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赹字昭玄,也叫敏,自称是渤海..人。

父亲高宾,背叛齐国,归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臣僚,赐他姓独孤。

等到独孤信被杀,妻儿迁徙蜀地。

文献皇后因为高宾是她父亲的老部下,每每到他家去。

高宾后来升任若阝州刺史,等到高赹显贵后,高宾被追赠为礼部尚书、渤海公。

高赹年少时聪明敏捷,有器度,略涉书史,尤善词章。

当初,他还在孩提时,家里有一柳树,高约百尺,亭亭如盖。

乡里的父老们说:“这个家里会出贵显之人。”高赹十七岁时,北周齐王宇文宪让他当记室。

周武帝时,他袭爵当武陽县伯,任内史上士,不久升任下大夫。

因他平定齐国有功,拜授开府。

不久跟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胡,平定了叛逆。

隋高祖执掌北周大政时,素知高赹能干聪明,又善军事,多有谋略,意欲引他入丞相府。

高祖派邗国公杨惠告诉他这个意思,高赹高兴地说:“我愿意听从丞相调遣,为他奔走。

即使他的大事不能成功,我高赹也不推脱灭族之祸。”于是任他为相府司录。

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日方都因奢侈放纵被杀,高祖更加倾心于高赹,把他当心腹。

尉迟迥造反,派他儿子尉迟..率步兵骑兵八万,进驻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

官军至河陽,没谁敢先进兵。

高祖因诸军号令不一,令崔仲方监军,但仲方以父亲在华山以东而推辞。

当时高赹又见刘日方、郑译都没有去军前的意思,于是请求让自己去,这深合高祖之意,于是派高赹去监军。

高赹一受相命,立即出发,派人代他向老母辞行,说“忠孝不能两全”,流泪上路。

到军前,在沁水上架桥,反贼在上游放火木伐,高赹预先作好土狗以防备火木伐。

渡河后,焚烧桥梁,以示死战,结果大破叛军。

于是追至邺下,与尉迟迥交战。

高赹与宇文忻、李询等设计,平定了尉迟迥。

官军还京,在高祖卧室之内饮宴,高祖拆下帷幕赏给他。

高赹升任柱国,改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他的官职更高,对他的寄托更重。

高祖受北周禅让登基称帝后,授高赹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晋爵封为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可与之相比,皇上每每称他为独孤而不叫他的名字。

高赹深深地避免权势,上表章请求让位于苏威。

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让他辞去仆射之职。

几天后,皇上又说:“苏威在前朝辞官不作,独孤赹能够推荐他。

我听说,推荐贤人的人应受上赏,怎能让独孤赹辞官呢?”于是命高赹恢复官位。

不久皇上拜授他为左卫大将军,本任官职如旧。

当时突厥屡为边患,诏令高赹镇守边疆。

等到他还朝时,皇上赏他马匹一百多,牛羊数以千计。

高赹兼任新都大监,制度多由高赹制定。

高赹每每坐在朝堂北大槐树下听取汇报、决断事情,其树不依行列,有关部门想砍掉,皇上特命不砍,以留给后人看,他就是这样被朝廷看重。

又拜授他为左领军大将军,余官如故。

因丧母而离职,二十天后,皇上即令他复官断事。

高赹流泪辞让,皇上不许可。

开皇二年(582),长孙览、元景山等讨伐陈国,皇上令高赹节度诸军。

适逢陈宣帝崩,高赹认为按礼不能讨伐居丧之国,奏请朝廷班师。

萧岩背叛时,诏令高赹安抚江、汉一带,很得民心。

皇上曾问平陈之策,高赹说:“江北寒冷,收割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

估量陈国收获季节,我们略略征集点人马,声言要掩袭陈国,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御,这足以废其农时。

他们屯兵,我们就解甲,如此再三,贼人以为常。

以后再集兵,他必不信,在他们犹豫的时候,我们就过江,登陆而战,士气倍增。

另外,江南地湿,房屋多为茅草竹子,所有的积蓄,都没贮藏到地窖里。

我们可以偷偷派人去,就风放火,等他修好后,再去放火。

不过几年,自可使陈国财力俱尽。”皇上按他这个办法办,因此陈国人更加穷困。

开皇九年(589),晋王杨广大举伐陈,任高赹为元帅长史,三军参谋,都由高赹决断。

等到平陈后,晋王杨广想纳陈后主宠姬张丽华。

高赹说:“周武王灭殷商,杀了妲己。

现在平定陈国,不应娶张丽华。”高赹于是下令杀了张丽华,晋王很不高兴。

等到大军还京后,因功加授高赹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赏布匹九千段,定食邑为千乘县的一千五百户。

