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 经 义
【贯经义】
以上释妙法莲华经竟。兹更条贯全经义例如下:
就全经二十八品之文字相言之,可谓今已释竟。但妙法莲华之经义,无量无边,则永无有尽。所谓遍虚空界,尽未来际,亦不能以众生之语言心量阐之令尽也。但约其义于此七卷经文中,亦并未见其有所缺漏而显为未尽,故说经者之言语相即亦当尽于此也。且无量义即发生于一实相无相之法,若更将全经七卷之义约之于一卷,或更约之于一品,或更约之于一偈、一句,仍亦未见其义有所少,故全经之义,直可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句摄之。以是之故,一切法即皆为教菩萨法,即皆为一乘妙法,此正宗分第一品方便品之要旨,亦即法华全经之要旨也。全经科判,原列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者,分摄二十八品。兹即以全经妙法之总义--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句,分显教、理、行、果四义,则序品一品即以笼罩全经。其方便以下各品,已如佛光中所现差别之境矣。故自方便品至劝发品共二十七品,直可皆谓为此经之正宗分,别无流通分之可言。关于经末佛说是经时一段,即谓仅此二行为流通分可也。试本开示悟入四义及教理行果四法,以约分诸品如下:自方便品以下至法师品共九品,为开佛知见、以会一乘之教。以唯一佛乘方便说为三乘、五乘,而开权显实以后会归一乘,皆授佛记。故此诸品即为开佛知见,以破除若二、若三之众生机教,而开出不二之佛知见也。法师品兼流通此分。自见宝塔品至安乐行品共四品,为示佛知见、以显一乘之理。如在见宝塔品,显过现、主伴诸佛之法身平等;天授品、显违顺、罪福众生之法身平等。专示佛知见之法性,故此诸品即为示佛知见。持品、明持经人,安乐行品、明持经行,流通此分。自从地涌出品至嘱累品,为悟佛知见、以起一乘之行。以此诸品,显佛已由始觉至究竟觉,成自受用圆满报身,智慧无尽,福德无尽,慈悲无尽,愿力无尽,方便无尽,应化无尽,系由地涌出诸菩萨依佛究竟觉为因地心故,进明佛之圆满果觉真身寿命长远,悟而起大乘之行也。神力、嘱累,流通此分。自药王品以下、至劝发品共六品,为入佛知见、以证一乘之果。药王品证自利果德;妙音密化,观音救难,陀罗尼咒破恶卫善,妙庄严王回邪入正,为证利他果德;普贤劝发以要二利之终,故此诸品为入佛知见。入者、即修习证入,皆菩萨渐次证入一乘实相之果位。而普贤行通于佛果前后,果前为等觉之菩萨,邻极佛果;果后利他无尽,亦明此经之终而无终也。
准上开示悟入四义及教理行果四法,以约分方便以下二十七品皆为正宗,正以彰妙法华经之无尽,故无有特判数品为流通分之必要。以由此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之义,分显一乘教理行果,即是流通此无尽之教义;而流通之功力,即亦与为无尽。然因此益见行者当于是经受持、读诵、讲解、书写、能于一偈、一句之名言,见一乘实相之无尽义,如说而解,如解而行,由行而证,尽具普贤道,同获法性身,而是经方为流布不断绝于世也。(周秉清记)(北京单行本)
猜你喜欢 佛说造像量度经解·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下·道宣 卷二·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卷九·普济 答倪君伟问(三则)·太虚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三·雪关智訚 解脫道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上·佚名 大溈五峰學禪師語錄·如学 卷第二十六·元来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七·法藏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四下·智顗 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第六·佚名 卷四十三·赜藏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