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若于如来。或于如来弟子之所。方伸请问。嫌恚旋生。嗔恼既兴。障碍斯作。以障碍故。起诸过失。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若于如来。或于如来弟子之所。询问正法。时佛如来。正以一心。善为开说。决定如应。除遣所疑。而汝等辈。乃以外论。而来指说。互相违背。欲夺其理。返谓所问不正分别。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知佛如来。或如来弟子。实有最上增胜功德。所应敬仰。而不敬仰。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有修行者。于饶益事。或生厌离。或损害事。不起厌离。汝等以是二事中。若于损害事。不生厌离者。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谓起慢相。有所表示。我能修行。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或得珍妙饮食。耽著其味。而生简别。我此所乐。我此不乐。若所乐者。我即可受。由是取著。随生耽染。以耽染故。隐覆过失。是故胜慧。不得出离。所余饮食。若不乐者。犹故贪惜。俯仰而舍。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于深隐处。以如善相。寂然而坐。有来问言。汝于何法。而能解了。复于何法。而不解了。而汝等辈。于处了处。言我不解。于不了处。而言我解。如是多种。皆谓正知。起诸妄语。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常时发起忿恚尤蛆。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于一切处。无惭无愧。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常起懈怠及劣精进。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而常失念。及不正知。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其心散乱。诸根减劣。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起于损害。坚固前心。不求出离。一向自见。于此等法。实生取著。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邪见深厚。行颠倒法。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于无边际。计为有边。起见亦然。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常起贪爱及嗔恚心。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于诸所行。愚痴暗钝。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不能听受。既如聋者。无所说示。又类哑羊。尼拘陀。比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乐作罪业。又乐亲近作罪业者。为他恶友之所系属。及为摄伏。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

复次尼拘陀。汝等修行。起增上慢。计有得想。未见谓见。未作谓作。未得谓得。未知谓知。未证谓证。尼拘陀。此即是为汝所修行烦恼随增。尼拘陀。于汝意云何。如上所说。诸烦恼法。彼有一类修行之者。具是事邪。尼拘陀梵志白佛言。沙门瞿昙。岂独一类修行之者。具是烦恼。如我意者。其数甚多。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如我上说。汝等修行。为欲彰其修行功业。以我修成如是行故。令彼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等。尊重恭敬。供养于我。尼拘陀。汝等若或如是为欲彰其修行功业。令彼国王大臣等。恭敬供养。乃至起增上慢。计有得想。未见谓见。未作谓作。未知谓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此如是等。皆不清净。一切悉为烦恼随增。当知皆是染分所摄。尼拘陀。于汝意云何。如我上说。如是等事。如是修行。谓得出离清净邪。得最上洁白邪。得真实邪。得清净真实中住邪。尼拘陀梵志白佛言。如是如是。沙门瞿昙。如我等辈。如是修行。是得出离清净。是得最上洁白。是得真实。是得清净真实中住。

佛告尼拘陀梵志言。我今为汝。如实而说。如汝向者问于我言。沙门瞿昙。法律之中。以何法行。能令修声闻行者到安隐地。止息内心。清净梵行。如是所问。乃为真实。当知声闻止息处者。上中最上。极为高胜。是诸圣者止息之所。

