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冯氏本拾遗
《春秋》书灾异,盖非偶然。不云霜陨,而云陨霜;不云夷伯之庙震,而云震夷伯之庙;分明是有意于人也。天人之理,自有相合。人事胜,则天不为灾;人事不胜,则天为灾。人事常随天理,天变非应人事。如祈寒暑雨,天之常理,然人气壮,则不为疾;气羸弱,则必有疾。非天固欲为害,人事德不胜也。如汉儒之学,皆牵合附会,不可信。
自孔子赞《易》之后,更无人会读《易》。先儒不见于书者,有则不可知;见于书者,皆未尽。如王辅嗣、韩康伯,只以庄、老解之,是何道理?某于《易传》,杀曾下工夫。如学者见问,尽有可商量,书则未欲出之也。
今时人看《易》,皆不识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凿。若念得不熟与,就上添一德亦不觉多,就上减一德亦不觉少。譬如不识此兀子,若减一只脚亦不知是少,添一只脚亦不知是多。若识,则自添减不得也。
庶母亦当为主,但不可入庙,子当祀于私室。主之制度则一,盖有法象,不可增损,增损则不成矣。
「祭如在」,言祭自己祖先。「祭神如神在」,言其他所祭者,如天地山川皆是也。
「非其鬼」,言己不当祭者。既知其非,然且为之,是「无勇」也。无勇虽因上文,然不止于此一事。
《论语》、《孟子》,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某始作此二书文字,既而思之,又似剩。只有些先儒错会处,却待与整理过。
某尝谓世间有三事,工夫一般。国家之祈天永命,道家之长生久视,儒者之入于圣人,理道皆一。
释氏之学,正似用管窥天,一直便见,道他不是不得,只是却不见全体。
不信神怪事,亦不得便放猛,须是知道理。若是直放猛,不知道理,撞出来后,如何处置?
《月令》尽是一部好书,未易破他。柳子厚破得他不是。若春行赏,秋行刑,只是举大纲如此。如云「汤执中,文王视民如伤,武王不泄迩、不忘远,」不成圣人各只有一事可称也?且据一处言之耳。又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不成冬日不得饮水,夏日不得饮汤也?
四时改火,不得不然。盖水之为患常少,火之为患常多。龙见而雩可见。寒食禁火,只是将出新火,必尽熄天下之火然后出之也。世间风俗,盖讹谬之甚耳。四时取火,用木各异,必据时之所宜,不必尽考也。
儒者只合言人事,不合言有数,直到不得已处,然后归之于命可也。
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如颜子地位,岂有不善?所谓不善者,只是微有差失,才差失便能知之,知之便更不萌作。颜子大率与圣人皆同,只这便有分别。若无则便是圣人。曾子三省,只是紧约束,颜子便能三月之久。到这些地位,工夫尤难,直是峻绝,又大段着力不得。
合葬须以元妃,配享须以宗子之嫡母,此不易之道。
猜你喜欢 成公卷十七(起元年,尽十年)·何休 兵术第四十·佚名 卷下·陈淳 卷十·陆九渊 译文 卷十 政事·朱熹 启发社会的力量·梁漱溟 诸入品第七·佚名 阿阇世王授决经·佚名 佛说宝网经全文·佚名 刍品第三十二·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佚名 力庄严三昧经卷下·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七·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