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众律仪不得逾越 (注一)

──十六年夏初在福州青年般若社讲──

来闽不数日,于涌泉、怡山风光多已领略,历承诸山长老及佛化徒众热烈欢迎,甚为感谢!尤以在兹白塔寺,已经三数次和洽欢舞之大会,风味精彩,各各不同。如第一次功德林男众之欢迎,及次日女众之演讲会,融融一堂,风规宏壮,尽有大家之气象。次如青年觉社及圆觉学社之联席欢迎会,则别有少年活泼之精神,及蒸蒸向上之倾向。至于今日,则更有一种特殊之意趣,令人感佩。布置之幽雅而精致,威严之雄壮而整肃,足征在座者于法事艺术上多有研究,而于清净庄严之形相上,亦颇经一番修习工夫矣。三次会集各有声色,此固为人类性格之各各不同,亦指导修习者各以其所得而放光明也。吾于此有所感焉:佛教之设,原为此世间一切在迷众生,如众生尽已得度,复用此佛教何为?但三界、六凡众生之根基不等;应机化导,方便设教,于是乎亦有十地、三乘,顿渐、权实等宗别;而建设教团,于世间之纲纪,复有七众律仪之区分。列表如左:

                           ┌一戒者         ┌优婆塞众────┬─在家二众─三皈─而┤二戒者      ┌男性┤沙 弥 众──┐ │          │三戒者    七众┤  └比 丘 众──┤ │          │四戒者      │  ┌优婆夷众──┼─┘          │五戒者      └女性┤沙弥尼众──┤             │八关斋戒者         │式叉摩那众─┼───出家五众     └十善戒者         └比丘尼众──┘

佛法住世,唯此律仪。七众佛徒,如能各循其规,各守范围,融洽类集,不相逾越,犹团体中之有规则,始为正法住世也。违此律仪,即犯佛规,则破坏正法。如女众中有虽发心受持沙弥尼、式叉摩那或比丘尼戒,而于事实上尚不能剃度出家者,迳受持沙弥尼、式叉摩那或比丘尼戒,即为破坏律仪,罪重灭法。以好心而招恶果,不亦悲乎!有居士焉,三皈而五戒者也,披僧伽黎作比丘事,犹彼学生未得博士位而衣博士服,是亦违律乱仪,自坠罪恶者也。按佛制居士,唯得披缦衣──梵音钵吒衣,而无条纹者──,沙弥方能披五衣、七衣,至比丘始得披九条、二十五条衣也。律仪上有此衣制,乃得藉以整齐划一,其精神同行共修,而发生宏法利生之大力。否则、既不得同修同证,复将何以自度而度他哉!座中皆七众中人,俱有自修利世之责,说此律仪,愿切实励行!勿以善心学佛,而作违律乱仪之毁灭正法也!(澹人记)(见海刊八卷八期)(附注)原题“在青年般若社欢迎会之演讲”,今改题。

 

 

  


猜你喜欢
  佛法金汤编卷第四·岱宗心泰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七·道宣
  卷第二十六·佚名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文益
  佛说枯树经一卷·佚名
  第八卷·慧沼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道宣
  阿弥陀经义述·慧净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卷下·佚名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印光
  评九江地方法院贺方仁之真我论·太虚
  第六十六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录·太虚
  目次·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利登·唐圭璋

      登字履道,号碧涧,金川(在今江西省)人。以礼记擢淳祐元年(1241)进士第。仕至宁都尉。   绿头鸭   晚春天。柳丝初透晴烟。黯离怀、绿房深处,艳游曾记当年。衬龙绡、亭亭玉树,步鸳褥、窄窄金莲。烧蜜调蜂,翦花挑蝶,香云微

  • 韵语阳秋序·葛立方

    隆兴元年,常之由天官侍郎罢七年矣,于是《韵语阳秋》之书成,贻书谓余叙之,会余以病未暇也。明年,常之卒。干道改元,三月九日,夜梦常之如平生。既寤,怆念畴昔,泫然流涕,乃题其首,而归其书于其孤。曰:《诗》三百篇,上而公卿大夫歌于朝