尔时诸梵志众。咸共赞言。奇哉奇哉。沙门瞿昙。法律之中。所作清凉。

尔时和合长者。闻是言已。知彼在会诸梵志众。于佛世尊。少生向慕。即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汝向所言。与佛世尊。互相议论。建立胜义。发一问端。而为叩击。我应得胜。彼必堕负。如击空瓶。易为破坏。汝今何故。不发问邪。佛告尼拘陀梵志言。于汝意云何。汝实曾发斯语言邪。尼拘陀梵志白佛言。沙门瞿昙。我实曾说如是语言。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汝岂不闻古师先德耆年宿旧智者所说。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如汝等。今时集会。高举其声。发诸言论。所谓王论战论盗贼之论。衣论食论妇女之论。酒论邪论繁杂之论。如是乃至海等相论邪。尼拘陀。或复曾闻古师所说。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我今时。于旷野中。坐卧居止。远离愦闹。绝于人迹。寂守是相。身住一处。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如应所行邪。尼拘陀梵志白佛言。如是瞿昙。我亦曾闻古师先德耆年宿旧智者所说。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非如我等。今时集会。高举其声。发诸言论。所谓王论战论盗贼之论。衣论食论妇女之论。酒论邪论繁杂之论。如是乃至海等相论。我复曾闻古师所说。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汝今时。于旷野中。坐卧居止。远离愦闹。绝于人迹。寂守是相。身住一处。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如应所行。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尼拘陀。汝等昔闻古师说时。岂不作是思惟。彼诸佛世尊。能随宜说法。自觉悟已。复为他说觉悟之法。自解脱已。复为他说解脱之法。自安隐已。复为他说安隐之法。自得涅槃已。复为他说涅槃之法。尼拘陀。汝等尔时而返谓言。沙门瞿昙。作如是说。于师法事业。有所分别。又复说言。沙门瞿昙。作如是说。于寂静住。善事业有所分别。又复说言。沙门瞿昙。作如是说。彼尼拘陀师法之中。罪不善法。有所合集。又复说言。沙门瞿昙。作如是说。彼尼拘陀师法之中。多种善法。有所离散。又复说言。沙门瞿昙。作如是说。为欲宣示彼因缘事。此如是等多种言说。不应如是见。尼拘陀。何故不应如是见邪。谓以彼诸师法。彼诸所行乃至彼诸因缘事等。皆悉有异。尼拘陀。是故我不说彼师法事业。亦不说彼寂静住事业。亦不说彼师法之中罪不善法有所合集。亦不说彼师法之中多种善法有所离散。亦不欲说彼因缘事。尼拘陀。我常作是说。或有正士。不谄不曲。及不虚诳。正修行者。我即为彼说法教示。如应开导。令彼正士。如我正说及正教示。于七年中。或复六年。五四三二一年之中。一向不乱。离诸热恼。清净身心。专注趣求。我说是人。见法知法。超初二果。直进第三有余依位阿那含果。

复次尼拘陀。我常作是说。或有正士。不谄不曲。及不虚诳。正修行者。我即为彼。说法教示。如应开导。令彼正士。如我正说及正教示。于七月中。或复六月。五四三二一月半月。一向不乱。离诸热恼。清净身心。专注趣求。我说是人。见法知法。超初二果。直进第三有余依位阿那含果。

复次尼拘陀。我常作是说。或有正士。不谄不曲。及不虚诳。正修行者。我即为彼。说法教示。如应开导。令彼正士。如我正说及正教示。于七日中。或复六日。五四三二一日半日。乃至食前食后。一向不乱。离诸热恼。清净身心。专注趣求。我说是人。见法知法。超初二果。直进第三有余依位阿那含果。

尔时世尊。作是说时。会中所有。诸梵志众。障累深重。无所晓悟。身心惑乱。沉迷昏懵。彼诸辩才。不能施设。俯首寂然。忧思而住尔时世尊。知是事已。顾谓和合长者言。长者。今此等辈。诚为痴者。既味见闻。复绝言说。如人以物自杜其口。罪垢斯深。是大魔事。彼等不能于佛如来发是问言。而汝沙门。法律之中。以何法行。能令修声闻行者。到安隐地。止息内心。清净梵行。

尔时世尊。乃为和合长者。随应说法示教利喜已。身放光明。广大炽盛。普遍照耀。即于会中。踊身虚空。还迦兰陀竹林精舍。

猜你喜欢
  俱舍论记 第二十九卷·普光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二十卷·佚名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佚名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信卷第五(六章)·优昙普度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九卷·世友
  成实论 第十六卷·佚名
  禅关策进·祩宏
  身命观与人生观·太虚
  大乘义章 第十一卷·慧远
  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佚名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六·道忞
  恸 福 善·太虚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佚名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四·圆照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出 搜挟·李渔

    (小生扮氤氲使者上)莫道姻缘是偶然,红丝端的暗中牵。奸雄空使回天力,铜雀何曾锁丽娟。——自家氤氲使者便是。自从在雨花庵暗引崔、曹二女缔就姻盟,后来被周公梦那厮阴使诡计,拆散鸾凰。如今周贼恶贯已盈,石生功名

