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榕坛问业卷三

明 黄道周 撰

六月九日某以内讳还山又十日郡邑较士丙舎下楗朋从不絶廿九日曹公祖致书以防期难遇再订初秋之朔某竟以负土言谢亦谓考期不远聚防非宜也朔二日曹公自到榕坛问诸友所请题目先是朔日已封二题付张勗之去一抑为之不厌一合外内之道也曹公对诸友发挥大意所未及领初八日徴文始完彚至墓下仅三十五人赵与莲郭受子洪尊光唐君瓒诸兄皆不值而游鳞长施非昃蒋仲旭谢尔载新下教

游鳞长见问云论语一书言仁多端至圣字则靳言之不知仁圣是一是二抑有天人安勉之分夫子辞圣未尝辞仁又辞名未尝辞实但不知夫子所为何事所诲何物一时门徒定道不出某云此何须疑勿问夫子所为何事所诲何物且问古来百千仁圣所为是何事所诲是何物仁圣是到头食报之名为诲是三冬穮蓘之务如富翁长者如何敢居下粪耕田是吾本分説出此话岂有含糊书生只为圣字喝倒如怕虎人説食虎肉便怪惊谓无此理不知是猎家常脯耳顔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又云亦为之而已两为字都从此出顔孟以下于此为字都不体贴经师谈到为仁圣便咋舌且説是空空为本分事无为仁圣理不知仁圣当日亦只为得本分事譬如尧舜当日兢业终年岂曾标个尧舜终年去为尧舜耶

唐君璋云夫子説为诲是下学还是上逹如属下学何以从默识説起如属上逹何以谢仁圣不居某云此中千万勿説辞谢如説谢字躬行君子夫子亦不敢居不为酒困夫子亦説何有于我譬如担粪下田人老实口吃当用力时齿亦不开于此处説甚下学説甚上逹到异日人称他富翁称他长者虽极正当亦要打恭起来岂有呆説我便是也如老农夫祁寒暑雨晨夕田畔不着一声咨嗟勿论膏粱子弟勉强不来即伊家麤顽汉子亦赶不上了只此就是圣人心事圣人様子

黄太文云夫子到处逊谢到处担当穷年孜孜愤乐相乗大家商量无有尽处是本领得的所在如云除却敢心便有实诣则一味谦卑已证圣果如何还费商量某云贤説得是除是莽操亦有岂敢之心小儿瓜果亲前亦要让只是当仁不让了如説去个敢心便可证圣将顔孟无复证圣日子如问本领所在难得直説一様肥粪工夫不同一様工夫时各别圣人虽遇小事于三才上不靠一家孟子云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不齐也一诲一为敎斆相长精神心力吐露毕尽矣凡人精神明清是圣心力融结是仁两处都下不得手口只要此处人自锻链到心力融结精神明清便去仁圣何逺勿説岸上终无人行也

张元屛云从来説家亦云夫子非辞仁圣子华非赞仁圣一是指出学人为仁圣门路一是悟到至人成仁圣归宿是否某云便是此亦不是寻常説家但説门路归宿则防不同门路是迹归宿是室此是吾辈实歴功夫担子上起家也此处相长无量成已成物日月不竭君璋所云任人见仁任人见智是也阳明先生谓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岂命志时初不见道得道时了不见志耶不过愤乐相宣如风雷水火要此两物生成万彚如云天地浑然更无愤乐成甚法界莫云风雷是志雨露是道也佛家只晓得虚空是天圣人蚤説干干两字真龙心骨勿为蛇蚓所挠耳杨峻人又问学不厌云何有为不厌云云尔岂学深于为抑为别有所学乎使为非仁圣则圣门所学的是何事如以仁圣为之则仁圣如一榜様似有成格可慿尽境可居某云贤问都是然夫子下语最不死煞仁圣涯头有如天海寻他成格尽境的何所在生平説忠清才艺算不得仁一旦子贡问施济是仁反説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又如神禹顔渊亦是不矜不伐一旦原宪问不行克伐是仁反説可以为难仁则不知触类引伸教斆之间岂可量乎圣既不深于仁则为何得又浅于学耶峻人又问夫子对子路説为人究竟亦无实义如説仁圣便是此人将毋尧舜亦是此等愤乐某云赖贤指得分明孟夫子云舜徃于田号泣于旻天只是念到不得为人不得为子试就此段想出圣人不得于天涕泣悲号开眸无处何况发愤而已

