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我批评的难得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①者也。”

【注释】

①讼:责,责备。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作自我批评的人。”

【读解】

不知孔子怎样看待他的优等学生之一曾子,因为我们已经听曾子说过他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的话(《学而》)。

或许说是说,做是做,在孔子的眼里,就连曾子也还是做的不够好也未可知。

当然,这都是我们的猜测。

话说回来,自我批评本来也就是不容易做到,就像魏文帝曹丕在他那篇著名的《典论·论文》里所说的那样,人往往“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只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众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还只是第一个层次上的问题。第二个层次上的问题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不愿意正视,不愿意作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或者,用孔子的话来说,不愿意“自讼”—一自我诉讼,自己审判自己,这实际上牵涉到感情与理智的问题。就理智的冷静分析和批判而言,人往往也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认为应该自我批评并加以改正才好。但就感情的倾向而言,人总是习惯于自己原谅自己,自己为自己找出一些辩护词,最后是自己做了自己的法官,作出“无罪释放”的判决。抽烟、酗酒、睡懒觉、打麻将,所有这些不良嗜好之所以得以普及,都是人们对自己作出“无罪释放”判决的结果。至于其他方面的种种问题,更加抽象,是非界线更加不清的问题,那就更是容易自我安慰,自我谅解,因而也就不可能“自讼’的了。

由此看来,圣人说他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作自我批评的人,也不是完全不着边际的夸大之辞。

因为,自我批评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啊!

猜你喜欢
  第四章 立公政府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梁启超
  思不出其位·孔子
  卷七·卫湜
  (十五)·钱穆
  玉藻·姚际恒
  卷三百六十六·佚名
  论议品第五·佚名
  敦煌坛经全文·佚名
  清净诸烦恼三昧大仪轨分第四·佚名
  解脫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序·莲花生
  中国需耶教与欧美需佛教·太虚
  甚希有经·佚名
  长爪梵志请问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七·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424_1 【贺雨】白居易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七·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七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鬬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诗曰:九

  • 第二十四回 往复贻书囚使激怒 仓皇挽粟遇伏失粮·蔡东藩

      却说燕王棣信道衍言,于建文三年春月,复出师南犯,临行时,自撰祭文,哭奠阵亡将士张玉等,并脱下所服战袍,焚赐阴魂。将士家父兄子弟,无不感泣。燕王见人心奋激,即整兵至保定,与诸将议所向。邱福等请攻定州,燕王谓不如攻德州,乃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七·乾隆

      宋  髙宗皇帝  【丙寅】绍兴十六年【全皇统六年】春正月行耤田礼  先是知防州【续纲目作度州今依宋史髙宗纪及秦桧传改正】薛弼【字直老温州永嘉人】言州民朽柱中有文曰天下太平年秦桧大喜乞诏付史馆于是修

  • 尚史卷七十一·李锴

    列传四十九田齐诸臣传匡章 章子匡章齐人也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孟子】威王时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王使章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军门曰和】使者数相往来章变其徽章以杂秦军者言章以齐入秦王不应顷间

  • 第一○二卷 艺术 三·缪荃孙

    松 江 府 宋李 甲李甲,字景元。善墨戏,作逸笔,翎毛有意外趣。米芾画史称之,苏轼题其画为郭忠恕后一人。(娄县志录府志)朱克柔朱克柔,名强,云间人。高宗时以女红行世,人物、树石、花鸟,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文从简

  • 卷二百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法令宋哲宗元佑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论安反侧不必降诏劄子曰臣闻朝廷议欲降诏中外慰安人情传闻二三臣不敢信傥果如此臣实未

  • ●皇朝通典卷七十五·佚名

    兵八 ○兵八 軍令 △軍令 天命三年太祖高皇帝興師伐明諭諸貝勒大臣俘獲之人勿去其衣服勿淫其婦妾勿離異其匹偶拒戰而死者聽之若歸順者慎勿輕加誅戮 天聰三年太宗文皇帝諭朕仰承天命興師伐明拒戰者不得不誅若歸降者雖

  •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苏舆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體莫貴於心,故養莫重於義,義之養生人大於利。奚以知之?今人大有義而甚無利,雖貧與賤,尚榮其行,以自好而樂生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唐慧琳

      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卷中    大唐沙门慧苑撰  经从第十七尽第五十  逮于无上(逮唐爱反迩雅曰逮与也与即古之预字今经意谓得预无上菩提果也)。  喉吻(吻无粉反苍颉篇吻谓唇两头边也)。  预流(珠丛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出。與無量同行大菩薩眾。及常侍衛諸金剛神。普為世間。現大威力身眾神。久發堅誓供養諸佛足行神。念昔大願樂聞正法相續不斷

  • 卷第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断人命学处第三之二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于同类族娶女为妻。欢娱未久便诞一息。年渐长大母遂身亡。其父于后更娶继室。于时长者

  • 笋谱·赞宁

    中国最早的一部竹笋专书。撰者为宋代僧人赞宁,俗姓高,浙江德清人,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卒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谥圆明大师。全书一卷,约1万字,共分五目。“一之名”除列举笋的别名之外,并记述栽培的方法; “二之出”记载全国各

  • 发财秘诀·吴趼人

    又名《黄奴外史》。中篇小说。清末吴趼人撰。十回。趼人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已著录。叙广东穷汉区丙,因穷困而到香港卖“料泡”(又称“滴滴冻”)及窑货小人。外国人争相购买,转瞬间变为富翁。又在香港开食杂店,给英

  • 赵太祖三下南唐·好古主人

    《赵太祖三下南唐》,又名《侠义奇女传》,叙演赵太祖赵匡胤平定南唐的故事。书凡八卷五十三回,作者题“好古主人撰”,生平不详。今有咸丰八年(1858年)初刻本。小说仿照旧时英雄传奇杂糅神魔怪异的故套,人妖并存,情节离奇,荒诞怪

  • 碧鸡漫志·王灼

    南宋王灼撰。灼字晦叔,号颐堂,又号小溪。遂宁(今四川成都)人。绍兴中曾为幕僚。当时作者隐居成都碧鸡坊妙胜院,因地取为书名。写成于绍兴十九年(1149)。是书以论述曲调源流为主,对研究词曲渊源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五卷

  • 稽古录·司马光

    编年体史书。北宋司马光撰。20卷。由《历年图》、《百官公卿表大事记》以及上古至三家分晋前历史三部分组成。光因所著《资治通鉴》卷帙繁重难读,另编《历年图》,起迄与《资治通鉴》同,治平元年(1064)进呈。又编太祖建隆

  • 伊洛渊源录·朱熹

    学术史著作。十四卷。南宋朱熹撰。成书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伊洛渊源录》是叙述程派诸人言行事迹的著作,伊、洛是河南二条河名,标志二程(程颢、程颐)学派发源之地,故名。《伊洛渊源录》,记载的是二程学派师徒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