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七十九

  顺治十年。癸巳。十一月。癸巳朔。

  ○甲午。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三皇庙。

  ○乙未。上朝皇太后于慈宁宫还。御太和殿诸王群臣行庆贺礼是日公主诸王福金以下、一品命妇以上。俱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

  ○丙申。川陕总督孟乔芳引疾乞休。温上□日慰留之。

  ○设辽阳府附郭辽阳县。改海州为海城县。

  ○升江南按察使谢道、为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陕西督粮道副使董应徵、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冀宁道。陕西巩昌府知府员尽忠、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驿传道。户部郎中加太仆寺少卿刘余王□慧、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通密道。

  ○丁酉遣内大臣公额尔克戴青、致祭定远大将军和硕敬谨亲王尼堪。

  ○予故故等阿达哈哈番钟托赖、祭一次。

  ○户部奏言、皇太后颁发赈济银两。除给散八旗被灾兵丁、以及闲散人等外、余银二万两。请即分赈京城穷困汉兵民。报可

  ○戊戌。三法司议覆、经略洪承畴参奏拜他喇布勒哈番张任先、随营犯令。酗酒淫掠。请以军法从事。张任先、应即于军前正法。从之。

  ○敕谕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朕惟闽海奥区。兵戎重寄。宜资勋胄。以靖封疆。尔郑成功、乃我朝世袭同安侯郑芝龙之子。曩者大军下闽。芝龙首倡来归。虽经叙录。未称厥功。缘睿王疑心轻听。不计周全恩养。以致尔疑惧淹留。迹寄海中。情甘化外。朕念父子天伦。慈孝天性。父媒为功臣。子岂愿为讐敌。但道阻且修。尔心无由上达。前者李德等。持尔家书至。朕令细询口语。悉尔至情。朕恻然念之。推心置腹。何分新旧。即使海隅底定。防镇亦必需才。与其另择他人岂如任用尔等。爰加封爵。畀以事权。聿同开国之功。特锡承家之庆。兹封尔为海澄公。给靖海将军敕印。照例食俸。因尔部弁兵房地、原在泉漳惠潮四府。即命住此四府地方。止将四府水陆寨游营兵饷。拨给尔部弁兵。不足、不另补。正额钱粮。仍行解部。其管民文官。俱听部选。尔原辖武官。听尔酌量委用。姓名官衔开册送部。即将归顺弁兵数目。详开奏闻。海上诸寇。尔其相机防巢□刀。洋船往来。加谨稽察、防范奸宄。收取洋船课税、仍交布政使司解京。地方官评民事、词讼钱粮等项。俱系有司职掌。自有督抚管理。尔不得干预。尔膺此宠嘉。受兹信任。务殚心竭力、以图报称。海滨宁谧。惟尔之功。如果建有殊勋。仍加懋赏。山河带砺。垂于永久。忠孝克全。身名俱泰。岂不休哉。尔其钦承之。毋替朕命。

  ○又敕谕曰。朕临御天下。思与百姓休息。底于太平。有负固不服者、则兵之。其有输诚国家、矢忠宣力者、爵赏曷有靳焉。尔父郑芝龙、首先投顺。忠诚可嘉。特畀侯爵。世世延赏。复封尔为海澄公。洎尔叔等一门尽被恩荣。朕岂惮于用兵如此哉。但以为力服明威。何如布恩示信。尔不即祗承敕印。仍遣李德等来。尔父持尔书入告。朕览书内有君择臣、臣亦择君之语。尔来投诚。正是择君。朕破格委任。正是择臣。君臣一心。至诚相待。何有不信之处。又云尔父为贝勒所绐。屈抑数年。尔父在睿王时。果有猜疑看守之事。朕亲政以来。优厚大臣加升尔父官爵。同国家勋旧诸臣恩礼罔间。想尔亦悉知之。又云、一攻一议。二三其令。因固山额真奉命在先。刘清泰、招抚在后及尔差人一到。即令彻兵。何尝失信。又云、畀以三省海寇责令管理防巢□刀。并非沿海地方。前敕甚明。岂可援以为请。又云三府屯兵并辖三省沿海地方。原敕止有泉州等处。并未有三府之说此传言之误。尔言一府未足屯兵。未为不是。故益以三府。又云、岛上诸绅。籍没已尽。道府县。视为奇货。或亦有之。诸人果非叛逆。有司何得执问。但既系叛逆、穷究党与、亦未为过。又云为五等上爵。充总兵官、尚在提督之下。似为有理。故命尔挂靖海将军印。又云、用人莫疑。疑人莫用。朕因不疑。故授尔以封爵。委以海上之事。如有所疑。岂肯加封委任。又云、父亲致力于内。儿尽力于外。付托得人。地方安静。此言殊为合理。朕再三宣谕。不欲加兵。为地方频年兵火之苦。暨尔父子间隔之情。尔即多所词说。皆所不计。复念尔兵卒众多。一府难以安插。钱粮委难支给。仍益以漳州、潮州、惠州三府。并泉州四府驻劄。即将四府水陆寨游营兵饷。拨给尔部下弁兵。不足不另补。正课钱粮。仍行解部。管民文官。俱听部选尔原辖武官。听尔遴选委用。仍将姓名职衔具题。造册送部。开洋船只。尔得稽察。收纳课税。送布政使司解部。朕待尔推心置腹毫无猜疑。尔受兹敕印。速宜安插兵丁。防巢□刀海贼。所辖将士。严行约束。勿使侵扰百姓。上以报朕委任之意。下以全尔等归命之忠尔能积功累劳。仍有懋官懋赏。主臣相得。垂诸史册。岂不休哉。尔其钦承之。