  • 卷二·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二 (元)丁复 撰 ○古体【五言】 瀛海篇赠吕链师【前集】 我本瀛海人瓠落九州土三山不得归六鳌竟何所凝精耿宵寐往往呼安期跂予紫霞想感此白日驰客有金陵仙玉霄住云月近从爵溪来霜纨卷溟渤搴衣

  • 7.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施蜇存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自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山河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这里讲一首沈佺期的七言诗。这种诗体,初唐时还未定名,就按照韵数计算,称为七言四韵诗

  • 卷十二·王夫之

    ◎王、杨、皮列传 王祥者,故大学士王应熊之苍头也。弘光元年,诏应熊出督蜀师,开藩遵义,以御张献忠。祥干敏有机智,应熊宠任之,假以威福,札授至副总兵。 永历元年,应熊病没,祥素得其军要领,遂统有部曲,益收诸溃军,至数万。已而

  •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蔡东藩

      却说粤东西两省,自洪杨荡平后,尚有余党孑遗,当时虽幸逃性命,本心终是未改,隐名韬姓的溷了几年,联络几个老朋友,免不得又来出头。什么三点会,三合会,统是藏着洪天王的姓,想与洪天王复仇。革命党人,利用这班会党,密与通信,叫他

  • ●明朝小史卷十一 正德纪·吕毖

    ○猪与朱同 帝以猪字声音,同于朱字,犯御姓,令天下禁杀猪。 ○勉起堂 伶官臧贤,颇解音律,能作小词为帝所眷,得赐殊服。尝奉敕祠于泰山,摄卯而行,后乞骸归西山,号雪樵,寻被召用,特赐堂名日勉起。 ○雪中表信 臧贤得宠时,中外官僚,争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清波杂志跋·周煇

    读书贵有用昭礼于书无不读而其用不见于世胷中万卷浩乎沛然者其真为无用之具耶清波杂志之作随事纪载证据今古亦殚洽矣间出己意折衷之议论所到有前辈不曾言开卷一览闻所未闻使人起敬爱心声闻播流当同此书为不朽则知读书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纪昀

    列传唐 【七十】○唐七十李训郑注 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 韩约罗立言李孝本 顾师邕 李贞素 】李训郑注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李训李训字子垂始名仲言字子训故宰相揆族孙质状魁梧敏于辩论多大言自标置擢进士第

  • 焦度传·李延寿

    焦度字文绩,是南安氐人。祖父焦文圭,避难住在仇池。宋朝元嘉时期(424~453),裴方明平定了杨难当,焦度的父亲焦明与一千余家随着迁居到襄陽,于是建立了天水郡略陽县,住了下来。焦度少年的时候就很有气概,熟悉弓马。孝武帝初年,青

  • 卷一百二十·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宋 宋敏求 编政事讨伐下令百僚议征李师道勅讨李师道诏讨淄青禁焚烧庐舍勅讨镇州王庭凑德音讨王庭凑诏讨李同捷诏处分沧州行营勅【阙】讨凤翔郑注德音讨潞州刘祯制讨伐王郢诏讨草贼

  • 227.三保太监下西洋·林汉达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

  • 卷四十三【起昭公五年尽六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三【起昭公五年尽六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经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注襄十一年始立中军【音义】【舍音舍传同】楚杀其大夫

  • 卷五·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五     宋 欧阳修 撰东门之枌论曰子仲之子莫知为男也女也而郑谓之男子谷旦者善旦也犹今言吉日尔郑谓朝日善明者何其迂邪南方之原毛以为陈大夫原氏而郑因以此原氏国中之最上处而家有美女附

  • 《尸子·劝学》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聚,盗

  •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李通玄

    唐 李通玄造论 志宁厘经合论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制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岁同临有截之区七十二君讵识无边之义由是人迷四忍轮回於六趣之中家缠五盖没溺於三涂

  • 光绪苗栗县志·沈茂荫

    台湾地方志。清沈茂荫修纂。十六卷。茂荫字槐堂,浙江萧山人。光绪监生,官至知县。苗栗原名猫里,台胞卡斯族居地,光绪十五年设县。十九年(1893)沈氏遣人采访并摘抄《淡水厅志》部分内容,翌年成书。约十万字。分图考、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