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侵陈(1)

——师出必须有名目

【原文】

吴侵陈(2)。斩祀杀厉(3)。师还,出竟(4),陈太宰嚭使于师(5)。夫差谓行人仪曰(6):“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7):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8)。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与曰:“反尔地(9),归尔之,则谓之何?”曰:“君王讨敝邑之罪(10),又在矜而赦之(11),师与,有无名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檀弓》下。②吴:春秋时诸侯国名,姬姓。陈:春秋时诸侯国名,妫(gui)姓。③斩祀:破坏祭神地场所。杀厉:杀害患疫病地人。④竟:同“境”。(5)太宰:古代官名。嚭嚭(pi):人名。(6)行人:官名,负责朝勤聘问。仪:人名。(7)盍(he):何不。(8)二毛:鬓发班白的人。(9)反:同“归”,归还。(10)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11)矜:怜悯。

【译文】

吴国侵伐陈国,破坏了祭祀的场所,杀害了患疫病的人。后来吴军返回,离开陈国边境。陈国的太宰嚭出使吴军。吴王夫差对行人仪说道:“这个人能说会道,我们何不试着问他一下:出师讨伐一定要有个名目,如果人们问起我们的军队来,该怎样称呼呢?”太宰嚭回答道:“古人侵伐他国时,不破坏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俘获鬓发斑白的人。现在贵国军队不是杀了病人吗?不是可以称为杀害病人的军队吗?”夫差说:“要是归还你们土地,归还你们被俘的子女,又该怎样称呼我们的军队呢?”太宰嚭回答说:“君王讨伐我国的罪过,却又怜悯并赦免我们,这样的军队,还能没有好的名目吗?”

【读解】

春秋不仅多义士,也多辩士。太宰嚭一番巧辩,说得吴王夫差一阵尴尬,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同时,我们注意到古人打仗极其重视规则:师出必须有名,否则,即使打了胜仗,也不会让人心服;攻城掠地,烧杀抢夺,擒获俘虏等等,都得有一个说法,否则,会被称做“不义之师”。因此,出征之前要誓师,誓词的主要内容便是罗列各种名目和说法,也就是找理由和借口,以便说服参战的人相信征伐是合乎礼仪和正义的举动。

这倒有点像外国人的决斗,堂堂正正挑明理由,正大光明地按规则进行,甚至还找人当裁判,在公平的前提下决出胜负。

不过,任何战争,不管找出多么堂皇的理由,,总该有些界线是不能超越的,诸如杀害伤病者、俘虏和平民百姓,抢劫财物,抓老弱病残作人质等等,这类不人道的举动,是任何堂皇的名目理由都无法抵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仗也应当是一种公平的、按一定规则进行的竞争。名目重要,规则同样也重要。

猜你喜欢
  夏书·胤征·佚名
  月令·戴圣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九·晏婴
  克己第五卷·朱熹
  论语纂笺卷七·詹道传
  孝经集传卷四·黄道周
  卷四十四·陈经
  卷十五·沈廷芳
  卷十四·杨复
  卷二十一·王昭禹
  周书·君陈·佚名
  卷之三十九·邵经邦
  僖公·僖公十年·左丘明
  阿夷决疑品第六·马鸣
  思惟品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巢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曹州冤句 (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出 生于盐商家庭,能诗 文 ,精武艺 。曾应进士试 ,不第。唐僖宗乾符二年 (875)参加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王牺牲后,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广

  • 世宗纪六·薛居正

    显德六年春正月丁未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壬子,高丽国王王昭遣使贡方物。己卯,以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申文炳为左散骑常侍。辛酉,女真国遣使贡献。壬戌,青州奏,节度使、陈王安审琦为部曲所杀。乙丑,赐诸将射于内鞠场。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脱脱

        徽宗三   二年春正月甲子,制:上书邪等人并不除监司。   二月戊子朔,蔡京复太师致仕,赐第京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三月戊午朔,定国公栱薨。己巳,御集英殿策进士。己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

  • 大事记解题卷十·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汉孝文皇帝元年冬十月庚戌徙立故琅邪王泽为燕王解题曰泽少帝时为齐王所诈失国自归长安故史记本纪书故琅邪王汉书削故字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解题曰曲礼曰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践履也阼东阶