  ○辛丑。升国子监司业阿喇纳、为蒙古祭酒

  ○以镶白旗满洲闲散章京卜兰代、一等护卫吴旦、正蓝旗蒙古一等护卫博托和、正红旗满洲阿达哈哈番布叶穆俱为护军参领。以正红旗蒙古二等阿达哈哈番巴雅思护朗、正蓝旗蒙古理事官索诺木、正黄旗满洲雅穆哈纳巴图鲁、俱为甲喇章京。

  ○癸卯。江西巡抚蔡士英疏报、南昌等府三十九州县共垦荒地一万九千八十余顷章下户部

  ○乙巳。以镶蓝旗满洲二等护卫喀代、正蓝旗满洲三等护卫噶尔玛为护军参领正红旗汉军阿达哈哈番汪成功拜他喇布勒哈番杨茂春正白旗蒙古理事官达赖为甲喇章京

  ○降河南巡按王亮教二级调外用。以徇庇学臣黄日祚及违例收用旧承差故也

  ○以胶州总兵海时行叛。降山东巡抚夏玉一级照旧管事

  ○吏部议奏新推道臣房之骐、历任山东。置买田宅。既经山东荐举。复用北直保结。铨选之日。不声说回避。应革职。得上

  □日、房之骐情弊。尔部原知。如何屡驳、方行指出。倐升倐革。是何议法。堂司官俱着。回奏

  ○丁未。铸给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固山额真、虎钮银印。

  ○戊申。升内翰林国史院侍读学士亢得时、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等处提督军务、兼理河道。

  ○偏沅巡抚金廷献、以病解任

  ○吏部议奏、浙江左布政使张儒秀、前任山西按察使。以大计革职今各款讯虚。应给还原职但为浙藩时失察衙役犯赃是实仍应降一级调用。从之。

  ○河道总督杨方兴疏言、黄河旧绕。邳城。因患其淹灌。始徙于羊山之南。不意土中伏有虎山复激水北流。今董家堂堤岸冲决。势难捍御。议于虎山象山以南。改挑新河。四千一百七十余丈。旧河筑坝截流。使水尽归新河以利运道。章下部议。

