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修行胜道退分第二

胜念已成就,懈怠竟沈没。是则为退像,无堪於所求。

不染污无记,起诸脑恼退。垢浊热炎生,由是失正见。振掉或关钥(以灼反),浮飘粗涩滑。是五退减相,修行应分别。

望远绝所悕,有见已坠落。还顾睹深崄,是皆退减相。长病诵止诤,多业远游行。彼时解脱种,是五退减因。

信戒闻舍慧,於是渐衰退。身重与惛钝,耽睡及沈没。是五应当知,修行退转相。恐怯多犹豫,惊畏不欣乐。

懈怠离所欲,不回向修行。不习过修习,是二俱为失。彼时解脱种,於是修行退。三昧离相乐,尔炎皆消尽。

粗涩四大种,还从身内起。掉动失正念,由是意愦乱。其心不恬静,斯从行者生。一切诸瑞相,不显现分明。

修行如是观,欲见为甚难。诸根悉驰纵,随欲向所缘。邪意普流散,乐著诸境界。形消意愁惨,其身皆烧然。

如是烧然者,是说为忧退。方便不精勤,後则生悔恨。闻所应成就,欲进劣无能。不趣喜胜处,或见胜不取。

皆由无智故,是说修行退。自念有越戒,疑悔及诸觉。意淡无滋味,是说修行退。诸过定意羸,三昧渐消减。

心乱盖所覆,是说修行退。心举调顺舍,不观时非时。不了住起缘,无智故修退。不知六时行,六界亦不善。

亦愚六巧便,是说修行退。贪欲瞋恚觉,十想巧方便。得向诸禅地,及法心妄解。一切次第度,无知故修退。

不观处非处,业报及正受。禅定诸解脱,净味愚不了。诸根到处道,性欲不分别。心随众杂相,是悉无知退。

於苦乐速道,其心不趣向。如是意迷惑,必向退转处。起住与起缘,入出及方便。六法不成就,是令修行退。

知法亦知义,知时亦知量。自知与知众,及知福伽罗。於七愚不了,是令修行退。兴起诸恶法,习行卑贱业。

亲近不善友,令是修行退。错说违所应,爱者心乐向。当知是不久,必於修行退。所止处及人,床卧等众具。

斯皆非所乐,近令修行退。喜随诸杂相,损减所修慧。弃舍所缘处,心不得真实。修行舍本相,散心随外缘。

虽欲还彼处,意众不复乐。遂失长养分,其心不一定。身无复滋润,悦乐亦不生。所依不可乐,身意俱错乱。

三昧不复起,其心永不住。如是不住心,必於修行退。爱见慢增禅,於缘心味著。有此累念生,是说修行退。

身如利刺害,或复极振掉。举体皆烦壮,如蛇毒充满。有此三过恶,必於修行退。得未得服行,他务意不闲。

习近三退法,是说修行退。业与烦恼报,说是三障阂。亦有解脱障,是令修行退。方便想恶行,三摩提行地。

於彼不观察,是令修行退。方便想诸地,三昧行及馀。所闻随悕望,则於发趣退。生时作灭想,灭时作生想。

二想俱当失,是则修行退。若於住法中,而作生灭想。兴此诸颠倒,是说修行退。入时作出想,出时作入想。

二俱作住想,是说为颠倒。欲断烦恼得,修行正方便。由彼得力故,相似诸相生。相似相既生,修行心随转。

烦恼即时起,是说修行退。退过诸駚水,漂浪修行者,随我力所能,少量退法海。无量馀退过,是深非所恻。

诸深明智者,自当广称说。

胜道中退分竟。

猜你喜欢
  卷之十五·别庵性统
  卷第三·佚名
  一六 大般涅槃经·佚名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朱棣
  卷第二十八·元来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一·智顗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重编憨山禅师八十八祖传赞序·德清
  第二十三卷·圆瑛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三·通奇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一·子璇
  卷六十二·道世
  六道集卷四·弘赞
  卷五百一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符彦卿领张千上,云)小官符彦卿是也。今因太平之世,时逢丰稔之年,春来天气,万花开放。吾家后面有一园,乃是聚锦园。圣人之命,着大小士民都在我这花园中赏玩。我着俺女孩儿符金锭不要出闺门,人烟散后,他往园中看花,我着家童唤将

