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死格

人生视死,诚大事哉!知生死,生死小矣。然营营者不大生死之事,何由知之?苟决华腴,营营相逐,如是乎忌讳生死,不闻生死之言,而日拖尸以趋死。死于宛娈金穴之缠羞鬼谵,比死于蓬室之酸邻烧纸,更难令人见,则安乐乃葬古今之石椁也。有言生死一大事者,岂非醒世第一铎乎?

大端一惧而四胜,临之以罪福,耸之以六道;故小民闻雷则颤,见神则祷。毗沙无间,犹以怖死,阴救殉财、渔色、夸权、凭生之生死。言之既熟,虽黠者拨之,而已渍于梦寐;神者权乎!

其胜之以理者曰:存亦乐,亡亦乐,是齐生死也;聚则有,散则无,是泯生死也;名立不朽,没而愈光,是轻生死也;安时俟命,力不可为,是任生死也。齐、泯、轻、任,谓之“四胜”。知其莫可谁何而立言广意以胜之,然终为生死所囿,非真知生死者也。百姓日用不知;圣人通昼夜而知,“朝闻道,夕死可矣”,知其故矣。

病庄子者曰:“劳我以生,逸我以死”,是乐死而厌生也。乐死而厌生,与贪生而惧死同。桑户之歌曰:“尔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以死为反真。以生为不反真,其梏于生死又如此。何何氏曰:彼殆病世之偏重于生,故偏为此不得不然以胜之,是巧于说胜者也。其曰:“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本为我故,究重于养生,惟以逃生死之说为敌生死之势,以平其养生之怀耳!其流必爱生而避死矣。

汉老父曰:“兰以熏自烧,膏以明自灭”。此溺于曳尾、臃肿者,夫乌知龙、比、孤竹之大全其天乎?《大过》灭顶,不可咎也。亢龙两圣人,此其一乎?薰者烧,不薰者亦烧;明者灭,不明者亦灭。生死一昼夜,将贵昼而贱夜邪?方齐寿夭而叹大全天者,则陋巷不及东陵之盗,而况彭祖八百乎?蜗牛暮死,即彭祖矣。种柏作祠堂者,余文焉尔矣。必以死为名,则老父叹之,岂以全天为必不饿乎?

公和得薪之指,是殆善烧灭者也,是不待于空生死,而动不为生死所累者也,从容门生死也;知怖生死,而先烧灭以空之者,第二义最亲切者也,涂毒门生死也;知生死必然之理,自胜四胜,而学问游心者,居易门生死也。(大乘明七种生死:一曰分段,谓三界果报。二曰流来,谓有识之初。三曰反出,谓皆妄之始。四曰方便,谓入灭二乘。五曰因缘,谓初地已上。六曰有后,谓第十地。七曰无后,谓金刚心。又言人死有十二品,而切言分段、变异之二死)。

总以征心,心即生死、不生死之原。微哉危哉,道心即人心也,惟其危,所以微。故《易》于《离》象心火,而于《习坎》言心亨。心之险也如此,险习则通矣。吾又于水火收《大过》而知虚其实之为反习之用,独立无闷,莫亲切于《大过》之送死矣。见于《复》,获于《明夷》,不获于《艮》,而亨于《坎》,以重险待处忧患之人,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习者,劳之也。惧以终始,存存慎独。左端之铭曰:“不可以忘。”不忘则精一矣,亦在乎熟之耳。

伯昏无人言不射之射,引列子登百仞之冈,临不测之渊,而列子流汗伏地,丧身失魄。何何氏为转语曰:夔人造九级之浮图,跳踉乎井干之桁,歌笑自若;采石潭于悬崖者,手足挂石,不过半寸,而缘が峋如飞。岂闻道乎?迫糊口故,遂忘生死。以死迫人,宁无别技?彼固乐于此忘生死之技也。志乐忘饥,志忧忘寐,志于虚无,自忘生死;拔生死者当知所以自诱矣。环舞室转,回流首晕。迫之以知生死之道,难;诱之以知生死之技,易。言“四胜”之生死而可以铎人,可以糊口,亦一技也。“四胜”虽以广意,意广而定,定而忘其定,则学问参悟之路,安在不可以墁九级、采县崖哉?况真熟知危微、交轮之几者乎?此以知《习坎》统顿渐矣。不胜生死,则为生死累。不舍则不能胜,不空则不能舍,不险则不能空。空之之法,因而成技,技熟则心一,亦一烧灭之薪也。

《易》非第一生死之道乎?又何尝不可作生死之技乎?真通昼夜而知危微、交轮之几者,洞精一元之大生死,即一瞬之小生死;极深研几,可以成变化而行鬼神,鬼神无如我何;阴阳在吾掌上,参之赞之,不外中和;岂特曰“人生死在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中,乃一尘之不如,何汲汲为”而以之自解也?

