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錄二

新校正抱朴子內篇序

諸子多有宋元以來及近人校正刊本。唯抱朴子僅明盧舜治本行世。五柳居陶大使曾假之於予,增刊入漢魏叢書,其所訛脫,亦未暇校訂也。道藏本較完善,但見者頗尠。予所藏又有天一閣鈔本內篇太半部,及盧學士文弨手校明刻本。顧茂才廣圻有葉林宗家鈔本及明嘉靖時瀋藩刊本,大略皆與藏本相同。爰合以校訂,釐其錯簡,改其誤字,而此書始可省讀。

考稚川自序暨隋唐史志,俱分內外篇,一屬道家,一屬儒家。而盧本兼刻,改并卷第,輒總題之為抱朴子。遂致諸家書目,牽連入錄,不能分晰,亦可病也。今所校正,欲使別行,以復舊觀。

嘉慶壬申,繼觀察昌司漕江安,駐節石城,與方制府維甸時相過從。觀察敦素好古,兼通道釋二典,思搜羅放佚,嘉惠後學。如宋代刊板官庫,及明人書帕之例。適予及方制府顧茂才校定是書,因先以內篇付梓人。今年觀察擢臬關中,印本就正,庶其始終商搉焉。江寧道藏在朝天宮,仍借來覆審一過,書中多依之。有依別本校改者,則注明藏本作某。其更定錯簡,及尋按詞義,旁據他書,勘正各條,亦一一注明,以諗後人。第十七卷登涉篇諸符,各本縮寫,多失形似,今全從道藏影摹,俾傳其真云。癸酉歲十月陽湖孫星衍撰。

抱朴子內篇目錄

暢玄卷第一

仙藥卷第十一 論仙卷第二

辨問卷第十二 對俗卷第三

極言卷第十三 金丹卷第四

勤求卷第十四 至理卷第五

雜應卷第十五 微旨卷第六

黃白卷第十六 塞難卷第七

登涉卷第十七 釋滯卷第八

地真卷第十八 道意卷第九

遐覽卷第十九 明本卷第十

袪惑卷第二十

右目錄依道藏本定。按抱朴子內篇敘云,別為此一部名曰內篇,凡二十卷,與外篇各起次第也。又外篇自敘云,凡著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又云,其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屬道家。其外篇言人閒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家。隋書經籍志內篇亦屬道家,與外篇分行。道藏雖并收外篇,原未合為一部。觀其內篇之後,外篇之前,以抱朴子別旨一種閒隔之,可曉然矣。明人刻此書,從道藏取出,而不知其為三種,遂總名曰抱朴子,非也。今校刊內篇二十卷,不連外篇,以復葛氏之舊,兼正明人之誤。舊唐書經籍志及各家書目俱為二十卷。隋志二十一卷,音一卷者,或加序目及音為二十二卷也。音久不傳。道藏序在第一卷前,故不復列數云。或疑別旨既自為一種,何以不見於自敘。考道藏所收,又有抱朴子養生論及稚川真人較證術一卷,抱朴子神仙金汋經三卷,葛稚川金木萬靈論,俱不見於自敘。然則別旨,正同斯例,蓋皆非稚川所撰也。嘉慶十六年十月五松居士孫星衍敘錄。

校刊抱朴子內篇序

道家宗旨,清淨沖虛而已。其弊或流為權謀,或流為放誕,無所謂金丹仙藥、黃白玄素、吐納導引、禁祝符籙之術也。

秦漢方士,絕不附會老子。即依託黃帝,亦非道家之說。漢書藝文志以黃帝諸篇,分屬道家神仙,蓋本七略。七略又本於別錄。劉子政固誦習鴻寶,篤信神仙者,而典校秘書,仍別方技於諸子之外,不相殽也。

東漢之季,桓帝好神仙,祠老子。張陵之子衡,使人為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都習。神仙之附會道家,實昉於此。抱朴子內篇,古之神仙家言也。雖自以內篇屬之道家,然所舉仙經神符,多至二百八十二種,絕無道家諸子。且謂老子泛論較略,莊子文子關尹喜之徒,祖述黃老,永無至言,去神仙千億里。尋其旨趣,與道家判然不同。又後世學仙者,奉魏伯陽為正宗。是書偶及伯陽內篇之名,並無一語稱述,惟神仙傳中言參同契假爻象以說作丹之意而已。是稚川之學,匪特與道家異,併與後世神仙家無幾微之合。

