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各宗经教修学法

一 楞严经之修学法  二 天台教观之修学法  三 华严宗之修学法  四 般若宗之修学法  五 唯识宗之修学法

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之修学法

甲 经文十卷,先须每日有一时焚香敬对,端坐澄心照览之:如镜光之显像,字句义相,亲切分明,了了现前;而于其中不起分别。此不但阅此经为然,阅余经都以能如此方好!依此法阅经,利根上智,便能通达实相,得法眼净。  乙 另时先研究此经普通之注解,其次大约如下:一、楞严经纂注,二、楞严经长水疏,三、楞严经义海,四、楞严经合辙,五、楞严经会解,六、楞严经通义,七、楞严经蒙钞,八、楞严经宗通。  丙 楞严经指掌疏;楞严经正脉疏。  丁 楞严经圆通疏;楞严经文句。  戊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己 参阅大乘起信论,圆觉经,中论,成唯识论,大毗卢遮那成佛经,摩诃止观。庚 如理而解;如解而行。

二 天台教观之修学法

甲 法华经正文七卷,如读楞严经法,澄心照览。  乙 细研“教观纲宗释义”,务使字句义相,一一皆烂熟明彻。并参阅天台四教仪,辅宏记,俱舍论,成实论,中论,成唯识论。  丙 究览法华经科注,法华经会义。  丁 研究法华经玄义、文句;并参阅维摩经玄义、文句,及大智度论,章安涅槃经疏等。约览十二门指要钞。  戊 研究大乘止观,摩诃止观,辅行记;并参阅小止观,禅波罗密次第法门,随自意三昧,安乐行法等。  己 如教起观;如理修行。

三 华严宗之修学法

甲 澄心照览华严经全文;或净行品,普贤行愿品,或离世间品,或圆觉经。  乙 研究华严著述集要;参阅相宗八要,唯识开蒙,天台四教仪,大乘起信论注疏等。  丙 研究华严玄谈,及疏钞;参阅圆觉经疏钞,及俱舍论,中论,成唯识论,宝性论,佛性论,华严合论,及宗镜录等。  丁 依六相、十玄、一真心、四法界之理,如理而解;解明行圆。

四 般若宗之修学法

甲 依次第,徐徐绵绵,澄心照览般若部之七百余卷正文。  乙 研究大智度论;参阅十住毗婆娑论,成实论等。  丙 研究嘉祥之百论疏;中论疏,十二门论疏;并参阅般若灯论,释广百论,掌珍论,肇论等。  丁 如教明理;如理正观。

五 唯识宗之修学法

甲 澄襟对照唐译之解深密经;或佛地经,或入楞伽经。  乙 研究各种预备之典籍:一、八啭声义,二、六离合释,三、因明入正理论,四、百法明门论,五、所缘缘论并释,六、二十唯识论,七、大乘成业论,八、俱舍论。  丙 成唯识论述记,枢要,了义灯,演秘;参阅成唯识论随疏,八识规矩颂补注详解,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及华严玄谈,疏钞,宗镜录,及窥基于法华、深密、金刚等各种疏记。  丁 广探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大庄严等论,及密严、胜鬘、楞伽、璎珞、华严等经。  戊 依唯识理,修唯识观;并求上生睹史内院,亲近弥勒慈尊。(见大乘起信论别说附录)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三卷·宝亮
  明报应论原文·慧远
  读梁漱溟君唯识学与佛学·太虚
  卷八·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佚名
  目录·佚名
  中阴经卷上·佚名
  卷之一·佚名
  辑定毗陵集跋后·太虚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七卷·圆照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佚名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二·德辉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宝亮
  卷四十九·佚名
  第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周瑜领卒子上,诗云)幼习兵书苦用功,鏖兵赤壁显威风。曹刘岂是无雄将,只俺周郎名振大江东。某姓周名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也,辅佐江东孙仲谋麾下为将。方今汉世之末,曹操专权,逼的刘、关、张弟兄三人弃樊城而走江夏。后

  • 巻三十·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三十    明 袁表马荧 编黄博士集送方大归莆鲁酒醉行客越激商声中怀百忧集兼此离别情阳月过呉楚驱车下阙城北风卷微雪拥袂还宵征谁谓此枯槁翻然逢鲍生平居异乡国失路如弟兄云月寄遐想

  • 内篇(上)·叶燮

    一、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而要之,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其学无穷,共理日出。乃知诗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万历元年十月戊申朔 上御皇极殿颁大统历日 上享太庙○起升原任南京太仆寺卿殷迈为南京太常寺卿○复除原任广西右参议曹栋为浙江右参议○原任巡抚山西改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赵孔昭致仕○兵科给

  • 卷之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徐文远传·刘昫

    徐文远,洛州偃师县人,陈朝司空徐孝嗣的玄孙,其先祖从东海郡迁家于此。父亲徐彻,梁朝秘书郎,娶梁元帝女儿安昌公主为妻而生文远。当时正遇江陵沦陷,被掳掠到长守,家境贫寒无法自给。文远的哥哥徐休卖书度日。文远每天都到书店

  • 范拱传·脱脱

    范拱,字清叔,济南人。九岁就能写文章,尤其深通《易学》。北宋末年考取进士,任广济军曹,权邦彦任用他为书记,管理学校方面事务。刘豫镇守东平时,范拱撰写了一篇谒庙的文章,刘豫读后感到惊讶,十分赏识他。范拱便向刘豫进献了《六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五明 俞汝楫 编颁令备考传制传制仪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乐作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出陞座乐止鸣鞭讫

  • 卷二百八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礼臣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朞年而士不至於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朞年而士不

  • 卷三 士冠礼第一·郑玄

    若不醴,则醮用酒。(若不醴,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不改者也。《曲礼》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是。酌而无酬酢曰醮。醴亦当为礼。)[疏]“若不”至“用酒”。○注

  •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苏舆

      五行變至,當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則咎除。不救以德,不出三年,天當雨石。木有變,春凋秋榮。秋木冰,春多雨。此繇役眾,賦斂重,百姓貧窮叛去,道多饑人。救之者,省繇役,薄賦斂,出倉谷,振困窮矣。火有變,冬溫夏寒。此王者不明,善者不賞,惡

  • 回归灵魂的清澈·李叔同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在浮躁中丢失了自己,在诱惑中辨错了方向,在名利相争中离内心越来越远&hellip;&hellip;与其茫然四顾,不如在纷扰的人生路上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只有这样,你才会更淡定,才能让内心清澈如初

  • 墨子卷六·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六节用上第二十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便民用财也无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徳不劳其兴利多矣其为衣裘何以为

  • 众经目录卷第四·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别生四合三百十一部 三百四十六卷&middot;善时鹅王经一卷右一经出正法念经。&middot;舍卫城人丧子狂经一卷(一名梵志丧女经分三经)&middot;调达入地狱事经一卷&middot;飞鸟喻经一卷&middot;三十三天园

  • 卷第一百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八 【论】如善财童子问摩耶夫人得此解脱其已久如摩耶答言善男子乃

  • 南游记·余象斗

    又名《华光天王南游志传》、《五 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南游华光传》。章回 小说。明余象斗编著。四卷十八回。叙华光天 王故事。华光原为如来佛前一盏油灯,修成人 身,名妙吉祥。被罚到下界投生,名三眼灵光。 他为

  • 玉笥集·张宪

    元诗别集。10卷。张宪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传世善本,有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经鉏堂抄本等多种清抄本,并曾编入《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又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行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