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礼乐

《通书》有《礼乐》章,云:“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中国古人观念重和,而和则必有理。理者,分理之义。朱子承濂溪乃曰:“礼,天理之节文。”宇宙一气,而分阴阳,实则阴阳同是此气,可分亦可合。具体言之,男女同是人,是其大。分为男女,是其小。故为大同而小异。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皆然。又如宾主,今日之主,或即他日之宾。今日之宾,或即他日之主。故古人言“礼者体也”,同属一体,言其无别。濂溪言礼者理也,则言其有别。实则分别由和合来,别即无别。朱子谓理必存于气,无气即无理,亦可谓分即见于和,无和则无分。西方主个人主义则无和,故亦无礼无理可言。则惟有言法。尚礼尚法,为中西文化一大歧,本源则在此和字上。一和一不和,亦即一为有体,一则无此体耳。

《通书》又有《动静》章,实则阳动阴静,阴阳可分而不可分,动静亦然。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亦动亦静,亦静亦动。而濂溪《太极图说》又必言主静立人极,此犹一阴一阳,亦先言阴。朱子言理气,则必先言理。古人言礼乐,亦必先言礼。俗语言分合,亦必先言分。先后之序,亦涵深义,所当深求。

今人则好乐不好礼,不知礼先乐后。如不言分,好言合,不知欲求合,应为对方先留一分地位。如父母先为子女留一地位,此是父母之慈。子女亦先为父母留一地位,此是子女之孝。夫妇亦然。西方人婚姻必先恋爱,当其相互恋爱时,则各有一对方之地位存在,及其结为夫妇,其相互为对方之地位即各已失去,于是乃有结婚为恋爱之坟墓之说。夫妇结合,乃赖法律。中国人则在结为婚姻后,有一夫妇之礼。夫妇间有一分别,斯则可和合无间矣。

《周南?关雎》之诗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琴瑟钟鼓皆乐器,各别和合以成乐。夫妇亦当如琴瑟,如钟鼓,各守其分,各保其别,斯则百年和好常乐矣。若合为一而失其分,亦必遂失其和,争起而离矣。

故礼乐可分而不可分,亦如人己之可分而不可分,更如天人之可分而不可分。得其理则和而乐,此为中国人文精义之所在。今世界乃先为个人各自留一地位,各自独立,各自平等,各自自由,相互间各不为他人留地位,而如中国之所谓安分守己乃亦无从说起。人群相处无礼无理,而仅求以法律统一之,则天地之大和合又谁为之立法者?西方宗教科学哲学最后亦均为求此一立法者,而惜终无得,则举世之不能和合亦宜矣。

濂溪主静立人极一语,亦有新义可阐。天地大自然,长宙广宇,瞬息万变,只是一动。但其化生万物,物之在天地间,则比较成一静。物之聚而存,终亦有其散而灭,有生则有死。亦莫不在变动中。然如人类,既历若干千万年之久,而仍有此人类,则不失其为一静。人生百年,自幼稚以至于耄老,百年之期亦仍有其一静。即如历史记载,中国一部二十五史,已有令人何从读起之感。然亦终自有其可读处。即如曹操率军南下,而有赤壁一战。其动处岂仅在曹魏一面。东吴孙权周瑜亦为之动,流寓荆州之刘备诸葛亮,亦为之动。专就曹魏一面言,大军八十三万,人各有家,各有夫妇子女,亲戚邻里,或生或死,或归或不归,动乱所及,岂可尽言。然就史传所载,赤壁之一战,亦可鉴可镜,可知人类史迹之一斑矣。故濂溪此主静立人极一语,其主要意义固在理学家心性存养之一面。然推而广之,廓而大之,凡人之仰天俯地昭昭之大,一撮土之多,岂不亦属人生之静止面。死生存亡,治乱兴衰,岂不亦人生一静止面。《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当知其问其学,则也是德性之静定处。其精其微,则正是广大之静定处。其中其庸,亦正是高明之静定处。有所持守,斯能有所进展。西方之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诸端,岂不各有其静止面,可阐可究。贵能就其可知,以明其可由。此正中国传统学问之大着眼处。亦即所谓主静立人极也。而岂如今国人竞言求变求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之所能喻其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乎。

猜你喜欢
  尚书集传或问卷下·陈大猷
  延平答问·朱熹
  卷九·邵宝
  第五章 22·辜鸿铭
  春秋左传补注卷四·惠栋
  书传卷十三·苏轼
  卷二十四·朱熹
  卷十八·王昭禹
  诗解颐卷二·朱善
  卷十一·刘玉汝
  卷五百四十三·佚名
  为中佛会事答记者问·太虚
  答某学生问·太虚
  大乘五蕴论讲录·太虚
  佛说义足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佚名

    (冲末扮苏文顺同外扮孟仓士上)(苏文顺诗云)坐守寒窗二十春,虀盐乐道不知贫。腹中晓尽古今事,命里不如天下人。小生苏文顺便是。这一个是我同堂学业八拜交的弟兄,是孟仓士。祖居陈州人氏,嫡亲的三口儿。近新来浑家亡逝已过