余嘗謂漢之仙術,元與黃老分途。魏晉之世,玄言日盛,經術多歧。道家自詭於儒,神仙遂溷於道。然第假借其名,不易其實也。迨及宋元,乃緣參同爐火而言內丹,鍊養陰陽,混合元氣,斥服食胎息為小道,金石符祝為旁門,黃白玄素為邪術,惟以性命交修,為谷神不死,羽化登真之訣。其說旁涉禪宗,兼附易理,襲微重妙,且欲併儒釋而一之。自是而漢晉相傳神仙之說,盡變無餘,名實交溷矣。然則葛氏之書,墨守師傳,不矜妙悟。譬之儒者說經,其神仙家之漢學乎!

孫伯淵漕司,篤好古義,兼綜九流,以明刻抱朴子及天一閣鈔本錯亂脫誤,手自校讎,復屬余與顧澗薲各以家藏諸本,參證他書,覆校數過,伯淵敘錄篇目,將以刊行。余因舉神仙與道家者流,古今分合之故,論次為序,覽者或有考焉。嘉慶十七年七月甲戌桐城方維甸撰。

按明刻抱朴子於內篇之後,附入別旨一篇,專論吐納導引,與內篇本意不合,辭義亦甚淺近,不似晉人手筆。考之稚川自敘,本無此書。隋唐諸志,皆不著錄。惟宋史藝文志道家有抱朴子別旨二卷。注云,不知作者。亦不謂為稚川所著也。晚出之書,元不可信。且今本五百六十餘言,不盈一卷,併非宋元舊本。故削去之,不復附於篇末云。維甸又跋。

葛洪撰述書目表

抱朴子內篇二十卷 抱朴子內篇序。抱朴子外篇自敘。隋志作二十一卷。今存。

抱朴子外篇五十卷 自敘。隋志作三十卷,並云梁有五十一卷。今存。

碑頌詩賦百卷 自敘。晉書本傳頌作誄。仙苑編珠引陳馬樞道學傳同。

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 自敘。本傳作檄移章表。

神仙傳十卷 自敘。本傳。今存。

隱逸傳十卷 自敘。本傳。

兵事方伎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 自敘。本傳作方伎雜事。

金匱藥方一百卷 本傳。

玉函方一百卷 抱朴子雜應篇。疑即前金匱藥方。

肘後要急方四卷 本傳。雜應篇作救卒方三卷。隋志作肘後方六卷。舊唐志作肘後救卒方四卷。四庫全書目錄作肘後備急方八卷。今存。道藏正一部肘後備急方八卷,誤題作葛仙翁。

神仙服食藥方十卷 隋志。

太清神仙服食經五卷 新唐志。

服食方四卷 唐釋法琳辨正論卷九。

玉函煎方五卷 隋志。

黑髮酒方一卷 崇文總目。通志略。

渾天論 晉書天文志。文廷式補晉書藝文志。(簡稱補晉志)

幙阜山記一卷 補晉志。

潮說 補晉志。略見于外篇佚文。

兵法孤虛月時秘要法一卷 新唐志。

陰符十德經一卷 新唐志。

抱朴子軍術 補晉志。云此外篇中佚篇也,嚴可均全晉文輯得四十二條。今別錄其目。

金木萬靈訣一卷 宋志通志略。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類。蓋刪改金丹篇而成。

太清玉碑子一卷 宋志。葛洪與鄭思遠問答。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大丹問答一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還丹肘後訣三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四家要訣一卷 通志略。集劉向、陵陽子、抱朴子、狐剛子所記煉丹事。

抱朴子養生論一卷 宋志。今存道藏洞神部方法類。

稚川真人校證術一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神仙金汋經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嚴可均曰:抱朴子養生論,前半即地真篇也,後半與極言篇相輔。稚川真人校證術是後人所演。神仙金汋經三卷,其中下二卷,即金丹篇也。見鐵橋漫稿卷六代繼蓮龕為抱朴子敘。孫詒讓札迻十抱朴子微旨條云:金汋經,晉宋間人依傅抱朴子假託為之。

