就全经二十八品之文字相言之,可谓今已释竟。但妙法莲华之经义,无量无边,则永无有尽。所谓遍虚空界,尽未来际,亦不能以众生之语言心量阐之令尽也。但约其义于此七卷经文中,亦并未见其有所缺漏而显为未尽,故说经者之言语相即亦当尽于此也。且无量义即发生于一实相无相之法,若更将全经七卷之义约之于一卷,或更约之于一品,或更约之于一偈、一句,仍亦未见其义有所少,故全经之义,直可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句摄之。以是之故,一切法即皆为教菩萨法,即皆为一乘妙法,此正宗分第一品方便品之要旨,亦即法华全经之要旨也。全经科判,原列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者,分摄二十八品。兹即以全经妙法之总义--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句,分显教、理、行、果四义,则序品一品即以笼罩全经。其方便以下各品,已如佛光中所现差别之境矣。故自方便品至劝发品共二十七品,直可皆谓为此经之正宗分,别无流通分之可言。关于经末佛说是经时一段,即谓仅此二行为流通分可也。试本开示悟入四义及教理行果四法,以约分诸品如下:自方便品以下至法师品共九品,为开佛知见、以会一乘之教。以唯一佛乘方便说为三乘、五乘,而开权显实以后会归一乘,皆授佛记。故此诸品即为开佛知见,以破除若二、若三之众生机教,而开出不二之佛知见也。法师品兼流通此分。自见宝塔品至安乐行品共四品,为示佛知见、以显一乘之理。如在见宝塔品,显过现、主伴诸佛之法身平等;天授品、显违顺、罪福众生之法身平等。专示佛知见之法性,故此诸品即为示佛知见。持品、明持经人,安乐行品、明持经行,流通此分。自从地涌出品至嘱累品,为悟佛知见、以起一乘之行。以此诸品,显佛已由始觉至究竟觉,成自受用圆满报身,智慧无尽,福德无尽,慈悲无尽,愿力无尽,方便无尽,应化无尽,系由地涌出诸菩萨依佛究竟觉为因地心故,进明佛之圆满果觉真身寿命长远,悟而起大乘之行也。神力、嘱累,流通此分。自药王品以下、至劝发品共六品,为入佛知见、以证一乘之果。药王品证自利果德;妙音密化,观音救难,陀罗尼咒破恶卫善,妙庄严王回邪入正,为证利他果德;普贤劝发以要二利之终,故此诸品为入佛知见。入者、即修习证入,皆菩萨渐次证入一乘实相之果位。而普贤行通于佛果前后,果前为等觉之菩萨,邻极佛果;果后利他无尽,亦明此经之终而无终也。

  准上开示悟入四义及教理行果四法,以约分方便以下二十七品皆为正宗,正以彰妙法华经之无尽,故无有特判数品为流通分之必要。以由此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之义,分显一乘教理行果,即是流通此无尽之教义;而流通之功力,即亦与为无尽。然因此益见行者当于是经受持、读诵、讲解、书写、能于一偈、一句之名言,见一乘实相之无尽义,如说而解,如解而行,由行而证,尽具普贤道,同获法性身,而是经方为流布不断绝于世也。(周秉清记)(北京单行本)


猜你喜欢
  佛说造像量度经解·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下·道宣
  卷二·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卷九·普济
  答倪君伟问(三则)·太虚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三·雪关智訚
  解脫道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上·佚名
  大溈五峰學禪師語錄·如学
  卷第二十六·元来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七·法藏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四下·智顗
  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第六·佚名
  卷四十三·赜藏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四     宋 陈起 编黄大受露香拾藁 夏侯湛周诗成观者叹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 之性渊明高卧北窗兴寄篇什平生【阙】     心之死靡变古之君子其於天命民彞三纲五常大伦大法之

  • 卷二十八·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八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桑 悦【六首】悦字民怿常熟人举成化乙酉乡试除泰和训导迁长沙通判调栁州有思集【王元美云桑民怿如洛阳博徒家无担石一掷百万 胡元瑞云民怿高自矜诩其诗体格卑弱可谓

