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龙宝觉心禅师

禅师出于邬氏。讳祖心。南雄始兴人也。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明年试经业。而公独献诗。得奏名。剃发继住受业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于是弃之。入丛林。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难其孤硬。告悦将去。悦曰。必往依黄檗南公。公至黄檗四年。知有而机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悦谢世。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试阅传灯。至僧问多福禅师曰。如何是多福一丛竹。福曰。一茎两茎斜。僧曰不会。福曰。三茎四茎曲。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径归黄檗。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室矣。公亦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公从容游泳。陆沉众中。时时往决云门语句。南公曰。知是般事便休。汝用许多工夫作么。公曰。不然。但有纤疑在。不到无学。安能七纵八横。天回地转哉。南公肯之。已而往翠岩真禅师。真与语大奇之。依止二年。而真殁。乃还黄檗。南公使分座令接纳。后来南公迁住黄龙。公往谒。泐潭月禅师。月以经论精义入神。闻诸方同列笑之。以谓政不自歇去耳。乃下乔木入幽谷乎。公曰。彼以有得之得。护前遮后。我以无学之学。朝宗百川。中以小疾医寓漳江。转运判官夏倚公立。雅意禅学。见杨杰次公。而叹曰。吾至江西。恨未识南公。次公曰。有心上座。在漳江。公能自屈。不待见南也。公立见公剧谈。神思倾豁。至论肇论会万物为自己者。及情与无情共一体。时有狗卧香卓下。公以压尺击狗。又击香卓曰。狗有情即去。香卓无情自住。情与无情。如何得成一体。公立不能对。公曰。才入思惟。便成剩法。何曾会万物为自己哉。又尝与僧论维摩曰。三万二千师子宝座。入毗耶小室。何故不碍。为是维摩所现神力耶。为别假异术耶。夫难信之法。故现此瑞。有能信者。始知本来自有之物。何故复令更信。曰。若无信入。小必妨大。虽然既有信法。从何而起耶。又作偈曰。楼阁门前才敛念。不须弹指早开。扄善财一去无消息。门外春来草自青。其指法亲切。方便妙密。多类此。南公入灭。公继住持十有二年。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于务。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而学者益亲。谢景温师直。守潭州。虚大沩以致公。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公曰。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已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于空闲寂寞之滨而已。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为天人师。今则不然。挂名官府。如有户藉之民。直遣伍伯追呼之耳。此岂可复为也。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公至长沙。师直愿受法训。公为举其纲。其言光明广大。如青天自日之易识。其略曰。三乘十二分教。还同说食示人。食味既因他说。其食要在自己亲尝。既自亲尝。便能了知其味。是甘是辛。是咸是淡。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复如是。真性既因文字而显。要在自己亲见。若能亲见。便能了知。目前是真是妄。是生是死。既能了知。真妄生死。返观一切语言文字。皆是表显之说。都无实义。如今不了。病在甚处。病在见闻觉知。为不如实知。真际所诣。认此见闻觉知。为自所见。殊不知此见闻觉知。皆因前尘而有分别。若无前尘境界。即此见闻觉知。还同龟毛兔角。并无所归。师直闻所未闻。又答韩侍郎宗古问曰。承谕昔时开悟。旷然无疑。但无始已来习气。未能顿尽。然心外无剩法者。不知烦恼习气是何物。而欲尽之。若起此心。翻成认贼为子也。从上以来。但有言说。乃至随病设药。纵有烦恼习气。但以如来知见治之。皆是善权方便。诱引之说。若是定有习气可治。却是心外有法。而可尽之。譬如灵龟曳尾于涂。拂迹迹生。可谓将心用心。转见病深。苟能明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既无。更欲教谁顿尽耶。公以生长极南。少以宏法。栖息山林。方太平时代。欲观光京师。以饯余年。乃至京师。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尽礼迎之。庵于国门之外。久之南还。再游庐山。彭器资之守九江。公见之。器资从容问公。人临命终时。有旨决乎。公曰。有之。曰。愿闻其说。公曰。待器资死即说。器资起增敬曰。此事须是和尚始得。盖于四方公卿。合则千里应之。不合则数舍亦不往。有偈曰。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乞食随缘去。逢山任意登。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可以想见公人物。黄龙南公。道貌德威。极难亲附。虽老于丛林者。见之汗下。公之造前。意甚闲暇。终日语笑。师资相忘。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众矣。惟其善巧无方。普慈不间。人未之见。或慢谤。承颜接辞。无不服膺。公既腊高。益移庵深入。栈绝学者。又二十余年。以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殁。阅世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赐号宝觉。葬于 南公塔之东。号双塔。有得法上首。惟清自有传。

赞曰。公于南公圆寂之日。作偈曰。昔人去时是今日。今日依前人不来。今既不来昔不往。白云流水空裴回。谁云秤尺平。直中还有曲。谁云物理齐。种麻还得粟。可怜驰逐天下人。六六元来三十六。追玩南公曰。随汝颠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之语。此老为克家之子。呜呼陨此伟人。世间眼灭。惟此未尝不心折。读其陈迹。尚若雨霁之夕。望东南之月。皎然万星之中。忘其身在唾雾间也。

