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疾贪第三十三

【题解】

此篇就贪鄙问题,进行辩论。贤良认为“贪鄙在率(领导)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只有为民上者,廉洁奉公,那么“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大夫认为,“贪而无厌”在于下级官吏(长吏与小吏),“贪鄙有性,君子内洁己而不能纯教于彼”。

大夫曰:“然。为医以拙矣,又求多谢。为吏既多不良矣,又侵渔百姓。长吏厉诸小吏,小吏厉诸百姓。故不患择之不熟,而患求之与得异也;不患其不足也,患其贪而无厌也。

【注释】

以,同已。

谢:报酬,谢礼。

侵渔:掠夺,剥削。

长吏:指俸秩较高的县吏。厉:欺压,虐待。小吏:位在丞、尉以下的官吏。

【译文】

大夫说:是啊。当医生的医术已经很拙劣了,还要多取报酬。当官的既然多数是不好的,又去掠夺百姓。大官欺压小官,小官欺压百姓。因此不怕不深思熟虑地选择,就怕所得到的人与我们所要求的不一样;不怕他能力不够,就怕他贪得无厌。

贤良曰:古之制爵禄也,卿大夫足以润贤厚士(1),士足以优身及党(2);庶人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禄(3)。今小吏禄薄,郡国徭役,远至三辅(4),粟米贵,不足相赡。常居则匮于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5)。非徒是也,徭使相遣(6),官庭摄追(7),小计权吏(8),行施乞贷(9),长使侵渔,上府下求之县,县求之乡,乡安取之哉?语曰:“货赂下流(10),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今大川江河饮巨海(11),巨海受之,而欲溪谷之让流潦(12),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故贪鄙在率不在下(13),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注释】

(1)卿大夫:官职。在我国奴隶制时代位在诸侯以下,士以上的等级。

(2)党:这里指家族。

(3)《孟子万章下》:“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4)三辅,见《园池篇》注释。

(5)畜:牲畜。粥(y)):变卖。

(6)正嘉本、张之象本、沈延铨本、《百子汇函》“使”作“吏”。

(7)摄追:追逼很紧。

(8)小计:汉代郡县管账目的小官。权吏:这里指俸禄微薄的小官。

(9)行施:行贿赂。贷:宽免。

(10)货赂:贿赂。

(11)饮:流入的意思。

(12)流潦:路边流动的积水。

(13)率:同“帅”,领导的意思。

【译文】

贤良说:古时候制定官爵俸禄的制度,卿大夫的俸禄足够在家里供养厚待一批贤士,士的俸禄足以使得自己及全家族的人生活优裕,在官吏家当差的百姓所得的报酬,足以代替他耕种所得的收入。现在,小吏的俸禄微薄,地方上出徭役,远到京城附近,粮食价贵,收入不足开支。日常家居的时候是缺吃少穿,一旦有意外事情发生时,就要卖掉牲口和产业。不仅如此,还有徭吏经常派遣徭役,官府经常催逼赋税,地方上的小官吏只好行贿赂乞求宽免,大官则队中盘剥。县以上的官府向县一级索取,县又向乡一级索取,乡里又到哪里去索取呢?俗话说:“贿赂的风气向下面流散,好像江河奔腾而下,水源不枯竭,水流不停止。”今天大江大河流入大海,大海都接受了,却要小溪不接受地面上的那点积水;想要百官都廉洁,是不可能的。想要影子端正,必须端正身体,想要下边的人廉洁,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所以贪婪卑鄙的弊病在领导而不在下面,需要教训的是当政者,而不是老百姓。

大夫曰:贤不肖有质,而贪鄙有性,君子内洁己而不能纯教于彼。故周公非不正管、蔡之邪,子产非不正邓皙之伪也。夫内不从父兄之教,外不畏刑法之罪,周公、子产不能化,必也。今一一则责之有司,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

【注释】

管、蔡:管叔鲜、蔡叔度。两人都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灭商后,封管叔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市)、蔡叔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不服,勾结武庚进行叛乱,后被周公旦平定,管叔被杀,蔡叔被放逐。见《史记周本纪》。子产:见《非鞅篇》注释。邓皙,一作“邓析”,春秋时郑国大夫。邓析欲改郑刑书,而另创为新刑,并把它写在竹简上,称为“竹刑”。相传为子产所杀。事见《吕氏春秋离谓篇》。又一说邓析是郑驷歂(chuan)所杀,与此不同。事见《左传定公》九年。

