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彦传

李彦字彦士,梁郡下邑人。祖父李光之,任魏淮南郡守。父李静,官任南青州刺史。

  李彦少年时就有气节操行,喜爱读书,仰慕古风。孝昌年间,入朝为官。孝武帝入主关中,李彦兼任著作佐郎修起居注。大统初年,授通直散骑侍郎之职,又改任左户郎中。大统十二年(546),精简三十六曹为十二部。李彦改任户部郎中,封平阳县子。废帝初年,升尚书右丞,转左丞。

  李彦在尚书省任职十五年,参与军国大事,杂务繁多,尽心尽责,从未懈怠。处理事情果断迅速,一点也不耽搁。台阁同仁没有人不赞扬他公正勤劳,不佩服他见事英明的。改任给事黄门侍郎,后仍任尚书左丞。赐姓宇文氏。出京为..州刺史。李彦因东夏还未平定,故辞刺史之职,诏令允准。升任兵部尚书,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仍兼任著作郎。朝廷设六官建制,李彦改任军司马,晋爵号为伯。

  李彦生性谦恭,有礼节,虽官居要职,对亲戚朋友同僚仍然谦恭有礼。轻财物,重义气,喜助人,爱文士,时论因此而对他称赞备至。然而,因为平常身体多病,又勤勤恳恳地恪守职责,即使是病倒在床,仍不停止处理事务,以至于病死。谥号为敬。

  临终的时候,李彦告诫儿子等人说:“过去有人用空木作为棺材,再用藤条捆扎起来,下不紊乱泉水,上不泄露气味。这其实也是我平生的志愿,但是,事情做得过头了,恐怕世人要说三道四。如今,可以用现在的衣服装殓,把我埋葬在坚硬而贫瘠的地方,不要用玉器、草饰和仪仗之类的陪葬品。你们要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啊!”朝廷赞赏他这种薄葬的想法,就按他的意愿做了。

  子癉明继承父亲的爵位。年纪不大就做了高官。大象末年,官至太府中大夫、仪同大将军。供职隋朝,官终齐州刺史。

  子仁政,官长安县长。义军至长安,以罪诛之。

猜你喜欢
  卷二一一 唐紀二十七·司马光
  卷九十九 乾興元年(壬戌,1022)·李焘
  晉諸公別傳·汤球
  第八十一回 谒祖庙骖乘生嫌 嘱女医入宫进毒·蔡东藩
  第四十七回 梅悴杨荣撒娇絮阁 罗钳吉网党恶滥刑·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二十七·何乔远
  科试考二·王世贞
  六二二 军机大臣奏将浙江巡抚缴到《九十九筹》封固缴进销毁片·佚名
  一二九 管四库全书刊刻等事务金简奏酌办活字书版并呈套板样式折·佚名
  卷九十·司马迁
  陶弘景传·姚思廉
  张溥传·张廷玉
  范睢曰臣居山东·佚名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265)·司马光
  胡鸿猷·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九·彭定求

        卷69_1 【侍从途中口号应制】阎朝隐   疵贱出山东,忠贞任土风。因敷河朔藻,得奉洛阳宫。   一顾侍御史,再顾给事中。常愿粉肌骨,特答造化功。   卷69_2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阎朝隐   金台隐隐陵黄

  • 卷六·魏源

    普陀观潮行乌乎!普陀之山,乃在东海之东南海南。昔闻金仙隐显于其间,梯航万里来相参,今胡湖天寥阒无往还?浩浩天飙飘我出,寇艘遁后恣游佚。欲往观潮观龙观日出,先见天外飓风吹海立。江潮竖至一线催,海潮横至如阵排。前阵方送日

  • 第六十一回 争疑案怒批江朝宗 督义旅公推刘显世·蔡东藩

      却说袁乃宽入奏新华宫,正值老袁盛怒,听了袁瑛被拘的禀报,无名火越高起三丈,顿时怒目鹰视,恨不将那爱侄乃宽,也一口儿吞他下去。乃宽瞧着,就知道另有变故,慌忙跪下磕头。老袁用足蹴着道:“你的逆子,真无法无天了。我与他有

  • ○九王轶事十则·许指严

    清初宫庭瞀乱,贻讥千古,史臣因而深讳,不敢施一直笔者,惟睿亲王多尔衮尸其咎也。多尔衮为清太宗母弟,行居九,世称九王,或曰,贵时人称九千岁是也。太宗既崩,福临尚幼,遗命以皇母弟摄政,仿周成负扆故事。然某君秘记,则言太宗深恶多尔