猜你喜欢
  感梦品第十四·佚名
  卷第四十八·德清
  卷十一·聂先
  第六十二章 王子诞生·佚名
  法华义记卷第三·法云
  卷九十八·佚名
  卷第四十二·德清
  法华玄论卷第八·吉藏
  卷五十九·佚名
  知识行为能力之三者能否一致·太虚
  佛说法华三昧经·佚名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佚名
  卷第四十三·白岩净符
  显扬圣教论 第四卷·无著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彭定求

        卷860_1 【四言诗】孙思邈   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为夫妇,结为魂魄。一体混沌,   两精感激。河车覆载,鼎候无忒。洪炉烈火,烘焰翕赫。   烟未及黔,焰不假碧。如畜扶桑,若藏霹雳。姹女气索,   婴儿声寂。透

  • 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表略

  • ●卷七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一。   起靖康二年正月十七日丁未,尽十八日戊申。   十七日丁未驾在青城太学生汪。若海上粘罕(改作尼堪)书。   太学生汪。若海谨披心腹露情愫献书於大金元帅闻之知天者可与论安危之计不知天者不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梁本)·佚名

    天启四年秋七月癸丑朔顺天巡抚右佥都御史邓汉言林汝翥畏罪潜逸惧如万燝陨命群珰之手上命逮入杖之两朝从信录林汝翥自诣遵化军门狱翥惧未受廷杖而先殒命于中涓之毒殴故逸出都门诣遵化抚臣狱求欲代题各道潘云翼等堂官孙

  • 高·魏徵

    高赹字昭玄,也叫敏,自称是渤海..人。 父亲高宾,背叛齐国,归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臣僚,赐他姓独孤。 等到独孤信被杀,妻儿迁徙蜀地。 文献皇后因为高宾是她父亲的老部下,每每到他家去。 高宾后来升任若阝州刺史,等到高赹显贵

  •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七人物志一百二十七列女传七八旗满洲列女传五镶黄旗满洲马甲阿尔善之妻乌鲁素氏镶黄旗满洲马甲依思海之妻钮祜禄氏镶黄旗满洲马甲得胜之妻富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四选举考吏道宋宁宗嘉定七年七月诏省吏毋授参议官八年五月诏赃吏毋得减年参选着为令辽道宗太康九月十一月定诸令史译史迁叙等级金制省令史选取之门有四曰文资曰女直进士曰右职曰宰执

  • 生死格·方以智

    人生视死,诚大事哉!知生死,生死小矣。然营营者不大生死之事,何由知之?苟决华腴,营营相逐,如是乎忌讳生死,不闻生死之言,而日拖尸以趋死。死于宛娈金穴之缠羞鬼谵,比死于蓬室之酸邻烧纸,更难令人见,则安乐乃葬古今之石椁也。有言生

  • ●毛詩多識卷十二·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周頌   魯頌   商頌   ◆周頌◆   貽我來牟   振鷺于飛于彼西雝   豐年多黍多稌   有鱣有鮪鰷鱨□鯉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 孟子集编卷三·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复扶又反○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当路居要地也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威公霸诸侯许犹期也孟子未尝得政丑盖设辞以问也】孟子曰子诚齐人

  • 提要·杨甲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六经图       五经总义类提要【臣】等谨案六经图十卷宋杨甲撰毛邦翰补甲字鼎卿昌州人乾道二年进士成都文类载其数诗而不详其仕履其书成于绍兴中邦翰不知何许人尝官抚州教授其书成

  • 卷四·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觧义卷四隐公八年春宋公衞侯遇于垂【垂杜注衞地济隂句阳县东北有垂亭今山东曺州北句阳店是其地也】【左传】八年春齐侯平宋衞【平宋卫于郑】有防期宋公以币请于衞请

  • 七众律仪不得逾越 (注一)·太虚

    ──十六年夏初在福州青年般若社讲──来闽不数日,于涌泉、怡山风光多已领略,历承诸山长老及佛化徒众热烈欢迎,甚为感谢!尤以在兹白塔寺,已经三数次和洽欢舞之大会,风味精彩,各各不同。如第一次功德林男众之欢迎,及次日女众之

  • 卷第七·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七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六 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南五北伤)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如来光明品第一,佛在迦兰陀竹林,与六万四千比丘,七万二千

  • 序·楚石梵琦

    续藏经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门人)祖光.文玹.昙绍.祖灊.景瓛.良彦.应欣.明远.胤丘.文晟.正隆.善成.文斌.中端.正参 等编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六会语录序大慧提唱圜悟之道於径山。神机妙用。广大无碍。入其门者。凡情尽丧。得法弟子。

  • 杨公笔录·杨延龄

    宋代笔记。1卷。杨延龄著。本书为作者博览群书及所见所闻之笔记。内容涉及经史百家、朝野逸闻、风俗掌故等。此书杂论经史,间及时事。其论《易》取郑夬之说;有时称引王安石、陆佃的观点。以“四诗风雅颂”,对“三光日

  • 百字碑注·刘一明

    纯阳吕祖,乃道门中第一慈悲圣贤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隐或显,隐显不测,警愚化贤,诗词歌赋流传於世者,不可枚举;其专言修真次序、药物火候无一不备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简理明,易足开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

  • 洪范正论·胡渭

    五卷。清胡渭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之理。此书总结前人之说,指出其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