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

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明白,然读之者苟不切己观省,亦恐未能有益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鉅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场屋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之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而今世以此相尚,使汩没于此而不能自拔,则终日从事者,虽曰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而驰矣。推而上之,则又惟官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力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责哉?

《大学》《春秋》讲义

圣人贵中国,贱夷狄,非私中国也。中国得天地中和之气,固礼义之所在。贵中国者,非贵中国也,贵礼义也。虽更衰乱,先王之典刑犹存,流风遗俗,未尽泯然也。

义之所在,非由外烁,根诸人心,达之天下,先王为之节文,着为典训,苟不狂惑,其谁能渝之?

中国之所以可贵者,以其有礼义也。

故太极判而为阴阳,阴阳即太极也。阴阳播而为五行,五行即阴阳也。宇宙之间,何往而非五行?

夫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天之行也。尧有九年之水,则曰洚水警予,盖以为己责也。昔之圣人,小心翼翼,临深履冰,参前倚衡,畴昔之所以事天敬天畏天者,盖无所不用其极,而灾变之来,亦未尝不以为己之责。......汉儒专门之学,流为术数,推类求验,旁引曲取,徇流忘源,古道榛塞。......是年之水,仲舒以为伐邾之故,而向则以为杀子赤之咎。是奚足以知天道而见圣人之心哉?

作之君师,所以助上帝宠绥四方,故君者所以为民也

岁之饥穰,百姓之命系焉,天下之事熟重于此?

荆门军上元设厅皇极讲义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衷即极也。凡民之生,均有是极,但其气禀有清浊,智识有开塞。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古先圣贤与民同类,所谓天民之先觉者也。以斯道觉斯民者,即皇建其有极也,即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也。

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世俗不晓,只将目前富贵为福,目前患难为祸。不知富贵之人,若其心邪,其事恶,是逆天地,逆鬼神,悖圣贤之训,畔师君之教,天地鬼神所不宥,圣贤君师所不与,忝辱父祖,自害其身。静时回思,亦有不可自欺自瞒者,若于此时,更复自欺自瞒,是直欲自绝灭其本心也。纵是目前富贵,正人观之,无异在囹圄粪秽中。

患难之人,其心若正,其事若善,是不逆天地,不逆鬼神,不悖圣贤之训,不畔君师之教,天地鬼神所当佑,圣贤君师所当与,不辱父祖,不负其身,仰无所愧,俯无所怍,虽在贫贱患难中,心自亨通。正人达者观之,即是福德。

愚人不能迁善远罪,但贪求富贵,却祈神佛以求福,不知神佛在何处,何缘得福以与不善之人也?

尔庶民能保全此心,不陷邪恶,即为保极,可以报圣天子教育之恩,长享五福,更不必别求神佛也。

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其心不正,其事不善,虽多读书,有何所用?用之不善,反增过恶耳。

 

猜你喜欢
  上经随传卷三·孔颖达
  卷六十 大学第四十二·郑玄
  鶡冠子卷下·鹖冠子
  提拔正直的干部·孔子
  存学编卷一·颜元
  卷一百十六·卫湜
  卷五十二·胡广
  卷一·孙复
  卷三十六·鄂尔泰
  第一 捭阖 4·王诩
  (二)·钱穆
  卷四·僧祐
  卷九十三(後秦三藏法师罗什译)·佚名
  达摩宝传叙·悟真子
  论家庭教育·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臧懋循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杂剧(元)王子一撰●刘晨阮肇误入桃源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太白金星降临凡世紫霄玉女夙有尘缘 正名 青衣童子报知仙境刘晨

  •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欧阳修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也。母曰懿安皇太后郭氏。始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遥领彰义军节度使。元和七和,惠昭太子薨 ,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恽,而恽母贱不当立,乃立遂王为皇太子。 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陈弘

  • 卷二百九十三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壬寅朔,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王安石言:「江東轉運判官何琬奏江寧府禁勘臣所送本家使臣俞遜侵盜錢物事已經年,呂嘉問到任,根治累月,案始具。今深恨俞遜躀異,故加以論訴,不干己罪。

