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古微书卷五

明 孙防 编

尚书五行传

此篇伏生大传引以传洪范班固五行志因祖之以征五行遡其来自纬书则大禹之文也纬书独此为完简耳

维王后元祀帝令大禹歩于上帝【歩推也】维时洪祀六沴用咎于下是用知不畏而神之怒若六沴作见若是共御帝用不差神则不怒五神乃降用章于下若六沴作见若不共御六伐既浸六极其下禹乃共辟厥德受命休令羞用五事建用皇极五事一曰貌貌之不恭是为不肃厥咎狂厥罸常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有孽有鸡祸有下体生于上之疴青青祥维金沴木次二事曰言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咎僣厥罚常阳厥极忧时则有诗妖有介虫之孽有犬祸有口舌之疴白白祥维木沴金次三事曰视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荼【缓也】厥罸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有倮虫之孽有羊祸有目疴赤赤祥维水沴火次四事曰听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常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有鱼孽有豕祸有耳疴黒黒祥维火沴水次五事曰思心思心之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雺厥罚常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有华孽有牛祸有心腹之疴黄黄祥金木水火沴土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雺厥罚常隂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有虵龙之孽有马祸有下人伐上之疴日月乱度星辰逆行维五位复建辟厥沴曰二月三月维貎是司四五月视六七月言八九月听十十一月思心十二月与正月皇极凡六沴之作嵗月日之朝则后王受之嵗月日之中则正卿受之嵗月日之夕则庶民受之其三辰以次相将其受之星辰莫同是离逢非沴维解之功御貎于乔忿言于讫众视于忽似听于攸怵思心于有尤王极于宗始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其事礼曰格祀【格祀篇名也】曰某也方祀曰播【读曰藩】国率相行祀其祀也曰若尔神灵洪祀六沴是合无差无倾无有不正若民有不敬事则防批之六沴六事之机以垂示我民人无敢不敬事上下王祀

田猎不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弃法律逐功臣易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好战攻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城则金不从革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

按管子防官图若因夜虚守静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养坦气修通春行冬政肃行秋政雷行夏政则阉十二地气发戒春事十二小出耕十二天气下赐与十二义气至修门闾十二清明发禁十二始合男女十二中十二下三同事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藏不忍行养坦气修通夏行春政风行冬政落重则雨雹行秋政水十二小郢至德十二絶气下下爵赏十二中郢赐与十二中絶收聚十二大暑至尽善十二中暑十二小暑终三暑同事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藏薄纯行笃厚坦气修通秋行夏政叶行春政华行冬政耗十二期风至戒秋事十二小薄百爵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复理赐予十二始节赋事十二始夘合男女十二中夘十二下夘三夘同事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之火爨藏恭敬行搏锐坦气修通冬行秋政雾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十二始寒尽刑十二小榆赐予十二中寒收聚十二中榆大收十二寒至静十二大寒之隂十二大寒终三寒同事六行时节君服黒色味咸味听征声治隂气用六数饮于黒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藏慈厚行薄纯坦气修通

五行篇睹甲子木行御天子不赋不赐赏而大斩伐伤君危不杀太子危家人夫人死不然则长子死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土行御天子修宫室筑台榭君危外筑城郭臣死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金行御天子攻山击石有兵作战而败士死丧执政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御天子决塞动大水王后夫人薨不然则羽卵者毛胎者妇销弃草木根本不美七十二日而毕也

又淮南天文训甲子气燥浊丙子气燥阳戊子气湿浊庚子气燥寒壬子气清寒丙子干甲子蛰虫早出故雷早行戊子干甲子胎夭卵鸟虫多伤庚子干甲子有兵壬子干甲子春有霜戊子干丙子霆庚子干丙子夷壬子干丙子雹甲子干丙子地动庚子干戊子五谷有殃壬子干戊子夏寒雨霜甲子干戊子介虫不为丙子干戊子大旱苽封汉壬子干庚子大刚鱼不为甲子干庚子草木再死再生丙子干庚子草木复荣戊子干庚子嵗或存或亡甲子干壬子冬乃不藏丙子干壬子星坠戊子干壬子蛰虫冬出其乡庚子干壬子冬雷其乡

又素问五常篇岐伯曰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搜神记曰天有五气万物化成木清则仁火清则礼金清则义水清则智土清则思五气尽纯圣德备也木浊则淫金浊则暴水浊则贪土浊则顽五气尽浊民之下也中土多圣人和气所交也絶域多怪物异气所产也

尚书璇玑钤

或亦载厯象之奥秘而术已亡传矣

禹导江水决岷山流九贡【注曰九州之贡】

禹开龙门导积石出珪刻曰延喜玉王受德天锡佩汤受金符帝箓白狼衔钩入殷朝【注云钩缚束之要明得天下之要也】述尧世放唐文

日傍气白者为虹日傍赤青者为霓

太白经天水决江

流星色青赤名地雁其所坠处兵起天雁军甲之精华也

其说皆见春秋纬

孔子求书得黄帝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逺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