  • 陈清端公续传·丁宗洛

    (嘉庆九年原稿)余尝读公抚闽谢恩札子,详纪陛见时天语谆谆,直如父子、师弟间;未始不叹君臣相得之隆,自古犹难也,休哉!圣祖之任贤弗贰若此,而公之高风介节有以上孚宸衷、下慰舆情者,敻乎尚矣。生平节烈见于史传者,盖详诗文三卷,亦已

  • 蒋丹林师二札·丁宗洛

    岁底惠书,当泐数行谢;谅已早登记室。迩惟岁钥更新,想年兄政与日崇、福随春洽为颂!前云「陈清端公年谱」须觅「湖南通志」方能竣事,兹从「湖广通志」内抄出「名宦传」一条寄阅,可不查「湖南志」矣。闻阖下在东颇以培养士风为

  • 第四○八清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一·佚名

    大甲街总理、庄正名单谨将选举大甲街总理、庄正姓名列单□电大甲街总理杜以忠白达此二名,请给谕戳发领。各庄庄正外水尾庄正李雁内水尾庄正李岱顶山脚庄正赖国香下山脚庄正林发成顶店庄正林涌山日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纪昀

    列传唐 【二十二】○唐二十二郝处俊【象贤】 狄仁杰【光嗣兼謩】 朱敬则【仁轨】郝处俊 【郝象贤】狄仁杰朱敬则△郝处俊 【郝象贤】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父相贵与妇翁许绍据峡州归国拜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处俊十岁而孤

  • 邵亢传·脱脱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从小聪敏勤奋过人,十岁时就每天读书五千字。诗作风格豪放,乡村先生们见了都很惊奇他的不凡。两次在开封应试,应当算第一名,由于所写的赋没有押准韵,没有录取。范仲淹很推崇他的出众才华。当时没有功名而

  • 周书·君陈·佚名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

  • 读朱随笔卷四·陆陇其

    监察御史陆陇其撰朱子大全集卷五十八答张仁叔曰霍光临大节亦大有亏欠处愚按霍光大节欠处莫甚于许后之事亦自其平日家庭间不能正身化家以致妻子骄溢酿成大祸故欲大节之无亏必自谨小慎微始答徐子融曰有性无性之说殊不可

  • 卷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八陈风一之十二陈国名在禹贡豫州之域帝舜之后阏父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于陈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赋也汤与荡同宛丘地名洵信也望人所瞻

  • 如来道品第二十二·佚名

    佛复告族姓子。是为如来所行道业。如来以此所行道业。开化众生。以无言辞而演文字。难当难成。又族姓子。如来至诚。无有羁学能禁制者,其业无量不可思议。诸天龙神及世间人。无能计会称载所知。初无所言而文字现。难是

  • 卷第十·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十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四禅处第三十三四禅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问曰。四禅有何性。答曰。五阴是性。此是禅性已种相身所有自然。说性已当说行。何以故说禅。禅有何义。为弃结故禅耶

  • 苏悉地羯啰经卷下·佚名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分别悉地时分品第三十三  复次我今解释如说吉祥成就时节。行者知已寻求悉地。其时节者。八月腊月正月二月及四月。此等五月白十五日。应作上成就。其四月时。必有雨难。于二月

  • 聊斋志异·蒲松龄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生于书香世家, 自幼清贫颖异,文名籍籍,但屡试不第。除三十一岁时一度为宝

  • 古今词论·王又华

    词话。一卷。清王又华编。王又华(生卒年不详),字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古今词论》编于康熙年间,汇集宋至清初二十六家论词之语。其中较著名的词论家有杨缵(守斋)、张炎(玉田)、王世贞(元美)、杨慎(升庵)、张(世

  • 管子传·梁启超

    梁启超著。成书于宣统元年三月(1909),收录于《饮冰室合集》第7册。全书共分13章,近6万字。序论、时代背景、管仲简历,共5章,约7500字。其余8章论述其政治、经济、政务、军事、教育等思想、政策、活动。全书的重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