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三
孟子曰:“《孝经》者,曾子传于孔子,诸弟子不得而闻也。”
孟子曰:“曾子之孝,士之孝也。故孔子先以事亲、事君、立身告之。”
孟子曰:“天子之孝,文王也;诸侯之孝,鲁釐公也;卿大夫之孝,孟庄子也;士之孝,曾子舆也;庶人之孝,大连少连也。”(鲁釐公之孝,无考,岂以诗有寿母之文而称之矣。釐、僖同。少,去声。)
孟子曰:“舜生五十而不失其孺子之心。”(綦毋氏邃曰:“郑氏《礼记》注引之。”)
孟子曰:“孝者,顺德也。父子亲,兄弟睦,夫妇和,人人齐其家而天下平矣。”
孟子曰:“乐正子春,生孝也;茅 ,死孝也。”(刘氏熙曰:“茅 ,驺大夫,丧母,哀毁而死”。)
乐正子春年九十矣,使其孙克学于孟子,告之曰:“昔者圣人之门,颜子以仁,曾子以孝,季路以勇,伯赣以智,各以所得闻于天下,传于后世。汝往矣,庶几其有一得乎!”(綦毋氏邃曰:“伯赣,端木赐也。)
孟母之丧,门弟子各治其事,陈臻治货,季孙郊治车,咸丘蒙治器,万章治縗,充虞治榇,公都彧治馔,陈代治牲,乐正克治仪,公孙丑治宾客。(治,平声。)孟子三日不食,哭不止。门弟子请曰:“古者五十不毁。”孟子曰:“五十也乎哉!吾母死,吾犹孺子也。”(记孟子居母丧之孝,尽礼尽哀。) 子见之,流涕自责曰:“今而知圣人之道。”遂弃墨而归儒。( 子,为墨子之学者, ,他端反。)
孟子曰:“传言失指,图景失形,言治者善 实。(此乃循名责实之意。景,影同。)
梁惠王曰:“先王用李悝,尽地利,至于今赖之。”(先王,谓文侯。)孟子曰:“非古也。古莫善于 , 者殷法,虽周亦 也。地有余利,则民有余地。无余利则君有余,损下以益上,非古也。”(綦毋氏邃曰:“ 读如籍”,陆氏德明曰:“与助同”。)
孟子三见齐宣王而不言事,丑子曰:“夫子何以三见齐王而不言?”(高氏诱曰:“丑子即公孙丑”。《世本》云:‘齐末公子朝之,子字子景,以字为氏,亦曰景丑”。)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邪心去则无不正矣。《书》曰:‘格其非心’。”
孟子去齐,子敖饯于牢门。(子敖,王驩字。程氏曾曰:“牢门,齐南门”。牢,力博反。)再举觞,孟子辞而去,子敖曰:“夫子盍赋诗乎?”孟子曰:“子大夫欲我赋诗乎?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磷读如连,与坚为韵。白读如裴,缁读如哉,为韵。四语本孔子之辞,孟子以其类诗,故以为诗而赋之。此章见孟子之待小人,不恶而严。涅,乃结反。)
屋庐子曰:“无为而治,何如?”孟子曰:“有心于无为,非无为也。虞舜,先劳而后逸者也。”(屋庐子初为黄老之学,故以清净无为为问。孟子恐其有流弊也,举虞舜以告之。)
孟子曰:“矫枉不可过直。”(此章即不为已甚之意。)
孟子曰:“天下有道,诸侯有王。东迁以后,天下无王,五伯之罪也。” (綦毋氏邃曰:“诸侯有王,郑氏《周礼》注引之。伯,音霸。)
孟子曰:“有远虑者无遗策,无深谋者有败机。”
孟子曰:“敬老爱幼,推心于民,天下如运掌中也。”
齐人伐赵,桃应问于孟子。孟子曰:“毋嗜杀,将心也;勿争功,将才也;与士卒同甘苦,将道也。”(将,去声。毋,音无。)
孟子说齐宣王而不说。淳于髡侍,孟子曰:“今日说公之君,公之君不说,意者未知善之为善乎?”(说齐说公,并音税。不说,音悦。)淳于髡曰:“夫子亦诚无善耳。昔者瓠巴鼓瑟而潜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鱼马犹知善之为善,而况君人者也?”孟子曰:“夫电雷之起也,破竹折木,震惊天下,而不能使聋者卒有闻;日月之明,遍照天下,而不能使盲者卒有见。今公之语若此也。”(夫,音扶。卒,音猝。)淳于髡曰:“不然。昔者揖封生高商而齐人好歌,杞梁之妻悲哭而莒人称咏。夫声无细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夫子苟贤,居鲁而鲁国削,何也?”(揖封生,齐善歌之人。高商,商调之高者。好、行,并去声。夫,音扶。)孟子曰:“不用贤,削何有也。吞舟之鱼不居潜泽,度量之士不居污世。夫艺,冬至必凋,吾亦时矣。《诗》曰:‘不自我先,不自我后’,非遭凋世者与?”(艺,树艺五谷也。夫,音扶。度,徒洛反。)
驺衍请受业于孟子。孟子曰:“吾老矣,不能偕子游于九州之外。”(以衍好为大言,且多荒诞不经之说,故孟子拒之如此。)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九·卫湜 卷十一·毛奇龄 卷四·郑玉 卷七十二·山井鼎 卷十五·曾国藩 曲礼下·姚际恒 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全文·佚名 敦煌译本·佚名 称叹如来品第二·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九·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中·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