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卷三十·咏茶门

  唐赵《因话录》载其家兵部君性尤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水煎。”坡有“活水还须缓火煎”,恐亦用此。〔黄常明《溪诗话》卷七〕

  五代时郑遨《茶诗》云:“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维(罗)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范文正诗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茶色以白为贵,二公皆以碧绿言之,何耶?〔《三山老人语录》、《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六〕

  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

  佳品其色白,若碧绿者乃常品也。茶之佳品,芽蘖细微,不可多得;若此(取)

  数多者,皆常品也。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齐己《茶诗》云:“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又曰:“高人爱惜藏岩里,白瓿封题寄火前。”

  丁谓《茶诗》曰:“开缄试新火,须汲远山前(泉)。”凡此皆言火前,盖未知社前之品为佳也。郑谷《茶诗》曰:“入坐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香。”郑云叟《茶诗》曰:“维(罗)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沈存中论茶谓“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宜改绿为玉,翠为素。”此论可也。而举“一夜风吹一寸长”之句,以为茶之精美不必以雀舌鸟嘴为贵。今案:茶至于一寸长,则其芽叶大矣,非佳品也。存中此论曲矣。卢仝《茶诗》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薛能《谢刘相公寄茶诗》曰:“两串春团敌夜光,名题天柱印维阳(扬)。”茶之佳品,珍输(逾)金玉,未易多得,而以三百片惠卢仝、以两串寄薛能者,皆下品可知也。齐己诗:“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丁谓诗曰:“末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此皆煎啜之也。煎啜之者,非佳品矣。唐人于茶,虽有陆羽为之说,而评论未精。至本朝,蔡君谟《茶录》既行,则持论精矣。以《茶录》而核前贤之诗,皆未知佳味者也。〔《三山老人语录》,同〕

  唐以前茶惟贵蜀中所产。孙楚歌云:茶出巴蜀。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芳茶冠六合,溢味播力区。”他处未见称者。唐茶品虽多,亦以蜀茶为重,然惟湖州紫笋入贡。每岁以清明日贡到,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紫笋生顾渚,在湖常二境之间。当采茶时,两郡守毕至,最为盛会。杜牧诗所谓:“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桃涧渡喧う。”刘禹锡:“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皆以此。建茶绝无贵者,仅得挂一名尔。至〔江〕南李氏时渐见贵,始有团圈之制;而造作之精,经丁晋公始大备。自建茶出,天下所产皆不复可数。今出处壑源沙溪土地相去丈尺之间,品味已不同,谓之外焙;况他处乎?

  则知虽草木之微,其显晦亦自有时。然唐自常衮以前,闽中未有读书者,自衮教之,而欧阳詹之徒始出,而终唐世亦不甚盛。今闽中举子常数倍天下,而朝廷将相公卿每居十四五。人物尚尔,况草木微物也。顾渚涌金泉,每造茶时,太守先祭拜,然后水渐出;造贡茶毕,水稍减;至供堂茶毕,已减半;太守茶毕遂涸。

  盖常时无水也。或闻今龙焙泉亦然。苕溪渔隐曰:北苑,官焙也,漕司岁以入贡,茶为上。ㄖ源,私焙也,土人亦入贡,茶为次。二焙相去三四里间。若沙溪,外焙也,与二焙相去绝远,自隔一溪,茶为下。山谷诗云:“莫遣沙溪来乱真。

  “正谓此也。官焙造茶,常在惊蛰后一二日兴工采摘,是时茶芽已皆一枪。盖闽中地暖如此。旧读欧公诗有“喊山”之说,亦传闻之讹耳。龙焙泉即御泉也。水之增减亦随水旱,初无渐出遂涸之异。但泉水(味)极甘,正宜造茶耳。〔《蔡宽夫诗话》,同上〕

  蜀中数处蜀(产)茶,雅州蒙顶最佳。其生最晚,在春夏之交,其地即《书》所谓“蔡蒙旅平”者也。方茶之生,云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东斋纪事》,同上〕

  茶,古不著所出,《本草》云出益州。唐以蒙山顾渚蕲门者为上品,尚杂以苏椒之类。故李泌诗云:“旋沫翻成碧玉池,添苏散出琉璃眼。”遂以碧色为贵。

  止曰煎茶,不知点试之妙,大率皆草茶也。陆羽《茶经》统言福建泉绍(韶)等十州所出者其味极佳而只(已)。今建安为天下第一。〔《遁斋闲览》,同上〕

  郑可简以贡茶进用,累官职至右文殿修撰,福建路转运使。其侄千里于山谷间得朱草,可简令其子待问进之,因此得官。好事者作诗云:“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而千里以从父夺朱草以予子,哓哓不已。待问得官而归,盛集为庆,亲姻毕集,众皆赞喜。可简云:“一门侥幸。”其侄遽云:“千里埋冤。”众皆以〔为〕的对。是时贡茶一方骚动故也。苕溪渔隐曰:余观东坡《荔支叹》注云:“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故其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则知始作俑者,大可罪也。〔《高斋诗话》,同上〕

