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序

  禀学赐紫□□□赞□述

  草玄亭沙门讳慧宝。字光用。俗姓王氏。东□□玄武县人也。其先世习儒素或陈力就列或高尚其事炳耀谱□弗具详□大师丱岁出家。弱冠受戒。游刃学海。以传演为□□□□□雅论。甞升座隐机。谓左右曰。吾历观僧史高□□□□□□研精究内外。然后能垂世立教出类拔萃□□□□□□□□翮只轮任重致远未之前闻乃于讲习外博览群□□□□深于大易春秋穷极天人明白褒贬。当世名贤皆服膺请业造其门者。咸曰。登于龙门。纂三国简要志十卷。原始要终削陈寿之繁冗也。撰锦凤囊十卷。隐括圣贤奇言善行。无遗逸也。□经摘题十卷。裁□□章钩深索隐史家之流也。五味子三□□□□语论□□□□□□也。玉溪新槀四十卷。歌□□行要坚深心要定□□□□□□□□□□□念须慈忍量须宽

  明□历丙子仲秋望日重

  装墨林项元汴持诵

  北山录后序

  殿中丞致仕丘浚譔

  唐宪宗即位年。建号元和。于时文章彬郁。类麟鸾虬虎兰桂珠贝。腾精露芒。溢区宇间。若韩退之.柳子厚.元微之.白居易.刘禹锡.李观。悉以才刃勍造化。譬孙吴起翦当战国际争武勇权术之胜也。河南丘浚。甞阅史传。及其遗编。必慨然兴感。恨不得追其肩踵焉。今年春正月。被黜归歙。遘疾寓武林邻净住律剎。一日僧惟贤贽谒于陋止始见之。温俨清邃。疑有所蕴而来也。俄与之语。则志气颕锐。将欲脱去境照。漠然无碍。学书易风雅。春秋尤确。况本教乎。忽袖中出缃表五编。且曰。此东蜀绍竺干弟子神清譔述也。目之为北山录。首之以艾儒。终之以外信。凡十六篇。秘蓄三纪。恐失传布。锺蔽善之罚。曩慕君子公于其道不谀于世态者。异摭其可否尔。浚遂受之。是夕弗就枕。烛以阅之终三鼓。考其大概。以□立空寂为本。欲天下派归于巨壑也。会稡老子.孔子经术。庄.列.荀.孟.管.晏.杨.墨.班.马之说。驰骛其间。约万岐而趋一正。峙之则如山。渟之则如渊。变之则风霆。平之则权衡。其恢宏辩博如是之甚矣。嗟夫元和丙戌迄

  圣宋熙宁元年戊申二百六十三岁。而昔之大儒蔑一句称谓以褒贲乎神清何也。盖专其所守不敢以径隧生疵诟非嫉其才能。而然浚生太平世。老尚废弃。乏智略以佐天子。无利惠以济生人。但修炼以固其身。禅定以同其尘。故鲁论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在乎今日也。是以嘉贤师行业勤整。能拔古人湮欝于异代。罔剽取以饰已。后之衣缝掖辈。孰不腼颜于邹鲁之门哉

  冬十二月丁酉序于卷末

猜你喜欢
  佛说漏分布经·佚名
  生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第七·佚名
  卷下·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品目舍利子般若四品·欧阳竟无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八卷·宝亮
  卷八十六·佚名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佚名
  第九 森林相应·佚名
  毗尼母经卷第二·佚名
  付嘱品第十·释法海
  卷四百六十九·佚名
  禅林僧宝传引·惠洪
  三重法界观·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黄昇

    宋词周美成名邦彦,初进《汴都赋》得官,徽庙时提举大晟乐府,官至待制,词名《清真诗馀》。瑞龙吟春词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①,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

  • 卷二百四·毕沅

      ◎元纪二十二 ∷起著雍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泰定帝   致和元年年   春,正月,甲戌,享太庙。   命绘《蚕麦图》。   乙亥,诏:“百司凡不赴任及擅离职者,夺其官;避差遣者,笞之。”   监察御史邹惟亨言:

  • ●绎史恤谥考卷三·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通谥闽疆诸臣「忠烈」邱祖德山东巡抚、右佥都御史成都人,流寓宁国。举兵应金声,战败被获,磔死。温璜徽州府推官乌程人。练民兵保障郡城,与金声相犄角,复为转饷。城破,刃其妻茅氏及女,自刎死(以上传列「勘本」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四张慎言徐石麒张有誉解学龙吕大器高倬右卿贰列传第四。○南都初建,众正盈朝;其六卿之长,皆民誉也。迨马、阮执国命,次第芟斥,而国事变坏不可救;然则小人亦何利之有哉!南都之不终也,议者多追

  • 一一七六 直隶总督刘峩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一七六 直隶总督刘峩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直隶总督刘峩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案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

  •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一篇是魏豹、彭越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多以类相从。他们都曾在魏地,都曾“固贱”,“南面称孤”,心怀二志导致身首异地:这是他们命运的相似之处。但是,作者对二人的处理,其笔法却有明显的差异。首先

  • 慕容宝传·房玄龄

    慕容宝,字道佑,是慕容垂的第四个儿子。年轻时言而无信,缺乏志向和操行,喜好别人奉迎自己。他投靠苻坚时,担任太子洗马、万年令。苻坚发动淮水、淝水之战,任用慕容宝为陵江将军。他被立为太子以后,能够磨练自己的品行,崇尚儒学

  • 第二十九章 胜利声中的政治暗礁·李宗仁

    一当1926年11月初旬,我军肃清江西之敌以后,革命军的声威可以说震撼全国,中外侧目。此时实际归于国民政府统辖之下的地区,计有:粤、桂、湘、赣、鄂、闽、黔七省,西北的冯、阎都已声明加入革命;川、滇地方政要也纷纷派

  •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孔子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3),友便佞(4),损矣。” 【注释】 (1)谅:信。“谅”有时特指小信,如《卫灵公)篇说:“君子贞而不谅。”“谅”与“贞”相对,指小信。但这里却泛指守信,

  • 陆氏诗疏广要卷上之上·毛晋

    吴 陆玑 撰释草 明 毛晋 广要参差荇菜荇一名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防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脃美可案酒【一作肥美】尔雅云莕接余其叶苻郭注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七·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观四威仪品第六之余  佛告阿难。云何如来至旷野泽伏鬼大将。我从舍卫祇陀精舍。放金色光照舍卫城令作金色。舍卫国内有一长者名曰财德。长者有子年始三岁。父教其子令受三归。散脂鬼神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四·澄观

    疏。第三约位明入法界者标也。于中有三。初约所入有因有果。次明能入唯渐与顿。后因果既其无碍下双结能所疏。次正释文。然科二会总有四义。从总别圆融下融上四义。一总别圆融融第四总别本末无碍融第一本末二会略无第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就破颠倒渐明真见二。一且对匿王破其断见二。一述阿难所坏愿辨真妄。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又

  • 中观论疏卷第三(本)·吉藏

    释吉藏撰因缘品第一以此二偈叹佛下第二次明释八不。开为二。第一青目释八不。第二龙树自释八不。就初为二。第一总释两偈意。第二别释二偈。初问答释第二偈。从不生者以下释初偈。以此二偈者标二偈也。叹佛略说第一义

  • 业成就论·世亲

      天亲菩萨造 元魏 毗目智仙译    业成就论翻译之记  大国将宁。必感灵瑞以为嘉兆邺隍方盛。圣降神宝以为祥征。天亲菩萨造业成就论。出于今世以示太平。此乃大魏都邺安固之兆也。  法行有时。寄必得人。

  • 翻译名义集卷第五·法云

    仙趣篇第十六楞严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梵语茂泥。此云仙。释名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抱朴子

  • 卷第六·本谧

    嘉兴大藏经 二隐谧禅师语录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六江南扬州高沙天王禅寺 湖广荆州江陵水月禅院 嗣法门人 超巨 超秀 等编示众“晚参屺山。今日结制无他,秪要诸人识自面目。且诸人面目作么生识?若是灵利衲僧,不

  • 江南野史·龙衮

    北宋龙衮撰。此书专记南唐事,旧来著录多入载记类。宋初人记载南唐史事的著作是最为丰富的,五代十国的其他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宋初撰录南唐史事的有6家,仅举今天尚存于世的来说,就有郑文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