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知识行为能力之三者能否一致

──十三年秋在武昌佛学院讲──

验其知识,察其行为,探其能力,此三者一致与否,然后是圣、是凡可得而分矣。一切有情或知识高超而行为不端,或行为严肃而能力微弱,或知行一致而无能力,或行能俱美而乏智识;人性之不同,各如其面,此亦无可奈何之差别也。唯其性情不同,故求学之趋亦异:或遍重于知识,或注意于行为,或置心于能力。所以、希腊柏拉图以世界一切人民分为三类:一、知识者,即能为哲学之士,不识谋生之术。二、保卫者,即强勇护国之人,而无幽玄理想之心。三、农工等者,即有谋生之技而无正知之流。虽然、真正有志之士,必须知、行、能三者成为一致,始可显其学问之成功。不然、纵有真确之知识而兼勇技之能力,若无增胜之行为,则不能利用其知能于善道,反以此知能助其恶事,滋其罪业,此确知、强能不如无也。纵有端正知行相合一致,若无实用之能力,则成一种空谈虚论,于事何济!纵能行俱美,若无正知,则事理不明!设有所为,徒成迷信。是以要有正知,方有端行,既有正知、端行,方显能力。古圣贤流美于万古,遗泽于千秋,自可想其三者之一致也。

佛法大旨,虽甚繁多,亦此三者之一致而已。何以言之?以世所谓知、行、能,即佛法中之境、行、果也。真正之知识,即是智慧,故佛具大智慧,方能了达诸境,名无上正遍知也。净善之行为,即是道德,故佛依于正、而修净善,名万德具足也。佛法既具无上正知,圆成万德,自然而成美妙能力之果,所谓以无畏力、施设无量善巧方便化导众生是也。但世人多以才艺为天所赋,所谓天才也。佛法不然,而以为新旧熏习所成。例如吾人始生,不成事理,后由学习,亦渐能之。故有宿习之力,则今世易学而能之,无宿习之力,则今世强学而能之。是以知、行、能之三者,由宿习成熟,非天赋也。故多学一次,则多一次之熏习,多一次熏习,即多一次成熟。知识高超,行为完善,能力具足,三者一致之理,岂容歧出乎!故西洋言真、善、美:谓此能知之心,与所知之境,如实相应,谓之真;又以此心调和物我、自他无碍,谓之善;既有真知善行,法尔而有美妙之能力。孔子以智、仁、勇为三达德,此心之明谓之智;此心之公谓之仁;此心之强谓之勇;此三者相与一致,方成达德。佛法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盖菩提即觉,此觉非菩萨之分觉,乃佛究竟照了诸法、澈底之大觉。佛具此大觉而成同体大悲,为万行之根本,广度无边有情。佛既具此同体大悲,而所起万行,皆为善巧方便随顺世出世间一切有情而行导化,此佛法中一致之言也。由此观之,则知、行、能三者,凡人不能一致,贤哲可能一致,佛乃究竟完成一致也。(研究员会中记)(见海刊六卷五期)


猜你喜欢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佚名
  弘明集卷第十三·僧祐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二·延寿
  总目·佚名
  卷第二·佚名
  释提桓因品第二十·佚名
  舍利品第三十八·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欧阳竟无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欧阳竟无
  卷第十二·晦翁悟明
  卷八十一·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李通玄
  大唐内典录序·道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士榖·唐圭璋

      士榖,武经大夫。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四代孙。见宋史卷二百二十八,宗室世系表十四。   醉蓬莱   春寿府   正春风初雨,梅蕊飘香,雨馀晴昼。箫鼓声中,麝烟喷金兽。幕府宾僚,杜诗韩笔,竞吐奇争秀。共指乔松,同瞻峻岳,

  • 第三折·郑光祖

    (正末引祗从上,云)小官王文举,自到都下,撺过卷子,小官日不移影,应对万言,圣人大喜,赐小官状元及第。夫人敢随小官至此,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差人岳母行报知。左右的,将笔砚来。(做写书科,云)写就了也。我表白一遍咱:寓都下小婿王文举