  ○己酉。以镶蓝旗满洲理事官翁爱、为甲喇章京。

  ○吏部以房之骐一案、引罪回奏。听候处分。得上□日、议政王贝勒大臣、详确议处。

  ○川陕总督孟乔芳疏报、西宁孙家寨犭□回民、勾连海夷、据寨作叛。副将狄应魁等、率兵击之。生擒逆党祁敖、牙固子

  等、扫其巢穴。下所司叙恤。

  ○庚戌。先是兵部尚书固山额真噶达浑等奏言、前在盛京时。凡遇有警急、则鸣鼓以集众。及至燕京。因京城辽阔。设炮于煤山以为信。后复停止。今虽太平无事。但恐一旦警急。无凭集众。奏入、命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至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遵上□日议、白塔山、及九门、应各设炮五座。遇有警急。白塔鸣炮。则九门俱应之。各旗闻炮声。皆披甲。御前内大臣侍卫等。入直者、仍留直所。不应入直者、左翼于紫禁城东华门、右翼于西华门外聚集。包衣牛录章京。各率马步甲兵、于紫禁城北门外聚集。护军统领、护军参领、各率护军前锋马步甲兵。两黄旗于皇城北门、两白旗于东门、两红旗于西门、两蓝旗于前金水桥聚集。其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率骁骑马步弁兵、于各旗适中之地聚集。固山额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亲赴午门听令。如固山额真无人。则梅勒章京。梅勒章京无人。则甲喇章京。护军统领无人。则护军参领。前锋统领无人。则前锋参领或前锋侍卫。前来候上□日。步兵副尉、各率章京步兵、环立城上议政和硕亲王以下。固山贝子以上。各留随侍于本旗护军聚集之处。和硕亲王领十五人。多罗郡王领十人。多罗贝勒领八人。固山贝子领六人。各聚集午门外。不预议政王以下、公以上。各率随侍、屯于本旗护军聚集之处。未上朝王以下、公以上。各在家。遣护卫一员、赴午门探信。其聚集之时。自亲王以下、公以上。各令直门章京护军、留于各门听调即至。包衣牛录甲兵、各聚集于本主之门。其白塔鸣炮、或奉上谕遣人。或部中遣人。持有金牌至、则举炮。金牌、书鸣炮字样。藏于禁中。如有急、不及报闻。则各于有急之处举炮。闻炮声、则各炮台俱举炮。其守白塔炮台。用汉军两翼。每翼章京各二人。拨什库各二人。每旗甲兵二人。各城门炮。原有章京披甲兵。应量拨举炮人。奏入、从之。

  ○辛亥。户部议覆、科臣季开生请立限报灾疏言、夏灾限六月终。秋灾限九月终。先将被灾情形驰奏。随于一月之内。查核轻重分数、题请蠲豁。其逾限一月内者。巡抚及道府州县。各罚俸。逾限一月外者。各降一级。如迟缓已甚者革职。永着为例。报可。

  ○壬子。以甲喇章京巴雅思护朗、为兵部理事官。

  ○升吏科给事中许作梅、为工科右给事中。

  ○刑部理事官舒书、于籍治刚林家产时、收刚林女在家。欲配伊从弟为妻。事闻革职。

  ○乙卯。议政王、贝勒、大臣等议奏、房之骐、铨补山东驿传道一案。以吏部尚书朱玛喇等、初谬执之骐为北直籍贯。有上

  □日察议。仍巧言支饰。以不回避之罪。归之之骐。至屡上□日诘问。方行认罪。并出结少卿郝杰监丞潘士章等、分别降革罚俸。奏上。得上□日、朱玛喇赎身革尚书任。屯泰甯古里、铿特、科尔坤、希特讷、崔世禄、杭爱、杨雀祥、钟有鸣、苗澄宜图、金光祖、俱赎身、留任。木成格、罚俸六个月。金之俊、罚俸一年、调用。孟明辅、吕宫、马光裕、各罚俸一年。宋学洙、先后巧辩。革职。永不叙用。房之骐、革职。永不叙用。郝杰、潘士章、各罚俸六个月。

  ○以内翰林弘文院学士苏纳海、为吏部侍郎。

  ○升镶白旗满洲护军参领图世海、为本旗护军统领。

  ○丙辰。谕吏部总督管辖数省。巡抚专任一方。得其人、则事治民安。非其人、则丛奸滋弊。民受其害如不行考核。贤否无辨。何以示劝惩。着以顺治十一年正月起尔部会同都察院、矢公矢慎。将各地方总督巡抚。严加考核。分别确议具奏。不许通贿行私。朦蔽徇纵。向来推用督抚。但止举侍郎布按。嗣后遇有督

  抚员缺。不拘品级务从公会推择其品行才猷素着者。将政迹事实。详注会推本内。毋得听受钻营。滥举匪人。朕以澄清吏治。责之督抚。考核督抚。责之部院。如推举不公。着都察院科道官指实纠参。

  ○又谕吏部、朕图治方殷。用贤为急。原任户部尚书党崇雅、清勤素着。前虽告老归里。才品实堪委任。兹特起用。着谕到之日。即速赴京朝见不得引年托辞。尔部即行传谕。

  ○又谕吏部、吏部居六部之首。人才用舍。治乱攸关。今尚书员缺。宜慎加选用。朕观弘文院大学士刘正宗、清正耿介。堪充此任。特升一级、加太子太保、管吏部尚书。尔部即行传知。

  ○夺刑部侍郎伊尔都齐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内大臣公额尔克戴青俄齐尔、护军统领希尔艮、各一拖沙喇哈番。仍解伊尔都齐侍郎任。以其审敦达礼讼冤一案。遗漏口供。致其误罹于罪故也。

