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册 崇德元年三月

第六册 崇德元年三月

二十日,兰磐守将喀尔喀玛、庆善及驻守岫岩二将,率兵二百,赴镇江至鹿岛沿海蹑踪,执获割芦苇者十一人,解交户部,发尚间堡九人,赏鲍承先二人。

二十日,赴朝鲜英古尔岱、马富塔、尼堪及内外诸贝勒所遣之人还。彼等所赍书云:“朝鲜国王奉答书於金国汗。正欲遣春使往,适贵使臣先至,愧其。向敝国答书,欲详事情,未免伤烦贵国。今阅来书,深见大度包容之盛意不胜喜悦。又闻贵使臣与我为大臣别有口伸,是语乃敝国不敢面之也。我为首大臣亦已与贵使臣尽言之矣,幸熟虑焉。”

先是,英古尔岱等至朝鲜请见国王,朝鲜国王竟不纳在内诸贝勒及外藩蒙古诸贝勒书,且不令使臣英古尔岱、马富塔、尼堪等见之,违悖常礼,诡令英古尔岱等至彼阁老衙门议事,

又设兵昼夜看守。英古尔岱等甚疑之,乃率诸使者,奋京城内居民马匹,时城内男女大惊。英古尔岱等夺城中马乘之,突门而出。时朝鲜国王遣人赍书谕其边臣固守边疆,英古尔岱等归途中遇之,并夺书还,以书献汗,其书曰:“备边司致书云,使者英古尔岱未携答汗之书而去,此乃背盟之始也。据闻,朴鲁、张立中往来讲说时,英古尔岱以别书之言答覆後,方取答书及春礼等语。书尾云,令所去大臣口说等语,是即别书之言也。英古尔岱言,倘有一言答复,即受之而返,不然,即便罗德宪,李廓前往,亦断不容纳等语。此实轻慢欺凌,任意操纵,甚是可畏也。我等素秉大义,业已决绝,嗣後,不可草率行事。彼等未携春季答书而去,何碍之有。除修整边关外,别无他策。彼既含怒而还,何必遣人礼送?令彼自去,将我断绝情形,使之如之。我国答书尾云:英古尔岱与我为首大臣说有别言,是言非敝国所闻者也,望贵国熟虑焉等语。以此书已令张立中追送於英古尔岱。”又一书曰:“英古尔岱既为春使来此,遗汗之书竟不携去,不知何故。至执政大臣书及西部蒙古书,此二书,先时书刘往来,不曾有此规矩,又与旧约相违。是以受书诸之臣惧而未受。贵使不念邻国和好之道,遂发怒而去。敝国本无丝毫失错之处。故遣使去,以聊表微忱等语。著张立中先持答书往追,将书中之意告英古尔岱知道。如英古尔岱受书携回,则已,若不带去,则将此书交我国使者携去。使者去後,修理地方,提防边界,预为设备,以待其变。此事乃关系国家安危,唯在庙算。今遣来三大臣,部臣均照申年来吊丧时馈赠之例赠之。然奸诈之诸申人,言照使者例取,佛头青布十疋尚不足等语。实属可恶!昔诸申人在诸城取物。故暂给佛头青布一百、腰刀三、水獭皮及绿斜皮各二十,以哄骗之。此实不当给者也。该诸申人,今因见责,不悦而去。其贪如狼,其乱如羊。我国既持大义,所赠此先日有增加,又何惜也。著部臣即照比追送之。上有旨也。”

“左侧奉命官郑致书於观察使。国运不幸,忽遇丁卯年之变,不得已误与言和。十年之间,谿壑之欲虽填,益肆凭陵。此实乃前世未有之耻辱也!含怨忍辱,一举雪耻之念,从未终止。今诸申益加强盛,欲称大号,故意商议,忽然书至,此系我国君臣所不忍见者也,是以不计强弱存亡之形,以正义决断,不受其书,厉责之。诸申使臣,每日在此恐吓,我终不受,遂

悻悻不辞遁去。都中男女,虽知兵戈之祸在於旦夕,反以决断为上策。况八道若闻主上之祸出於逼迫,必发怒盟誓,效死以报。即远近责贱理岂有异耶?尔大臣可晓谕各地村民,正直贤人,计谋献策,激励勇士,遇难互相救助,以报国恩。已有旨,令平安遁洪观察使开览。”汗阅其书,知朝鲜国变心,决意断绝,召诸贝勒、大臣共阅商议时,众皆生怒 欲发大兵,必灭朝鲜国。汗曰:“先遣人致书,谕以得失,今朝鲜以诸子大臣为质。若给则已,倘不与,彼时再议征伐。”是次,英古尔岳遇明皮岛兵要於路,击败斩杀之。以战杀有功,分别赏赍。

