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修行方便道安那般那念退分第一

前礼牟尼尊,炽然烦恼灭。流转退住者,度以升进道。修行微妙法,能离退住过。

亦灭一切恶,成就诸功德。

佛世尊善知法相。得如实智慧。灭烦恼盛火。出炽然之宅。乘诸波罗蜜船。度无量苦海。以本愿大悲力故不舍众生。为诸修行说未曾有法。度诸未度令得安隐。谓二甘露门。各有二道。一方便道。二曰胜道。清净具足甚深微妙。能令一切诸修行者出三退法。远离住缚增益升进。成就决定尽生死苦。究竟解脱兼除众生久远痴冥。佛灭度後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末田地。尊者舍那婆斯。尊者优波崛。尊者婆须蜜。尊者僧伽罗叉。尊者达摩多罗。乃至尊者不若蜜多罗。诸持法者以此慧灯次第传授。我今如其所闻而说是义。

我今如所闻,演说修行地。方便胜究竟,如其修所生。修行於善法,先当知四种。退减住升进,决定诸功德。

修行退减时,令住法不生。亦不能升进,是今当略说。先当起等意,习行慈心观。须臾止瞋恚,令暂息不行。

烦恼暂止息,次当净尸罗。尸罗既清净,三昧於中起。三昧已修起,观察应不应。善知应不应,修向所应作。

既向所应作,专念系心处。已能乐彼处,正观依风相。正观依风时,其心犹驰乱。止心在入息(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

如系调御马,心既止入息。思惟正忆念,冷暖与轻重。柔软粗涩滑,修行谛觉知。随顺善调適,於触复不了。

是说修行退,数一以为二。数二以为一,至九犹错乱。是说修行退,若於修行退。更数从初起,十数满足者,

远离诸过行,不修与过修。或有异修起,有此诸过生。是说修行退,修行若俱数。心据生惑乱,惑乱若增长。

是说修行退,气息不通流。冲击於鼻面,头顶悉苦痛。内或绞风起,息乱失其道。而彼不知治,身体极烧热。

其心生愦乱,四种既错乱。依风极违诤,修行欲令息。而不善方便,不知对治法。是必疾退减,修行缘入息。

而反缘出息,修行缘出息。而反缘入息,於二心俱净。是应修行果,寂止定意生。而复更求数,有此诸过谬。

是皆修行退,急喘而安般。则令念错乱,由是错乱念。修行心发狂,其心发狂故。不知应不应,於二无分别。

是说修行退,修行数已成。息去亦随去,去已处处住。於彼善观察,既观令息还。还已起清净,不善知六种。

是说修行退,长短悉分别。遍身尽觉知,身行渐休息。一切应决了,於此不善知。是令修行退(身念处四胜竟),知喜亦知乐。

勤方便意行,当复制心行。令不至掉乱(受念处四胜竟),次分别知心。修行正观察,又生欣悦心。还复摄令定,非是不定心。

定已心解脱(心念处四胜竟),善修解脱者,不令心退没,若入退减分。则无有解脱,观察无常断。离欲与灭尽,出息入息灭。

是名修行胜(此四相似法念处),如是十六行。自在心回转,觉触之所获。见得亦复然,若於见与触。不善识分际,是过应当知。

无智令修退,修行上增进。不应缘於下,缘下亦如是,不应上增进,若见二增进。心住而等观,任之则自成。

还到修行处。

方便道安般念退分第一竟。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四十八·延寿
  卷第六·佚名
  第十九 五品·佚名
  高僧傳序錄卷第十四·慧皎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卷四十·道世
  卷第四十五·佚名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佚名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佚名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目录·佚名
  卷二十五·赜藏主
  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卷第十二·佚名
  目录·元来
  第十品·佚名
  攝大乘論本卷第一·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后 记·老舍

    一九六○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我以《义和团》即《神拳》为题,写了一出四幕的话剧。从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本叙述义和团的小说,并且不断向老人们打听当年的见闻,我简略地记了下来。在变乱中,这些笔记可都丢失了。即使没

  • 苇碧轩诗钞·吴之振

    翁卷思远客涉夏思巳深,感秋念愈迫。思念皆为谁,为彼远行客。客行曷辰休,怅望朝复夕。出门虚有待,命驾焉所適。邈邈阻前欢,悠悠抱今戚。中庭一株橘,嘉实转金碧。爰意花开时,花边语离析。惜此不忍餐,留之候君摘。拟君君未来,回肠

  • 卷四百三·列传第一百六十二·脱脱

        赵方 贾涉 扈再兴 孟宗政 张威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父棠,少从胡宏学,慷慨有大志。尝见张浚于督府,浚雅敬其才,欲以右选官之,棠不为屈。累以策言兵事,浚奇之,命子栻与棠交,方遂从栻学。   淳熙八年举进士,