尚者上也书者如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书也如天行【一作】上天垂文以布节度如天行也 书务以天言之因而谓之书加尚以尊之是为尚书篇题号

按尚书疏郑云尚书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盖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故书賛曰孔子乃尊而命之曰尚书璿玑钤云因而谓之书加尚以尊之洞冥记云李充冯翊人自言三百嵗从始皇发防稽望江海少好学为博士门徒万人伏生时年十嵗乃就充石壁中受尚书以口传授伏子四代之事畧无遗脱伏子因而诵之尝以绳十余寻缚腰诵一遍一结十寻之绳皆绳结矣诵记之数万遍且云食谷损人精慧故有遗失伏子今所传百卷得其一矣尧舜二典所阙殊多帝闻神异乃聘征充衣荷草畚负五岳真形图而至帝礼待之亦号负图先生

尚书刑德放

益为司马卨为司徒禹为司空圣帝即位三公象三能矣【能古台字】禹长于地理水泉九州得括象图故尧以为司空

火者阳也乌有孝名武王卒大业故乌瑞臻

东方春龙房位其规仁好生不贼其帝青表圣明行趍德

涿鹿者竿人颡也黄帝杀之涿鹿之野身首异处故别塟岂竿其首于涿鹿地乎 涿鹿者竿人颡也黥者马黥竿人面也膑者脱去人之膑也膑法之属五百象七精宫者女子淫乱执宫中不得出也割者丈夫淫割其也

劓象七政日月五星应政变易膑象七精宿变易即气色生也墨象斗华

尚书运期授【缺】

白帝之治六十四世其亡也枉矢参射

黒帝亡二日并出

桀失玉镜用其噬虎【注玉镜谓清明之道噬虎喻暴虐也】

房四表之道【宋均云四星闲有三道日月五星所从出入也】

按古今占日月行房三道其政太平行上道升平行中道霸世行下道可视瞻之短于厯旧影为行上道与厯合为行中道长于旧影为行下道

尚书帝騐期【缺】

西王母于太荒之国得益地图慕舜德逺来献之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中候握河纪

世纪尧与羣臣沈璧于河乃为握河纪今中候也告禅后二年刻璧为书沈洛今中候运衡篇也所授之图书今握河纪也

尧即政十七年仲月甲日至于稷沈璧于河青云起囘风揺落龙马御甲赤文緑色自河而出临坛而止吐甲遰甲似广九尺有文言虞夏商周秦汉之事帝乃写其文藏之东序

尧即政七十年受河图帝立坛磬折西向禹进迎舜契陪位稷辨防【辨防者供时用相礼仪也】尧曰嗟朕无德欤奉丕图赐尔二三子斯封稷契臯陶皆赐信号又沈璧于洛赤光启有灵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止坛尧曰皇道帝德非朕所事

中候考河命

若稽古帝舜曰重华钦翼皇象【注翼奉象厯也言钦奉皇天之厯数也】舜曰朕惟不艾蓂荚孚着百兽率凤司晨【注如鸡司晨】舜至于下稷荣光休至【稷读曰侧下之侧日西之时休美也荣光满也】黄龙负卷于馆图出水坛畔赤文緑错【错分也赤文以緑色分其间】

按易干凿度孔子曰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青四日青变为赤赤变为黒黒变为黄各各三日河中水安井天乃清明图乃见见必南向仰天言见三日以三日见六日以六日见九日以九日见十二日以十二日见十五日以十五日见皆言其余日中候摘洛戒

若稽古周公旦钦惟皇天顺践祚即摄七年鸾凤见蓂荚生青龙衔甲龙背书以上

周公践祚理政与天合志万序咸得休气充塞藩侯陪位羣公皆就立如舜周公差应【差应邪错在后圣人受神位故近之】至于日昃荣光汨河【日覆也】青云浮至青云仰甲临坛上济止图滞【青龙临仰之使甲所以裹图】周公视三公视【圣人故先精明视】其文言周世之事五百之戒与秦汉事

中候杂篇

中候书佚而类书所引中候篇目猥多然章句已不伦矣遇一语二语輙为罗之

中候运行【行作衡】

帝尧刻璧率羣臣东沈于雒书天子臣故勋德薄施行不元【元善也】

中候洛予命

汤观于洛沈璧而黒与之书黄鱼双跃

中候擿雒贰

剡者配姬以放贤山崩水溃纳小人家伯罔主异载賔【剡指艶妻也】

中候义明

祠五九礼阏邮

宋注阏止也邮过也言五帝后祠三王之世其治各九百嵗当以礼止遏也

中候勅省图

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

中候稷起

苍耀稷生感迹

【附】洪范纬

日中行道移节应期德厚受福重华留之

中候准纎哲

仲父年艾谁将逮政【一作年耆既艾】

古微书卷五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陈祥道
  经济文衡后集卷九·佚名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下·康有为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卷三·李琪
  卷七·顾栋高
  第11章·老子
  卷八·黄镇成
  卷三十三·吕祖谦
  (四)离娄篇·钱穆
  了本品第十四·佚名
  卷四十九·佚名
  辑定毗陵集跋后·太虚
  佛说四品法门经·佚名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佚名
   第九十五則 長慶如來無二種語·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阮阅