皇上慰劳他说:“你伐陈国后,有人说你谋反,我已杀了他。

君臣和好,不是苍蝇之类的小人所能离间得了的。”高赹又请求让位,诏书说:“你见识远大,谋略很深,出京参谋军事,帮助平定淮海一带;回京掌管禁军,我把你当作心腹。

自我受禅登基以来,你常常参与机要,尽忠竭力,心迹俱尽。

这是天降良臣于我,让你帮我,望你不要再费口舌辞职了。”皇上就是这样优待、奖励他。

这以后,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人,先后在皇上面前进高赹的谗言,皇上发怒,疏远并贬黜了他们。

皇上对高赹说:“你独孤公就像一面镜子,常被磨擦,越磨越亮。”不久,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都上奏,说水旱不调,罪由高赹,请求废黜他。

二人都得罪而丢官。

皇上对高赹的礼遇更甚。

皇上巡幸并州,留高赹守京师。

等皇上还京,赏他缣帛五千匹,又赏他一座行宫,让他作庄舍。

他的夫人贺拔氏卧病,皇上派人问候,路上的人络绎不绝。

皇上还亲自到他府第去,赏他钱币百万,布帛万匹,又赏他千里马。

皇上闲聊时曾让高赹和贺若弼谈平定陈国之事,高赹说:“贺若弼先献十策,后在蒋山苦战破敌。

我只是个文官罢了,怎敢和大将军论功?”皇上大笑,当时的舆论夸奖他能谦让。

不久,因为他的儿子娶了皇太子杨勇的女儿,前后的赏赐不可胜计。

那时,荧星侵入太微星座,进犯左执法星。

术士刘晖私下对高赹说:“天象对宰相不利,你可修德以除灾祸。”高赹听了,心中不安,将刘晖的话奏明皇上。

皇上好好地安慰他,赏赐他。

突厥进犯边塞,让高赹为元帅,率兵破贼。

又出兵白道,进而想取沙漠地带,派人回京请求增兵。

近臣因此说高赹想造反,皇上没答应他增兵,高赹也破贼而还。

当时皇太子杨勇失爱于皇上,皇上私下里有废太子之意。

皇上对高赹说:“晋王妃有神灵附身,说晋王必有天下。

你说怎么办?”高赹长跪不起,说:“长幼有序,怎能废太子呢?”皇上默然而止。

独孤皇后知道高赹志不可夺,想偷偷地除掉他。

当初,高赹夫人去世,皇后对皇上说:“高仆射老了,而丧夫人,陛下怎能不为他娶妻?”皇上将皇后的话告诉高赹,高赹流泪说:“我现在已经老了,退朝之后,惟有吃斋念佛而已。

虽然陛下垂爱很深,甚至想帮我纳妻,但这不是我的意愿。”皇上于是作罢。

到这时,高赹的爱妾生了个男孩,皇上听说后十分高兴,皇后却不高兴。

皇上问缘故,皇后说:“陛下还应该信任高赹吗?开始,陛下想为高赹娶妻,高赹心存爱妾,当面欺骗陛下。

现在他的欺诈已显现,陛下怎能再信任他?”皇上因此疏远了高赹。

适逢朝中商议讨伐辽东,高赹固谏不可。

皇上不从,任高赹为元帅长史,随汉王征讨辽东,遇上久雨疾病,不利而还。

皇后对皇上说:“高赹当初并不想去,陛下强迫他去,我就知道他会无功而还的。”又,皇上因汉王年少,把军权全部交给高赹。

高赹因皇上寄托很大,心中每每挂念国事,无自疑避嫌之意。

汉王杨谅的话,他大多不采用,因此汉王很恨他。

还京后,杨谅哭诉于皇后说:“儿有幸没被高赹所杀。”皇上听了,心中更加不平。

不久,上柱国王世积因罪被杀,在推问他的时候,说到宫禁中的事,说是从高赹那里听到的。

皇上想定高赹的罪,听后大惊。

当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弼、刑部尚书薛胃、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人,都证明高赹无罪。

