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此寥寥者,皆韶年耳目所及,迄今半逐遗忘。兵燹余生,学步邯郸,苦无师友切磋,金针莫度;本为巾箱吟赏之具,亦如燕公记事之珠。况古今诗话,汗牛充栋,已足备知人论世之采择,奚用此为?漫存若干条,有赞叹而无撝诃;只可留示后人,未敢 
-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十九	王谊【宇内敬山隂人】	古风	妾家东城隅高门瞰中逵玲珑结绮疏参差雕玉题旭日丽芳藻光风泛罗帷春花媚妍质徘徊处中 
-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七十六兵部主事陈焯编杨 载【字仲弘建之浦城人後寓杭因占籍焉载少孤博涉羣书为文有跌荡气年四十不仕户部贾国英数荐於朝以布衣召入翰林授国史院编修调管领海船万户府照 
- [唐] 李峤撰○诗有九对一曰切对。二曰切侧对。三曰字对。四曰字侧对。五曰声对。六曰双声对。七曰双声侧对。八曰叠韵对。九曰叠韵侧对。切对一。谓象物切正不偏枯。切侧对二。诗曰:“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rdq 
- ○王景崇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明宗即位,拜通事舍人,历引进阁门使,驰诏方镇、监军征伐,必用景崇。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晋亡,萧翰据京 
-    却说司马相如,字长卿,系蜀郡成都人氏,少时好读书,学击剑,为父母所钟爱,呼为犬子;及年已成童,慕战国时人蔺相如,赵人。因名相如。是时蜀郡太守文翁,吏治循良,大兴教化,遂选择本郡士人,送京肄业,司马相如亦得与选。至学成归里,文 
-    却说朱全忠辞行归镇,昭宗御延喜楼,亲自宴饯,席间赐全忠诗,全忠依章属和,又进《杨柳枝词》五首,一褒一颂,无非是纸上风光。全忠奏荐清海节度使裴枢,可任国政,且谓臣与克用,无甚大嫌,乞厚加抚慰。昭宗惟命是从,全忠即谢宴启行 
-   ◎角端金华黄先生(榔)尝云:“子将以举子经学取科第,有一赋题曰‘角端’,亦曾求其事实否乎?”余曰:“未也。”因记《史记 司马相如传》“兽则麒麟角狼”之语,退而阅之。按注,郭璞 
-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成化二十三年秋七月戊戌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己亥命故狭西都指挥佥事侯纪子爵袭父原职庆阳卫指挥使○庚子  皇太子千秋节文武群臣朝参毕诣文华殿行庆贺礼○升翰林院编修刘震为侍讲以九年秩满也○命故锦衣卫 
- 康熙十七年七月十二日 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玖级臣徐国相谨奏:为册报支放江宁织造官员钱粮事。 窃照江宁织造等并跟役马匹支过俸饷粮料,例系督臣按年造册奏销,续于奏销钱粮等 
- 第一 谕示第二 谕示第三 碑文第四 碑文第五 碑文第六 碑文第七 执照第八 执照第九 典字人第一○ 谕示(谕董事金兴文)第一一 执照第一二 恳批字第一三 垦批字第一四 执照第一五 执照第一六 执照第一七 执照第一八 退耕杜 
- 李繮,本为海州人,是伪吴国大丞相徐温的养子。徐温字叫敦美,也是海州人,开始时跟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庐州起兵,逐渐升到军校职位。唐朝末年,青州王师范被梁太祖朱温围困,到淮南请求救兵,杨行密发兵救援,徐温当时担任小将,也在救 
- 隋、唐两代,于宫室颇侈。以隋文帝之恭俭,犹营仁寿宫以劳民。见第二章第一节。而炀帝无论矣。炀帝事皆见第二章第四节。窦琎营洛阳宫,失之壮丽,唐太宗毁之,见第十八章第三节。而阎立德为营玉华、翠微二宫,徐惠不以为俭。见第 
- 子真來函,三性之說,將依、圓析成一片說去,一方是恆常,一方是生滅,反求諸心,無論如何,總覺其不可通。非敢有立異之私也,亦求其安于心而已雲雲。此依凡夫妄心,而批評神聖立教。不得已之悲,而不能已之于言。 聖教既于《般若》談二 
-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经尔时世尊(至)问安其疾。赞曰。自下第九命罗怙罗。初命。后辞。此初命也。罗怙罗。此云执日。本是执日阿修罗名。法华经云罗睺阿修罗王。是也。此是非天前军。非天将与帝释斗时。此为前军。见日月天 
- 佛者梵语。佛陀。此云为觉。盖觉悟之义也。觉有三义。一者自觉胜凡夫。凡夫汩没生死无暂觉者故。二者佛能觉他。胜声闻缘觉二乘人。不能觉他故。三者觉行圆满。胜诸菩萨。为菩萨虽行二利行未满。故至佛果位。三觉方满 
- 十五卷。清代自融撰,性磊补辑。此书意在续宋惠洪《禅林僧宝传》,收自宋建炎元年(1127)至清顺治四年(1647)521年间的著名禅僧传记,共94篇(其中二人合传、三人合传各一篇)、97人。传记的排列不依宗派法系,而是依年代先后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