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宗经教修学法
一 楞严经之修学法 二 天台教观之修学法 三 华严宗之修学法 四 般若宗之修学法 五 唯识宗之修学法
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之修学法
甲 经文十卷,先须每日有一时焚香敬对,端坐澄心照览之:如镜光之显像,字句义相,亲切分明,了了现前;而于其中不起分别。此不但阅此经为然,阅余经都以能如此方好!依此法阅经,利根上智,便能通达实相,得法眼净。 乙 另时先研究此经普通之注解,其次大约如下:一、楞严经纂注,二、楞严经长水疏,三、楞严经义海,四、楞严经合辙,五、楞严经会解,六、楞严经通义,七、楞严经蒙钞,八、楞严经宗通。 丙 楞严经指掌疏;楞严经正脉疏。 丁 楞严经圆通疏;楞严经文句。 戊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己 参阅大乘起信论,圆觉经,中论,成唯识论,大毗卢遮那成佛经,摩诃止观。庚 如理而解;如解而行。
二 天台教观之修学法
甲 法华经正文七卷,如读楞严经法,澄心照览。 乙 细研“教观纲宗释义”,务使字句义相,一一皆烂熟明彻。并参阅天台四教仪,辅宏记,俱舍论,成实论,中论,成唯识论。 丙 究览法华经科注,法华经会义。 丁 研究法华经玄义、文句;并参阅维摩经玄义、文句,及大智度论,章安涅槃经疏等。约览十二门指要钞。 戊 研究大乘止观,摩诃止观,辅行记;并参阅小止观,禅波罗密次第法门,随自意三昧,安乐行法等。 己 如教起观;如理修行。
三 华严宗之修学法
甲 澄心照览华严经全文;或净行品,普贤行愿品,或离世间品,或圆觉经。 乙 研究华严著述集要;参阅相宗八要,唯识开蒙,天台四教仪,大乘起信论注疏等。 丙 研究华严玄谈,及疏钞;参阅圆觉经疏钞,及俱舍论,中论,成唯识论,宝性论,佛性论,华严合论,及宗镜录等。 丁 依六相、十玄、一真心、四法界之理,如理而解;解明行圆。
四 般若宗之修学法
甲 依次第,徐徐绵绵,澄心照览般若部之七百余卷正文。 乙 研究大智度论;参阅十住毗婆娑论,成实论等。 丙 研究嘉祥之百论疏;中论疏,十二门论疏;并参阅般若灯论,释广百论,掌珍论,肇论等。 丁 如教明理;如理正观。
五 唯识宗之修学法
甲 澄襟对照唐译之解深密经;或佛地经,或入楞伽经。 乙 研究各种预备之典籍:一、八啭声义,二、六离合释,三、因明入正理论,四、百法明门论,五、所缘缘论并释,六、二十唯识论,七、大乘成业论,八、俱舍论。 丙 成唯识论述记,枢要,了义灯,演秘;参阅成唯识论随疏,八识规矩颂补注详解,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及华严玄谈,疏钞,宗镜录,及窥基于法华、深密、金刚等各种疏记。 丁 广探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大庄严等论,及密严、胜鬘、楞伽、璎珞、华严等经。 戊 依唯识理,修唯识观;并求上生睹史内院,亲近弥勒慈尊。(见大乘起信论别说附录)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三卷·宝亮 明报应论原文·慧远 读梁漱溟君唯识学与佛学·太虚 卷八·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佚名 目录·佚名 中阴经卷上·佚名 卷之一·佚名 辑定毗陵集跋后·太虚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七卷·圆照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佚名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二·德辉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宝亮 卷四十九·佚名 第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