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九

复次舍利子。如来所有十八不共佛法。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而是十八种法。如来以具足故了知胜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妙梵轮。余诸沙门婆罗门悉不能转。所有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无与如来同其法者。云何名为如来十八种法。一者如来三业无诸过失。所谓身无过失故。若智若愚无与如来同法语者何以故。佛世尊者身业清净无诸过失。如来身相端直。诸威仪道进止可观。若向若背若屈若伸都无缺失。被僧伽梨执持应器。而僧伽梨衣离地四指。毗蓝婆风不能吹鼓举足下足行住坐卧威仪如法。于城邑聚落。若入若出下足按地。而不损触千辐轮相。于虚空中。雨众莲华及诸妙香。又复如来足按地时。傍生趣中诸众生类。于七夜中悉得快乐。命终之后得生天界。佛身光明普遍照耀。下至阿鼻地狱。彼诸众生蒙光照触皆获乐受。此名如来身无过失。又复如来语无过失。此语无过失者。若智若愚无与如来同法语者。何以故。舍利子。如来所出语言悉知时故。是如实语。诚谛语。平等语。如说能行语。无众杂语。令诸众生欢喜语。无重复语。善文善义妙庄严语。以一语言音声。随诸众生种种意乐。咸生欢喜语。此名如来语无过失。又复如来心无过失。此心无过失者。若智若愚无与如来同法语者。何以故。舍利子。如来虽常住等引心。而不舍离一切佛事。常所施作心无所观。于一切法。无碍知见而常运转。此名如来心无过失。即以如是心无过失之法。为诸众生亦然宣说。普令断除诸心过失。此等是名如来第一不共佛法。

