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峰悦禅师

禅师生徐氏。名文悦。南昌人也。七岁剃发于龙兴寺。短小粹美。有精识。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常默坐下板。念耆宿之语。疑之曰。吾闻临济。在黄檗三年。黄檗不识也。陈尊宿者教之。令问佛法大意。三问而三被打。未闻谆谆授之也。至大愚而悟。则为江西宗。耆宿教我。意非徒然。我所欲闻者异耳。斯时荆州金銮有善。筠州大愚有芝。悦默欲先往造芝。或不契则诣荆州。至大愚见屋老僧残。荒凉如传舍。芝自提笠。日走市井。暮归闭关高枕。悦无留意。欲装包发去。将发而雨。雨止而芝升座。曰。大家相聚吃茎齑。若唤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下座无他语。悦大骇。夜造丈室。芝曰。来何所求。曰求佛心法。芝曰。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后生趁有色力。何不为众乞饭去。我忍饥不暇。暇为汝说法乎。悦不敢违。即请行。及还自冯川。芝移住西山翠嵓。悦又往从之。夜诣丈室。芝曰。又欲求佛心法乎。汝不念乍住。屋壁疏漏。又寒雪。我日夜望汝。来为众营炭。我忍寒不能。能为汝说法乎。悦又不敢违。入城营炭。还时维那缺。悦夜造丈室。芝曰。佛法不怕烂却。堂司一职。今以烦汝。悦不得语而出。明日鸣揵椎坚请。悦有难色。拜起欲弃去。业已勤劳。久因中止。然恨芝不去心。地坐后架。架下束破桶盆。自架而堕。忽开悟。顿见芝从前用处。走搭伽梨。上寝堂。芝迎笑曰。维那且喜大事了毕。悦再拜汗下。不及吐一词而去。服勤八年。而芝没。东游三吴。所至丛林改观。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每集众茶。横设特榻。示礼异之。闻南禅师住同安。自三衢入鄱阳。来归谒古塔主。遂首众僧于芝山。南禅师遣使迎之。又首众僧于同安。久之南昌移文。请住翠嵓。方至首座出迓问曰。德山宗乘即不问。如何是临济大用。悦厉语曰。汝甚处去来。首座拟对。悦掌之。又拟申语。悦喝曰。领众归去。于是一众畏仰。示众曰。昔年曾到。今日复来。非惟人事重荣。抑亦林泉增气。且道如何是不伤物义一句。良久曰。天高东南。地倾西北。问僧曰。汾州言。识得拄杖子。行脚事毕。举杖曰。此是拄杖子。阿那个是行脚事。僧无对。悦荷之曰。直入千峰万峰去。又问僧。盘山言。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如何。僧无对。悦曰。似地擎山。如石含玉。从何得此消息耶。住山俭约。躬自力田。田夫夜穴塍窃水。悦遣两力。逻得之。田夫窘推甲堕水。视之已死。乙走白县。吏来验则甲盖诈也。抵狱坐。使之当著缝掖。龙兴一老僧。以医出入府中。夜闻往。恳白府坐曰。如悦者佛法龙象也。岂宜使出丛林耶。府坐曰。法如是。奈何以度牒付之。悦得以夜驰。依吉州禾山。山中有忌之者。将不利于悦。悦又造南岳。依承天勤禅师。十年不出户。道遂大显著。学者归心焉。乃出住法轮。给舂监刈。皆自董之。见挟幞负包而至者。则容喜之。见荷担者。颦頞曰。未也。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悦与潭州兴化铣禅师友善。铣住持久。老于迎送。悦屡劝其。弃之归林下。铣不果。一日送客。堕马损臂。以书诉于悦。悦以偈答之曰。大悲菩萨有千手。大丈夫儿谁不有。兴化和尚折一枝。只得九百九十九。铣笑曰。负负无可言。俄迁住云峰。嘉祐七年七月八日。升座辞众。说偈曰。住世六十六年。为僧五十九夏。禅流若问旨皈。鼻孔大头向下。遂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禹溪之北。

赞曰。黄檗大用如涂毒鼓。尝挝之而死临济。置之二百年。矣芝公又一挝之而死云峰。余读其语句。如青山白云。开遮自在。碧潭明月。捞漉方知。至其发积翠以见慈明。发晦堂以见积翠。至公法道。则有大愚陈睦州之韵。呜呼丛林方叹。其不肯低手。故嗣之者无间。是何足以知悦哉。

猜你喜欢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九卷·湛然
  卷第一百九十·佚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七·智顗
  卷第四十一·佚名
  卷第四十七(杂兽畜生部上)·宝唱
  决疑品第三·释法海
  卷三百五·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一·唐慧琳
  卷三·佚名
  卷第四十三(估客部)·宝唱
  卷第七·霁仑超永
  卷第十三·德清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二·佚名
  [第六品]行双论·佚名
  卷三百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二·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十二陈枕山施天鹤陈明贵杨树德许梦青陈枕山枕山,台中人。连横存有「陈枕山诗抄」,未刊。追怀刘壮肃公忆昔甲申岁,法夷寇南瀛。公自平「发逆」,久叹髀肉生;英雄乘时势,系越更请缨。四郊刁斗急,虎帐夜不惊。胜败乃

