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泐潭真净文禅师

真净和尚。出于陕府阌乡郑氏。郑族世多名卿。师生而杰异。幼孤。事后母至孝。失爱于母。数困辱之。父老悲之。使游学四方。至复州北塔。闻耆宿广公说法。感泣裂缝掖。而师事之。故北塔以克文名之。年二十五。试所习。剃发受具足戒。学经论无不臻妙。夺京洛讲席。自为主客。而发奥义者数矣。经行龙门殿庑间。见塑比丘像。冥目如在定。师幡然自失。谓其伴曰。我所负者。如吴道子画人物。虽尽妙。然非活者。于是弃去曰。吾将南游观道焉。所至辩论倾其坐。人指目以为饱参。治平二年夏。坐于大沩。夜闻僧诵云门语。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曰。清波无透路。豁然大悟。时南禅师在积翠。师造焉。南公问。从什么处来。对曰。沩山。南曰。恰值老僧不在。进曰。未审向什么处去。南曰。天台普请。南岳云游。曰。若然者。学人亦得自在去也。南公曰。脚下鞋是何处得来。曰。庐山七百钱唱得。南公曰。何曾自在。师指曰。何曾不自在耶。南公骇异之。于时洪英首座。机锋不可触。与师齐名。英邵武人。众中号英邵武。文关西。久之辞去。寓止翠岩顺禅师。顺曰。子种性迈往。而契悟广大。临济欲仆。子力能支之。厚自爱。南公住黄龙。师复往焉。南公曰。适令侍者卷帘。问。渠卷起帘时如何。曰。照见天下。放下帘时如何。曰。水泄不通。不卷不放时如何。侍者无语。汝作么生。师曰。和尚替侍者。下涅槃堂始得。南公厉曰。关西人果无头脑。乃顾旁僧。师指之曰。只这僧也未梦见。南公大笑。自是门下号伟异博大者。见之詟缩。南公入灭。南游衡岳。还首众僧于仰山。熙宁五年。至高安。太守钱公弋。先候之。师复谒。有獒逸出屏间。师方趋逆之。少避乃进。钱公嘲曰。禅者固能教诲蛇虎。乃畏狗乎。师曰。易伏隈嵓虎。难降护宅龙。钱公叹曰。人不可虚有名。住洞山圣寿两刹。十有二年。谢事东游三吴。至金陵。时舒王食官使禄。居定林。闻师至。倒屣出迎。王问。诸经皆首标时处。圆觉经独不然。何也。师曰。顿乘所演。直示众生。日用现前。不属今古。只今老僧与相公。同入大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宾主。非干时处。又问。经曰。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而圭峰以证为具。谓译者之讹。如何。对曰。圆觉如可改。维摩亦可改也。维摩岂不曰。亦不灭受。而取证。夫不灭受蕴。而取证者。与皆证圆觉之意同。盖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圭峰之言非是。舒王大悦。称赏者累日。施其第为寺。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舒王以师道行。闻 神考。诏赐号真净。未几厌烦阓。还高安。庵于九峰之下。名曰投老。学者自远而至。六年而移住归宗。又二年。张丞相时由左司。谪金陵酒官。起帅南昌。过庐山。见师康强。尽礼力致之。以居泐潭。俄退居云庵。以崇宁元年十月旦日示疾。十五日疾愈。料理平生玩好道具。件件疏之。散诸门弟子。十六日中夜。沐浴更衣跏趺。众请说法。师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遗诫皆宗门大事。不及其私。言卒而寂。又七日阇维。五色成焰。白光上腾。烟所及。皆成舍利。道俗千余人。皆得之。分建塔于泐潭。宝莲峰之下。洞山留云洞之北。

赞曰。云庵以天纵之姿。不由师训。自然得道。特定宗旨于黄龙而已。其沮坏义学。剖发幽翳。以乐说之辨。洗光佛日。使舒王敬诚心服。至献名于 天子。施第为宝坊。道显著矣。然犹掉头不顾。甘自放于万壑千岩之间。究观施设。其心不肯。后潜山曹溪。盖一代宗师之典型。后来衲子模楷也。

猜你喜欢
  卷第六·宗密
  建 僧 大 纲·太虚
  翼庵禅师通玄语录卷之一·善酂
  新华严经论 第十二卷·李通玄
  梵志占相品第五·佚名
  卷第二十·雷庵正受
  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六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四·居顶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九·湛然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太虚
  在腊戍与那沙美谈话·太虚
  终南家业卷中(末)·守一
  法华文句记卷第四·湛然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四〈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乐苑衍録卷二·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衍録卷二明 梅鼎祚 编总论【原古 体例 名义声律 品藻】九代咏歌志合文财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唐歌在昔则广於黄世虞歌卿云文於唐时夏歌雕墙缛於虞代商周篇什丽於夏年至於序志述时其揆一也【文心雕

