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隋河间王杨弘传

河间王杨弘,字辟恶,隋文帝杨坚从祖之弟。祖父爱敬。早卒。父杨元孙,自幼便成为孤儿,随母亲郭氏寄养在舅族家。武元帝与周文帝在关中树起义旗的时候,元孙在邺城,害怕被齐人杀害,于是就借舅族家的姓氏为姓,改姓郭。元孙死后,齐国被周国消灭,弘才进入关中。与周文帝相处得很融洽,文帝哀其不幸,替他置买田地宅院。

  弘生性聪明颖悟,有文韬武略。经常跟随文帝征伐,多次升迁至开府仪同三司。文帝任丞相时,常将弘置于左右,视为心腹。文帝到周赵王宅院,将要被害,弘此时立在门外,保护文帝,使文帝幸免于难。很快加官为上开府,赐爵永康县公。及文帝受禅,弘官拜大将军,晋爵郡公。不久,追赠弘父元孙为柱国、尚书令、河间郡公。这一年,立弘为河间王,官拜右卫大将军。不久又晋位柱国,以行军元帅之职出兵灵州道征讨突厥,大破突厥军。官拜宁州总管,晋位上柱国。为政崇尚清静,甚有恩惠德政。改任蒲州刺史,遇事可以不用上奏,自行决断。其时,河东盗贼丛生,弘奏请将盗贼百余人送到边庭,州境于是安定,都称弘为好官。每逢晋王杨广入朝,弘则代为扬州总管,等晋王回归扬州,弘再回蒲州。在蒲州十多年,风俗礼教都很融洽。炀帝继位,弘官拜太子太保。过了一年多就死去了。大业六年(610),追封郇王。子杨庆继承爵位。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赵尔巽
  卷一百二十四 寶元二年(己卯,1039)·李焘
  ●卷六·刘一清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七三八 河南巡抚雅德奏缴违碍书籍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四十三·裴骃
  屈突通传·欧阳修
  陈仲微传·脱脱
  吴麟征传·张廷玉
  一一四、田鸠考(附:腹[黄享]、唐姑果、谢子)·钱穆
  序·谈迁
  汉纪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前5)·司马光
  卷七十九、铁路国有政策·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79 ·佚名

    曾丰 雨霁宿荐福寺遣问寺僧 松筠邀我梵王宫,耳目俱醒骨肉融。 风雨收声禅入寂,烟云敛色法归空。 出浮沤外不生灭,从浩劫来无异同。 问数比丘皆卷舌,舌虽不卷亦无功。 曾丰 欲入修门未果且留妙山逆

  • 卷五百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甲辰朔,左司郎中賈種民為太府卿。   章楶奏,乞差秦、鳳并岷州第四等以下保甲應副進築城寨。從之。初,眾議以保甲下戶難於調發,外臺申請數四,皆卻而不從。楶以為上中等戶至少,不得下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三·王称

    附录一  甚矣中国之有夷狄也蛮夷猾夏见于尧舜之时昆夷玁狁见于文王之世夫尧舜文王帝王之盛也夷狄犹未尽率服则后世可知矣在汉则有匃奴之强而唐亦有突厥囘纥吐蕃之暴汉唐尚然则非汉唐又可知矣太祖受命夷狄畏威不敢犯

  • 卷之一百五·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十二月。庚子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辰皆如之。起居注○谕内阁。翁同和奏、伊与万青藜谊属姻亲。查办事件。应否回避。声明请

  • 二百一十二 署内务府总管马齐奏请补放茶房总领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十七日 为茶房总领福寿病故,请补放其缺事。 茶上人索住,当差共三十二年,原任员外郎李散之子,满洲。 茶上人关保,当差共三十二年,原任畅春园总管姚扬之子,满洲。 茶上人巴勒岱,当差共二十七年,原任副都统郎吉

  • 三二六 谕内阁此次召试二等各生愿効力者准其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三二六 谕内阁此次召试二等各生愿効力者准其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乾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此次巡幸山东、天津两处,召试所取二等之举人、贡监生员等,着照上届巡幸天津召试二等各生之