能熟知者,不论一端,皆足毕其生死。熟于暴虎,亦能无悔;熟于沟渎,亦成伉烈;刀锯鼎镬,非仅见节;人杀鬼杀,还债何殊?故杀身成仁,原有九等,无余有余,度与学度,推之信然。彼谓道死十一、德死十三、才死十五、节死十九者,此苟免之庸方,涉世取之,而终不可言生死之大道也。故虚浪以生死为小事者,必使以生死为大事而后可入道;至执生死为大事者,又必至以生死为小事而后可言大道。

世有白刃可蹈,而富贵贫贱见不破者;有富贵贫贱可破,而爱憎不破者;此非真知生死之故也。故也者,生本不生,死本不死之故也。知其故,有何生死、有何富贵贫贱、有何爱憎乎?孤颂者曰:分别即生死。不生分别者,非黑雾潢流也,再三劳漉,万顷琉璃也,心心无心,知而无知矣。生死者,虚妄心也。心心无心,则无分虚妄心、真实心之心,并无无心可得之心,又何处为容受生死之隙哉?

嗟乎!人无奈死于安乐,不知心心无心之真心,故忧患疾病为生死之药。生死不二,则荣辱得失何足以二?瞑眩之几,在乎终食,极乎颠沛,而造次为尤细,此圣人之勘生死也。谁倾轧我?谁剚刃我?颉敔捼莎,非我之恩人乎?人生不觏忧患,不遇疾病,则一隙蜗涎皆安乐椁也。是故以儵忽之机煅之,儵忽即造次之电拂也。不能转变即生死矣,果然撩起便行,又何牵绊相干涉耶?

以《易》观之,动静即生死,逆变顺变,无往非儵忽,而无方无体者。生死自生死,可出可入,鳄噞凫泛,风扇霆鞭,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弄丸悬宇,惟不浪死虚生以负天地,故当然者无不可为。为而不有,亦不自曰“我为而不有”者也。即此便足左验,宁在周慞禁废一切,而专事生死,炼一灵之所往乎?是即以求出生死为幂{马蒙},是即以知生死为鬼牖矣,亦一流之道术也。

商丘之水火也,丈人之蹈波涛也,皆蜣螂之丸、螟蛉之祝也。实无而成,迋汝亦就。执坐脱立亡为胜义者,九峰久摒挡矣。此达人所以笑临死留诗偈为貂尾也。乡里自好,逝能坦然,圣贤应化,或示讽感;而知生死无生死者,全不系乎此。舍利、青莲,总呵作怪;塔铭、碑记,后饰成风。启予知免,当观其闲;元起易箦,何多事耶?然今人并不能一橛,并不能知,而藉达人之见地以恣其生,尚忍言乎?孔子“知生”一语,足为骨髓铭旌之格。

格曰:道不可闻,死无不可;以不闻闻,闻其在我。

猜你喜欢
  小雅·鹿鸣之什·佚名
  鬼谷子卷上·陶弘景
  原序·蔡清
  白沙语录精选·陈献章
  卷十一·陈傅良
  卷四·吴浩
  卷二十一·王天与
  卷七·季本
  言志·梁漱溟
  地狱名号品第五·佚名
  碧岩录序·圆悟克勤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三·陈梦雷
  贺白国防部长就职电·太虚
  普曜经卷第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531_1 【太和初靖恭里感事】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卷531_2 【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许浑   芦苇暮修修,溪禽

  • 崔护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晚 鸦 崔护 黯黯严城罢鼓鼙, 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寒窗梦, 却恐为奴半夜啼。 崔护诗鉴赏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禁夜之后。 示意“止其行李,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六月戊子朔勒提督操江都御史史褒善闲住初褒善驻芜湖闻有倭自浙西突至即以是日驰往徽宁避之贼度江阴过狼山直抵瓜州至扬州宝应城大掠皆江防地官军无能御者于是南科给事中张师载论劾褒善选愞失职遂坐免○升

