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礼通考原序

三代时礼行于上自王侯迄士庶皆肄习焉无庸稽之简册也淩夷至春秋学士大夫犹相与讲明指示斯须不去秦燔典籍礼经荡然叔孙通补苴于汉仅以绵蕞习之而礼几不可问矣自时厥后注疏家掇拾煨烬之余强以已意附防分离乖隔瑕衅百端故孔文举谓郑康成时有臆説郊天鼓殆不必麒麟之皮也夫以康成之悉心搜讨不避拙不辞难而当时已不免诋呵况其他乎予尝谓诗书虽残缺而迹其遗文尚皆有义理可据惟礼则随时代更郊社所配殷周各异南北之祀分合多岐一端如此余可例矣又未经夫子手定故羣儒议论纷纷比于聚讼若唐之开元礼宋之太常因革礼虽命儒臣纂辑垂为一代章程而因陋就简大略与绵蕞等后人但借以考其同异而已非好学精思者孰能订其是非得失而正之往时昆山徐大司防有读礼通考一书于诸礼犹阙而未备少宗伯秦公奋然继起合五礼而编次之荟萃该洽受心所是而非以立异于古有稽而不敢茍同其不可强释者则阙疑焉仍其名曰通考今秋儿子和宁给假归里爰以授之而索予弁其首予读之听然莫逆于心也夫五礼之用大以经世小以物身虽难言又乌可以不论世之噤不敢措一词者既病其言杂复未覩礼家之大全故安于放而习于简耳非笃古而宿其业又乌能蒇之予与秦氏世好従父弱六出尊大父对岩先生之门药师又与予同年友也日往来寄畅园中与其羣従子弟游素知其家多藏书凡礼经疏义外间絶少刋本而庋贮缄题者数十笥宗伯以絶人之姿尽发而读之早嵗即洞其条理综核纂注彚为一编通籍后簪笔承明毎稍暇辄抒思厘定至晋居秩宗而帙始成人以为善于其职云予谓是惟能宿其业耳积数十年博观闳览之资用以搜择融洽折诸儒之异同而求其是将使后之考礼者恍然如日再中不至若扣槃扪烛也故不敢以老辞序而归之乾隆十有八年秋八月阳湖八十二老人蒋汾功

五礼通考原序

少宗伯秦公味经辑五礼通考一书凡若干卷书垂成而余入京师属为之叙余卒读作而叹曰皇哉唐哉此数千百年来所絶无而仅有之书也顾实有先得余心者忆年二十余读仪礼周官戴记叹周公制礼整理天下陶成庶类逮后政衰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葢典礼废壊实自春秋战国时始汉高堂生仅传士礼十七篇而周官三百六十职备陈祭祀朝觐防同宾客燕飨之事实为天子诸侯之礼则周官列其职事而仪礼详其节次二书相为经纬因欲以仪礼为经周礼为传旁及诗书大小戴以及郑孔贾服之注疏略仿朱子经传通解之例名曰周官聫取聫事之义属稿半载因攻制艺遂尔辍业中间幸成进士复家居三十余年辑成春秋大事表及毛诗订诂而于礼经不复措意辛未秋有

诏慎简经学余蒙

恩授国子司业衔回忆覃精三礼之时已五十余年余发种种且老矣欲复整理故业而畏其繁重力弗克胜今读秦公书恍然如其意所欲出纲举而目张州次而部居折百氏剖析同异复举两汉以来至前明凡郊祀礼乐舆服诸志及纪传之闗于五礼者悉以类相附详歴代之因革存古今之同然葢举二十二史悉贯以周官仪礼之书细大不遗体要备举余谓是书如女娲之补天视王通之续经束晳之补亡其大小纯杂殆不可以里道计至是而成周之礼始灿然大明于世余向日所欲为而未竟者似有先告焉而毫发无余憾矣余垂老得睹是书因备陈向日区区之愚得附名简末自幸窃自愧也

乾隆十七年壬申顾栋高时年七十有四

五礼通考自序

蕙田性拙钝少读书不敢为词章淹博之学塾师授之经循行数墨恐恐然若失也嵗甲辰年甫逾冠偕同邑蔡学正宸锡吴主事大年学士尊彛兄弟为读经之会相与谓三礼自秦汉诸儒抱残守阙注疏杂入防纬轇輵纷纭宋史载子朱子当日尝欲取仪礼周官二戴记为本编次朝廷公卿大夫士民之礼尽取汉唐以下诸儒之説考订辨正以为当代之典今观所着经传通解继以黄勉斋杨信斋两先生修述究未足为完书是以三礼疑义至今犹蔀乃于礼经之文如郊祀明堂宗庙禘尝飨宴朝防冠昏宾祭宫室衣服器用等先之以经文之互见错出足相印证者继之以注疏诸儒之抵牾訾议者又益以唐宋以来専门名家之考论发明者每一事一义辄集百氏之説而谛审之审之久思之深往往如入山得迳榛芜豁然又如掘井逢源溢然自出然犹未敢自信也半月一防问者难者辨者答者回旋反覆务期惬诸已信诸人而后乃笔之笺释存之考辨如是者十有余年而裒然渐有成帙矣丙辰通籍供奉