  • 卷六十三·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三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八羽翼王湾次北固山下【河岳英灵集作江南意起结四句不同】客路青山外行舟緑水前潮平两岸濶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殷璠云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进士

  •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薄薄酒二章【并引】 苏密州为赵明叔作薄薄酒二章愤世疾邪其言甚高以予观赵君之言近乎知足不辱有马少游之余风故代作二章以终其意【东坡熙寜七年冬知密州除

  • 卷三十九·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九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一首 【起建中靖国辛巳改元度岭北归即以是年七月卒於毗陵 施注缺今补】 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江【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十一·徐紘

        (明)徐纮 撰    礼部侍郎章恭毅公神道碑铭  尹直    南京礼部侍郎章公既薨之四年其孤南京礼科给事中玄应除丧来告于朝曰臣之先臣纶卒遂蒙遣官谕祭有司营塟宠终之恩渥矣第赠若谥未荷赐焉惟陛下哀怜嘉

  • 皇王大纪卷七十六·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赧王二年秦王欲伐齐患其与楚从亲使张仪説楚王曰王能絶齐请献商于地六百里使秦女为王箕帚妾楚王説而许之羣臣皆贺陈轸独吊曰秦重楚者为其有齐也今絶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地仪必负王王曰愿陈子

  • 民国三年(1914)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一、传记文学(九月廿三日)昨与人谈东西文体之异。至传记一门,而其差异益不可掩。余以为吾国之传记,惟以传其人之人格(character)。而西方之传记,则不独传此人格已也,又传此人格进化之历史(thedevelopmentofacharac

  • 张彩传·张廷玉

    张彩,安定人。弘治三年(1490)中进士,被授予吏部主事,历任文选司郎中。张彩善于议论,言辞犀利,还善于窥探权贵的旨意。他初时粉饰自己,以博取声誉,尚书马文升等人都喜欢他。给事中刘瑾曾经弹劾他颠倒选才法等事,马文升都为他辩

  • 卷十八·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十八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章总防 张彦陵曰此章见圣人之穷于遇然遇固不足以穷圣人也 以此意作头以去就之义处困之道作两脚极妥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节 犂弥谓齐景公

  • ●二、经学流传时代·皮锡瑞

    经名昉自孔子,经学传于孔门。《韩非子显学篇》云:“孔子之后,儒分为人,有子张氏、子思氏、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公孙氏、乐正氏之儒。”陶潜《圣贤群辅录》云:“颜氏传《诗》,为讽谏之儒;孟氏传《书

  • 第四 抵巇 1·王诩

    【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①。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②也。巇者,罅也。罅③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眹④,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 卷九·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如日。何等为十。一者破无明暗。二者开敷一切。三者普遍十方咸得和暖。四者起诸善法。五者有漏灭没。六者作光明照。七者制诸邪异。八者高下开显。九者成诸事业。十者善人乐欲。善男子

  • 卷四百七十五·佚名

    △第二分无阙品第七十九之二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龋所谓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皆不可龋色乃至识亦不可龋眼处乃至意处亦不可龋色处乃至法处亦不可龋眼界乃至意界亦不可

  • 佛乘宗要论·太虚

    绪 论 第一章 佛法的系统观 第一节 厌离世间的 超出世间的 一 世间之名义

  • 赞·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说法之图赞鹫岭一华嵩山五叶代转金轮递翻珠 青原南岳甘露扬镳杖横兔角拂竖龟毛瑞百二翁模范天降乳滴曹溪为时龙象首得寒公作大导师酬机烁电出语成词开法青龙宗风独唱泖水波澄

  • 论母·佚名

    论之论母[百二十二门][A. 三法门(Tika)二十二门]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乐受相应法.苦受相应法.不苦不乐受相应法异熟法.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已取顺取法.不已取顺取法.不已取不顺取法已杂染顺杂染法.不已杂染顺杂染法.不已杂染不顺

  • 坟·鲁迅

    论文和杂文集。鲁迅著。未名社1927年3月出版。收入1907至1925年的作品二十三篇。这些作品写作时间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是研究鲁迅前期思想和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文献。其中《人之历史》、《

  • 标准与尺度·朱自清

    论文集。朱自清著。1948年4月文光书局出版。收论文22篇。作者在《自序》中说:“本书收的文章很杂,评论,杂记,书评,书序都有,大部分也许可以算是杂文吧,其中谈文学与语言的占多数。”书内关于文学的论文有:《什么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