  • 卷508 ·佚名

    赵必象 和尹权宰见访韵 牛下高眠扣角歌,辔金裾翠重相过。 江湖十载知心少,风雨一庭愁思多。 君向青云腾骥足,我甘白发老渔蓑。 茅檐剪烛更酌酒,人世欢娱能几何。 赵必象 和张竹处韵钱陈匝峰之濂泉

  • 第七歌 情哥郎你要出香房·刘半农

    情哥郎你要出香房,眼泪汪汪落胸膛。我郎好像脱线鹞子怏怏去,勿知落勒啥村方。鹞子,纸鸢也。脱线鹞子,谓纸鸢之断线者。

  • 卷八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齐已过陈陶处士旧居一室贮琴尊诗皆大雅言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远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寄敬亭清越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牋

  • 王建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建,生卒年未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他是张籍的挚友,而且身世也与张籍有相似之处: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自伤》)他也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

  •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曰:“子必能

  • 明宗纪一·薛居正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讳亶,初名嗣源,及即位,改今讳,代北人也。世事武皇,及其锡姓也,遂编于属籍。四代祖讳聿,皇赠麟州刺史。天成初,追尊为孝恭皇帝,庙号惠祖,陵曰遂陵;高祖妣卫国夫人崔氏,追谥为孝恭昭皇后。三代祖讳教,皇赠朔州刺

  • 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十四·赵尔巽

      常书弟扬书 常书子察哈喇 孙叶玺 曾孙辰布禄 察哈喇子富喇克塔扬书子达尔汉 达尔汉子鄂罗塞臣 康果礼弟喀克都哩 哈哈纳 哈哈纳弟绰和诺 绰和诺从子富喀禅 叶克书 叶克书子道喇 博尔晋子特锦 孙玛沁曾孙康喀喇 雅

  • 卷一百九十五·毕沅

      ◎元纪十三 ∷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强圉协洽十二月,凡四年。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大德八年年   春,正月,己未,以灾异故,诏天下恤民隐,省刑罚。平阳、太原免差税三年;江南佃户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仍弛出

  • ● 卷一·王鹗

     詔蔡、息帥臣來迓  天興二年六月甲戌朔,六日己卯,上既誅富察官努,遂決意遷蔡,密詔蔡、息、陳、穎便宜總帥烏庫哩鎬,及征行總帥內族羅索,各遣軍馬來迓,俱諭以行期道路之約。 遣烏庫哩蒲鮮如蔡  癸未,詔左右司郎中烏庫哩

  • 世宗实录四·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春正月乙未,上谓:「边卒不肯用命,何能得力?」令户部取银二万两,兵、工各一万两,发刘筹给犒官军。徐阶曰:「春防既赏,秋防将引以为例,赏则不以为恩,不赏则适以生怨,不若足其粮饷,而赏则以待有功。」上深然之。二月

  • 观德王杨雄传·魏徵

    观德王杨雄,初名杨惠,是隋高祖的族子。 其父杨绍,仕北周,历任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被赐姓叱吕引氏。 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 周武帝时,杨雄任太子司旅下大夫。 武帝巡幸云陽宫,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率其徒众袭击

  • 九四、匡章考(附:周最)·钱穆

    《齐策》:“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齐兵大胜。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高诱注:“秦惠王之子武王也。”焦循云:“章子之事,未必在威王之世。威王未尝与秦交兵。齐、秦之斗在

  • 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十四人物志三十四大臣传二十【满洲正黄旗八 开泰 阿思哈兆惠】开泰开泰满洲正黄旗人姓吴雅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五年授编修充陕西乡试副考官

  •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吕思勉

    民国初年,原是一个外交更新的好机会,然而其劈头记录在外交史上的,却是大借款和边疆交涉问题。要讲民国初年的借款问题,必须回溯到清末。原来当清末,日、俄两国,在东三省的势力,太膨胀了。政府乃想引进各国的资本,以为抵制之计

  •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吕思勉

    我国现在,所吸合的民族甚多,而追溯皇古之世,则其为立国之主的,实在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这个在现在,还是待解决的问题。从前有一派人,相信西来之说。他们说:据《周官·大宗伯》和《典瑞》的郑注:古代的祭

  • 扬榷第八·韩非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左右既立,开门而当。勿变勿

  • 提要·刘敞

    臣等谨案春秋传说例一卷宋刘敞撰敞学问渊博尤长于春秋所著经解诸编皆别著录此书发凡举要又其说经之纲领也其弟攽作敞行状欧阳修作敞墓志俱称敞说例凡二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以为一卷盖传抄分合互有不同至宋史艺文志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