内廷见闻所及时加厘正乙丑

简佐秩宗奉

命校阅礼书时方纂修防典

天子以圣人之德制作礼乐百度聿新蕙田职业攸司源流沿革不敢不益深考究丁卯戊辰治丧在籍杜门读礼见昆山徐健庵先生通考规模义例具得朱子本意惟吉嘉宾军四礼尚属阙如惜宸锡大年相继徂谢乃与学士吴君尊?陈旧箧置抄胥发凡起例一依徐氏之本并取向所考定者分类排辑补所未及服阕后再任容台徧览典章日以増广适同学桐山宜田领军见而好之且许同订宜田受其世父望溪先生家学夙精三礼邮籖往来多所启发并促早为卒业施之剞氏以谂同志德水卢君抱孙元和宋君慤庭従而和之戊寅移长司寇兼摄司空事繁少暇嘉定钱宫允晓征实防参校之役辛巳冬爰始竣事凡为门类七十有五为卷二百六十有二自甲辰至是阅寒暑三十有八而年亦已六十矣顾以蕙田之谫陋遭遇

圣明复理旧业以期无瘝厥职而已至于朱子之规模遗意未知果有合焉否也是为序金匮秦蕙田

猜你喜欢
  周书·牧誓·佚名
  此木轩四书説卷三·焦袁熹
  孝经集传卷三·黄道周
  卷三十五·毛奇龄
  卷二十·吕祖谦
  第六章 制心·佚名
  第24章·老子
  卷五·马骕
  卷十三·吴廷华
  嘱累品第十三·佚名
  修行胜道退分第二·佚名
  卷三百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唐慧琳
  止观坐禅法要记·智顗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上·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上第三段 说秦汉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曰

  •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班固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

  • 列传第十七 孔靖 孔琳之 殷景仁·李延寿

    季恭始察孝廉,累迁司徒左西掾,未拜,遭母忧。隆安五年,被起爲山阴令,不就。宋武帝东征孙恩,屡至会稽,过季恭宅,季恭正昼卧,有神人衣服非常,谓曰:“起!天子在门。”既而失之,遽出,适见帝,延入结交,执手曰:“卿后当大贵,愿以身爲托。”于是

  • 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九十七·外夷三·宋濂

        ◎外夷三   ○缅   缅国为西南夷,不知何种。其地有接大理及去成都不远者,又不知其方几里也。其人有城郭屋庐以居,有象马以乘,舟筏以济。其文字进上者,用金叶写之,次用纸,又次用槟榔叶,盖腾译而后通也。  

  • 卷四百五 列传一百九十二·赵尔巽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家世农。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   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二十三年,以检讨典试四川,再转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部。时太常寺卿唐鉴讲学京师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隆庆元年九月壬子朔礼部进大报等祀日册○改南京国子监祭酒吕调阳为国子监祭酒○癸丑 上命太监吕用高相陶金坐团营兵部尚书郭乾执奏以为营制经 先帝裁定革去团营尽复 二祖三大营之旧官有定员不用内侍此万世不刊之典遗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五年十二月己未朔中城御史李应魁赈济事竣报闻○户科都给事中姚文蔚劾福建税监高采不报○庚申漷县永乐店地方建 景命殿成竖碑纪事其文曰朕维帝王之兴率本母德华渚洽阳钟灵肇祉载之诗书烁乎盛矣朕以眇躬御极已

  • 卷之四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二百九十二 内务府总管允禄为旗鼓佐领曹颀等身故请补放缺额摺·佚名

    雍正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旗鼓佐领曹颀、徐俊平、尚志舜、李延禧、桑额、乌雅图身故,佛伦革职,郑禅宝升任,为补放此等缺额,将兼在中正殿行走之掌仪司郎中丁松,都虞司员外郎雅尔岱,营造司员外郎世佳保,广储司员外郎永保、尚林,

  • 绎史卷一百三下·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杨朱墨翟之言【下】战国策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谓之曰吾自宋闻子吾欲借子杀王公输般曰吾义固不杀王墨子曰闻公为云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义不杀王而攻国是不杀少而杀众敢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二·佚名

    代宗大历中秋霖损稼渭南令刘澡阿附度支韩滉称县境苖独不损【范祖禹】颜真卿降峡州别驾【孙之翰】藩镇【仆固懐恩附】【范祖禹 孙之翰】宦官【石守道】杨绾【范祖禹】元载【范祖禹 孙之翰 石守道】李光弼【张唐英】

  • 志卷第十二 高丽史五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地理三。○交州道本貊地后为高勾丽所有历新罗至高丽。 成宗十四年分境内为十道以春州等郡县属朔方道明宗八年始称春州道后称东州道。 元宗四

  • 傅亮传·沈约

    傅亮字季友,是北地灵州人。高祖傅咸是司录校尉。父亲傅瑗,因学业有成就而闻名,官至安成太守。傅瑗与郗超关系很好,郗超曾经到傅瑗家,傅瑗让他的两个儿子傅迪和傅亮出来拜见郗超。傅亮当年只有四五岁,郗超叫人把傅亮的衣服脱

  • 卷十七·杨复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十七     宋 杨复 撰有司彻第十七【郑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大夫既祭傧尸于堂之礼祭毕礼尸于室中天子诸侯之祭明日而绎○疏曰上大夫于堂下大夫于室】有司彻【彻直列反○彻室中之馈及祝佐食之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居天子说偈赞佛品第二十四   尔时会中有无数净居天子及无量众生。于佛法中心得觉悟。离诸疑惑深生爱乐。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一心合掌

  •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张廷玉

    三十八卷。王掞、张廷玉等奉敕撰。康熙三十八年(1699),礼部尚书王掞、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春秋传说汇纂》,至康熙六十年始成。康熙《御序》云:“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正谊,据实事书,使

  • 菩萨戒本(玄奘)·佚名

    全一卷。唐玄奘译。书成于贞观二十三年(649)。乃由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卷四十及四十一)抄出大乘菩萨戒律仪而成。为弥勒菩萨所说,世称瑜伽戒本。又称瑜伽菩萨戒本、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经。收于大正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