  • 钱道戢传·姚思廉

    钱道戢字子韬,吴兴长城人。父钱景深,梁汉寿县令。道戢少时以孝行著称,年长后,颇有治事之才略,高祖未显时,将堂妹嫁给了他。从高祖平卢子略于广州,授职为滨江县令。高祖辅政,遣道戢随世祖平定张彪于会稽,以功拜为直阁将军,任员外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五諡略【八】追諡明代忠节【二】通諡节愍八百三十六人游击窦永澄赞理通判董尔砺守备江万春抚顺千总王命印都司陈尚仁王崇信徐国全分守辽海道左参政顾颐开元兵备签事崔儒秀自在州知州段展渖

  • 帝系一○·徐松

    三元灯三元观灯,本起于外方之说。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后开坊市门然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百戏。天子先幸寺观行香,遂御楼,或御东华门及东西角楼,饮从臣,四夷、蕃客各依本国歌

  • 跋·曾恬

    右上蔡先生语録三篇。先生姓谢氏,名良佐,字显道,学于程夫子昆弟之门,笃志力行,于从游诸公间所见甚为超越。有论语说行于世。而此书传者盖鲜焉。熹初得友人括苍吴任写本一篇[题曰上蔡先生语録],后得吴中版本一篇[题曰逍遥先生语

  • 第三章 纵欲则学业无成·佚名

    如果纵欲就会学业无成周思敏说:“人生在天地之间,要成为圣贤豪杰,在于自己努力奋斗。然而必须有十分的精神,才能做成十分的事业。如果不先在年富力强之时,除去欲心,节省欲事,以便保守精神,筑好根基,那么虽然有特大的志愿,想

  • 宝峰英禅师·惠洪

    禅师名洪英。出于陈氏。邵武人。色幼警敏读书。五行俱下。父母钟爱之。使为书生。英不食。自誓恳。求出家。及成大僧。即行访道。东游至曹山。依止耆年雅公。久之辞去。登云居。眷岩壑胜绝。为终焉之计。阅华严十明论

  • 中国佛学会会名说明·太虚

    余初提议发起全国代表会议,以成立一中国佛教会。嗣张静江、蔡孑民诸公,主张改称中国佛学会,遂提出与旅京各发起人商决,先成立中国佛学会筹备处,再召集全国佛教代表会议。佛教之教字,本指“言教”,与今语“学说”同义;以学代教

  • 第六次研究会·太虚

    ──七月十六日──一 峨眉山之佛光与偶像王兴周  前星期开佛学研究会时,陈居士面谈:朝报载有两事,与佛法不无关系。一、峨嵋佛光,谓系空中云气密布经日光反射而来,确非佛光。二、佛菩萨像,谓系佛像,僧徒多藉之惑众敛钱,应

  • 读西藏比丘血泪书告中央政府及国民·太虚

    中央政府诸公及全国国民公鉴:对于西藏佛教民族二领袖达赖、班禅之失和,将酝酿成西陲之隐患,余久经注意,且曾向关系各方面,陈解救之途径。今得西藏毕朋寺比丘僧罗桑年札等血泪书,并察近来中央与西康及班禅、达赖各方之行动,殊

  • 上佛教总会全国支会部联合会意见书·太虚

    ──民国二年三月作──原我佛设教,教会组织之法,本极完善。凡从佛出家之比丘、比丘尼众,莫不摆脱君亲家国之累,以个人为教会单纯份子,以教会为个人直接团体。无论贫富贵贱,一入佛法大海,胥得萧然解脱,混然平等。故能泯竞争,息

  • 吴逆始末记·佚名

    《吴逆始末记》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大约出于清康熙间人之手。所记始于吴三桂降清,止于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文末附有《觚剩》(清初钮撰)故事一则,当是后人所加,因涉及吴三桂生平,今仍保留;但所引个别句子有删节,今

  • 智炬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等译佛在日月宫中,四方佛皆来集。日月天子请陀罗尼,诸佛菩萨同声说咒。普贤菩萨赞劝受持。与《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