舍利子。如来心无爱著。所有一切魔及魔众。并余邪异外道。于佛如来伺不得便。何以故。如来若顺若逆若尊重若损害。皆已离故。一切众生若起尊重。心亦不高。若不尊重。心亦不恚。如来诸所作事已作见作。悉无流散不起爱著。亦复不与世间相违。以如来心无爱著故。修无诤行。如来无我无执无取离诸结缚。是故如来无所爱著。以其无故。为诸众生亦然宣说断爱著法。此是如来第二不共佛法。复次舍利子。如来无失念。若有失念即有痴暗以其如来无痴暗故。即于禅定解脱等持等至。悉无障碍。所有一切众生心行动转。普观察已。即为如应宣说法要。由无忘失故。于诸法义乐说辩才。及无碍解皆无忘失。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具无碍智见故。自解了已即为众生。广大宣说过去未来现在无碍智见无忘失法。此是如来第三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常住三摩呬多。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食。食已或复默然。心无所得。如来已得甚深三摩地法及最上波罗蜜多。能观所观悉无障碍。所有一切众生及众生聚中。悉不能观如来之心。唯除如来加持力故。如来常住三摩呬多心已。即为众生。如应宣说三摩地中清净舍法。此是如来第四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无种种想。不于种种想及诸境界而住其心。何以故。如来于刹土中。无种种想。刹土如虚空。无有尽故。于众生中无种种想。众生自性无种种故。于诸佛中无种种想。法界无差别平等智故。于诸法中无种种想。离贪法故。如来于众生中。见具戒者不起敬心。见毁戒者不起慢心。不饶益者现起饶益。无不饶益普饶益故。不调伏者平等调伏。邪定聚者亦不轻慢。如来于一切法中。起平等行。此名如来无种种想。即以此法为诸众生。宣说断除种种之想。此是如来第五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于诸舍法无不决择。何以故。如来于修道者而行舍法。非修道者亦不弃舍。于修心者而行舍法。非修心者亦不弃舍。于修戒者而行舍法。非修戒者亦不弃舍。于修慧者而行舍法。非修慧者亦不弃舍。于智行舍不弃愚痴。舍出世间不弃世间。于圣出离者而行舍法。非圣出离者亦不弃舍。如来转妙梵轮而行舍法。于诸众生亦不舍离大悲之心。如来自所证成平等舍法。不假对治而能随顺。舍利子。又复如来于舍法中无高无下。亦无所住。已得不动离于二法。无出无入。依时而舍不越于时。无动摇无别异无分别无所观。无和合无表示。无实无虚。无诚无妄。亦无领纳。如是如来舍法具足。即以是法为诸众生。广大宣说令舍法圆满。此是如来第六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所欲无减。何名为欲。谓善法欲。复何名无。谓即如来大慈心欲无减。大悲心欲无减。说法欲无减。化度众生欲无减。成熟众生欲无减。伺察欲无减。教示菩萨欲无减。令三宝种不断欲无减。如来所欲所向智为先导。如是等如来所欲。皆为令彼一切众生。圆满无上一切智果。如其所应宣说法要。此是如来第七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精进无减。以其如来精进力故。普为化度一切众生不舍精进。令听法者不生疲倦。如来于听法者亦无所得观其法器。如来随应为说法要。不生疲懈亦无中止。当说法时不念饮食。于其中间不舍众生。如来过度殑伽沙数等诸佛刹。其中若有一众生未化度者。如来身语心业悉无疲倦。三业轻安发起精进。如理勤行令诸众生得圣解脱。是为如来为诸众生大精进力。此是如来第八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于一切处。一切种诸念无减。如来正念悉无忘失。何以故。诸佛如来相续现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所有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诸心。如来悉能任持观察。如来于诸念中。毕竟不复有所忘失。随诸众生一切心行。而悉了知。如来不复思想观视。正念无减。住三聚法了众生根。解入众生一切意乐。观众生行。如来亦无思惟伺察。说法无断。所以者何。随其如来念无减故。念即寂静悉无忘失。即以是法为诸众生广大宣说。此是如来第九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等持无减。所有如来等持之法。即是一切法平等。如其所说诸法平等。何名如来等持无减。谓若真如平等即等持平等。若等持平等即诸如来平等。若入是平等法门。此即说名三摩呬多。若贪际平等。即离贪际平等。若嗔际平等。即离嗔际平等。若痴际平等。即离痴际平等。若有为际平等。即无为际平等。若生死际平等。即涅盘际平等。若入是平等法门。即名如来等持无减。何以故。由等持无减故即毕竟无减。又复如来等持之法。非眼相应。非耳鼻舌身意相应如来于其诸根无所缺坏。不依止地界。亦不依止水火风界。不依止欲界色界无色界。不依止此界他界。以无依止故即无所减。是为毕竟无减。以其如来等持无减故。即以此法为诸众生广大宣说。普令众生获得如来等持法门。此是如来第十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慧无减。如来胜慧云何能知。谓一切法不随他信智。无众生寿者补特伽罗于法有所得智。无尽无碍解善巧之智。分别句义智。于一句中入百千劫加持宣说智。随诸所问各各宣说断疑惑智。于一切处无障碍智。建立三乘善宣说智。八万四千心行悉了知智。八万四千法蕴随应说智。如是如来最上胜慧。无边无际说不能尽。如其如来胜慧无减。即为众生广大宣说慧无尽法。此是如来第十一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解脱无减。何名如来解脱无减。所谓随应悉令解脱。诸声闻众闻声解脱。诸缘觉众。觉悟缘生而得解脱诸佛世尊离诸障碍二取解脱。此说解脱者。先际诸佛已往。后际诸佛未至。现在诸佛不住。由是眼色二取解脱。耳声鼻香舌味身触二取解脱。无取无著无依止解脱。心自性明亮故。智亦复然。此说名为一心相中相应胜慧如来由是。现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如其所证即以此法。为诸众生广大宣说。此是如来第十二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一切身业智为先导。随智所行。以其如来身业具足故。一切众生见佛身者悉得调伏。闻佛说法者悉得调伏。观佛默然者悉得调伏。睹佛受食者悉得调伏。见佛威仪者悉得调伏。瞻佛众相者悉得调伏。观佛妙好者悉得调伏。瞻佛不可见顶相及放光者。悉得调伏。见佛举足下足于城邑聚落若入若出者。悉得调伏。诸佛如来于四威仪道中。而无不为众生作调伏事。此名如来身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此是如来第十三不共佛法。复次舍利子。如来一切语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何以故。诸佛世尊不说虚假之法。说无断法。善乐说法。如来诸有语言。未知者令知。无高无下无纡烦语。无屈曲语。无粗涩语。无恶戾语。无巇险语。善柔软语。无衰朽语。无轻动语。无娆恼语。无迅速语。无迟缓语。善分明语。善演说语。善了知语。妙说相妙音声。无破缺无过失。极甘美广大殊妙。无尘离尘。无垢无暗。显焕无碍。和合明亮。神通无劣。音响不破。能生妙乐。身得欢喜。心极信顺。息除贪爱。息除嗔恚。息除愚痴。降伏恶魔。制诸罪业。息邪异语。止不了语。如击鼓音声。如迦陵频伽声。如帝释声。如梵王声。如海潮声。如云雷声。如地振声。如雁王声。如孔雀王游戏声。如拘枳罗声。如命命鸟声。如鹿王声。如箜篌声。分明解了声。悦意乐闻声。甚深清亮无喑哑声。生妙乐声。生善根声。文句不断声。文句乐说声。义句和合声。法句和合声。知时声。顺时声。不越时声。知自他根善演说声。布施庄严声。持戒清净声。忍辱柔和声。精进勇悍声。禅定妙乐声。智慧毕竟声。大慈和合声。大悲无倦声。大喜明亮声。大舍究竟声。建立三乘声。令三宝种不断声。安立三聚分位声。三解脱门清净声。观四谛声。观察智声。不毁智者声。诸圣称赞声。随知虚空无量声。诸相具足声。舍利子。此如是等。是名如来一切语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此是如来第十四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意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何以故。如来心法而不可说。如来意法识法。不可以智慧辩才而能测度。如来智慧随知一切众生心。随入一切众生意。通达一切众生智。诸法决定。诸等持法亦无他信。超越所缘离诸缘生。息除三友及诸恶趣。越诸魔法诸魔异。解脱诸谄幻法而悉远离。舍我我所。去除无明痴暗覆蔽。修八正道离诸疑惑。与虚空等。法界平等而无差别。舍利子。如是等法。是为如来所有意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此是如来第十五不共佛法。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弟十五