第一,大妈妈下拜达尔,击斩三人,身被戮伤,乌喇特部色棱下山金,击斩一人,四指被斩断。此二人各赏缎一、佛头青布十五。第二,达赖德格斩五人,赐段一、佛头青布十。第三,科尔沁部宝图王下穆哈廉,击斩四人,奈曼部达尔汉郡王下戴度齐斩二人,身被创,穆章下拜达尔,斩四人,巴林部满珠习礼恩格森,斩二人,足被创,格龙下朱格得礼,斩四人。此五人各赐佛头青布十。第四,科尔沁部卓里克图亲王下哈尔苏虎,斩三人,蒙夸达尔汉和硕齐不布寨,斩三人,托尔门,斩三人,伊尔扎木下宜尔孙德依,斩三人,土默特部耿格垒托和代,斩三人。此五人各赏佛头青布八。

茂明安下吴巴海达尔汉巴图鲁、吴巴希都喇儿、洪圭噶尔珠、俄布甘卜库倡首逃往阿鲁部。以阿赖达尔汉为首,率外藩蒙古兵往追之。其兵丁数:阿赖达尔汉亲率甲兵七人,佩撒袋

跟役六人,扎鲁特部达尔汉巴图鲁、纳塔盖、内齐下戴青率甲兵五十人,佩撒袋跟役十人,无械跟役二十二人,巴林部满珠习礼下巴特玛阿坟希下莽赖率甲兵五十人,佩撒袋跟役一人无械跟役二十七人;敖汉部班迪额驸下伯齐特依、索诺木下托廓,奈曼部达尔汉郡王下阿邦率甲兵五十一人,佩撒袋跟役十二人,无械跟役十四人,达赖布类图、海色巴图鲁下巴木布海率甲兵五十人,佩撒袋跟役五人,无械跟役三人;四子部落达尔汉卓里克图下齐努瓦、布察率甲兵五十二人,佩撒袋夫役十五人,无械跟役九人,乌喇特部图门下图勒恩、色勒下图格儿,图拜达鲁率甲兵五十一人,佩撒袋跟役十三人,无械跟役八人,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下博廓达噶达尔汉、达尔汉戴青下阿塔噶之甲兵五十人,佩撒袋跟役九人,无械跟役十五人,茂明安部巴特玛下额尔济、诺木齐、昂阿纳、古楞之甲兵五十四人,佩撒袋跟役四十五人,无械跟役一人,共计甲兵四百一十五人、佩撒

袋跟役一百一十六、无械跟役九十九。往追击逃茂明安,其为首诸贝勒、大臣、招降其部众携还。茂明安人出逃时,由该部边界夺马四百三十六、妇女四十口以去。至是夺回其掠去之畜群。以其半归入俘虏数内,其地给还原主,妇女给还原夫。巴特玛下六十六户,马六百三十七,索诺木下十一户、马三十三,驼三、垂木朱尔下十四户、马四十五、驼四,肯哲格一户、马三,纳马盖七户、马三十三、驼二。以该项牲畜之半归入俘虏数内,人归原主。被杀贝勒下十四户、马三百五十八。共计俘获马九百四十九、驼四十八、妇女三十七口,从中选出进献之妇女六、马三十七、驼十、貂皮一百二十八、猞猁皮?四,猞猁狲皮四、雕鞍三、银酒海一。赏各旗从片大臣;阿赖达尔汉及茂明安下巴特玛二人,各赏妇女二口、马四。敖汉部伯齐特依托廓,奈曼部阿邦,扎鲁特部纳塔盖、戴青,四子部落刘努瓦、布寨、达赖布彦图、巴木布海,嘏林部巴特玛下莽赖,乌喇特部下图勒恩、图格儿下达鲁,翁牛特部博廓达噶达尔汉、阿塔噶等各赏妇女一、马二。又赏齐努瓦妇女一。茂明安下鄂尔济、诺木齐、昂阿纳、古楞等各赏妇女一、马四。又赏鄂尔

济妇女一。赏布塔齐妇女一、马一,墨尔根台吉马二、将被杀贝勒下十四户,赏与敖汉部班迪额驸、奈曼部达尔汉郡王、翁牛特部杜棱郡王、达尔汉戴青。扎鲁特部达尔汉巴图鲁、内齐、巴林部满珠习礼、阿玉希等各户一、马二。赏与三、乌喇特户二、马四。赏与四子部达尔汉卓里克图,达赖等户各二、各四【原档残缺】。甲兵四百一十五人,各赏马一。佩撒袋跟役一

