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说第二

孟子曰:“文其说,不若文其心。文胜者不陋,不若质胜者可久。”(言人徒骋才辨而文其说,不若笃实好学而文其心。不陋,文采可观也;可久,经久不敝也。) 

孟子曰:“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孟子曰:“君子为己,小人为人。为己者逸而泰,为人者劳而危。”(为,去声。) 

孟子曰:“人不可以不知天,凡事可以对天,则知天矣。” 

孟子问于子上曰:“敢问圣人之教?”(圣人谓孔子。)子上曰:“言仁不言暴,言义不言利,言礼不言邪,言信不言诈,此圣人之教也。” 

子上谓孟子曰:“舜之诰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子其识之。”(此心传也。识,音志。) 

公明高问于孟子曰:“《诗》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又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何谓也?”(公明高,孟子门人也。冯,皮冰反。)孟子曰:“君子之学敬而已矣。” 

孟子曰:“言不可不慎也。言巧则天刑之,言刻则人害之。《大雅》云:‘无言不仇,无德不报’。(此章补金人铭所未及。) 

梁襄王问战于孟子。孟子曰:“战,危事也,臣未之闻也。” 

孟子去梁,梁襄王追之,及诸东桑。孟子曰:“为吾谢梁王,勿忘先王之礼遇也,”再拜登车而去。(东桑,地名,未详所在。为,去声。) 

万章从游于牛山之上,孟子喟然叹曰:“此齐景公流涕之所也,而其骨已朽矣。”万章曰:“古之人何以不朽?”孟子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古之人皆有死,君子虽死而求其不死者,若小人则未死而已死矣。” 

陈仲子卒,孟子诔之曰:“吁嗟,仲子廉洁以保贞兮,求名而得名兮。数齐国之高士,舍仲子其谁称兮。惟山高而水流,千古一於陵兮。吁嗟,仲子名长存兮,可慰于九原兮。(数、舍并上声。於,音乌。) 

隐于莱,(丁氏公著云: ,古  字。莱,国名,后属齐,今莱州也。隐居,当在致为臣而去之后。)孟子使人问之以书,且遗之粟。曰:“介士也。”(使、遗,并去声。) 

万章问曰:“子庚何人也?”(子庚,泄柳字。)孟子曰:“古之高人也,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子叔问曰:“文王囚于羑里,孔子厄于陈蔡,何以系《易》也?”(子叔,孟子门人。)孟子曰:“夫《易》,忧患之书也。安乐而不知《易》,君子吉,小人凶;忧患而不知《易》,小人吉,君子凶。是以君子不可以不知《易》。”(夫,音扶。乐,音洛。) 

孟子去齐,宿于昼,王蠋请见,孟子见之,(蠋,昼邑人。请,见奚反。)蠋曰:“夫子何以久于齐也?”孟子曰:“久于齐,非我志也。” 蠋曰:“我固知非夫子之志也。齐王外好善而心不好,夫子去国,乱将至矣。蠋是以忧也。”孟子去数年,而齐国果乱。(好,去声。) 

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及牛目,群臣请弛期,太子不许。惠子谏曰:“昔者王季葬涡山之尾,栾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先君欲见群臣百姓矣。’乃出为帐三日后葬。今先公欲小留而抚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志也。”孟子曰:“礼也。”(弛,缓也。惠子,名施。涡山、栾水,未详所在。修书亦有此文,大同小异。雨,去声。更,平声。)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 朱子七·黎靖德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孔子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孔子
  附錄·杨昱
  卷二·严虞惇
  原序·吕祖谦
  卷七十六·程川
  卷七十一·程川
  卷十六·鄂尔泰
  量知篇第三五·王充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戴圣
  第八 摩篇 1·王诩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佚名
  佛说盂兰盆经疏下·宗密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二·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丁绍仪

    张衡〈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永平中。举孝廉。连辟公府皆不就。永初中。大将军邓骘累召不应。公车特徵。拜郎中。迁尚书郎。转太史令。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阳嘉中。迁侍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徵拜尚书。

  • 第二十二出 却媒·李渔

    〖女临江〗(小生冠带领外上)看花醉杀琼林酒,身到处,尽温柔,消魂更是内家楼。一番驰马过,三日使人愁。下官侯永士,自从别了蕙娟来京赴试,且喜得中第一甲第三名,钦赐探花及第。这一次的榜首,就是那轻财重义,买妾赠我的华中郎。他是

  • 卷二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 杜审言【字必简襄阳人】 南海乱石山作 涨海积稽天羣山高嶪地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朝暾赩