  《诗》云:“谁谓茶(荼)苦。”《尔雅》云“贾、苦茶”,注:“树似栀子。今呼早采者为茶(荼),晚采者为茗,一名Η,蜀人名之苦茶(荼)。”

  故东坡《乞茶栽》诗云:“《周诗》记苦茶(荼),茗饮出近世。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盖谓是也。六一居士《尝新茶》诗云:“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东坡守维扬,于石塔寺试茶诗云:“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正谓谚云三不点也。〔《苕溪渔隐》,同上〕

  叶涛诗极不工,而喜赋咏,尝有《试茶诗》云:“碾成天上龙兼凤,煮出人间蟹与虾。”好事者戏云:“此非试茶,乃碾玉匠人尝南食也。”〔《西清诗话》〔同上〕

  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七年,亲享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又(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锷(铐),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纵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味)哉!苕溪渔隐曰:“壬午之春,余赴官闽中漕幕,遂得至北苑观造贡茶。

  其最精即冰(水)芽,细如针,用御泉水研造。社前已尝贡余,每片计工直四万钱。分试,其色如乳,平生未尝曾啜此好茶,亦未尝尝茶如此之早也。”〔唐子西《斗茶记》,同上〕

  鲁直诸茶词,余谓《品令》一词最佳,能道人所不能言,尤在结尾三四句。

  词云:“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休(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对(自)省。”〔《苕溪渔隐》,同上〕

  东坡诗:“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又云:“新火发茶乳。”

  此论皆得茶之正色矣。至《赠谦师点茶》则云:“忽惊午盏兔毫班,打作春瓮鹅儿酒。”盖用老杜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鹅儿。”若是则色黄,乌得为佳茗矣?今《东坡前集》不载此诗,想自知其非,故删去之。〔同上,同上后集卷一一〕

  腊茶出于建剑,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苕溪渔隐曰:醉翁又有《双井茶诗》云:“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纱碧(碧纱),十斤茶养一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蔡君谟好茗饮,又精于藻鉴,答程公辟简云:“向得双井四两,其时人还,未识(试),叙谢不悉。寻烹治之,色香味皆精好,是为茗芽之冠,非日注宝云可并也。”涪翁尤誉双井,盖乡物也。李公择有诗嘲之,戏作《解嘲》云:“山芽落风回雪,曾与尚书破睡来。勿以姬姜弃憔悴,逢时瓦釜亦鸣雷。”又《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王扬休》诗云:“江夏无双乃吾宗,同舍颇似王安丰。

  能浇茗碗湔祓我,风袂(神)欲挹浮丘公。吾宗落笔赏幽事,秋月下照澄江空。

  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不嫌水厄幸米辱,寒泉汤鼎听松风。”〔同上,同上〕

  世言团茶始于丁晋公,前此未有也。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漕,更制小团,以充岁贡。元丰初,下建州又制密云龙以献,其品高于小团,而其制益精矣。曾文昭所谓“莆阳学士蓬莱仙,制成月团飞上天”,又云“密云新样尤可喜,名出元丰圣天子”是也。唐陆羽《茶经》于建茶尚云未详,而当时独贵阳羡茶,岁贡特盛。茶山居湖常二州之间,修贡则两守相会山椒,有境会亭,基尚存。卢仝《谢孟谏议茶诗》云“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是已。然又云:“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则团茶已见于此。当时李郢《茶山贡焙歌》云:“之馥(护)之香胜梅,研膏架动声如雷。茶神(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喊春山摧。”观研膏之句,则知尝为团茶无疑。自建茶入贡,阳羡不复研膏,只谓之草茶而已。〔葛常之《韵语阳秋》卷五〕

  昨夜梦参寥师携轴诗见过,觉而记其《饮茶》两句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梦中问:“火固新矣,泉何故新?”答曰:“俗以清明淘井。”