百一十六人,每二人合给马一。无械跟役九十九人,每三人合给马一。达尔汉卓里克图下诺门、喀木,班迪额驸下萨齐儿、布克图,杜棱郡王下霍尼齐,茂明安下鄂尔济、乌库垒、苏

克特依等,以杀人各卖妇女一。班迪额驸下浑金,索诺木下喇布克、马尼,阿赖达尔汉下恩克森,茂明安下阿尔毕特胡、垂木珠尔等。以杀人各赏马一。扎鲁特部戴青、博栋二人,以如降逃人携还功,各赏马一。达尔汉卓里克图下布彦泰,杜棱郡王下杨古尔等因中枪伤,各赏马二。杜棱郡王下鄂诺依,因杀人受伤,赏马二。该郡王下奇塔特、达尔汉卓里克图下布颜图、满珠习礼下门都黑等,因受伤各赏马一。内齐下一人,满珠习礼下一人,受伤身故,各追赏驼一、马二。乌喇特部图门下翁阿岱,茂明安下肯哲格等二人,因充向导,各赏马二。其馀三十六驼,抵补因疲羸而丢弃之驼数,给阿赖达尔汉驼二,阿玉希莽赖驼二,达尔汉卓里克图下齐努瓦驼十二,达赖巴彦图驼五,色棱下达鲁驼二、杜棱郡王下博廓达噶达尔汉驼五,达尔汉戴青下阿塔噶驼三,索诺木下托廓驼二,奈曼部达尔汉郡王下阿邦驼三,茂明安下巴特玛驼二,其计驼三十八。倒毙马驼者:阿赖达尔汉马三,齐努瓦马十一、驼三十四,布彦图马九、驼二十六,巴特玛马九、驼六,莽赖马六、驼十一,阿邦马七、驼十五,伯齐忒及托廓马十二、驼十五,纳塔盖马七、驼十三、戴青马六、驼七,博廓达噶达尔汉马十、驼十八,阿塔噶马七、驼十五,图勒恩马三、驼六,图格儿马四、驼五,达鲁马六、驼十二,茂明安下巴特玛马十四、驼十二,均以其馀马驼补偿之。与茂明安逃人一同携还喀木济干部哲格雷下男丁三十一、共计九十八人口。若以被杀者之畜群收为已有,则夺巴特玛所得人户,并依法治罪。若被杀者之妇女说谎为口实取而与之,则其布塔齐、巴雅尔图、阿尔毕特胡等三人,各罚以九九之数。由进献之马、驼内,恩赏从征大臣:赏阿赖达尔汉马二、驼二,猞猁狲皮?二、雕鞍一、银酒海一,敖汉部伯齐特依、托廓,奈曼部阿邦等,各赏马一、三人合给驼一。扎鲁特部纳塔盖、戴青二人合给马三、驼一。巴林部巴特玛、莽赖二人合给马三

驼一,四子部齐努瓦马二、驼一,布塞马一,达赖布颜图马二、驼一,海色巴图鲁、巴木布海马一。乌喇特部图勒恩、达鲁、图格儿各马一,三人合给驼一。翁牛特部博廓达噶达尔汉马一、驼一,阿哉噶马二。厄鲁特部翁阿岱、茂明安部肯哲格二向导各马一。将此俘虏,三月二十日,由阿什达尔汉舅舅,达雅齐塔布囊二大臣往西拉木伦之乌兰布尔噶苏地方分给之。

二十一日,赐自黑龙江来贡貂皮大臣费杨古蟒缎无肩朝衣、缎衬衣、裤、帽、靴、腰带、缎一、缎女裙一、佛头青布十、烟十五刀、零星财帛一皮箱。赐二等卓嫩、吴墨特依缎袍、

衬衣、裤、帽、靴、腰带、缎各一、缎女裙各佛头青布各十、烟各十刀。三等六人,赐佛头青布袍、衬衣、裤、腰带、帽、靴各一套,缎各一,佛头青布各十、烟各五刀。跟役二人,赐佛头青布袍各一。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九·汪楫
  卷二百九十九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卷一百七 天聖七年(己巳,1029)·李焘
  卷第三十五·徐鼒
  卷之三十六下·佚名
  卷二百五·佚名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吕思勉
  ●上篇卷四·陈洪谟
  卷一百二十三·张守节
  ·答王素园同年书·丁曰健
  卫青传·张廷玉
  曹鼐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雍正
  卷十三巡警一·冯煦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凤仪·唐圭璋

      凤仪,成都乐妓。与张方平同时,见墨庄漫录卷一。按林下词选卷五、词综卷三十误以陈凤仪为元人。   一络索   送蜀守蒋龙图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

  • 江北旧词·向子諲

      ☆满庭芳(政和癸巳滁阳作,其年京师大雪)  天宇长闲,飞仙狂醉,挼云碎玉沈空。谢家庭院,争道絮因风。不怕寒生宝粟,深调护、犀幕重重。瑶林里,疏梅献笑,小萼露轻红。  瑞龙。香绕处,云间弦管,尘外帘栊。须烂醉流霞,莫诉千钟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沈鲸