要用字苑一卷 舊唐志。顏氏家訓書證篇作字苑。馬國翰有輯佚本。

史記鈔十四卷 新唐志。

漢書鈔三十卷 隋志。

後漢書鈔三十卷 舊唐志。

良吏傳十卷 本傳。

集異傳十卷 本傳。

西京雜記六卷 舊唐志。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子部十二云:舊本或題漢劉歆撰,或題晉葛洪撰,實則梁吳均撰。但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子部七考定為葛洪作。今存。

漢武內傳一卷 隋志不著撰人。文廷式補晉志云:日本見在書目題葛洪,今從之。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子部七考定為晉葛洪撰。今存道藏洞真部記傳類。

老子道德經序訣二卷 舊唐志。

修撰莊子十七卷 釋法琳辨正論。補晉志。

喪服變除一卷 隋志。

遯甲肘後立成囊中秘一卷 隋志。登涉篇作囊中立成。

遯甲返覆圖一卷 隋志。

遯甲要用四卷 隋志。

遯甲秘要一卷 隋志。

遯甲要一卷 隋志。

三元遯甲圖三卷 舊唐志。

龜決二卷 隋志。

周易雜占十卷 隋志。

抱朴君書 隋志集部。

序房內秘術一卷 隋志稱葛氏撰。新唐志。或即葛洪。 太一真君固命歌一卷 宋志。

抱朴子別旨一篇 通志略。今存道藏太清部。蓋後人掇輯吐納導引之訣而成,殆與胎息術相類。

胎息要訣一卷 通志略。

胎息術一卷 補晉志。

郭文傳 補晉志。明案:郭文,字文舉,河內軹人。與葛洪同時亦遭世亂而隱者。先洪卒。見晉書隱逸本傳。

五金龍虎歌一卷 崇文總目。

五嶽真形圖文一卷 崇文總目。

老子戒經一卷 通志略。

關中記一卷 宋志。玉海引中興書目。

馬陰二君內傳一卷 宋志。

隱淪雜訣一卷 宋志。明案抱朴子雜應篇答問隱淪之道,或為雜訣之所本。

元始上真眾仙記一卷 宋志。今存道藏洞真部譜籙類。劉師培讀道藏記云:此書「次行題葛洪枕中記五字,中誌各仙官位號及治所,即今所傳枕中記也」。明案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另有枕中記一卷,言養生接命之術,與眾仙記內容迥異。通志略著錄唐孫思邈枕中記一卷,未知孰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枕中書一卷,舊本題晉葛洪撰。考隋、唐、宋蓺文志但有墨子枕中記及枕中素書,而無葛洪枕中書。此本(枕中書)一名元始上真眾仙記。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九謂枕中書提到許穆與許玉斧,而洪當長于穆,許玉斧更其後輩,二人之去世,洪皆不及見,安得取而著之書中。是枕中書(上真眾仙記)之「不出於(葛)洪亦明矣」。余先生之說是。

抱朴子玉策記 補晉志。

明案此蓋抱朴子引玉策記,非葛洪所撰之玉策記也。徐堅初學記卷二十九狐第十三條引抱朴子玉策記曰:「狐及狸狼,皆壽八百歲,滿三百歲暫變為人形」。正是抱朴子對俗篇引玉策記之語(參校敦煌殘卷文字)。遐覽篇已著錄玉策記一卷,足徵葛洪曾見其書。而初學記始誤以玉策記屬抱朴子。嚴可均鐵橋漫稿卷六云此記恐後人依託之書。亦不確。余意並非後人有意假託,實乃唐人徐堅輩誤題耳。而初學記始誤以玉策記屬抱朴子。嚴可均鐵橋漫稿卷六云此記恐後人依託之書。亦不確。余意並非後人有意假託,實乃唐人徐堅輩誤題耳。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 明堂位第十四·郑玄
  学庸集説啓蒙凡例·景星
  提要·张栻
  卷十八·真德秀
  卷二·湛若水
  卷五十·秦蕙田
  卷一·傅逊
  卷二·魏了翁
  卷十八·苏辙
  卷三十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九·唐慧琳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佚名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九·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寄感集·钱德苍

    倪元镇避乱诗 久客怀归思惘然,松间茅屋女萝牵。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孤蒲夜雨船。 鸿雪无端迷雪渚,鹤情何日到芝田?他乡空有还乡梦,绿树年年叫杜鹃。