  • 卷一·连横

    开辟纪台湾固东番之地,越在南纪,中倚层峦,四面环海。荒古以来,不通人世,土番魋结,千百成群,裸体束腰,射飞逐走,犹是游牧之代。以今石器考之,远在五千年前,高山之番,实为原始;而文献无征,搢绅之士固难言者。按史秦始皇命徐福求海上三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弘治十年六月辛未朔巡按直隶监察御史王鼎奏镇江府有坍江田其粮无徵民皆以陪纳为若乞将沿江新涨芦洲课银存留籴米岁补无徵之数则粮不亏而民不扰但洲地变易不常请时阅实损益其数五年一易从之○南京吏部尚书倪岳等陈修省

  •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史部户部尚书翰林院学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南疆绎史勘本卷七·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一史可法(上)右督辅列传第一。○「传」云:『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南渡之初,所恃者,史阁部一人而已。其余安守故常,不达时务,自谓清流。而小人鸱张满朝,相与排诋,树寇门庭;强臣悍将,因之拥兵安坐,遥

  • 中华民国暹罗王国友好条约·佚名

    中华民国暹罗王国为建立两国亲睦邦交,增进两国人民相互利益起见,决定以平等及互尊主权之原则为基础,订立友好条约,为此简派全权代表如左: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特派:驻伊朗国特命全权大使李铁铮;暹罗王国国王特派:国务总理兼外

  • 卷六十八·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八表记第三十二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表记者以其记君子之德见於仪表也此於别録属通论 又曰称子言之凡八所皇氏云皆?端起义事之头首下更

  • 卷六十一·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一祭义第二十四之二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敎之至也衆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於下隂为野

  •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欧阳竟无

      爾時功德林菩薩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   說當說今說.何等爲十.所謂信藏.戒藏.慚藏.愧藏.聞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辯藏.是爲   十。佛子何等爲菩薩摩訶薩信藏。此菩薩信

  • 普陀洛迦新志卷一·王亨彦

    彭泽许止净敬述 古翁山王亨彦辑 本迹门第一(此门即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正文。其单行本,有注并经证,分四卷。已刻木板作四册,于南京三汊河法云寺流通。又排铅版作二册,于上海中华书局,已印八万余部。纸型现存苏州穿心街报

  • 卷第五十·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世尊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来出现,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其光普照十方尽虚空法界一切世界,右绕十匝,显现如来无量自在,觉悟无数诸菩萨众,震动一切十方世界,除灭一切诸恶道苦,映

  • 佛说摩诃刹头经(亦名灌佛形像经)·佚名

    西秦沙门释圣坚译  摩诃刹头诸天人民长老皆明听。夫得为人难。无上道亦然。人命难得佛世难值。释迦文佛本出阿僧祇劫时。佛身作白衣时。累功积德每生自克。展转五道不贪财宝出身施与。自致为王太子。以四月八日夜半

  • 第十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卷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遮谤品第二十一持经功德品第二十二为他悔过品第二十三六度品第二十四遮谤品第二十一尔时彼诸菩萨摩诃萨复白放光佛言。世尊。若人闻是陀罗尼经。生疑惑心起颠

  • 孙膑兵法注释·孙膑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前四篇记孙膑擒庞涓事迹以及孙膑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其他各篇篇首都称“孙子曰”,但内容书体都与银雀山汉墓所出孙武兵法佚篇不相类,所以可以肯定是孙膑兵法。下编各篇没有提到孙子,今据内容、文

  • 皇极经世索隐·张行成

    二卷。宋张行成 (生卒年不详)撰。张行成,字文饶,一作子饶,临邛(今属四川省)人。传说张行成撰有“易说七种”,此著就是其所撰七书之一。北宋邵雍撰《皇极经世书》,认为天地万物变化消长的法则可由象数推演而知,以年月

  • 友古词·蔡伸

    一名《友古居士词》。词别集。北宋蔡伸(1088—1156)撰。一卷。伸字申道,别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中,太学博士,通判徐州。历知滁州、徐州、德安府、和州。官至左中大夫卒。与兄蔡伷、蔡佃,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