    第三十一齣 辕门遇友【醉扶归】〔外押生上〕逗荒烟衰草迷谿涧。乱排空剑戟翠巑岏。遍天涯跋涉恁艰辛。况秋声暗度魂将断。今朝目击剑南关。果然是地险连云栈。〔生〕暮宿月留茅店影。〔外〕晓行鸡弄竹窗声。〔生〕相

  • 巻十六·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十六    明 袁表马荧 编王典籍集二七言古诗夷门懐古防马夷门道萧条愁杀人魏王公子不复见大梁宫殿随灰尘七雄戈剑纷相击秦兵已在邯郸陌晋鄙难回朱亥槌如姬早中侯嬴防春去秋来百草青古城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六·杨仲良

      仁宗皇帝   塘水   明道二年三月。塘水东起沧州界,拒海岸黑龙潜西,至乾宁军,沿永济河合破船淀、满淀、灰淀为一水,衡广百三十里,纵九十里至百三十里,其深五尺。东起乾宁军,西至信安军永济渠为一水,西合鹅巢淀、陈入淀

  • 第二十二回 走江东承旧统百岁云奔·黄士衡

    词曰: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却说东普中宗元帝司马睿,字景文,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王觐之子,其实牛金子也。盖琅琊王觐之妃夏侯氏,生得千娇百媚,水性杨花,因小吏

  •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冷飞天之杀身祸·李定夷

    汉口燕喜戏园武小生冷武,亦名冷飞天,技艺颇佳,其力能敌数人。因某侦探带湖北征兵多名入园观剧,不给戏资,且争坐撕打,殴伤园丁。冷愤怒不服,卸装与斗,各兵多被击伤而去,并有一名因伤重,越日毙命。冷惧潜逃,嗣因案已隐消,复至汉卖艺

  • 四一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应领应留书籍情形折·佚名

    四一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应领应留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臣高晋谨奏,为遵旨开单覆奏事。窃臣前接廷寄钦奉上谕:各省进到书籍,着交总裁督同总纂、提调、纂修等通行查检,开列清单,行知督抚酌委妥便之员,赴翰

  • 二四 湖南学政褚廷璋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二四 湖南学政褚廷璋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湖南学政臣褚廷璋跪奏,为奏明考试情形并采访遗书事宜事。窃臣于本年正月二十八日出棚按试岳、澧、常三属,归试长沙,业经专折奏明在案。嗣于七月十六日

  • 陈宝应传·李延寿

    陈宝应是晋安侯官人,世代都是闽中四大姓之一。父亲陈羽,很有才干,是郡内豪杰,宝应的性格反复多变,诡计很多。梁朝时晋安郡屡次背叛朝廷,杀害郡守,陈羽都是先煽动造反,后来又领着官兵来镇压,靠这样逐渐总揽了一郡兵权。侯景作乱

  • 甄济传·刘昫

    甄济,字孟成,中山无极人,在卫州落户安居。年少失去双亲,天宝年间隐居在卫州青岩山,人们佩服他的操守德行,相约不到他隐居的地方打猎捕鱼。采访使安禄山上表推荐他,授试官大理评事,充任范阳郡节度掌书记。天宝末年,安禄山有谋反

  • 第五十三卦 渐 风山渐 巽上艮下·佚名

    渐: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 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 其位刚,得中也。 止而巽,动不穷也。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六二:鸿渐于磐,饮

  • 卷三【起隐公六年尽十一年】·杜预

    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注和而不盟曰平【音义】【渝羊朱反变也】【疏】【注正义曰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传载其盟辞昭七年燕暨齐平传称盟于濡上似平皆有盟而云不盟者平实解怨和好之辞非要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三·澄观

    第二饶益行疏。皆显三聚等者。广略皆显故。今初初句为总。总该三聚。是略中具也。即戒自性者。是九戒之一也。意地无染是真律仪者。出三聚相。起心即破菩萨戒故。二亦为生下。摄众生戒下显持戒意含于摄善。亦是于果无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一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一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缘起品第一 世尊一时。游力士生处。至波波邑。住折路迦林。时彼邑中诸力士众。于恒聚戏东西村间。嗢跋诺迦旧制多所。共造台观莹饰初成。未有沙门

  •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一·慧沼

        淄州大云寺苾刍慧沼撰  十力五眼大圣雄  为物求法无边劫  八万四千妙宝藏  咸契其真胜彼岸  随机诠显各令鉴  故号能仁为法王  佛日权隐涅槃山  正教随潜慧眼灭  十地三贤诸圣众  愍物护

  • 无所有菩萨经·佚名

    四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毗富罗山,与百千比丘,百千菩萨,及四众八部俱。无所有菩萨,为断众疑,隐身不现。种种问法,令难调怨雠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记。次为女人现身,令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等,说此菩萨大方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