  • ◆李承旨士瞻(经济集)·顾嗣立

    士瞻,字彦闻,先世南阳人,后徙汉上。至正初,以布衣游公卿间。荐为知印,非其志也。寻中大都路进士第,辟中书省掾。累迁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召参议中书省事,进参知政事,改枢密副使、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二十七

  • 第三十八场·田汉

    [撒离喝领兵上。众 军前面已是南河。撒离喝 可有准备?众军 不闻金鼓,不见旌旗,看来无有防备。撒离喝 元帅妙算如神,杀!赵观 (率部冲上。英勇抵住)贼将哪里走!撒离喝 来将通名。赵观 你老爷赵观。(斩一敌将)[许卨领兵就在

  • 卷一百九·列传第四十七·脱脱

        完颜素兰 陈规 许古   完颜素兰,一名翼,字伯扬,至宁元年策论进士也。贞祐初,累迁应奉翰林文字,权监察御史。二年,宣宗迁汴,留皇太子于燕都,既而召之,素兰以为不可,平章高琪曰:“主上居此,太子宜从。且汝能保都城

  • 卷之四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四六九清单(前件之附粘)一二二四○--二·佚名

    吞霄街下各庄之庄正名单今将新举各庄庄正姓名,开列呈送察核。番仔藔庄正孟炳壬南势庄正田有明南兴庄庄正张清仁梅树脚庄正张水勇南和庄庄正汤国立内湖庄正彭东海枫树窝庄正曾来古四湖口庄正李清贤

  • 卷三十八·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三十八      宋 苏辙 撰叶公列传第十五叶公诸梁字子高楚荘王之孙也父曰沈尹戌戌初事平王平王城州来以挑吴戌知其必败及令尹囊瓦城郢戌又曰子常必亡郢昭王即位瓦为令尹戌为司马瓦贪而不仁

  • 象台首末卷四·胡知柔

    (宋)胡知柔 编○哀词友人罗幼明大理评事胡公季昭余执友也昔所敬慕异扵他朋自拾两科为天子士官声实炳着余尝至京蒙握手如褐衣旧继闻以敢言斥象郡余寔匏系不克送欲赠以言又未克即达心甚愧焉其介弟国宾讣至又未几季昭讣至

  • 后唐纪五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二年(丁亥,927)·司马光

    后唐纪五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1]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1]秋季,七月,任命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2]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以西方邺为节度使。 [2]丙寅(十七日),把夔州升为宁江军

  • 卷八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八十一雍正七年五月上谕三十二道初一日谕出征大将军副将军参赞大臣官弁兵丁等准噶尔狡狯凶顽父子济恶为边境蒙古之隐患朕仰承皇考圣祖仁皇帝先志特发两路大兵声罪致讨当四海昇平之时

  • 刑法八·徐松

    淳熙十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天头原批:「应归赦宥类。」不同,忠于顾主,其节可嘉。故特贷之。 ,诏婺州荫妇阿徐特送邻州编管。婺州狱勘,阿徐为顾主杨 被人力陈山童杀死,山童父陈十六从 家前经过,阿徐为愤其子杀害顾主,用棒行打陈十

  • 陈敏望·周诒春

    陈敏望 字友尚。生于福建。宣统元年。游美。入鄂必林学校。习教育。宣统三年。得硕士学位。民国四年。回国。任福州某学校教员。Ding, Moses U.-Born in Fukien. Arrived in America, 1909. Studied Education at Ob

  • 大学古本说·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大学之道  在止於至善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明德即性也以其得之於天而昭明不昧故谓之明德德本明也昏於气而蔽於物学者所以明之而已民亦同有是德而旧染污俗故又当推吾之明德以新之也性之体纯粹至善而其用

  • 混沌一气分天地·太虚

    佛教徒大致可分为信众僧众。男女饮食等不改俗习的为信众,男女饮食等改俗习而遵僧律的为僧众,不但以住僧寺、穿僧衣为僧众──包括尼众等女僧众──。不遵僧律,则失僧众的本质,便无所谓僧众。清季入民国以来,叠经荒乱,僧众不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九复次舍利子。如来所有十八不共佛法。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而是十八种法。如来以具足故

  • 卷十一·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一六祖下二十七世临济宗杭州东明虚白慧旵禅师族王氏。祖贯湖广。父为丹阳税课副使。遂家焉。幼颕悟。不类常儿。年十四。往从妙觉湛然受业。一日作务次。然问汝在此作什么。师曰。切萝卜。然曰。你只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