  • ●隆武纪年(行朝录之一)·黄宗羲

    余姚黄宗羲太冲撰帝讳聿键,小字长寿;太祖高皇帝九世孙,封国河南之南阳府。父讳义,以唐世子追封裕王;母毛氏。帝生三岁,祖端王惑于嬖妾,囚世子承奉所;帝亦从之。稍长读书,即能识大义;虽处患难,而志气终不挫。年二十八,尚未请名。世

  • 第十七回 据江东项梁起义 战胡陵秦嘉败亡·黄士衡

    话说项梁乃下相人,其父即楚名将项燕。战国时,秦兵攻楚,项燕拒敌,兵败,被秦将王翦杀死。项氏世为楚将,秦既灭楚,项梁身为布衣,常思为父复仇,未得其便。项梁有侄名籍,字羽。少时失父,依着项梁过日,为人放荡不羁。项梁尝命其学书,过了

  • 卷之五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十一月。己丑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午皆如之。内记注  ○以毁庙重修。颁四川富顺县自流井井神庙扁额。曰、有孚元吉。并加封号。现月  ○四川总督丁宝桢奏、川

  • 外集卷七·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七 宋 李幼武 纂集 谢良佐 上蔡先生 字显道上蔡人释褐登第授秦州教建中召对除书局官後复去为筦库以飞语坐系诏狱禠官 习举业已知名往扶沟见明道明道语人曰此秀才展拓得开将来可望

  • 太宗本纪·脱脱

    (上)太宗孝武惠文皇帝,名德光,字德谨,乳名尧骨。太祖第二个儿子,母亲是淳钦皇后萧氏。唐天复二年(902)生,出生时神光异常,与此同时猎人打到了白鹿、白鹰,人们都认为这是吉兆。待到成年,相貌端庄厚重、秉性宽厚仁慈,军国大事多

  • 野史无文卷四·郑达

    烈皇帝遗要(下)梅冲华传烈皇帝遗要(下)十五年(壬子)夏四月初三日,流贼张献忠陷庐州府舒城县,杀人殆尽(贼改舒城县为得胜州)。五月初七日,学臣徐之垣科考庐州府八属,生童俱集城内,失于稽察。献忠率群贼自桃集走小路,由小蜀山,夜至城下

  • 王端毅奏议巻九·王恕

    明 王恕 撰吏部议封赠继母奏状验封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南京吏部咨开南京太仆寺寺丞文林照例请给故父文洪故母陈氏故继母顾氏现在继母吕氏勅命等因到部送司照得成化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钦奉诏书内一款两京文武官员未

  • 十五年·佚名

    (庚辰)十五年大明正德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庚寅朔,上將行望闕禮,百官就班,以雨停之。○停正朝會禮宴,只令供饋宗宰。初命賜樂,大臣以災異,請勿用樂,上從之。1月2日○辛卯,傳曰:「今者李惟淸,以尙衣院提調爲政丞。提調當有捧納,非政

  • 附錄·佚名

    ○誌文曰:於戲!天降大有爲之君,將致一代之洪業,則必先試之憂患困戹,俾有以動心忍性,增益其德智,卒乃濟屯涉險,克底太平萬世之基,考詣近世,於我大行大王見之矣。王姓李,諱昑,字光叔,肅宗大王第二子,母和敬淑嬪崔氏,以甲戌九月十三日,誕

  • 西山读书记原序·真德秀

    西山先生读书记惟甲乙丁为成书甲丁二记近年三山学官已刋行乙记上则大学衍义是也其下卷未及缮写而先生没藁藏于家学者罕见之汉来建安请于先生之嗣子仁夫右司传钞以来手自校定厘为二十二卷将欲刋之仓台适福之郡文学吴尘

  • 问霸第六十二·管仲

    失传。

  • 庄公·庄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甲午,治兵。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秋,师还。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传】八年春,治兵于庙,礼也。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

  • 法华玄论卷第二·吉藏

    第三释名具存梵本应云萨达磨分陀利修多罗。竺法护公翻为正法莲华。罗什改正为妙余依旧经。远公双用二说。加以多名谓真法好法等也评曰。什公改正为妙者必应有深致。今当试论之。正以对邪受称妙以形粗得名。以九十六术

  • 卷第七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七之四已辩愿智。无碍解云何。颂曰。无痴解有四  谓法义词辩名义言说道  无退智为性法词唯俗智  五二地为依义十六辩九  皆依一切地但得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