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十三

  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昔者,越王句践问范子曰:“古之贤主、圣王之治,何左何右?何去何取?”范子对曰:“臣闻圣主之治,左道右术,去末取实。”越王曰:“何谓道?何谓术?何谓末?何谓实?”范子对曰:“道者,天地先生,不知老;曲成万物,不名巧。故谓之道。道生气,气生阴,阴生阳,阳生天地。天地立,然后有寒暑、燥湿、日月、星辰、四时,而万物备。术者,天意也。盛夏之时,万物遂长。圣人缘天心,助天喜,乐万物之长。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言其乐与天下同也。当是之时,颂声作。所谓末者,名也。故名过实,则百姓不附亲,贤士不为用。而外□诸侯,圣主不为也。所谓实者,谷□也,得人心,任贤士也。凡此四者,邦之宝也。”

  越王曰:“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此寡人所能行也。多贮谷,富百姓,此乃天时水旱,宁在一人耶?何以备之?”范子曰:“百里之神,千里之君。汤执其中和,举伊尹,收天下雄隽之士,练卒兵,率诸侯兵伐桀,为天下除残去贼,万民皆歌而归之。是所谓执其中和者。”越王曰:“善哉,中和所致也!寡人虽不及贤主、圣王,欲执其中和而行之。今诸侯之地,或多或少,疆弱不相当。兵革暴起,何以应之? ”范子曰:“知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不知保人之身,失天下者也。”越王曰:“何谓保人之身?”范子曰:“天生万物而教之而生。人得谷即不死,谷能生人,能杀人。故谓人身。”

  越王曰:“善哉。今寡人欲保谷,为之奈何?” 范子曰:“欲保,必亲于野,睹诸所多少为备。”越王曰:“所少,可得为因其贵贱,亦有应乎?”范子曰: “夫八谷贵贱之法,必察天之三表,即决矣。”越王曰:“请问三表。”范子曰:“水之势胜金,阴气蓄积大盛,水据金而死,故金中有水。如此者,岁大败,八谷皆贵。金之势胜木,阳气蓄积大盛,金据木而死,故木中有火。如此者,岁大美,八谷皆贱。金、木、水、火更相胜,此天之三表者也,不可不察。能知三表,可为邦宝。不知三表之君,千里之神,万里之君。故天下之君,发号施令,必顺于四时。四时不正,则阴阳不调,寒暑失常。如此,则岁恶,五谷不登。圣主施令,必审于四时,此至禁也。”越王曰:“此寡人所能行也。愿欲知图谷上下贵贱,欲与他货之内以自实,为之奈何? ”范子曰:“夫八谷之贱也,如宿谷之登,其明也。谛审察阴阳消息,观市之反覆,雌雄之相逐,天道乃毕。 ”

  越王问范子曰:“何执而昌?何行而亡?”范子曰:“执其中则昌,行奢侈则亡。”越王曰:“寡人欲闻其说。”范子曰:“臣闻古之贤主、圣君,执中和而原其终始,即位安而万物定矣;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文武之业,桀纣之迹,可知矣。古者天子及至诸侯,自灭至亡,渐渍乎滋味之费,没溺于声色之类,牵孪于珍怪贵重之器,故其邦空虚。困其士民,以为须臾之乐,百姓皆有悲心,瓦解而倍畔者,桀纣是也。身死邦亡,为天下笑。此谓行奢侈而亡也。汤有七十里地。务执三表,可谓邦宝;不知三表,身死弃道。”

  越王问范子曰:“春肃,夏寒,秋荣,冬泄,人治使然乎?将道也?”范子曰:“天道三千五百岁,一治一乱,终而复始,如环之无端,此天之常道也。四时易次,寒暑失常,治民然也。故天生万物之时,圣人命之曰春。春不生遂者,故天不重为春。春者,夏之父也。故春生之,夏长之,秋成而杀之,冬受而藏之。春肃而不生者,王德不究也;夏寒而不长者,臣下不奉主命也;秋顺而复荣者,百官刑不断也;冬温而泄者,发府库赏无功也。此所谓四时者,邦之禁也。”越王曰:“ 寒暑不时,治在于人,可知也。愿闻岁之美恶,谷之贵贱,何以纪之?”范子曰:“夫阴阳错缪,即为恶岁;人生失治,即为乱世。夫一乱一治,天道自然。八谷亦一贱一贵,极而复反。言乱三千岁,必有圣王也。八谷贵贱更相胜。故死凌生者,逆,大贵;生凌死者,顺,大贱。”越王曰:“善。”