  • 书籍简介·应廷吉

    本书(一册六六面三九六○○字)分二卷,应廷吉撰。廷吉本名喜臣,浙江慈谿人;书题「慈谿应喜臣著」,盖有所避也(「南疆绎史」作鄞县人,误)。明祟祯戊辰(元年),成进士(「小腆纪传」作天启丁卯,并误),授砀山知县。南都立,擢淮安推官,赴扬督师

  • 列传卷第十 高丽史九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金富佾[*(金)富仪]。○金富佾字天与庆州人其先新罗宗姓太祖初置庆州以魏英为州长卽富佾曾祖也。 父觐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兄弟四人长富弼次富

  • 周常传·脱脱

    周仲字仲修,建州人。考中进士。把所著《礼檀弓义》献给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誉他,补任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为了养育双亲,求任扬州教授。年纪不到五十就退休。很久以后,御史中丞黄履以其恬退向朝廷推荐,起用为太常博士,周常

  •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梁启超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若是乎新法之果无益于人国也。释之曰:前此之言变者,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

  • 第二十九章 胜利声中的政治暗礁·李宗仁

    一当1926年11月初旬,我军肃清江西之敌以后,革命军的声威可以说震撼全国,中外侧目。此时实际归于国民政府统辖之下的地区,计有:粤、桂、湘、赣、鄂、闽、黔七省,西北的冯、阎都已声明加入革命;川、滇地方政要也纷纷派

  • 昭公·昭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夏,公围成。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公至自会,居于郓。九月庚申,楚子居卒。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传】二十六年

  • 由上海至西贡一瞥·太虚

    八月十一日,余从上海登法邮安特雷朋赴欧。同行者五人,郑君松堂任余翻译,赵君畴人以发表其新数理观为目的,而何世杰、邓名方则至法、德留学者也。船客华人占十之六七,然强半至香港、西贡、星洲;直航马赛者,有浙江游学团张君等

  • 寸丝不挂·佚名

    净居寺的比丘尼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忽然兴起一个念头,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没有来去之相,我这样厌恶喧哗而趋于定寂,算不得是通达法性的人。”于是他立刻动身往访雪峰禅师。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一·佚名

        天亲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释迦牟尼佛。四句之义于诸经首有论解释。如彼应知。于大众中说此法门者。示现法胜大众摄在说法住处。依彼山等胜处说故。六万四千比丘僧者。示现庄严如来

  •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七·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宋故明州延庆寺法智大师行业碑  明州延庆寺传天台教观故法智大师塔铭  四明法智尊者实录  十不二门指要钞序 天竺(遵式)  祭四明法智大师文 同前  悼四明法师大师诗 同前

  • 孙孝则先生书问·聂先

    孙孝则先生书问昨於西关伫觅仙舟。竟不可得。怅然久之。正拟来朝发广陵棹。奉晤台从於旌忠。乃接翰教欣然信未我远也。即戒舆人。造请大教。盛使又谓舄凫他适。不获相见。不得不却读示编。知老道翁为佛祖慧命。不惜眉

  • 卷之十六·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十六嗣法门人幻敏重编书问答学正杨季木居士参禅学道如取科中相似要知人人是有分底不作难易想若是深蓄厚养决不依门傍户自具个特见出来所以临场题目风雨毫端信

  • 则堂集·家铉翁

    诗文别集。全名《则堂先生文集》,又名《则堂文集》、《瀛洲集》。六卷。宋家铉翁撰。元吴师道《吴正传先生文集》卷一七有《家则堂诗卷后题》,未云见其集。其集之刊行时间或较晚。其集,《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

  • 美芹十论·辛弃疾

    兵书。又称《御戎十论》。宋代辛弃疾撰。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上奏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的美芹十论1卷。其中审势、察情、观衅3论,言客观上金之可胜。其余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7论,则

  • 历代蒙求·陈栎

    此书当是陈栎在家乡教书时为童蒙而作。用四字韵语的形式,简述从开天辟地到元代的历朝兴衰,每个朝代皆述其开国与亡国之君,再提及其间有作为的皇帝,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历史的便概,易于掌握,是一部较好的童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