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 摩篇 1

【原文】

摩者,符也①。内符者,揣之主也②。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③。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所应也,必有为之④。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⑤,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⑥。

【注释】

①符:符验,指情感的外在表现。

②内符者,揣之主也:通过观察他人的外部表现而判断出其内心欲求,这就是揣摩的根本。陶弘景注:“内符者,谓情一欲动于内,而符验见于外。揣者,见外符而知内情,故曰内符为揣之主也。”以上两句总括揣情与摩意的深刻关系。谋士游说他人之前,必须对时势和对方心里做深刻了解,才能获取好的效果。

③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使用揣情、摩意的方法,必定是隐秘而幽微。陶弘景注:“揣者,所以度其情;慕摩者,所以动其内符。用揣摩者,必先定其理,故曰用之有道。然则以情一动情,情本潜密,故曰其道必隐也。”谋士要揣摩他人的想法,而不显露自己的意图,必然要费一番周折,这中间是隐秘而幽微的。

④“摩之”两句:陶弘景注:“言既揣知其情所趋向,然后以其所欲微而摩之,得所欲而情必动。又测而探之,如此则内符必应。内符既应,必欲为其所为也。”测而探之,通过观察、分析,探知对方真实欲求。

⑤塞窌、匿端、隐貌、逃情:收敛锋芒,隐藏真相。窌,地窖。匿端,隐藏端倪。陶弘景注:“君既有所为,事必可成,然后从之。臣事贵于无成有终,故微而去之尔。若乃己不同予此计,令功归于君,如此,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情逃而窌塞,则人何从而知之?人既不知所以,息其所谮妒,故能成事而无患也。”战国谋士要游说君主,便要隐藏自己的内心情一欲,以与群臣和谐相处,有功则归于主上,以免功高震主。

⑥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谋士的观察细而隐,人们的情一欲显而彰。一般人只看到彰显的部分,而不了解谋士的隐藏目的,所以就无事不成了。陶弘景注:“此摩甚微,彼应自著,观者但睹其著而不见其微,如此用之,功专在彼,故事无不可也。”

【译文】

揣摩试探,是揣情的一种方法;使对方的内心欲求得以显现,这是“揣情”的根本所在。使用揣摩试探的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是隐秘的。通过揣摩试探对方的欲求,探测对方的内心真实,其内情就会有所显现。对方的内情一旦有所表现,就可以有所作为。达到了预期目标,就要有意保持微妙的距离,并且堵塞漏洞,消除痕迹,隐藏形状,掩饰真情,使人无法识破自己的行动。这样既实现了目的,又不留下祸患。用这种方法揣摩试探对方的内心,对方的内情必然有所反映。根据对方的内情而采取行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猜你喜欢
  卷之二·佚名
  论语精义卷八上·朱熹
  ●六、经学分立时代·皮锡瑞
  卷一百四十四·山井鼎
  卷一百二十·山井鼎
  序·湛若水
  卷七十四·江永
  卷六·郑伯谦
  (七)·梁漱溟
  嘉言第五·朱熹
  卷三十·佚名
  卷二十八·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七之一·智旭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343_1 【题楚昭王庙】韩愈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卷343_2 【宿龙宫滩】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

  • 元绛·唐圭璋

      绛字厚之,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天圣八年(1030)进士。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迁工部郎中,历两浙、河北转运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进龙图阁直学士,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拜参知政事。出

  • 第十八回 黎素娘遇救重生 隆太君改书慰婿·萧晶玉

    却说秋月正要投河,只听得有人大叫:“秋月不可,我来了!”只见一人飞奔而来。秋月吃了一惊,吓的倒退一两步,月下看的明白,却是他老子江泰。原来这老头儿在县中当的个禁役,只因今日往亲戚家贺喜,惦着次日点卯,所以连夜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欧阳修