  • 三五一 军机大臣奏拟写刘宗周等文集只须删改不必焚毁谕旨进呈片·佚名

    三五一 军机大臣奏拟写刘宗周等文集只须删改不必焚毁谕旨进呈片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臣等前蒙发下刘宗周、黄道周、熊廷弼、王成允、叶向高等文集奏议,命臣等阅看,并拟写祇须删改抵触字句,不必焚毁之谕旨。臣等拟俟

  • 后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二 宋 朱子 纂集 富弼 韩国文忠公 字彦国河南人举茂材异等位至丞相拜司徒配享神宗庙庭 公初游场屋穆伯长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

  • 睿宗传·宋濂

    睿宗景襄皇帝,名拖雷,太祖第四子,太宗之弟。太祖驾崩时,太宗正在霍博,由拖雷暂时管理国事。太宗于元年(1229)夏还京,八月即皇位。第二年秋,太宗伐金,命拖雷率军同行,破天城堡,拔蒲城县,渡黄河攻凤翔。太宗三年破洛阳、河中诸城。

  • ●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一·周明泰

    至德周明泰志辅 ○公历一八一三年嘉庆十八年癸酉 丑角黄三熊生十二月初三日申时生名札拉熊布字德山号叔敏行三小名雄儿昆季五人旗籍世袭云骑尉由道光初年投入高腔恩庆科班先学老生后改丑行满科后搭入高腔庆升平崇庆安

  • 卷二百七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七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国史宋高宗时起居舍人张孝祥上奏曰臣闻神宗皇帝相王安石用私意作日録一时政事美则归已陈瓘以死争之着为尊尧集日録辩

  • 第七节 隋末之乱(下)·吕思勉

    隋末,群雄剧战,皆在北方。若南方,则虽有若萧铣、杜伏威,据地较广,兵力较强者,亦不逾时而定。可见其时政治之重心,实在北方也。朱粲,亳州城父人。亳州,今安徽亳县,城父县,在亳县东南,今其地名城父村。“初为县佐史。大业末,从军讨长

  • 卷七十 易六·黎靖德

      ◎屯 屯是阴阳未通之时,蹇是流行之中有蹇滞,困则穷矣。〔贺孙〕   "屯'利建侯',此占恐与乾卦'利见大人'同例,亦是占者与爻相为主宾也。"曰:"然。但此亦大概如此,到占得时又看如何。若是自卜为君者得之,则所谓建侯者,乃

  • 卷六十二 中庸一·黎靖德

      ◎纲领   中庸一书,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生做得一个文字齐整!〔方子〕   中庸,初学者未当理会。〔升卿〕   中庸之书难看。中间说鬼说神,都无理会。学者须是见得个道理了,方可看此书,将来印证。〔赐〕夔孙录云"

  •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孔子

    【原文】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谥号。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

  • 序·刁包

    先王父于乡荐后,淡营求,谢仕进,惟以著述自娱,治身心性命事,天根月窟,探讨有底蕴,浅学者逡巡门外焉。不肖承祖辈,幼服家训,颇知笃志力于行,趋庭闻诗礼。时见先大人手录遗书,悉先王父明心性、翼经传、为理学家沿源泝流语。学醇于韩

  • 《尚 书》·佚名

    作者:刘起釪第一节 从《书》到《书经》我国有一部最古的史书,叫做《尚书》,它大体是相当于奴隶制时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ldquo;尚&rdquo;是上代的意思,&ldquo;书&rdquo;就是历史简册,用现代的话说,《尚书》就是&ldquo;上

  • 卷第六十三·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门,深信趣入,专念于佛,不断三宝,叹离欲性,念善知识普照三世,忆诸大愿普救众生,不著有为,究竟思惟诸法自性,悉能严净一切世界,于一切佛众会道场心无所著。渐次南行,至自在城,求觅

  • 肇论疏卷中·元康

    释元康撰般若无知论此论第三明因申般若教也。而言般若者。梵音。此云智慧也。无智者。无有取相之知耳。常人皆谓般若是智。则有知也。若有知则有取著。若有取著即不契无生。今明般若真智。无取无缘。虽证真谛。而不取

  •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它揭露了酗酒、卖淫、杀人、犯罪等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社会哲学问题。尽管作者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唯心的”、“空想的”,但是却发人深思。主人公拉斯科尔尼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