  • 陈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陶(约812— 888 前)唐诗人。字嵩伯,自号 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一作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 ,于诗也颇有造诣 。举进士不第,遂耽情于山水之间 ,曾漫游江西 、福建、江

  • 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华归地府 驾龙舟炀帝赴江都·蔡东藩

      却说杨素奉召入显仁宫,见过炀帝,满肚中怀着谏议,但一时未便开口,只好入座侍宴,才经数觥,即停住不饮。炀帝一再劝酒,素起座答道:“老臣闻得酒荒色荒,有一必亡,不但臣宜节饮,就是陛下亦不宜耽情酒色。”炀帝听了,不免拂意,便道:

  • 凡例·陈鼎

    一东林书院本在无锡城东弓河上宋政和间杨龟山先生从京洛南旋侨寓于此与诸贤讲学十有八年之所也歴南宋元明久已倾废至正德嘉靖间邑先达邵二泉乞休居乡在城南别建东林书院祀龟山及诸贤于内与门人华云等讲学于中故列传首

  • 四三○ 户部左侍郎董诰奏请将已摆印各书每省发给一分折·佚名

    四三○ 户部左侍郎董诰奏请将已摆印各书每省发给一分折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十日臣董诰谨奏,为请旨事。窃自办理四库全书以来,四方秘籍乘时毕萃,馆臣以及厘订进呈,仰蒙圣明裁鉴,择其精当而罕观,督武英殿聚珍版印行,俾海内操觚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七·阿桂

    六月甲申桂林奏言准将军阿桂札称西南两路大兵后路奉旨通盘筹画其南路情形与【臣】公同商酌等情【臣】查阿桂所称科多一带逼近贼境而僧格宗在山崖之下甚属受敌即贼亦不能拒守南路设驻兵丁应从觉木觉尔宗起僧格宗之兵即

  • 卷五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五十五 留侯【括地志云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郏县东三十里韩里也】大

  • 孙登传·房玄龄

    孙登字公和,是汲郡共县的人。没有家属,在汲郡北山上挖了一个土窟居住,夏天编织草丝为衣裳,冬天便披散头发覆盖身体。喜好读《易经》,经常弹奏一弦琴,见到了他的人都亲近喜欢他。生性中和,从不恼怒,有人将他投到水中,想看到他的

  • 公符第七十九·戴德

    公冠:自为主,迎宾揖,升自阼,立于席。既醴,降自阼。其余自为主者,其降也自西阶,以异,其余皆与公同也。公玄端与皮弁,皆■,朝服素■。公冠,四加玄冕。飨之以三献之礼,无介,无乐,皆玄端。其酬币朱锦采,四马,其庆也同。天子儗焉。太子与庶

  • 卷十一·史浩

    <经部,书类,尚书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一     宋 史浩 撰周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泰字当作太意必太公所为也孟子引此篇亦用太字是矣左氏传昭元年引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亦

  • 卷四百八十八·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七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诸菩萨摩诃萨不被功德铠。当知是为被大乘铠。以一切法自相空故。所以者何。世尊,色色相空。乃至识识相空。眼处眼处相空。乃至意处意处相空。色处色处相

  • 功德品第四·佚名

    发光地摄忍辱波罗蜜伽陀。帝释有疑问佛曰,恒河沙数等佛刹。佛界圆满如芥子,能受佛刹般若力。如是了知般若已,此界云何不供养。譬如人王人所重,住般若者合亦尔。佛界般若摩尼宝,具一切德价无比。经函安处经有无,供养悉获宝功

  • 放洋寰游启事·太虚

    近曾以开全国佛教会议及筹设中国佛学会方案,贡献全国缁素,至成效若何,须待先进耆硕,同辈贤俊,后起英髦为共同之努力。在太虚个人,仅能掬示此对于中国佛教之忠诚耳!兹因须践赴德讲学之宿诺,并经缅甸、锡兰商来岁在仰光,后年在印

  • 卷之二十四·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四 临济第十三世祖 讳昙华。字应庵。嗣虎邱。 高宗丁巳绍兴七年。 临济第十三世归宗祖嗣宗统(二十六年)。 祖住衢州明果禅师感杰来参。 住明果上堂曰。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眼见如盲。

  • 石室秘录·陈士铎

    综合类著作。清陈士铎撰。六卷。士铎有《辨证录》已著录。假托岐伯口授,张机、华佗等发明,雷公增补。卷首有三序,亦题岐伯、张仲景及吕道人撰,殊为诡诞。实为傅山遗著,经士铎补充整理而成。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 (1687)

  • 恒水经·佚名

    佛说恒水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与中阿含赡波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