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第二十八
堂下觳觫堂上不忍.孺子入井今人惻隱.法爾萬物一體.現見自他不異。是故爲人
之學是菩薩學.本乎大悲.因於菩提.而竟於方便也。大悲爲根本.非自了死生爲根
本也.菩提心爲因.非涅槃心爲因也.方便爲究竟.盡未來際作諸功德.非證空爲究
竟也。慈尊一本說菩薩地.卽一法門而互發明又說莊嚴.西域不善莊嚴不任弘法.
梓匠輪輿有準繩規矩.學菩薩學行菩薩行有菩薩地.誰有智者不讀菩薩地。略擧
菩薩十義.一者全體義.二者大用義.三者離言自性義.四者異門覺分義.五者方便
********************
般若義.六者一切增上義.七者悲無難苦義.八者修而有力義.九者妙善回向義.十
者闡提不證義。全體者.一切衆生爲體.非馳物遺己也。他亦一衆生.自亦一衆生.衆
生平等平等.自他平等平等。推己及人.己爲根本.我執猶存.擧足下足但有衆生.全
體無我.無我而衆生.然後等齊於法界之量。火不能出水.菩薩不行聲聞行.畢竟體
殊殊於他自。有菩薩種姓法爾意樂爲人.爲有情發心法爾於他攝受.意樂攝受乃
其所以爲體也。大用者.一切智智爲用.非溺俗諦而離真諦也。體衆生體用衆生用
諦衆生諦.運真於俗爲後得智.攝之以俗而移之以真也.利行令入同事隨轉故也。
衆生根不同.衆生機不同.法界世界事各不同.故所知境萬有不同。非一切智智不
足以對機.非日夜觀機不足以言攝受.觀其根利.觀其所藴.觀其所趣所欲.又觀其
隨眠.穿珠子不可習不淨.浣工人不可使數息.細審細審然後乃能攝而度之也.十
力最勝者知一切衆生種故也.非一切智智不足以言知也。離言自性者.唯取其事.
唯取真如.又不作念但行於義.此之謂離言自性。不了離言.起八分別而生三事.由
********************
四尋四實漸契離言.了知分別不生三事得五勝利。是故菩薩爲一切衆生.但離言
自性.而不斷煩惱.不捨生死。聲聞四諦.苦本在集.唯一斷集.故煩惱必除。緣覺十二
支.雖悟無明.而根本所趣在了生死.故生死必捨。離言自性.妄自爲妄.緣而不執.不
斷煩惱而自然寂靜。離言自性.依最勝空有大方便.出生入死而自在縱横。煩惱生
自所知.生死由於分別.但不障知.射馬探驪.孰斤斤於一己生死而敝敝焉以煩惱
爲事。十王大業留惑乃能.入獄拔情不來曷濟。異門覺分者.龍樹以三十七菩提分
到涅槃城.以三三昧入涅槃門.三十七菩提爲四念處所攝.四念處以空觀而成.三
三昧亦以空爲本.是則空者覺分三定之所趣也.而說菩薩觀空不證.以自乘行超
入離生。此菩薩地亦說了大小覺分而不作證.唯有諸法離言自性爲空三昧。覺分
三定.大小法門雖無不同.而其所趣一空一不證空.則大有異。又此異外廣取其餘.
行有三分.慚堅無倦.解有四分.法義世智四依四無礙.事有八分.覺分三定外.資糧
止觀巧便持願四嗢柁南。是皆有事於衆生而不直趨於涅槃者.此其所以爲異門
********************
也。方便般若者.旣發菩提心.必證菩提果.般若者菩提之因.菩提者般若之果.欲竟
菩提必行般若。十波羅蜜.般若但慧.慧但如理.實相般若二乘所同也。六波羅蜜.般
若攝智.智則如量.方便般若摩訶衍獨也。前之五度.般若資糧也。是則所稱菩薩行
者.般若而已矣.所稱菩薩行般若者.方便般若而已矣。龍樹二義.觀一切法自性皆
空.而不捨離一切衆生.方便般若彼其所屬也。此菩薩地.慧度所詮.五明三聚.決定
善巧.有情義利.方便般若此其所屬也。體衆生體.用衆生用.乘衆生乘故也。一切增
上者.且談戒度。有衆生然後有菩提心.有菩提心然後有般若行.有般若行然後有
戒。破戒非犯.失菩提心根本大犯.苟能他利開戒爲持.若捨衆生持戒爲失.三聚之
中本其後二立於律儀.爲不順於有情.重則四他勝處.實基本於六度.輕則四十有
三。非不學七聚止持二十犍度作持.而大戒超然。非不學四禪四空等持等至.而大
定本寂。非不學空.而大空不證以空爲用。此所謂一切增上歟。悲無難苦者.所稱爲
難.非施命痛苦爲難.以捨爲攝.取多於少.求淨於染.制行於危.攝受十二難.斯其所
********************
以難。所稱爲苦.非十二杜多行爲苦.出沒生死.飼虎變魚.隨類而不自由.斯其所以
苦。菩薩所以能難能苦者.有大悲在。悲勢所迫.使爾不得不難.不能不苦。悲勢所迫.