  越王问于范子曰:“寡人闻人失其魂魄者,死;得其魂魄者,生。物皆有之,将人也?”范子曰:“人有之,万物亦然。天地之间,人最为贵。物之生,谷为贵,以生人,与魂魄无异,可得豫知也。”越王曰:“ 其善恶可得闻乎?”范子曰:“欲知八谷之贵贱、上下、衰极,必察其魂魄,视其动静,观其所舍,万不失一。”问曰:“何谓魂魄?”对曰:“魂者,橐也;魄者,生气之源也。故神生者,出入无门,上下无根,见所而功自存,故名之曰神。神主生气之精,魂主死气之舍也。魄者主贱,魂者主贵,故当安静而不动。魂者,方盛夏而行,故万物得以自昌。神者,主气之精,主贵而云行,故方盛夏之时不行,即神气槁而不成物矣。故死凌生者,岁大败;生凌死者,岁大美。故观其魂魄,即知岁之善恶矣。”

  越王问于范子曰:“寡人闻阴阳之治,不同力而功成,不同气而物生,可得而知乎?愿闻其说。”范子曰:“臣闻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冬三月之时,草木既死,万物各异藏,故阳气避之下藏,伏壮于内,使阴阳得成功于外。夏三月盛暑之时,万物遂长,阴气避之下藏,伏壮于内,然而万物亲而信之,是所谓也。阳者主生,万物方夏三月之时,大热不至,则万物不能成。阴气主杀,方冬三月之时,地不内藏,则根荄不成,即春无生。故一时失度,即四序为不行。”

  越王曰:“善。寡人已闻阴阳之事,谷之贵贱,可得而知乎?”范子曰:“阳者主贵,阴者主贱。故当寒而不寒者,谷为之暴贵;当温而不温者,谷为之暴贱。譬犹形影、声响相闻,岂得不复哉!故曰秋冬贵阳气施于阴,阴极而复贵;春夏贱阴气施于阳,阳极而不复。”越王曰:“善哉!”以丹书帛,置之枕中,以为国宝。

  越五日,困于吴,请于范子曰:“寡人守国无术,负于万物,几亡邦危社稷,为旁邦所议,无定足而立。欲捐躯出死,以报吴仇,为之奈何?”范子曰:“臣闻圣主为不可为之行,不恶人之谤己;为足举之德,不德人之称己。舜循之历山,而天下从风。使舜释其所循,而求天下之利,则恐不全其身。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所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故曰富贵者,天下所置,不可夺也。今王利地贪财,接兵血刃,僵尸流血,欲以显于世,不亦谬乎?”

  越王曰:“上不逮于神农,下不及于尧舜,今子以至圣之道以说寡人,诚非吾所及也。且吾闻之也,父辱则子死,君辱则臣死。今寡人亲已辱于吴矣。欲行一切之变,以复吴仇,愿子更为寡人图之。”范子曰:“ 君辱则死,固其义也。立死。下士人而求成邦者,上圣之计也。且夫广天下,尊万乘之主,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者,唯兵。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故民众则主安,谷多则兵疆。王而备此二者,然后可以图之也。”越王曰:“吾欲富邦疆兵,地狭民少,奈何为之? ”范子曰:“夫阳动于上,以成天文,阴动于下,以成地理。审察开置之要,可以为富。凡欲先知天门开及地户闭,其术:天高五寸,减天寸六分以成地。谨司八谷,初见出于天者,是谓天门开,地户闭,阳气不得下入地户。故气转动而上下、阴阳俱绝,八谷不成,大贵必应其岁而起,此天变见符也。谨司八谷,初见入于地者,是谓地户闭。阴阳俱会,八谷大成,其岁大贱,来年大饥,此地变见瑞也。谨司八谷,初见半于人者,籴平,熟,无灾害。故天倡而见符,地应而见瑞。圣人上知天,下知地,中知人,此之谓天平地平,以此为天图。”

  越王既已胜吴三日,反邦未至,息,自雄,问大夫种曰:“夫圣人之术,何以加于此乎?”大夫种曰: “不然。王德范子之所言,故天地之符应邦,以藏圣人之心矣。然而范子豫见之策,未肯为王言者也。”越王愀然而恐,面有忧色。请于范子,称曰:“寡人用夫子之计,幸得胜吴,尽夫子之力也。寡人闻夫子明于阴阳进退,豫知未形,推往引前,后知千岁,可得闻乎?寡人虚心垂意,听于下风。”范子曰:“夫阴阳进退,前后幽冥。未见未形,此持杀生之柄,而王制于四海,此邦之重宝也。王而毋泄此事,臣请为王言之。”越王曰:“夫子幸教寡人,愿与之自藏,至死不敢忘。”范子曰:“阴阳进退者,固天道自然,不足怪也。夫阴入浅者即岁善,阳入深者则岁恶。幽幽冥冥,豫知未形。故圣人见物不疑,是谓知时,固圣人所不传也。夫尧舜禹汤,皆有豫见之劳,虽有凶年而民不穷。”越王曰:“ 善。”以丹书帛,置之枕中,以为邦宝。