  • 疑雨集卷二·王彦泓

    戊辰年病妇十载同愁一笑稀,艰难曲尽嫁时衣。秦嘉浪迹犹分饷,苏李空归也下机。辛苦不曾因病减,形模全觉隔年非。相看一刻心俱碎,悔杀从前几事违。索笑索笑追欢意不穷,风流日日事重重。人间花草真堪爱,遇著春风尽向东。新岁竹

  • 列传第六十二·刘昫

    ○李暠 族弟齐物 齐物子复 暠族弟若水 李麟 李国贞 子锜 李峘 弟峄 岘 李巨 子则之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  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十二册 天总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佚名

    第十二册 天总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天总二年四月来书云:金国之汗思欲和好,即归还旧地,誓告於天。我若怀前仇,阴谋杀害,肇起异端,则惟天鉴而诛我毛文龙。【原档残缺】等,若心口不一,阳奉阴违,违悖前盟,则上天鉴之,死於非命。我

  • 卷九十九 中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中·班固

    【原文】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初,莽妻宜春侯王氏女,立为皇后。本生四男:宇、获、安、临。二子前诛死,安颇荒忽,乃以临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封宇子六人:千为功隆鲍,寿为功明公

  •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甲、360)·司马光

    晋纪二十三 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 [1]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邺,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鹜将之入寇;会疾笃,乃召恪、鹜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甲午,卒。戊子,太子即皇帝位。年十一;大赦,改元建熙。 [1]

  • 卷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四工部都水清吏司河工【水利附】凡河道工程黄淮二渎为大运河次之永定河又次之及南北条诸川湖淀附流入海分流济运者咸受治焉凡职掌江南河道总督一人掌黄淮会流入海洪泽湖汕黄济运南北运

  • 卷七十六军装三·冯煦

    巡防各营枪械凡通省巡防步马水师各营,枪械式样不等,光绪三十四年,练防各军改编巡防队,所有步队十七营均改用新式枪枝,并酌留旧式枪枝备寻常巡查之用。至各炮台枪械,亦改配一律。惟马队、水师各营,仍照旧制。兹将各营改配枪械

  • 易经·系辞下传·第三章·佚名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 为谁而学?·孔子

    【原文】 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为了充实自己,今天的学者学习为了沽名钓誉。” 【读解】 古今学者,学风有别。为人为己,一字之差,经渭分明:为己者,但求自我充实,尽得风流,“人

  • 圣人穿不穿时装?·孔子

    【原文】 君子①不以绀掫饰②,红紫不以为亵服③。 当暑,袗絺綌④,必表(5)而出之。 缁衣(6)羔裘(7),素衣麑裘(8),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9)。 必有寝衣(10),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11).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12),必杀

  • 第十二章 禁挟妓·佚名

    (禁止嫖妓) 昔日贤人有被友人诱骗到娼妓之家的,回家后流泪自责,把所穿过的衣帽都取出销毁。又有在宴会上,正逢有美女舞乐,未尝用眼观瞧,只是用拇指自掐中指,第二天指痕还在。先贤如此对自己斤斤计较,一丝不苟,可知日常起

  • 弘明集卷第一·僧祐

    牟子理惑(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  牟子既修经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然犹读焉。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是时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

  • 起世因本经卷第二·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郁多啰究留品下诸比丘。其郁多啰究留人辈。头发青色。垂长八指。其人一色。一形一像。无有别色可知其异。诸比丘。郁多啰究留人辈。不全露形。不半露形。无有适莫。齿皆平密。不疏不缺。善好洁白

  •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下(入藏录)·圆照

    甲戌岁西明寺翻经临坛沙门圆照集上·四朝应制所翻经论。及念诵法。并修疏记碑表录集等。总三百四十五卷(分成三十帙)。·一百九十三卷经论及念诵法·六十四卷经律疏义·八十八卷贞元新集古今

  • 康熙辽阳州志·杨镳

    知州杨镳修,奉天府(今沈阳)经历施鸿纂。清康熙二十年(1681)抄本。二十八卷。镳字莲峰,河南洛阳人。康熙举人,官辽阳知州。施鸿字则威,福建邵武人。官奉天府经历。著有《澂景堂史测》。此志康熙二十年(1681)成书,约三

  • 摩尼罗亶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兰译。陀罗尼杂集第八卷之别出。说除灾厄之法。摩尼罗亶之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