    李怀仙,柳城胡也。世事契丹,守营州。善骑射,智数敏给。禄山之反,以为裨将。史思明盗河南,留次子朝清守幽州,以阿史那玉、高如震辅之。朝义杀立,移檄诛朝清。二将乱,朝义以怀仙为幽州节度使,督兵驰入。如震欲拒,不及计,乃出迎。怀

  • 契丹國志卷之九·叶隆礼

      道宗天福皇帝   道宗諱洪基,興宗之子也。興宗於重熙二十三年八月崩,洪基即位,改重熙二十三年為清寧元年。   乙未清寧元年。重熙二十三年改元清寧。   丙申清寧二年。宋仁宗嘉祐改元。秋七月,彗出紫微垣,歷七星,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四·乾隆

      南北朝  【丁梁大清元年魏大统十卯三年东魏武定五年】春正月己亥朔日食  不尽如钩  梁以湘东王绎为荆州刺史  初绎为荆州有防过庐陵王续代之以状闻至是续卒绎闻之喜入阁而跃屧为之破梁主复以绎刺荆州  

  •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四·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五月。戊戌朔。谕内阁、贝勒载洵等奏、谨陈现修崇陵工程情形一摺。知道了。现月  ○己亥。谕内阁、前据御史瑞贤奏、藩司大员素行贪鄙。当经谕令长庚确查。兹据查明覆奏。新疆藩司王树楠被倢■<?曰

  • 卷十二·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乙酉(一六四五、唐王隆武元年)秋七月庚戌朔唐王以郑为虹为御史,巡视仙霞关;驻浦城。为虹,字天玉,江都人,崇祯十六年进士;除浦城知县。唐王道浦城,知其廉。及是,召为御史;部民相率乞留,有「十不可去」之疏

  •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范晔

    (郎顗、襄楷)◆郎顗传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父郎宗,字仲绥,学习《京氏易》,长于风角(候四方之风以占吉凶)、星算(天文算数)、六日七分(一卦六日七分),能望气候占候吉凶,常卖卜养活自己。安帝召他,对策为诸儒表率,后来拜为吴县

  • 卷二百十八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八上 朱批黄廷桂奏摺 雍正五年六月十九日四川提督【臣】黄廷桂谨 奏为谨陈营伍地方情形及微【臣】管见事宜恭请 圣训事窃【臣】仰荷

  • 卷二·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      宋 范处义 撰 召南 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 序诗者所谓国君积行累功在文王则为余事周之爵位虽历世已久然召南旣以国君夫人立

  • 卷十六·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六衍教所由生之义乐周礼大司徒之职以六乐【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贾公彦释曰按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大司徒云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又

  • 筑氏/玉人·佚名

    治理金属的工匠,筑氏掌洽下齐,冶氏掌治上齐,凫氏制作乐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农具,桃氏制作长刃的兵器。[铜锡]合金有六种比例:把合金分为六等分而锡占六分之一,叫做钟鼎之齐;把合金分为五等分而锡占五分之一,叫做斧斤之齐;把

  • 净慈要语跋·永觉元贤

    净慈名蓝闻谷大师飞锡建州时所建其接引缁素首以净慈设化且属永觉大师撰要语二万余言以广法乳盖缵云栖大师之徽猷也云栖大师八轼正轨范我四众而两服首路肇始二门敷施激扬多历年所故大江以南家喻户晓相习成风为益岂浅鲜

  • 卷第十九·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九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施主请升座提纲 定州崔禅师州将王令公於衙署请升座。拈拄杖曰。出来也打。不出来也打。僧出曰崔禅聻。师掷下拄杖曰。久立令公。伏惟珍重。 风穴沼禅师郢州李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杜光庭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注文以元释清,以气释静,以法释经,认为圣人无不因元气而成道,所谓《清静经》实即元气法。注文着意从心性去求得清静。指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心无所著即无心可观,既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

  •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佚名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金刚手菩萨,赞说忿怒王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