猜你喜欢
  第五十五卷·佚名
  卷六·佚名
  卷第六十二·佚名
  第七卷·佚名
  佛学院置院舍记·太虚
  序·佚名
  兜率龟镜集卷下·弘赞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二·智俨
  阿弥陀经疏·窥基
  附录·大珠慧海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本)·窥基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佚名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四·行秀
  菩萨璎珞经卷第一·佚名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序·楚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海叟集巻三·袁凯

    明 袁凯 撰五言律送孔提举航海归曲阜宣尼老孙子白晳更长身家世谁防念干戈独爱贫未闻兴礼乐还似泣麒麟今日乗桴去鱼龙莫恼人送李髙士归荆州南京髙宴罢西土遂言归江路犹残雨荆门正落晖蓬生仲蔚宅秋入老莱衣明日思君处

  • 卷四十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十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王炎双溪诗钞王炎字晦叔新安婺源人所居武水之曲双溪合流因以为号矣登乾道进士始令临湘受学於南轩先生入中都官博士庆元四年为实录简讨?转着作佐郎出守湖州年八十余着

  • 卷二百八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八十二槐类七言古孔林瑞槐歌       【元】纳 延阙里隂隂槐树古百尺长柯挟风雨宻叶盘空拥翠云深根贯石流琼乳苍皮皴蚀纹异常天成篆籕分毫芒防丝萦错科斗乱云气飞动龙鸾翔

  • 卷十一·陈衍

    ●元诗纪事卷十一侯官陈衍辑虞集王克敬谢文质海牙范玉壶小云石海涯王士熙柳贯◆虞集集字伯生,蜀郡人,宋丞相允文五世孙。父汲侨寓临川之崇仁。大德初,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谥文