“一一”原作“一二”,下段贤良应文云”何一一而缚之也”,正据此而言,则“一二”本为“一一”,今改正。

【译文】

大夫说:贤与不贤是人的本质决定的,而贪婪鄙劣同样是人的天性决定的,君子可以从内心使自己清白,却不能教别人也同样清白。从前周公并不是不纠正管叔、蔡叔的过错,郑子产并非不约束邓皙的非法行为。他们在家不听从父母兄长的指教,在外不害怕刑罚治罪,周公、子产不能教化他们,是必然的。现在什么事情都责备官吏,官吏又怎么能捆绑住人们的手脚而不使他们为非作歹呢?

贤良曰:驷马不驯,御者之过也。百姓不治,有司之罪也。《春秋》刺讥不及庶人,责其率也。故古者大夫将临刑,声色不御,刑以当矣,犹三巡而嗟叹之。其耻不能以化而伤其不全也。政教暗而不著,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故君子急于教,缓于刑。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是以周公诛管、蔡,而子产诛邓皙也。刑诛一施,民遵礼义矣。夫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何一一而缚之也?

【注释】

《春秋》,这里指《公羊春秋》。《公羊传,昭公二十六年》,何休注:“立王子朝,独举尹氏,出奔并举召伯、毛伯者,明本在尹氏,当先诛渠帅,后治其党,犹楚婴齐。”“责其率”,就是“先诛渠帅”的意思。

临刑:监督行刑。

声色不御:不接近娱乐女色。

以,通已。

三巡:再三审察。

颠蹶:跌倒,栽跟头。

赤子:婴儿,小孩。

陆贾《新语无为篇》:“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靡,倒下的意思。

【译文】

贤良说:驾车的马不能驯服,是赶车人的过错。百姓不听从管教,是官吏的罪过。《春秋》上不讽刺老百姓而责怪当官的。所以古时候的官吏在监督行刑之前,不接近娱乐女色,刑罚已经得当了,还要再三审察、叹息。官吏为自己不能教化好百姓而使受刑的被杀感到羞耻。政教昏暗而不使它光明,百姓跌倒而不去搀扶,这就好像小孩走到井边,任凭他掉进去一样。如果是这样,那么当官的怎么去做老百姓的父母呢?因此,君子以教化为先务,把刑罚摆在不重要的地位。用刑就能使百人改邪归正,使万人小心谨慎。所以周公杀了管叔,放逐蔡叔,子产杀了邓晳。刑罚一施行,老百姓都遵守礼义了。上边教化下边,好像风吹草倒下一样,没有不听从说教的。何必要一个一个地捆绑起来呢?

猜你喜欢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佚名
  景公问忠臣之行何如晏子对以不与君行邪第二十·晏婴
  卷二十三·陆九渊
  孟子集编卷一·真德秀
  原序·陆陇其
  第一章 1·辜鸿铭
  吴侵陈(1)·戴圣
  卷十一·李光地
  (二十七)朱子之四书学·钱穆
  文公·文公十五年·左丘明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中国禅学之发展·胡适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五之一·智旭
  我之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一十八·彭定求

        卷418_1 【梦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刘猛)】元稹   梦上高高天,高高苍苍高不极。下视五岳块累累,   仰天依旧苍苍色。蹋云耸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日月之光不到此,   非

  • 百兰·唐圭璋

      醉蓬莱   怪柳吟翻雪,梅笑冲寒,郁匆如彩。还是瑶池,宴神仙俦侣。罗幕轻掀,绣帘低揭,按霓裳宫羽。宝炷熏浓,佩环声颤,凤飞鸾舞。   犹记年时,玉箫吹彻,并驾萧郎,共骖赢女。旋捧麒麟,种旧家前武。政了摘星天上,早约个、嫦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三·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二月丁未朔祭先师孔子命礼部尚书费采行礼○建春祈大斋于显灵宫三日夜命东宁伯焦栋行礼○辽东谍报东虏谋寇广宁诏抚镇官严督将领相机战守并亟调蓟州游兵往援○升赏蓟州董家口白马关等处获功被伤官军民兵武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二·来保