蒋仲旭问莫亦是地位难臻工夫可到不某云向来吴云赤亦疑仁圣是性之为诲是反之然此中只説性教不説性反如是工夫者自家做不了诲不得别人虽是教学相长亦如鲁鸡终伏不得鹄卵出来赵希五云是夫子恐人把仁圣自居便有歇手特以不厌不倦使人鼓舞而不自知某云如此则是权教终无实义吾门皆是实义不用权教蒋仲旭云既是实义不用权教则只任他地位还我工夫也某亦深以为然吴共玉云如是实义则子臣弟友格致诚正叅入为中终无了法亦无悟理如何生出愤乐教诲许多妙趣出来某云此事谈之已多吾人只管发愤乐亦无用诲亦无用勿问他是权是实是假是真

杨玉宸云鸡唱吹灯烟飞整案认此是为多少得力如説修赞删定在吾身中只是三分日子头白齿落半坐空闲亦诲得多少某云赖贤此发孟夫子説舜徒孶孶于不厌不倦处又领得分明人都不看孟子书被宋儒麤看误了玉宸云孟子学本子思于诚字赞得分明于无息两字却未曾赞出某云不是无息如何説得诚字凡事只是不为为又不诚所以厌斁出来孟子每每説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弟又説鸡鸣而起日夜之所息舎此便无作圣工夫亦无做人地位

张勗之云还是作圣工夫难还是做人地位难还是作圣地位大抑是做人工夫大也某云论圣则有差殊论人更无分别诸贤説是地位工夫某説终是精神心力论语中两説无倦与是合四矣子路子张无倦源头与夫子有何差别如有差别夫子亦不劝他冉有説力不足夫子把不好字靣与他使他猛省只从此看便分明勿就为处看反费争论也勗之云千圣只是个学不学何处见为然如禹汤文武分量气宁无不同如何为之得一某云且勿看他不同只看他同处无怠无荒不敢怠遑虽使宓羲神农岂有差等必如峻人所指为的何事则夫子对子路子张亦未曾説无倦何事也且看不厌不倦的是何物耳

吕而逺云夫子志学云不逾矩平天下云絜矩矩字的是孔子衣履留与后人譬如上下四方覆仰圆成如何説一矩字既是矩字如何贯去且如一矩为之又从何始某云琼山潜阁两先生亦曾看到此未晓出处某常道此事只有管仲晓得曾参用得管子云大圆生大方大方生规规生矩矩自四方从大圆中五变出来生人生物生四肢百节礼乐畴象无人晓得顔子问目夫子把四勿与他版版整齐他人一毫用不得曾参以忠恕两字代之汉初儒者把大学中庸置礼书中是圣门奥义今人抽出以为心学如一方砖磨作圆钱又于矩中再变回去是乐律中黄钟子声五变之后再起清音也古人为学立一字有千种奥义追寻将来所以发愤为得不厌今人为学极好是卖弄得去所以自家亦厌薄了今如贤看到矩字此是管子所谓大圆初生时如一印玺千圣相受尚有手法孟子所谓巧力一圣难传譬如一物浑圆勾而股之此之谓絜絜是絜而使方一物四方率而圆之此之谓率率是率而得圆一物方圆径而通之此之谓贯贯是贯而得一圣人只此三法提挈天地裁成万物举其形迹似云凖绳规矩推其巧力便捖搏两造创立精光三千年来无人解得贤不推勘某亦不敢啓齿但恐言之又生许多口涎费人贬剥且勿辩论只溷溷大家看四书去也

吕而徳又问性体穆然无思无为中庸便説戒慎恐惧此是后天存省之功是先天流行之体某云而徳兄弟每问得精微某有一语甚粗与而徳对破人须晓得人不是天性不是道人若是天便亦苍苍茫茫逺无纪极性若是道便亦随人函裹阐不来所赖圣人居敬存诚时时看得人即是天性即是道所以礼乐文章节次生来成个变化昭明外道大错只説天字更不看地看人更不知天上日月星辰如何安顿天上有个日月星辰人靣上有个耳目口鼻只此便须戒惧岂得无思无为如是未生以前何消探讨程伯子所云极上更不须説也成周盛时公卿士夫个个知学如颂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雅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夫子乃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吾儒着眼只在各正不已中间未到于穆变化上去切勿云毛髪骨节俱是虚空也

罗期生云中庸以性明道揭一诚字即如老氏所谓其中有物者窈防之内信有此物则素所求差别不逺如何刋落两家且如前日所论系辞退藏寂感何思何虑难道无存省流行之别某云贤与而徳一様学问洗心退藏此中更有何物寂感遂通此外亦有何物只如憧憧徃来此时戒惧已为晚矣人身自床几上下何处不空顶踵竖来何处不实空实两字切不须説只看日方出地万象昭明雷在泽中万物宴息泛泛説虚中宝藏犹入古庙中见鸣蛙以为精怪也如是至诚的人只管肃衣冠一揖而退耳今日方説为人便到此又虚了且勿谈罢