皇上更气愤,因为他们都是高赹的老部下。

从此以后,朝中大臣没谁敢开口。

高赹竟然连坐被免官,仅以公爵身份回到自己的府第。

不久,皇上到秦王杨俊爱第,召高赹侍宴。

高赹眼泪汪汪悲不自胜,独孤皇后也和他相对而泣,左右都流泪。

皇上对高赹说:“我没对不起你,是你自己对不起自己。”皇上对侍臣们说:“我对高赹胜过对我的儿子,虽然有时看不到他,但他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样。

自从他离职以后,我一点都不记得他,好像本来就没有高赹一样。

不能拿自己要挟君王,自称天下第一呀!”后来,高赹封国的国令上告高赹私下做的一些事,说:“他的儿子高表仁对他说:‘司马仲达当初托病不朝,于是拥有天下。

您今天也遇到类似情况,怎知不是福份?’”于是皇上大怒,把高赹囚禁在内史省拷问他。

司法部门又上奏高赹别的事,说:“沙门真觉曾对高赹说:‘明年国家将有大丧。’尼姑令晖又说:‘开皇十七、八年,皇帝有大灾难,十九年不可能活过去。’”皇上听了,更加震怒,回头对群臣们说:“帝王之位,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作法传世,难道他不想当帝王吗?天命不可罢了。

高赹和他儿子交谈,自比晋武帝,这是什么心思呢?”有关部门请求杀高赹。

皇上说:“去年杀虞庆则,现在又杀王世积,如再杀高赹,天下人会怎么说我?”于是除掉高赹的官籍,让他作平民。

高赹刚作仆射时,他的母亲告诫他说:“你富贵已到极点,只有一个东西没有,那就是杀头。

你应该小心呀!”高赹从此常怕祸乱。

到现在,高赹高高兴兴,一点遗憾都没有,认为这样子可以免除灾祸。

隋炀帝即位后,拜授高赹为太常。

当时下诏收集北周、北齐的乐工和天下的散乐。

高赹上奏说:“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怕无识之徒舍本逐末,转相教习。”炀帝不高兴。

炀帝那时十分奢侈靡费,声色更加讲究,又发起修筑长城的劳役。

高赹十分担忧,对太常丞李懿说:“周朝因好乐而灭亡,殷鉴不远,怎能又这样呢?”当时炀帝对启民可汗恩宠和礼遇太过分,高赹对太府卿何稠说:“这个胡人颇知中原虚实、山川险易,恐怕他成为后世的祸患。”他又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一点纲纪都没有。”有人告状,炀帝认为他诽谤朝政,于是下诏杀了他,儿子们都迁徙到边疆。

高赹有文韬武略,通晓世务。

承受朝廷重任之后,竭诚尽节,引荐忠臣良士,以天下为己任。

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人,都是高赹推荐的,他们各尽其才,成为一代名臣。

其他立功、立事的,不可胜数。

他当朝执政近二十年,朝野推服,人无异议。

天下升平,这是高赹的功劳。

论者认为他是真宰相。

他被杀后,天下没有不伤感叹惜的,到现在人们仍在称冤不已。

所有奇策密谋以及对时政的损益,都是高赹所定,世人没有知道内情的。

猜你喜欢
  僭伪列传一·薛居正
  卷上·佚名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蔡东藩
  第六十六回 韩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朮大举南侵·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第三七禀光绪六年三月二日一一二○五-七·佚名
  卷五十五·苏辙
  长孙俭传·令狐德棻
  高道穆传·李延寿
  齐负郭之民有狐晅者·佚名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二·王世贞
  卷八十五·雍正
  卷一百二十八·赵汝愚
  职官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宋褧·隋树森

    宋褧(一二九四———一三四六),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一三二四)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一三三七)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

  • 二集目录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总目卷五十一七月五日东廵自避暑山庄啓跸之作热新月珑峯处暑御行营六韵杂言七夕晓行经喀尔沁部落大宁城览古题大宁塔雨山田板升入敖汉境西北风寄题敖汉瀑布水敖汉台吉彭苏克拉锡能诗书以赐之

  • 通鉴续编卷二十四·陈桱

    【乙丑】度宗皇帝咸淳元年【防古至元二年】春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二月以姚希得参知政事江万里同知枢宻院事王爚佥书院事○三月葬永穆陵夏四月加贾似道太师封魏国公【帝之为太子也似道有功焉及即位似道每朝帝必荅拜称