使爾勞心焦思而得方便.得大方便快易何難。悲勢所迫.使爾無天無地但一情苦.
爲拔情苦而入大苦.今而情拔斯樂何極.寧復爲苦。此所謂悲無難苦歟.是故六度
爲入地根本行.四無量者爲地前加行行。修而有力者.勝解操縱於一切.一切聽命
於勝解.勝解有力.爲力種姓學學先勝解。然勝解行地.一唯一行不能一行一切行.
願唯是心不能擧而措諸事。若由解而修.事旣經多時亦攸久.自然妙巧不測而生。
定久斯通.儀習斯巧.水淵土嶽而風雨蛟龍.是故菩薩有聖法威力.有俱生威力.有
共不共威力。菩薩所以有如是威力者.修爲之也。有不可思議業.有不可思議力.然
後乃能乘其本乘行其本行.菩薩所以大者威力也.佛所以神者十力也。妙善回向
者.衆生回向.唯一回向.輾轉回向.彼此回向。有情頑硬剛強難化.凡諸所作爲彼所
作.法界交通回向斯轉.是爲有情回向。六度萬行苦難匯洽.回向菩提一切有統.是
********************
爲唯一回向。一團一聚法局一隅.回向而成根.成根而回向.輾轉波旋而無邊無量.
是爲輾轉回向。有無互礙.作不作互礙.一多大小互礙.彼此回向而周徧圓融.是爲
彼此回向。衍之摩訶.無他巧妙.回向而已矣。闡提不證者.體衆生體.因衆生因.果衆
生果.行衆生行.有色無色有想無想及與俱非.我皆滅度令入涅槃。有一衆生不證
大覺.菩提薩埵誓不證覺。而衆生界無量.世界無量.法界無量.所調伏界無量.調伏
方便界無量.故所事事無有窮期.方便說言三阿僧祇.毋寧質稱畢竟闡提而已矣。
菩薩極知直下本來菩提不二無庸證真.又復極知沈湎涅槃敗種焦芽爲退墮事.
更復極知卽證覺後除度有情亦復何作.故爾安然行吾悲願。陳義如是.讀文若何。
菩薩行有因果.有差別.般若爲因果.大般若經獨詮此門也.十地爲差別.佛華嚴經
詳談斯事也。此菩薩地有其四周.初周因果.次三差別.廣於經論罄無不融也。於何
徵之.三周行品言.四菩薩行七地皆具.而敘次其事乃在初周.故知初談因果餘說
差別也。初周因果者.由衆生有菩薩行.故先之以種姓發心.如是讀種姓品.發心品。
********************
由菩薩行而有方便般若.故次之以所學處如是學能修學。所學處者.般若方便爲
衆生而方便.如是讀自他利品。最勝真實所知淨智.離言自性是般若體.如是讀真
實品。大其方便恣般若用.如是讀威力品.成熟品.菩提品。如是學者.應發願勝解.於
五明求般若方便.於教授教誡行般若方便.如是讀力種姓品。能修學者.五度爲般
若所資.四攝爲般若所履.皆以方便詳陳九種.如是讀施品.戒品.忍品.精進品.靜慮
品.慧品.攝事品。龍樹有言.般若是佛母.大悲是佛祖母.此菩薩地一切無量名爲哀
愍.若有問佛菩薩菩提誰所建立.皆正答言悲所建立.悲之深切乃學般若遂學方
便.供養福助親近聞助.如是讀供養親近無量品。大其方便.覺分異門功德遂情.如
是讀菩提分品.菩薩功德品。次三差別者.由衆生有數量.由法有數量.乃使行果有
其數量。五菩薩相墮菩薩數.四菩薩行鄰大覺果.七相憐情十五意樂而作十事速
證菩提.如是讀次周相品.分品.增上意樂品。願力自在力菩薩能四種生.聰睿菩薩
能六種攝情免十二難.如是讀三周生品.攝受品。次周十三住卽三周七地.然隨法
********************
差於究竟.住與地固應差別也.不獨住望住地望地而差別也.如是讀次周住品.三
周地品。波羅蜜多.菩提分法.神通成熟.具在初周.而說菩薩始解行地後究竟地皆
具四行.地地有四行而望地階級而有差別.行行有十地而望行淺深而有差別.斯
義圓妙獨詮華嚴.而斯論略現.所以明菩薩行也.如是讀三周行品。依住及地詳百
四十不共佛法.所以明如來果也.如是讀三周建立品。四周次第.易讀不談可也。
第0010页图像 ********************
猜你喜欢 御选语录卷八·雍正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佛教寺僧的经济建设·太虚 中阿含经卷第十四·佚名 注维摩诘经卷第八·僧肇 盂兰盆经赞述·佚名 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佛说睒子经之二·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五卷·安慧 序偈·佚名 佛说法华三昧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欧阳竟无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六·佚名 第二 罗陀相应·佚名 道慧品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