  • 谢应芳·隋树森

    谢应芳(一二九六——一三九二),字子兰,号龟巢。武进(今属江苏省)人。自幼笃志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名节自励。为人耿介,尚节义,工诗文。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隐居鹤溪,授徒讲学。兵乱隐居吴中,吴人争延

  • 卷205 ·佚名

    楼钥 吕崇德挽词 回首情亲处,相过濑水阳。 十年能几见,一疾痛云亡。 县郭山空秀,家园橘自霜。 主人今已矣,鸥鹭亦凄凉。 楼钥 洛社老僧听琴 宴坐萧斋不作劳,谓予何事走蓬蒿。 从容试问今年

  • 卷八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十 沈约【二】 诗 侍皇太子释奠宴【以下四言】 尊学尚矣道亦遐哉启图观秘辟苑兴才事高东序义迈云台峩峩德傅灼灼英台复礼曲台反乐宣榭阙文内举輶轩外驾结朋

  • 卷一百九十七 嘉祐七年(壬寅,1062)·李焘

      起仁宗嘉祐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壬子,詔季秋有事于明堂【一】,羣臣毋請加尊號【二】。   太常禮院言:「皇祐參用南郊百神之位,不應祀法。宜如隋、唐舊制,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真宗配,而五人帝、五官神從

  • 卷一百四十五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起仁宗慶曆三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丙寅,上清宮火。尋有詔以宮地為禁軍營。監察御史裏行包拯,有章乞勿修。按拯為裏行,乃在此月癸酉,以宮地給禁軍,當是癸酉後也。   己巳,陝西都轉運使、起居舍人、天章閣待

  • 卷之九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八·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三月戊申。谕内阁。御史袁承业奏雨泽愆期。请修明政体一摺。据称近来滥捐滥保过多。内外臣工。或有狥私图便。情同蔽惑。请饬各衙门恪遵成法。力挽颓风。并下诏求言等语。本年雨泽愆期。屡经设坛祈

  • 二○、孔子去卫适陈在卫灵公卒后非卒前辨·钱穆

    余既考定孔子去卫在灵公之卒岁,而犹有说者,余疑孔子之去,未必在灵公卒前,而应在灵公之卒后也。何以言之?凡言孔子去卫在灵公卒前者,以《论语》“卫灵公问陈,孔子明日遂行”为据。然此事与《左传》答孔文子语大相类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翰林诸学士表学士非古官其职初散寓于中秘诸省至唐文皇开天策府而始有学士之目武后中复置北门学士间以亲昵充之如汉鸿都而加重其后至德宗朝始定设学士系衔于翰林与中书舍人对掌内外制然无定品徃徃寄禄于

  • 卷七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二雍正六年八月上谕二十三道初一日谕直省督抚知府一官管理通郡有察吏之责所关綦重如知府得人则能察吏以安民於地方实有裨益但知府内有仅系循分供职不能察吏而又素无过犯不至於参

  • 兵民·苏辙

    事固有出于不得已,而为后世之利者,分兵、民一也,割燕、蓟二也。何谓分兵、民之利?人生而天畀之才,畀之才,则付之禄,随其精粗,适其高下,使食其技而资其身,是未有知其所由然者也。故士大夫读《诗》《书》,执射御,习书计,高可以治人,下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林语堂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语译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乃

  • 卷十一·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十一左庶子叶酉撰襄公上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於是公年四岁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传彭城降晋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寘诸瓠丘按春秋书地例不系国彭城独书宋者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道宣

      感通篇下 正传四十五 附见二人。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道密传一。   隋京师经藏寺释智隐传二。   隋中天竺国沙门阇提斯那传三。   隋京师胜光寺释明诞传四。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明璨传五。   隋京师

  • 佛教月报创刊纪念·太虚

    天下固有以霹雳一声,震醒大多数人之耳目,复为大多数人所嫉视,而退居于反动之地位,昙花泡影,转瞬即灭,造其因而不必获其果,至其功又毕世不可磨灭者,则佛教协进会是也。夫今日佛教总会所以得为佛教之统一机关,支分部林立全国,发达

  • 第九十九則 肅宗問十身調御·胡兰成

    第九十九則肅宗問十身調御舉:唐肅宗皇帝問忠國師:如何是十身調御?國師云:檀越踏毗盧頂上行。帝云:寡人不會。國師云:莫認自己清淨法身。俺在高高處行,深深處隱,平平處夢,若無高高深深平平處,可曾有俺?答:高處深處平處乃因俺而有,非

  • 附·宗密

    用圭峰圆觉修证仪十二章颂分各成一颂镜庵 释 行霆序分说仪圆觉先须了说仪  不同秽土混凡机  婆伽梵主身全现  大光明藏处希奇  百千大士同斯会  十二真人欲问时  不二境中圆镜像  何殊光莹净瑠璃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