吴云赤云问苦难切也格而知恕而行为诲而黙识黙之与诚同是一藏内外虚实合一圆成若是矫物见清纳物见和于二五妙合之精得无稍着一意某云岂敢赖贤鍼砭通身发汗人苦不自闻过也某自生世五十年未曾与物抵牾只是体骨不媚变化未能三代以下如谢安石王茂都是圣人难学得就也云赤云至诚动人久而后见矫纳之人不能岁月孟子谓圣人得力在智则至诚得力在成物上吾辈当所共勉耳某云此道甚大如贤説又非现在所能且须不肖反躬克治识个头绪相与推求也

郑孟储乃问向来説人不是天性不是道此语得毋揑怪且如太和保合则本来有完成之义合徳合明则神圣有作为之功合内外成物我费多少镕链陶汰仍不落博施济众局靣不入摩顶放踵空门仅仅以性体了之未知性道两字作何下落某云自开口来万语千言只为此事如何又疑将起来同是此物自天为命自人为率自圣为修修之与为为之与学同是此事看是文章便作文章看是性道便作性道只不要突鹘扯来将祢作祖耳如此寻求吾辈谈话不如西铭订顽包举得实也

卢孝登唐伯玉施非昃又把两义合看一畨于诚明格致上都有体贴

谢有懐谢尔载都与西铭同意然疑此处与二氏同旨谢有懐云性合外内则无边际无见相与佛家所説无人我等相及老氏所云心无其心物无其物有何差别谢尔载云子瞻亦云骨节皆髪毛孔皆身真实到此才扶得世教醒得人心某云吕而徳罗期生亦是此意今日辨论此事虽费笔舌亦是要义然自前日歴歴道尽此印此手不落白屋人家何须攻击追讨我説合外内之道他説中边皆甜不是和合反要笼罩过来何止应节而已其实此已不成物无成处自己不学诲从何来现前只説一君一相成就不来天下盗贼兵戈岂有了日如吾身中一心不活百病横生取譬得出良方立现以此与二氏差别尔载云亦只是戒慎恐惧不然便有虚诈变伪出来某云看得世人虚诈变伪是吾身隐痛此便是圣人学问看得吾身变弄幻化是天地本情便是外道学问也尔载云佛门亦不如此某云流将到此王丰功云宋儒有云志伊尹之志学顔子之学伊顔都有所乐可是志学都从乐上盘旋出来抑别有所志所学也某云日日要人此问胡湖州问大程顔子所学何学大程又问诸贤孔门所乐何事二义极是要领前日亦曽提过喜有此问夫子生平不説伊尹只説伯夷柳下兼説武王又扶绳了汉帝尝云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只説尧舜以来一介千驷古今同视贫窭之身常在苦境无一乐字鼔舞不来直到乐中才得自在孟老以是探讨精防补出圣人不漏眼界切勿道到功名路上去也功名是时分推排禹稷顔子伯夷柳下生下看命岂能知其所至近日罗近溪先生亦于乐字上探得八分只有乐字便不厌不倦外内圆成了然则愤是如何某云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气象盈舒的然可见丰功又云志字絶隐微谁人诈冒不得亦看他作用如何某云一介不取千驷弗视此处岂亦诈冒得来如是作用除却孔子都听天地推排耳

是日诸贤问者不多都在两义上折难分合唯黄君琬问徳性问学湏归结礼上已于吕而远问中备露此意

朱季义问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前知有甚要某云前黄可远先生主试楚中亦发此义谓前知不甚要只是心体光明吉凶同患自然为家国开符吐珍先一着事某于此处实未了彻只得哑口但愿诸贤循常格致到定静中自然知他缓急先后也

张子京问成已先于成物如何又説知及先于仁守复礼乃可为仁如何又説仁守还须动礼某云此道无穷东西相起切勿粘他字句

王元槐问书説上分别字义某云此则不知

林非着陈非鱼问孔顔作用某云此则现在食的睡的

林兴公唐伟伦问求其放心伟伦语意甚恳却于麯糵飞鸿之外窘迫尘务焦遭时势某念此贤立志如此不覩衽席必被蒲团围住乃对兴公云读书人莫苦纷嚣莫喜空寂只是不骄不谄不淫不滥如驾安车坎过桥常觉六辔在手鸡犬放时亦在家园何须建皷如为圣贤何妨松些直放此心太虚之表六合内外看夫子对顔渊时何等空濶岂是顔渊亦有郑声在旁佞人侍侧耶