      ●卷三十·咏茶门  唐赵《因话录》载其家兵部君性尤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水煎。”坡有“活水还须缓火煎”,恐亦用此。〔黄常明《溪诗话》卷七〕  五代时郑遨《茶诗》

  • 山中·徐志摩

    庭院是一片静,听市谣围抱;织成一地松影——看当头月好!不知今夜山中,是何等光景:想也有月,有松,有更深的静。我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吹下一针新碧,掉在你窗前;轻柔如同叹息——不惊

  •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徐志摩

    恋爱他到底是什么一回事?——他来的时候我还不曾出世;太阳为我照上了二十几个年头,我只是个孩子,认不识半点愁;忽然有一天——我又爱又恨那一天——我心坎里痒齐齐的有些不连牵,那是我这辈子

  • 三集卷四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八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乙酉六】至杭州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有作盐官先往为筹塘旧路安舟奉夀康百里邮程至卓午两朝食履庆增常抚兹鄽市诚殷富益为【去声】黔黎计久长咫尺西湖清且丽承欢雅足答

  • 卷六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映雪斋集孙抗字和叔黟人少孤力学寄食浮屠山中步行偕书数百里升楼诵之而去其阶数年遂博极羣书为文操笔数百千言始同学究出身歴官后登进士甲科知浔州改作

  • 卷四·王冕

    七言古体上葛仙翁移家图青山无云白日迟,仙翁移家何所之?或以丹砂到勾漏,或为家累遭驱驰。乌犍背上妻与儿,顾盼未解知其归。仙翁读书自怡怡,坐稳不觉路险巇。牛羊猫狗先后随,老奴老婢俱忘机。仙翁去就无不宜,岂以偷生辛苦为?君

  • 卷第二百八十三 後晉紀四·司马光

      起玄默攝提格(壬寅),盡閼逢執徐(甲辰)正月,凡二年有奇。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天福七年(壬寅、九四二年)   春,正月,丁巳,鎮州牙將自西郭水碾門導官軍入城,殺守陴民二萬人,執安重榮,斬之。杜重威殺導者,自以為功。庚申,重

  • 越绝卷第十三·袁康

      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昔者,越王句践问范子曰:“古之贤主、圣王之治,何左何右?何去何取?”范子对曰:“臣闻圣主之治,左道右术,去末取实。”越王曰:“何谓道?何谓术?何谓末?何谓实?”范子对曰:“道者,天地先生,不知老;曲成万物,不

  • 元史续编卷九·胡粹中

    【辛酉】英宗皇帝至治元年春正月脩佛事于玉徳殿召高丽王章入朝○始亲享太庙【始服衮冕亲祠太庙左丞相拜珠亚献知院库春贝终献乃诏羣臣曰一嵗惟四祀使人代之不能致如在之诚自今嵗必亲祀以终朕身廷臣或言祀事毕宜赦上曰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七·徐乾学

    宋纪九十七【起彊圉大渊献正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四年】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元年春正月戊子朔赦天下 甲子中太一宫使魏国公蔡京复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戊戌幸兴德禅院 庚子置礼仪局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佚名

    弘治十四年十月丙午朔孟冬享 太庙 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遣驸马都尉马诚游太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太子太保宁晋伯刘福卒福之先直隶清丰县人兄禄袭父爵卒无子福

  • 卷十一·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一 吉礼十一 日月篇 总序 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礼记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考之古者祀

  • 第37章·老子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2)。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3)。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4)。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5)。【题解】此章主旨,可与三十二章互相发明。老子的“道

  • 新编林间后录 全文·惠洪

      释迦出山画像赞  秦越人之於医。望见知生死。老潘之於墨。摸索知精粗。盖其不传之妙。无地寄语默也。欧阳文忠公曰。小字遗教经虽不着书者之名。然非羲之莫能作也。予阅钱乐道家所蓄释迦文佛出山像。虽不主名。

  • 看军人尚有军纪否·太虚

    上海各报载:淞沪警备司令顷接最高当局自牯岭来电称:凡军人之非法占领敌产房屋,统限于九月底前出清。该电中并令上海区海陆空军及后勤司令部等,自动澈查报告,知有隐匿等情,以军法从事;其主管长官则连带惩处。这个最高当局电令

  • 摩诃止观卷第二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二下次观六作行檀者。观未念行欲行行行已。四运迟速皆不可得。亦不见不可得。反观觉心不外来。不内出不中间。不常自有。无行无行者毕竟空寂。而由心运役故有去来。或为毁戒或为诳他。或为眷属或为胜彼

  • 大同平叛志·尹耕

    明尹耕撰。耕,字子莘。代州(今代县)人。嘉靖进士,累官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此志记嘉靖三年(1524)七月,巡抚都御史张文锦为防蒙古骑兵南下,在大同北修五城堡,听从贾鉴建议,不另募兵,而调大同兵二千戍守。镇兵多有家小,游堕已久

  • 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