  当续成诗,以记其事。〔东坡《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六〕

猜你喜欢
  □阳·唐圭璋
  赵彦逾·唐圭璋
  伍梅城·唐圭璋
  楼钥·唐圭璋
  卷下·蔡絛
  ●初编·卷六·沈瘦东
  第四卷·佚名
  梦月轩诗钞·张玉纶
  提要·吴可
  卷五·陈起
  卷二百四十三·陈思
  卷二百十七·陈思
  序·刘半农
  卷二十四·吴之振
  第二十一回 王冲霄赌博输钱 武宗爷脱衣洗澡·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一 范成大 过平望 寸碧闯高浪孤虚明夕阳水杨摇病绿霜蒲蘸新黄孤屿作举网苍烟忽鸣榔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鸡犬散村落蓴鲈近江乡野寺对客起楼隂濯沧浪

  • 鸣盛集附录·林鸿

    赋椰子赋余尝驾苍虬乗虚舟登蓬莱之三山游海外之四州思金茎之玉露沁枯肠而消忧有一黎叟怡然谓予曰遐荒之游乐乎吾遗子以消渇之物形碨礧而味珍羞名为椰子欲之易求乃翩翩而特立耸乔树于荒丘孤高挺出劒叶蓊郁标危榦而叅天

  • 卷之三百五·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二月。辛卯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庚申皆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户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各直省欠解东北边防经费。请旨严催一摺。据称本年各省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纪昀

    载记 【九】 南平○南平 高季兴从诲保融保勖继冲 【附】 孙光宪梁延嗣高季兴 高从诲 高保融 高保勖 高继冲 附 △高季兴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少为汴人李让家僮梁太祖养让为子赐姓名

  • 九二七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续缴《陈睿谟奏疏》等禁书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九二七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续缴《陈睿谟奏疏》等禁书情形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三日江苏巡抚降三品顶带留任臣闵鹗元谨奏,为查缴应禁各书,仰祈圣鉴事。窃查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妄各书,节奉圣训,实力搜查。复钦

  • 卷之四十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八传第三十二追封多罗郡王扎萨克多罗贝勒车木楚克纳木扎勒列传【今袭和硕亲王】车木楚克纳木扎勒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从子曾祖额列克号墨尔根汗子

  • 卷二十一·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一雍正九年春正月戊辰蠲陜西甘肃额赋上谕内阁曰朕思惠养黎元之道莫先于除赋蠲租使万姓均霑渥泽陜西甘肃二省经理军需数年凡米粮刍牧车马牲畜之类皆动支公帑备办一丝一粟不使扰民

  • 卷二百八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礼臣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朞年而士不至於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朞年而士不

  • 卷之九十四  平蠻錄(明)王軾 撰·邓士龙

    (平蠻錄,一卷,明王軾撰。王軾,字用敬,湖北公安人。天順八年進士,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卒贈太保,謚襄簡。事跡詳明史卷一七二本傳。) 欽差提督軍務南京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王軾謹題:為捷音事,先節該欽奉敕:「該貴州鎮、

  • 卷二百十七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七之一 朱批石麟奏摺 雍正四年五月十八日江南安徽布政使【臣】石麟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於本年三月二十日到任将各项钱粮备细查得江

  •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四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五年五月初十日云贵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恭谢 圣恩事雍正五年四月二十日【臣】齎摺家奴蒙恩赏给驿马

  • 王绍瀛·周诒春

    王绍瀛 字叔海。年二十九岁。生于广东广州。父逊卿。业商。家中住址。香港德辅道中五十八号二楼。已婚。女一。初学于香港格致书院及唐山路矿学堂。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习矿科。民国二年。得

  • 雅述·王廷相

    道体篇道体不可言无,生有有无,天地未判,元气混涵,清虚无间,造化之元机也。有虚即有气。虚不离气,气不离虚,无所始、无所终之妙也。不可知其所至,故曰太极;不可以为象,故曰太虚。非曰阴阳之外有极有虚也。二气感化,群象显设,天地万

  •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石门:鲁国都城的外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

  • 卷二十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二十四丧服第十一之三大功布衰裳牡麻绖无受者正义郑氏康成曰大功布者其锻治之功麤沽之贾氏公彦曰言大功者用功麤大其小功是用功细小无受者不以轻服受之此

  • 小星·佚名

    --边缘小人物的悲叹【原文】嘒彼小星(1),三五在东(2)。肃肃宵征(3),夙夜在公,寔命不同(4)。嘒彼小星,维参与昻(5)。肃肃宵征,抱衾与裯(6),寔命不犹(7)。【注释】(1)嘒(hui):暗淡的样子。(2)三五:用数字表示

  • 《定性书》原文·程颢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

  • 独异志·李冗

    唐代轶事小说集。 李冗(又作李亢、李元、李冘)撰。原书十卷,现存三卷。 内容为从上古三皇五帝至隋唐时期的各种志人志怪故事,题材十分广泛。有志怪荒诞内容,也有揭露社会现实内容,赞颂女子才识品德内容等。成书约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