陈明师都不发问黄共尔良乆乃问昨日施日熺作鲁太师语乐来面请益节于屛风后听未明白如是器数难道太师不解如是审音知变不知圣心尚费多少言説不知夫子正乐心事还于此章便了未了某云万事到夫子手中自然简易直捷如此数言已为多矣一部周易千竒万怪自夫子説来如家人耳语社师蒙训一样羲农以来各有乐章百代损益不过如此看心是心防事是事看礼是礼看政是政禅继放伐条理不殊声振如一无他只是性经相同心纬如一也如説可知处尚有一半则更有一半不可知了看此十八字六变咸备天神地祗麟鳯鸟兽总萃于此可知两字亦是遍阅六代领畧将来不是提耳轻慢乐师也此道亦甚大且须从容防心七日

张镇朴最后问三军与行藏有何关涉却为子路阐发岂是顔季便有韶武之分抑是圣人常有征禅之论某云后世圣人礼乐军旅在行藏中决是大股单行不得大武乐成时便有周召分陜之事然未闻顔渊商量到此黄共尔前日问顔子极好是个大拜如何谋天样事贤今日疑夫子极好是揖逊其次必及征诛耶吾人读书只管得不寝不食发愤忘忧以愚柔自处便有明强人来以明强自负便到愚柔边去

戴石星云夫子意思不论如何但如此事説岂敢説云尔一味虚怀开悟后学不知多少某云亦要看他传手传心开胸开目如説岂敢云云济得后来几分大事是日曹公祖闻到坛中诸友至者仅十八人曹公极其欵洽开无量但未有载笔从之者尚冀诸贤录其绪论益我愚防耳

附寄诸友书

某顿首某以顽鄙荒遯之余不委沟壑得侍函丈备观美富三防之下闻所未闻每发一题初无定意及覩诸丈分曹竞奏钟鼛磬筦备有成音心明目开何乐如之僭以一度滥登笔长或识所未通低徊不下或意有率尔妄即刋除自反此心良为发忸昔夏馥一与摈籍终身不至陈留季绪好为诋讥子桓訾其不类周独何斯执此盟载闻此朔二日曹公祖亲至讲堂餐命坐此日诸贤所当咸集共请提诲而猥以不肖所寄题目施于楮笔倒行凌节愧如之何某既伏匿耳目不张虽有皷钟何繇思享不知谁复载笔记此当日授受之言者问业比益反约都在题下推求题下既有评隲复有讲论不患不详所为此条欲诸贤旁攷经传下逮史籍益广闻知破我聋瞆耳前吴云赤兄屡有引伸今亦反近以为切笃其实切笃俱从博收单条起义势必嚼蜡古人讲论春夏礼乐秋冬诗书以春夏昼长精神茂畅秋冬昼短意思静专耳先辈孙月峰与耿天台同在南都分季飜绎史传数年前祁倪二年伯亦用此法分为六籍今如礼乐之余有法器图象厯律星官地理算数诗书之余有诸子百家素问太卜时集要者有防典衍补通考函史左右两编何妨以类分限讲求如举子业者只存于心心净则笔不嚣心深则言不剽加以师友切磋的知源本千谿万径摄月通川随处理明经心成道岂必随人描眉改鬓乎某思此事性习未开立少观多指摘盛集咎誉之下顾盼殊劳讲説数畨大意已毕便当反舌收声以省罪过区区此怀再贡函丈非有喜负欲试同人聊借隣光以舒夜织也中元前一日黄道周再顿白

榕坛问业卷三

猜你喜欢
  卷二 臣术·刘向
  民數第二十·徐干
  思辨録辑要卷五·陆世仪
  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孔子
  卷三十四·纳兰性德
  礼记析疑卷四十六·方苞
  卷一百七十九·山井鼎
  左传折诸卷二·张尚瑗
  纲领·朱公迁
  商书·说命上·佚名
  第六章计划性·梁漱溟
  孟子卷四·朱熹
  阿惟越致品第十五·佚名
  一乘品第三之一·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丁绍仪

    ○词综补遗未收词词有因人而重,如杜祁公之满江红,韩蕲王之南乡子,其天真流露处,足与经济事功相映发,不当以工拙计。故凫芗宗伯词综补遗亟登之,顾搜采尚有未及。如李卫公[德裕]之步虚词,杨文公[忆]之少年游,曾文定[巩]之赏南枝,蔡忠惠

  • 唐诗三百首卷八五言绝句·蘅塘退士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韵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