  • 卷之二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五六 大学士于敏中奏拟赏鲍士恭等《古今图书集成》周厚堉等《佩文韵府》折·佚名

    一五六 大学士于敏中奏拟赏鲍士恭等《古今图书集成》周厚堉等《佩文韵府》折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臣于敏中谨奏:蒙发下《古今图书集成》十一部,交臣拟备各省行宫陈设外,其余拟赏各省交送遗书最多之家。臣恭拟各省行宫

  • ●六 往安肃军·佚名

    初三日早,有中使坐元帅府堂上,引帝及太上太后至庭中,传宣曰:「昏德公赵佶父子,可往安肃军听候指挥,来日便行,令元帅府发遣。」 初四日早,府吏呼帝曰:「奉旨令汝往安肃军居住,今日便行。」帝曰:「我母病未已,略候晚行何如?」吏怒曰:

  • 李轨传·欧阳修

    李轨字处则,是凉州姑臧县人。略知书籍,颇有智辩。其家以财富称雄于边郡,喜好周济别人,受到乡人称赞。隋大业年间,补任鹰扬府司兵。薛举作乱于金城郡时,李轨与同郡人曹珍、关谨、梁硕、李斌贝、安..仁等人商议说:“薛举残暴凶

  • 吴贞毓传·张廷玉

    吴贞毓,字元声,宜兴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服侍唐王时担任吏部文选主事。事败,拥立永明王,升任郎中。永明王驻全州时,提升他为太常少卿,仍然掌管考选官员的事务。后来提升为吏部右侍郎。又随驾到肇庆,升为户部尚书。广州

  • 卷十三·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三     明 黄佐 撰修日历宝训圣祖时设起居注後惟专设本院史官常谕学士詹同等曰国史贵直书是非善恶昔唐太宗观史命直书建成之事其意欲以公天下也予平日言行可记其是非善恶汝等皆当明白直

  • 读书偶记卷一·雷鋐

    副都御史雷鋐撰李贯之得力唤起截断四字频唤起真心敬以直内之要也每截断私念义以方外之本也黄勉斋语何基曰为学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功夫基悚然服以终身吾辈勉旃刘器之从司马公得不妄语三字终身行之拳拳勿失家居未尝有惰容

  • 第七章 28·辜鸿铭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辜讲有一个地方因为民风很差而闻名乡野。有一次孔子允许这个地方的一个年轻人拜见他,学生们很吃惊。但是孔子说:“为什么要

  • 战于郎(1)·戴圣

    ——规则也有灵活用时【原文】战于郎(2)。公叔愚人遇负杖入保者息(3)。曰:“使之虽病也(4),任之虽重也(5),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与其邻重汪踦往(6),皆死焉.鲁人欲勿殇重汪踦(7),问于

  • 卷二十八·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八宋 吕本中 撰定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左氏传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师退冉猛僞伤足而先其兄防乃呼曰猛也殿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左氏传公侵齐攻廪丘之郛泰山孙氏曰公一嵗而再

  • 卷上·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僧。菩萨有九十亿人。悉皆如文殊师利。是时罗阅国及竹园四面广纵。上到三十六天。下到无极佛刹地。悉生文陀般华。悉有九十万亿种种色。各各异非世之明。一华有百万叶

  •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十·智旭

    蕅益沙门智旭述上来修习位中。三释十重障。初标起二正释竟。 (癸)三结属二。初正结二障所摄。二申明二障断义。(子)今初此十一障。(皆即烦恼所知)二障所摄。 (子)二申明二障断义二。初断种现位。二断种顿渐。(丑)今初烦恼障中

  • 卷第一百四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触纳息第三之一有十六触谓有对触。增语触。明触。无明触。非明非无明触。爱触。恚触。顺乐受触。顺苦受触。顺不苦不乐受触。眼触。

  • 伤寒心要·镏洪

    金·镏洪撰。约成书于1234年。全书4千余字。书凡1卷。首列伤寒心要论, 次列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等三十方及新增病后四方, 末则列伤寒心要余论。是书专为伤寒而设, 但在学术上, 则多从河间“火热”

  • 石田诗选·沈周

    诗别集。一作《石田先生集》。十卷。明沈周撰。沈周集最早刻本当是明宪宗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刻本,当时周尚在世。此本前有章轩序,全书已不可见,亦未见清人著录。第二次刻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此时周亦在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