  • 品令·徐志摩

    啊!秋雨来了,今年来得这样早呢?对着这黄昏雨景,那不能不吃一杯酒,写一首诗,莲花的季节快完了,莲房还小呢。花草虽然有情,怎比得人情好呢,有一句话,我要待酒后向荷花问一问,“你比去年老了一些么,我呢?”原词:品令急雨惊秋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序·张次溪

    ●目录伦明诗序 张子次溪属序所编《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以诗代之,感旧抒怀,漫成十絶。  意有所触,戏续二首顾颉刚序郑振铎序黄复序宗威序郑裕孚序程砚秋序王芷章序张次溪自序东莞张生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题词读《

  • 卷四百四十一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丁酉,詔龍圖閣直學士鄧溫伯兼侍讀、提舉醴泉觀,其新除翰林學士承旨告繳納。溫伯告命既出,言者論駮不已,故有是詔。王巖叟又封還詞頭,奏曰:「臣昨封還溫伯除翰林承旨詞頭,伏奉指揮,令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陈厚耀

    鲁史鲁世家【节文】周公旦武王弟也佐武王破殷封于少昊之墟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徳也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

  • 卷二·李斗

    ◎草河录下“临水红霞”即桃花庵,在长春桥西。野树成林,溪毛碍桨,茅屋三四间在松楸中,其旁厝屋鳞次,植桃树数百株,半藏于丹楼翠阁,倏隐倏见。前有屿,上结茅亭,额曰“螺亭”。亭南有板桥接入穆如亭。亭北砌

  •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十六·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八月。庚辰。谕内阁。本年九月十八日。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梓宫奉移山陵。前曾谕令沿途地方。毋庸另备御道。第梓宫经由之路。一切应办事宜。该地方官自应循例敬谨豫备。而小民仰荷穆宗毅皇帝厚泽

  • 李孟传·宋濂

    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曾祖李执,金末参加进士考试,但未中。祖父李昌祚归顺元朝,授金符,为潞州宣抚使。父亲李唐,在秦、蜀一带做官,因此全家迁居汉中。孟天资聪敏,七岁就能写文章,胸怀大志,博闻强记,经史皆通,对于古今治乱之事有

  • 卷五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三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台谏三上神宗论台谏阙员宜速选用吕 诲臣准学士院关报中书劄子奉圣旨举谏官二人者仰承诏命俯及外臣有以见宸衷虚竚乐闻过失中外均庆臣所以懽欣而不已也臣向以言事

  • 人生的自由问题·太虚

    ──十九年五月在北平讲──此问题含义甚广,关于政治、宗教、哲学各方面,但现在限于时间,不能作充分的研究,所以、略重在哲学。在十七世纪法兰西的理想家卢梭,高唱:“人类生而自由,在神权、君权下失去了自由的人,必须争回了这

  •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佚名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如来。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只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慧心无碍具足清净。如是等五百

  • 摩诃止观卷第六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六上第二体思假入空破法遍者。即为三。一明思假。二明体观。三明其位。思假者。谓贪嗔痴慢。此名钝使亦名正三毒。历三界为十。又约三界凡九地。地地有九品。合八十一品。皆能润业受三界生。初果犹七反

  • 丹渊集·文同

    诗文集。北宋文同著。40卷。文同以学名世,善诗,工书画,诗文甚富。据范百禄所作《文公墓志铭》,云其“平生所为文五十卷”,其曾孙文鷟刊行之时,已有散佚,遂重编为40卷。庆元元年(1195),家诚之守邛州(今四川邛崃),以文同曾三仕于

  • 春秋名号归一图·冯继先

    二卷。冯继先撰。据《崇文总目》及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记,此书旧本类似表谱之体。《文献通考》引李焘谓冯继先作此书之意云:“昔丘明传《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不一其称,多者至或四五,始学者盖病其纷错难记,继先集其同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