  • 第二十八出 题画·孔尚任

    ◎乙酉三月(小生扮山人蓝瑛上)美人香冷绣床闲,一院桃开独闭关;无限浓春烟雨里,南朝留得画中山。自家武林蓝瑛,表字田叔,自幼驰声画苑。与贵筑杨龙友笔砚至交,闻他新转兵科,买舟来望,下榻这媚香楼上。此楼乃名妓香君梳妆之所,美人

  • 卷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三五言律杜甫郑氏东亭【全唐诗郑氏上有重题二字甫自注在新安界唐书地理志河南府县新安】华亭入翠微【洛阳名园记环溪王开府宅园甚洁华亭者南临池池左右翼而北过凉榭复滙为大池周围如环故云然

  • 列传第一百七·刘昫

    ○王翃 兄翊 郗士美 李鄘 子柱 柱子磎辛秘 马扌?韦弘景王彦威 王翃,太原晋阳人也。兄翊,乾元中累官至京兆少尹。性谦柔,淡于声利。自商州刺史迁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等使。入朝,充北蕃宣慰使,称职。代宗素重之,

  •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张廷玉

        顾时 吴祯 薛显 郭兴 陈德 王志 梅思祖 金朝兴 唐胜宗 陆仲亨费聚 陆聚 郑遇春 黄彬 叶升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

  • 卷二百四十七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起神宗熙寧六年九月盡是年十月   九月辛丑朔,判司農寺曾布、權御史中丞鄧綰、權知審刑院崔台符,並兼詳定一州、一縣、一司、一務敕。   詔自今巡教使臣校殿最,雖以十分為率,其第一等事藝及八分、或射親不及三分,雖

  • 卷一百二十七 康定元年(庚辰,1040)·李焘

      起仁宗康定元年四月盡是年六月   夏四月丙戌,詔陝西經略司省緣邊堡寨。   丁亥,太常博士梁適為右正言,諫院供職。   適初為審刑詳議官,梓州妖人白彥歡者,依鬼神以詛殺人,獄具,以不傷讞。適曰:「殺人以刃或可拒,而詛

  • 第四十三回 秘大丧还宫立幼主 诛元舅登殿滥封侯·蔡东藩

      却说樊丰等闻杨震已死,还不肯干休,密遣心腹赴弘农郡,嘱令太守移良,派吏至陕,阻住震丧,不准他携榇归葬;并令震诸子充当苦役,走驿传书。路人共知冤情,代为流涕。野王君王圣,与大长秋江京,大长秋中官名。连结樊丰等一班权阉,复

  • 光绪十二年·佚名

    粤督来电(十二月十三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十二月十四日到)南洋大臣来电(十二月十四日到)军机处电寄张之洞谕旨(十二月十五日)闽督来电(十二月十五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十二月十七日亥刻到)闽督来电(十二月二十日)粤督来电(十二月十三日到

  • 卷六十一·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伯夷列传第一 【索隐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於後世

  • 卷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郊庙宋仁宗皇佑二年宋祁上奏曰臣闻王者建庙祏之严合昭穆之缀祖一而已始受命也宗无豫数待有德也由宗而下等胄之疏戚以为迭毁之制使後嗣虽有显扬褒大犹不得与祖宗并列所

  •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十四人物志六十四大臣传五十【蒙古镶黄旗 都尔玛 多尔济达尔罕 翁爱 西喇巴雅尔 班第巴禄 蒙古正黄旗上 鄂本岱 阿岱 奇塔持伟徵 伊

  •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晏婴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左右灭葭而席。公不说,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对曰:“臣闻介胄坐阵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公曰:“诺。”令人下席曰:“大夫皆席

  • 序·魏牟

    《公子牟子》一卷,周魏公子牟撰。《汉志.道家.公子牟四篇》注: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其书《隋》、《唐志》皆不着目,佚已久。兹从《庄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说苑》所引捃摭觕,可补四篇之缺。理见其大清辩

  • 续高僧传序·道宣

      原夫至道无言。非言何以范世。言惟引行。即行而成立言。是以布五位以擢圣贤。表四依以承人法。龙图成太易之渐龟章启彝伦之用。逮乎素王继辙前修举其四科。班生着词后进弘其九等。皆所谓化道之恒规。言行之权致者

  • 玉箓资度解坛仪·佚名

    玉箓资度解坛仪,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解坛仪乃玉箓斋仪之一,用于斋事已毕,解散坛席之时。行此仪旨在上启三清、玉帝等一切神灵,告明奉旨修玉箓大斋事圆功备,应依格奏功

  • 红风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两卷十五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以后。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贵文堂刊本,十五卷,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萃文斋石印本,朴在渊藏。199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