  • 卷二百七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端平诗隽汶阳周伯强与予同庚生同寓里相与往来论诗三十余年尝手刋端平集十二卷行于世伯强十七八时即博闻彊记侍乃翁晋仙已好吟洎长而四十年间宦游吴

  • 东都事略卷六十四·王称

    列传四十七  谢绛字希深阳夏人也父涛太子賔客绛以父任为校书郎举进士知汝隂县迁光禄寺丞为秘阁校理上疏谓有宋当以土徳王天下下两制议两制以为太祖受终周室岂可弗遵五行之序事遂寝仁宗即位绛建议请以真宗配感生帝而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一)·陈寅恪

    此章所欲论证者较前诸章尤为困难,盖关于河东君之行事自以牧斋之著作为主要资料,但牧斋诗文于此期内多所避忌,故往往缺略,不易稽考。牧斋外集贰伍“题为黄子羽书诗册”(寅恪案:黄子羽名翼圣,太仓人,事迹见有学集叁柒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纪昀

    礼畧嘉礼○嘉礼天子加元服皇太子冠诸侯大夫士冠天子纳后天子册妃嫔△天子加元服金皇帝加元服告太庙或一室或徧告及原庙并一献礼用祝币明制天子加元服前期太史院卜日工部制冕服翰林院撰祝文祝辞礼部具仪注中书省承制命

  • 十国春秋卷八十四·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八列传罗隐罗隐字昭谏新城人也后改新城为新登亦为新登县人祖知微唐福唐县令父修古应开元礼隐本名横貎寝陋凡十上不中第遂更今名少能诗与族人虬邺齐称时人谓之三罗初寓池州梅根浦刺史窦潏营墅居之因自

  • 十八年·佚名

    (壬申)十八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亥,是日陰曀。大風日食。人莫不變色。○上特下備忘于百官起居班曰:「陰盡北陸,春迎東郊。天地和同,萬品昭蘇。體乾元之至仁,新一代之庶政。至誠無息,此正其機也。咨!爾大小臣僚,體

  •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晏婴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

  • 卷一·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一宋 叶梦得 撰春秋何始乎隠公王政不行而王法絶也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诗亡于陈灵公则何始乎隠公无王诗也二雅至幽王而絶平王东迁诗下降于国风而王迹熄矣隠公之始平王之末

  • 律仪之研究·太虚

    ──在武昌佛学院讲──一、以研究瑜伽菩萨地第十戒品──二卷半──为基本。二、以研究南山五大部,上溯三要疏,以穷四分律宗。──略疏已失。三、由研四分广律,而进究余三律、五论,及唐宋所译各律。四、参究大乘显密,及宋

  •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下·佚名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第二十二  出虚空藏菩萨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修行菩萨以四十五种魔障觉故超度四魔  尔时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如何修行菩萨能伏一切邪魔。而得超度四魔。若修行菩萨

  • 辩中边论颂·佚名

      弥勒菩萨说 唐 玄奘译    辩中边论颂一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相品第一  唯相障真实  及修诸对治  即此修分位  得果无上乘  虚妄分别有  于此二都无  此中

  • 第四十四章 造像者出生情况·多罗那他

    过去具足神技的人间工匠作出希有的工艺,所绘佛像等图画可以乱真,如在毗奈耶教中曾有明文。本师涅槃百年之间这样的事情很多。此后这样的事不太多,很多天上工匠化作人身而来,兴建了摩诃菩提、文殊鼓音等八处摩揭陀的希有依

  • 奇零集·郁达夫

    郁达夫著。1928年8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列为《达夫全集》第4卷。收《立秋之夜》、《送仿吾的行》、《苏州烟雨记》等散文作品6篇和杂文18篇。

  • 难经·扁鹊

    中医医经类著作,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战国秦越人撰。秦越人,人称扁鹊或卢医。约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据文献考证成书年代约在《内经》之后,《伤寒论》之前。《难经》的作者,唐以后历代注家多认为是秦越人。本

  • 猫城记·老舍

    长篇小说。老舍著。最初 连载于1932年8月至1933年4月《现代》杂志第1卷第4期至第2卷第6期。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全书共二十七节。这是一部寓言体的讽喻小说,借描写火星上的一个猫国来影射讽喻中国的现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