    八月丁未上谕内阁曰班第现署四川巡抚军营粮务要着侍郎兆惠作速驰驿前往办理班第所带钦差大臣关防即着交与兆惠是日上又谕内阁曰朕阅部覆纪山自请议处本内有冒昧陈请进兵之语殊爲失议纪山之革职治罪原因其浮议运价回

  • 天竺迦毗黎国传·沈约

    天竺迦毗黎国,元嘉五年(428),国王月爱派使者上表:据人传说:“你们国家,在大海旁边,长江流域,山川险固,所有美妙的东西都具备,庄严肃穆,清静无为,好比经过佛神教化过一般。宫殿雄伟,街道平坦,人民到处都是,一片欢乐景象。圣明的国王

  • 卷四十二 群盗叛服·李有棠

    卫绍王大安三年秋九月,元兵薄中都,中都戒严。崇庆元年夏五月,河东、陕西大饥,斗米钱数千,流莩满野。命南京留守布萨端为河南、陕西安抚使,提控军马。至甯元年春二月,诏招抚辽东。宣宗贞祐二年夏四月乙未朔,因元兵退,以布萨安贞

  • ●卷三外篇·何孟春

    三代而下,祭法弗备。郊祀之礼,惟我朝为有常,而郊礼之制,亦惟我朝为有体。朱子说宋郊天帝,其数有十。汉时,祀太乙即是帝。而今又别祀太乙,郊台阶级两边足踏过处,中间自上排下,都是神位,更不通者。夫宋一朝,不能三四郊。太宗在位,得

  • 十六年·佚名

    (己卯)十六年清光緒七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乙巳。日食。詣仁政殿,親上表裏于大王大妃殿。以舟梁回甲稱慶也。受賀,頒赦。敎文若曰:「王母受玆介福,周親迎初載復回,攝提貞于孟陬,漢長樂元日晉賀。是誠五百年廣慶,聊與億兆民共懽

  • 卷五十九·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十九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九>燔瘞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澤司巫凡

  • “名”的情结·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疾①没世②而名不称焉。” 【注释】 ①疾:恨。②没(mo)世:死亡。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读解】 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 所谓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一个

  • 卷五·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五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檀弓上三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絰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

  • 凡例·俞皋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凡例一凡孟月例書時正月例書王或事在二月則書春王二月事在三月則書王三月事在春則不言月無事則書時書首月其有不書蓋缺簡也一凡王朝公卿例書爵大夫例書字上士中士例書名王子則書王子某下士例書人一凡

  • 礼经会元卷四下·叶时

    宋 叶时 撰功赏春官内宰稽功防食则制禄食必视功夏官司士以功诏禄则颁禄秩必视功至如小宗伯衣服车旗宫室之赏赐郑氏亦云王以赏赐有功则是车服宫室之赏必视功也而况司勲六卿赏地之法如载师所谓赏田者赏之以土地可不眡

  • 鼓钟·佚名

    ——掩盖不住的悲哀【原文】鼓钟将将①,淮水汤汤②,忧心且伤。淑人君子③,怀允不忘④鼓钟喈喈⑤,淮水湝湝(6),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7)。鼓钟伐鼛③,淮有三洲,忧心且妯(9)。淑人君子,其德不犹(10)。鼓钟

  •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法云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

  • 皇明马政纪·杨时乔

    明杨时乔撰。十二卷。时乔字宜迁,号止庵,江西上饶人。嘉靖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书记有明一代马政,自洪武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计分户马、种马等十二门,叙述其中因革损益。材料丰富,原委详明,切中时病,为研究明朝马

  • 遁甲符应经·杨惟德

    北宋杨惟德等撰。3卷。遁甲或称奇门遁甲,为古代术数之一。十个天干中,以“乙、丙、丁”为“三奇”,以八卦的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奇门”;十个天干中“甲”为魁首,但贵而不显,“六甲”常隐藏于“戊、

  • 法幢远禅师语录·佚名

    清智远说,通慧等编,弘源序(依驹本印)。法幢禅师语录目次,序,上堂,小参,法语,颂古,联芳,偈,赞山居,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