  • 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十六年春正月乙巳朔皇太子亲王驸马俱浅色常服诣华盖殿行八拜礼 上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毕赐宴华盖殿不举乐以 孝慈皇后丧故也是日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亚兰匏山南王承察度遣其臣师惹等进表贡马及方物贵州宣慰使

  • 一百七十五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题孙文成请兼盐差应勿庸议本·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十月十四日 内务府总管兼办奉宸苑事.加二级臣赫奕等谨题:为遵旨议奏事。 据杭州织造.郎中孙文成奏称:前经内务府总管具奏,奉旨命奴才会同江西巡抚,料估重修江西龙虎山庙宇所需钱粮,明白具奏。钦此钦遵。奴才於六

  • 第六册 崇德元年三月·佚名

    第六册 崇德元年三月二十日,兰磐守将喀尔喀玛、庆善及驻守岫岩二将,率兵二百,赴镇江至鹿岛沿海蹑踪,执获割芦苇者十一人,解交户部,发尚间堡九人,赏鲍承先二人。二十日,赴朝鲜英古尔岱、马富塔、尼堪及内外诸贝勒所遣之人还。

  • 敬乡录卷十四·吴师道

    元 吴师道 撰李诚之字茂钦东阳人吕成公门人乡荐第一成公与学者书云茂钦作魁大可喜使世俗知本分为学者不与科举相妨后入太学舍选第一庆元初释褐为国子录佐江西福建帅幕嘉定中知蕲州増陴浚隍缮楼橹修器械作惠民仓真文

  • 序·锁绿山人

    尝读明史,自神宗、熹宗时,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创造宏业,启辟疆宇,迨庄烈帝季年流贼李自成陷京师,而世祖章皇帝统一天下,江南、闽粤、滇黔以次皆归版图,明之所以亡,大清之所以兴,其迹灿然着也。昔周之先,太王、王季、文王累

  • 宗爱传·魏收

    宗爱,其出身由来情况不清楚,因为犯了罪而成为Yan人,后来历任办理杂务的职位直至任中常侍。正平元年(451)正月,世祖在长江边上举行盛大集会,颁赏朝中群臣,授任宗爱为秦郡公。恭宗在代理国政的时候,遇事都要精细地考察。宗爱天

  • 李彦传·李延寿

    李彦字彦士,梁郡下邑人。祖父李光之,任魏淮南郡守。父李静,官任南青州刺史。  李彦少年时就有气节操行,喜爱读书,仰慕古风。孝昌年间,入朝为官。孝武帝入主关中,李彦兼任著作佐郎修起居注。大统初年,授通直散骑侍郎之职,又改

  • 卷二十三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三上 朱批黄炳奏摺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护理山东巡抚印务按察使【臣】黄炳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一介庸愚蒙 先帝豢养深恩不次

  • 万章上篇·王夫之

    一舜之处象,与周公之处管、蔡,其所以不同者,先儒论之详矣。然所谓&ldquo;管、蔡之叛,忧在社稷,孽在臣民;象之欲杀舜,其事在舜之身&rdquo;,此语亦须分别看,非谓一身小而社稷臣民大也。 使象恶得成,则天下且无舜,而昏垫之害谁与拯

  • 提要·陈厚耀

    【臣】等谨案春秋世族谱二卷国朝陈厚耀撰春秋之世自王朝以迄诸侯大夫得姓受氏各有源流其人之见于经者不可殚数汉宋有世本四卷唐代尚今惟孔氏正义中偶载其文而书则久佚隋书经籍志有春秋左氏诸大夫世谱十三卷不知

  • 卷三十二·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二钱塘程川撰易三十二系辞上传五问理与数曰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数盖数乃是分界限处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自然如

  • 三家诗源流·范家相

    三家诗源流三家总记汉书曰汉兴鲁申公爲诗训故而齐辕固生燕韩生皆爲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説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爲近之应劭曰申公作鲁诗后苍作齐诗韩婴作韩诗隋经籍志曰汉初鲁人申公受诗于浮邱伯作训诂是爲鲁诗辕固生亦

  • 紫团丹经·佚名

    古代内丹术书。宋紫团道人撰。一卷。作者力主通过内修,运炼精、气、神而成丹药,以益寿延年。全书分为《金丹秘诀》、《古仙秘方》、《偃月玄金篇序》、《神室炼养金丹》、《采红雪炼为阳丹》、《采取阴阳真丹》、《还

  • 胜鬘宝窟·吉藏

    凡六卷。又作胜鬘经宝窟。隋代吉藏(549~623)撰,约成书于开皇十八年(598)前后。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胜鬘经注疏中最详尽之作。首先明示五玄义,即解释经题、叙述缘起、辨别宗旨、阐明教之不同、论释经之分齐等。其次以叹

  • 注维摩诘经·僧肇

    凡十卷。后秦僧肇撰。全称维摩诘所说经注。又作注维摩、注维摩、注维摩经、净名集解。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鸠摩罗什译出维摩经之后,僧肇遂根据其师之说与道生、道融之说而发抒己见,阐释维摩经之旨意,完成此书,成为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