  • 卷五·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五 【起甲申宋仁宗庆历四年尽癸卯宋仁宗嘉佑八年】凡二十年 【甲申】四年春正月帝复御经筵 【自元昊反罢进讲崇政殿说

  • 卷之八十二·佚名

    洪武六年五月壬寅朔○以北平之博野高阳定兴新城四县隶保定府○礼部尚书牛谅奏定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诸神祈报告祭神位春秋祈报凡一十五坛中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凡五坛东西各五坛东则四渎京畿山川春秋二

  • 卷之四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辽兴·吴廷燮

    辽兴军节度使平滦营等州观察使统平滦营等三州干亨元年 韩德让 耶律隆运传代父守南京宋兵侵燕围城隆运守御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以功拜辽兴军节度使二年 韩德让三年 韩德让 本纪十二月以辽兴军

  • 一○四○ 军机大臣奏遵查《契丹国志》办竣情形并将正本呈览片·佚名

    一○四○ 军机大臣奏遵查《契丹国志》办竣情形并将正本呈览片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日遵查《契丹国志》于四十六年奉旨改纂,四十八年二月办竣进呈。谨将四库馆写出正本呈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呈凤邑主曹怀朴核改议撤捐给精兵银两禀请臬道宪周芸皋大人稿·丁曰健

    曹公名谨,字怀朴,河南解元。时因幕友蔡姓自漳之台,任凤书禀,颇笃交情,常有来往赠答。旋值此举急遽,忝承清问下及,爰敢不揣冒昧涂鸦,缮呈曹公斧削禀请,以抒愤世嫉俗深衷,聊亦少补于各厅、县之万一耳!台湾府凤山县知

  • 马文升传·张廷玉

    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1451),考中进士,授御史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业绩显著。返回京师负责各道的奏章。母丧期满后越级升为福建按察使。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后因父丧返乡。满四之乱

  •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邹韬奋

    从上次所谈的情形,已可看出《生活》周刊的创办并没有什么大宗的开办费。寥若晨星的职员三个,徐先生月薪二十几块钱,孙先生月薪几块钱,我算是主持全部的事业,月薪最多的了,每月拿六十块钱。我还记得当时在辣斐德路一个小小的

  • 从满清十从十不从谈起·齐如山

    前几天,有几位朋友来谈天。他们问我:“从前听见说,在清朝进关的时候,汉人对他,有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说这件事情,我没有详细考究过,我所知道的,都是听来的,及看来的,所以不能十分详尽。据我所

  • 二十二年·佚名

    (戊午)二十二年清嘉慶三年春正月1月1日○丙寅朔,下綸音于八道四都曰:「豐年爲上瑞,瑞必有徵驗,人之恒言,必曰:『來年大有之驗,徵於臘前三白。』顧今立冬抵臘,七十有日,得卄七番大雪,三之倍,而又倍,積爲九而倍三,豐之瑞,瑞之徵,豈待大人

  • 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考·张以宁

    春秋圣人尊王之经也元年春王正月开宗明义之第一也解此者自三传以至后儒其説充栋或致操戈无容置议然识圣人之深意者有防乎王道熄而作春秋春秋鲁之旧史也自隠公始则不得不书隠公元年而即继之曰春王正月前史所无有也盖言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

  • 马丁·伊登·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小说展现了一个信奉尼采“超人”哲学的个人主义者奋斗的一生。水手马丁偶然结识资产阶级女子罗丝,崇仰她所属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他脱离海上生涯,把“

  • 滇略·谢肇淛

    云南地方志。明谢肇淛撰。十卷。肇淛字在杭,长乐(今属福建)人。万历进士,官工部郎中、云南右参政。著有《北河纪略》、 《长溪琐语》等书。谢氏官滇时,以万历《云南通志》为主,广搜史志文献,删繁剪陋,增以新事,纂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