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的情结

【原文】

子曰:“君子疾①没世②而名不称焉。”

【注释】

①疾:恨。②没(mo)世:死亡。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读解】

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

所谓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多少英雄泪!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这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恐慌。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

“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

这已把对“名”的追求推向了极端。

至于“功成名就”、“扬名显亲”等,更是铸造着中国读书人的人格心理。就是孔子自己,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谈到的那样,虽然反复申说“人不知而不愠”之类的话,但也感叹“没有人知道我啊!”(《宪问》)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也仍然是孔子作《春秋》也是为了“自见于后世”。(《孔子世家》)说穿了,正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因此,儒学并非不重名,并非不喜欢“令广誉施于身”(孟子语),而只是反对声闻过情,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罢了。

有道是,追名逐利。世不重名,则人尽趋利。如此说来,追名倒也并不是坏事。至少可以使我们不生活在一条人人争权夺利的单行道上吧!

猜你喜欢
  卷十四下 尽心章句下·孙奭
  景公怒封人祝之不逊晏子谏第十三·晏婴
  楚莊王第一·苏舆
  卷二·范处义
  卷二·叶梦得
  序·王与之
  卷十九之上·何楷
  卷九十三·顺治
  卷之三十三·邵经邦
  大学章句序·朱熹
  卷四百三十一·佚名
  佛说胞胎经全文·佚名
  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
  序·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三聘·唐圭璋

      三聘字梦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和范成大词。  满江红  冬至  薄日轻云,天气好、相将祈谷。民情喜、颂声洋溢,清风斯穆。饮酒不多元有量,吟诗无数添新轴。对古人、一笑我真愚。君无俗。  斜川路,经行熟。黄花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沈采

    第十一齣 受骗【遶地游】〔旦上〕藳砧别去。举目谁爲主。妇女身怎生区处。愁怀未舒。怎生得衣食盈馀。见人羞步转踌躇。自古道上山擒虎易。开口吿人难。奴家自与我丈夫分手之后。衣食之类。止是我一身绩纺爲生。总然

  • 第四折·贾仲明

    (王母引众仙上,诗云)晓入瑶池雾气清,忽闻天籁步虚声。云衢不用吹箫侣,独驾青鸾朝玉京。俺西池金母,为金童玉女思凡,谪生下方为人。如今他业债满彻,复还仙界,着他过来者。(正末同旦上,云)小姐,今日得省悟也,见西池金母去来!(唱)

  • 卷337 ·佚名

    宋庠 和吴侍郎惠诗 最乐乘秋浩气全,洛台归兴满新篇。 霞浆不杂甘辛味,庙瑟都遗掩抑弦。 崑岭希珍惊倦鹊,兰台清吹饮吟蝉。 欲知传诵人多少,正似三都纸贵年。 宋庠 和吴侍郎见贶白莲 田田香叶满

  • 可传集原序·袁华

    老杜曰新诗句句尽堪传作诗不可传曽不愈辕下曲虽千章万什徒殄废人楮笔耳君子曰不作无欠唐诗人凡百廿有余家其诗见于今可与杜老相传者宁几人哉予徒张宪尝以笔削唐百廿家请于予予于各集选其可传而无媿于君子议者什不能一

  • 唐鉴卷二十二·范祖禹

    僖宗干符二年帝之为普王也小马坊使田令孜有宠及即位使知枢宻遂擢为中尉帝时年十四专事游戏政事一委令孜呼为阿父令孜颇读书多巧数招权纳贿除官及赐绯紫皆不闗白于帝每见常自备果食两盘与帝相对饮防从容良久而退帝与内

  • 唐恩良·周诒春

    唐恩良 字蜀眉。年三十五岁。生于山东靑州。本籍住址。山东靑州北城。已婚。子二。女一。初学于山东高等学堂。毕业。任该校助教。民国元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民国二年。入卜渡大学。习土木工程。民

  • 呂祖謙後序·朱熹

      《近思錄》既成,或疑首卷陰陽變化性命之說,大抵非始學者之事。祖謙竊嘗與聞次緝之意。後出晚進于義理之本原,雖未容驟語,苟茫然不識其梗概,則亦何所底止?列之篇端,特使之知其名義,有所向望而已。至於餘卷所載講學之方,日用

  •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范立本

    子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尚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徐神翁曰:“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平生作

  • 杂论第六十·桓宽

    【题解】本篇是桓宽说明自己编述此书的原因和对辩论的看法。犹如今人所写的“编后记”或“后序”。桓宽的倾向性是很鲜明的。他对贤良、文学倍加赞赏,说他们“智者赞其虑,仁者明其施,勇者见其

  • 妇女学佛之规范·太虚

    ──十五年九月为闽南佛化新青年会新嘉坡妇女宣传部讲──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每次法会中之听众,各种俱有;每部佛经开讲前,必先叙到会之大众。如诸大菩萨及声闻、缘觉、天龙八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过比丘为

  •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上。与大苾刍众俱。尔时大智舍利子法将中最。哀愍世间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咨问。愿垂听许。佛告舍利弗。

  •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已得无量善利。当求无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间无等等故。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

  • 卷第四·道忞

    禅灯世谱卷第四 南岳下临济宗黄龙法派世系图 (十二世)黄龙慧南(卍进本十二世为八世。已下递次准之) 信州章氏子。嗣石霜圆。宋仁宗熙宁二年己酉三月十七日示寂。谥普觉。 (十三世)晦堂祖心 南雄邬氏子。哲宗元符三年

  • 卷第八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论】第六明如来出现有十无量所行之行。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云

  • 睡虎地秦墓竹简·佚名

    考古学专著。又称“云梦秦简”。简是战国和秦代主要的书写材料。秦简的实物直至1975年底才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代属安陆县)被发掘出来。仅十一号墓中就有一千一百多枚竹简,都是秦代的简牍,故称“睡虎地秦墓竹简”

  • 御纂周易述义·佚名

    清傅恒、来保、孙嘉淦等奉敕撰。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懿斋。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历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著有《孙文定公文集》等多种。是书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

  •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竹林,大药叉女名欢喜者,说自心陀罗尼,及爱子陀罗尼成就法,饶益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