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若經第五分校勘說明

  一. 般若經梵有廣中略三本.華番皆有初二三四五五分。求其三文歸類足資對勘

  者.梵廣.番初.華初.一類也。梵中.番之二三四.華之二三.一類也。梵略.番五.華四.一類

  也。獨華之五分無可歸類.對勘無資矣。今設方便.其一類勘.五分雖孤傳.然是四分

  之節本.仍用華之四分番之八千頌爲同類之資校。又梵三華五.雖各區其類.但繁

  簡之差.又用華之二分爲别類之資校。其二刻勘.則用北宋南宋麗元明五刻耳。

  二.類勘之章段開合處.皆爲標出。其以五分對勘二分四分不同者.附註曰.以下略

  同二分某品.四分某品.或四分此處不分品。復由四分對勘番本八千頌.有與四分

  不同者.則附註曰.番本作某品.或番本此處不分品。其相同者.悉略不註。

  三.類勘之文句歧異處.亦爲標出。其以五分對勘四分不同者.皆註出曰.四分云云。

  更勘番本.有與四分相同者.註曰.番同。其不同者.悉略不註。

  四.類勘之意義較暢處.亦爲標出。其以五分對勘四分者.擇最註出曰.勘四分云云。

  ********************

  其勘番本附註者.例同。因此而見奘譯不愜者.幷加按語曰.今譯云云。

  五.刻勘之主本用南宋本.以對校餘刻.有文字理長者.皆從改正.附註曰.原作某.依

  餘某本改。其據餘刻刪補者.例同此。

  六.刻勘所用宋麗元明諸刻.悉依日本弘教正藏及大正大藏經附註.所用番本.則

  據北平經局刻本般若八千頌。h!phags-pa c#es-rab-kyi pha-rol-tu phyin-pa brgyad-

  ston%-pa.

  ********************

猜你喜欢
  十地经论 第四卷·佚名
  卷第四·佚名
  卷第一·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八·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五·佚名
  卷第三·佚名
  今佛教中之男女僧俗显密问题·太虚
  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决定分第七·佚名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三·佚名
  卷第九·道宣
  卷五百四十·佚名
  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太虚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佚名
  卷第十八·道原
  先觉宗乘卷四·圆信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苇航漫游稿巻三·胡仲弓

    宋 胡仲弓 撰七言律诗頥斋再作催梅诗次韵但是南枝尽向阳凝寒未许暗传香水边疎影空浮月岭外孤根浅带霜北帝无因全漏泄东君何事巧遮藏好将羯鼓花前报莫待狂风破麝囊送李茂先去国榻前一疏犯龙顔身在危疑进退间自是直言

  • 59.韩愈:华山女·施蜇存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如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晨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

  • 卷四·邓雅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四(明)邓雅 撰○七言律诗美新淦曹明府招圣德如天极海涯县公凫舄到荒遐金陵地接二千里紫淦春囘十万家案牍庭中飞鸟雀弦歌城外种桑麻才名不独传京国庾岭南来衆口夸寄毛弘济时寓玉笥山中昔年为客厌

  • 卷之七十九·佚名

      顺治十年。癸巳。十一月。癸巳朔。  ○甲午。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三皇庙。  ○乙未。上朝皇太后于慈宁宫还。御太和殿诸王群臣行庆贺礼是日公主诸王福金

  • 第一册 天聪元年正月至二月·佚名

    第一册 天聪元年正月至二月天聪元年,丁卯正月初一日。诸贝勒大臣及文武官员等,五更未集於大殿,各按旗序排列。黎明,天聪汗率众贝勒大臣,诣堂子拜天,即行三跪九叩头礼。还,汗陞殿落座,众贝勒大臣及各旗依次行三跪九叩头礼。行

  • 萧坦之传·萧子显

    萧坦之,是南兰陵兰陵县人。祖父萧道济,曾任太中大夫。父亲萧欣祖,在世祖(萧赜)手下立有战功,官至武进县令。萧坦之与萧谌同族。开始任殿中将军,逐渐升至世祖中军刑狱参军。因为是皇室宗族而被任用。被任命为竟陵王征北参军

  • 弇山堂别集卷七·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异典述二文臣加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髙帝时李韩公善长为太师而徐魏公达为太傅常开平遇春赠太保已后絶不轻授其重惜之意可知仁宗始加张英公为太师嗣后武臣得之不以为异嘉靖初杨少师廷和一品十二年又以

  • 同治二年五月廿七日·曾国藩

    早饭后,忽作呕吐。余向有此病,每数月或半年辄发一次,大约浮热滞于上焦,饮食尚未消化,而后之饮食继至,故烦满而作呕。每次禁腥荤,节饮食,即可痊愈。因病不愿见客,不能治事,与程颍芝围棋三局,又观程与小岑一局。竟日在石床上小睡,令

  • 卷三·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三明 黄道周 撰六月九日某以内讳还山又十日郡邑较士丙舎下楗朋从不絶廿九日曹公祖致书以防期难遇再订初秋之朔某竟以负土言谢亦谓考期不远聚防非宜也朔二日曹公自到榕坛问诸友所请题目先是朔

  • 礼记析疑卷七·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曽子问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不曰冢宰而曰摄主者或冢宰丧疾亦得以他卿摄也告子生摄主涖之子见则就羣臣之列以执事而不称摄主别嫌也子未生朝夕之奠宰为

  • 卷二十·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觧卷二十宋 吕本中 撰襄公十年春公防晋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公作邾娄下同】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防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谷作傅】阳左氏传春防于柤防吴子夀梦也夏四月戊午防于柤【

  • 吴侵陈(1)·戴圣

    ——师出必须有名目 【原文】 吴侵陈(2)。斩祀杀厉(3)。师还,出竟(4),陈太宰嚭使于师(5)。夫差谓行人仪曰(6):“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7):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8)。

  •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一.是輯各書校歴三周.一刻校.二譯校.三類校。   二.刻校取南宋後思溪版藏經爲底本.勘以北宋福州版及高麗新雕版. 訛文奪字.   皆訂正註明。註中稱底本曰原刻.勘本曰北宋刻.麗刻。   三.譯校取原本及異譯本

  •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六·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甚为希有。是诸菩萨摩诃萨。决定善说菩提之法。世尊。为是自三昧力。为是佛威神力。为是此经三昧力能作是说耶。佛告阿难。是诸善男子。曾于六十亿那由他诸佛所。闻说是经

  • 卷第一百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九 【论】从此十一地已后会慈氏一生所得佛果门於此门中长科为十段

  • 道德真经疏义·赵志坚

    六卷。宋赵志坚 (生卒年不详)撰。赵志坚,一作至坚,金元间人,其余不详。撰有 《道德真经疏义》。历代研究老氏之学的学者,一直对道德是否一体争论不休。赵志坚认为,道是微妙之本,德是慈济之迹,二者有别,主张分论。他将

  • 西樵语业·杨炎正

    词别集。南宋杨炎正(1145—?)撰。一卷。炎正字济翁(马端临《文献通考》误以“正”为“止”,故毛晋误作“杨炎,字止济翁”,朱彝尊《词综》因袭此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宁宗庆元进士。曾任大理司直,知藤州、琼州。此

  • 挞虏纪事·高拱

    国家九边皆邻虏在宣大山西则有俺荅诸部在陜西三边则有吉能诸部在蓟辽则有土蛮诸部西驰东骛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