  范子已告越王,立志入海,此谓天地之图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九 豫章王综 武陵王纪 临贺王正德 河东王誉·姚思廉
  末帝纪上·薛居正
  御制开国方略序·阿桂
  第三回 火夫与司机之幸运·德龄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温睿临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四 列传一百八十四·纪昀
  七六一 军机大臣奏全书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谢恩片·佚名
  卷二十四·傅恒
  窦群传·欧阳修
  高宗本纪·欧阳修
  后晋纪五齐王中开运元年(甲辰、944)·司马光
  卷七十八·佚名
  卷九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丁绍仪

    【杂歌谣辞】【歌辞】【平城歌】〖《汉书》曰:高祖自将兵三十二万。击韩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精兵三十馀万。围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救饷。樊哙时为上将军。不能解围。天下皆歌之。后用陈平秘计

  • ◆吴文正公澄 【亦作澄。】·顾嗣立

    澄字幼清,晚称伯清,抚州崇仁人。生三岁,授诗成诵。五岁,日记千余言。弱冠领乡荐,避地布水谷,纂次诸经,修正大、小《戴记》。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巨夫奉诏求贤江南。征至京师,以母老辞归。大德初,起应奉翰林文字,除江西儒学副提

  • 仲安集钞·吴之振

    吕定怀古我昔游海上,东望三神山。风波几万里,苍茫云霭间。鱼龙自掀舞,天空日月闲。神仙渺无迹,徐福去不还。空馀蓬莱阁,千载留人寰。追和苏子瞻游峡山寺韵山迥宝华阁,水绕金锁湾。尘虑顿焉息,于兹开我颜。疏钟日夕动,老僧休下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元音遗响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元音遗响十卷前八卷为胡布诗又名崆峒樵音后二卷则张达刘绍诗也三人葢元之遗老而他书未有叙述及之者故其出处莫详今即诗中考之则绍为布姻

  • 卷十·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三十七首 【时守高密作】 赠上天竺辨才师【苏子由辨才法师塔铭略云师姓徐氏名元浄字无象於潜人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绦八十一日乃灭十岁出家二十

  • ●卷八·杨循吉

      方信孺归,侂冑大喜过望,乃召张岩于建康,罢为福建观察使,归罪苏师旦,贬之岭南。是时李璧已为参政,不可遣,朱致和、吴管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远不能遽至,乃遣王楠使金。匡使人责以称臣等数事,楠请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国,增岁币为

  • 废帝本纪·姚思廉

    废帝名伯宗,字奉业,乳名药王,是世祖的嫡长子。梁承圣三年(554)五月初五生。永定二年(558)二月初五,拜为临川王嗣子。三年世祖即位,八月二十六日,立为皇太子。自从梁室遭遇多灾多难,东宫烧烬,太子居于永福省。天康元年(566)四

  • 居官镜·刚毅

    扎库木他塔拉氏刚 毅纂辑 ○臣道 学古入官宜矢之以至诚将之以笃敬秉虚公以揆大中之则务正直以遵王道之平存忠君为国之心务立身行道之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和而屏其偏党之私公而去其邀誉之念以公以和能谦能

  •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平阳侯【正义】:晋州城即平阳故城也。曹参者,沛人也。【集解】:张华曰:“曹参字敬伯。”【索隐】:地理志平阳县属河东。又按春秋纬及博物志,并云参字敬伯。【正义】:按:沛,今徐州县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 天志上第二十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

  • 卷五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一祭义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

  • 中庸·朱熹

    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宋 朱子 章句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乆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

  • 卷八·佚名

    △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六尔时上方过二十万百千世界。有世界名妙华。是中有佛号华敷日王如来。今现在为四部众说三乘法。有二菩萨。一名选择自法摄取国土。二名陀罗尼妙音。是二菩萨俱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而此大地六

  •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六万。菩萨八十亿。摩竭国中众优婆塞六百万。临灭度时最后末年至罗阅只初首新岁。于时世尊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庄严于斯三千大千世界。悬缯幡彩

  • 愚庵小集·朱鹤龄

    十五卷。清朱鹤龄撰。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初经学家。明诸生。明亡入清,专于笺疏之学,与顾炎武为友。承宋儒之学,并有所发挥。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读左日钞》、《春秋

  •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佚名

    神功妙济真君(许逊)号封于元成宗时。本文当出自元末明初。依仙科十戒而忏悔,属科仪。

  • 介存斋论词杂著·周济

    一名《论词杂著》。词论。清人周济(1781—1839)撰。一卷。济有《味隽斋词》已著录。此编收周氏论词三十一则,附录《周济词辨自序》及《潘曾玮刊词辩序》。此编发挥“意内言外”之论,提出“非寄讬不入,专寄讬不出”之

  • 临济宗旨·惠洪

    全一卷。宋代僧觉范惠洪(1071~1128)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惠洪援引古德、尊宿之提唱,阐论三玄三要、十智同真、四宾主等法要,以导引学人悟得临济宗之特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