  ○户部奏言、江南各府属旱灾。除有漕粮州县。已经改折。其无漕粮州县卫所。被灾八分以上者。免十分之三。七分以下者。免十之二。四分、免十之一。从之。

  ○丁巳。予福建殉难建安县知县李云华、祭一次。

  ○戊午。午刻、日生半晕。左右有珥。东北方生背气。

  ○工部议覆、御史高尔位疏言籍没官屋。每城拨八间增置栖流所。以处饥民。报可。

  ○三等阿达哈哈番唐钰坐强役民人。及祠宇踰制。革职。

  ○浙闽总督刘清泰、江西巡抚蔡士英、浙江巡抚萧起元、各疏报江浙会巢□刀将领陈升等自均潭进攻九仙山贼寨。逆首杨文中炮死。贼弟杨富贼将刘理顺等。势穷乞降余党悉平。下所司叙恤。

  ○己未。户部议江西省五十四州县旱灾。应照江南例。酌免无漕粮州县钱粮。从之。

  ○庚申。经略五省大学士洪承畴疏言、楚省寇乱多年。人知逆贼孙可望等抗拒于湖南。而不知郝摇旗、一只虎等肆害于湖北。今湖南分驻重兵、足备防巢□刀。而各郡窎远不免首尾难顾之忧。其荆州贼孽。傥或由澧州而犯常德。或截岳州以犯湘潭。则我军腹背受敌臣与督臣议。臣宜往来长沙、四应调度督臣移驻荆州。提督标下官兵、宜赴荆州郧襄间听调。仍俟另拨各营官兵、增武昌城守。以壮声援。又疏言、顷者桂林虽云恢复其实附郭止临桂一县。外郡止灵川、兴安、全州、三州县而已。逆贼李定国、距省仅二百里。耽耽思逞。满洲援巢□刀官兵。岂能久留。将来恢复州县。何以分守。兵至、则贼退。兵去则贼复合。彼逸我劳。甚犯兵家之忌又若孙逆探我兵出援。因以靖沅贼兵。截粤西险道。则我首尾难顾。反置孤军于徼外。种种危形。显然易见。目前已严促所调官兵速往协同战守。俟臣亲历衡永。再商机宜以闻俱下所司速议。

  ○直隶山东河南总督马光辉、以病乞休温上□日留之

  ○辛酉。升正黄旗护军参领绰宜尔、为本旗蒙古梅勒章京

  ○予故阿思哈尼哈番固山额真品级吴赖祭一次。

  十二月。壬戌朔。

  ○癸亥。谕吏部朝廷设立言官。原为矢忠进谏纠弹不法。近来言官未见有建白切当及纠参显要者。皆因惧被论之人、反唇仇讦。遂尔缄口。自今以后。凡被论者、如有辩处。止许就所参事款。据实剖白。不许反唇仇讦。有乖法纪言官亦不得挟私诬捏。自取咎戾其参奏公私当否或见任或升任考察京官之时。该部院分别核奏、以为劝惩尔部即行严饬。

  ○又谕吏部、原任户部尚书谢启光、前虽革职回籍朕闻其干练有才。且使功不如使过。特予起用。以观自新。谕到、着作速赴京

  ○黑龙江鄂尔多科等贡貂皮。宴赉如例

  ○乙丑。以拜他喇布勒哈番巴当世、为户部理事官。

  ○以镶蓝旗蒙古理事官哲克舒尔、阿达哈哈番满济、为甲喇章京。

  ○补服阕内翰林弘文院编修朱之锡、原官。

  ○河南开归总兵官高第、陕西临巩总兵官鲁宗孔、俱引疾乞休。允之。

  ○丙寅。以固山额真陈泰、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固山额真蓝拜济席哈、护军统领苏克萨哈等统领官属兵丁镇守湖南。赐之敕曰。逆贼孙可望等。煽乱湖南。蹂躏地方兹特命尔陈泰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同蓝拜济席哈苏克萨哈等统率大军。镇守湖南。尔等公同经略辅臣洪承畴、悉心商确。择湖南湖北扼要之处驻劄。其用兵机宜、悉同经略议行。傥贼兵来犯须协力多出方略随机巢□刀除。凡有举动可与固山额真护军统领、梅勒章京等商酌勿违众自用。勿恃强忽敌。须侦谍谨密。勿致疎虞。贼有抗拒不服。即为殄灭其先为贼迫从。后闻大军至、来降者。悉宥前罪。若有縳斩贼渠来降者。分别升赏。务期绥辑民生。钤束士卒。归顺良民。不得侵扰。以副朕定乱救民之意。从征将士。有功者、察记汇奏。小事即行发落。骁骑校护军校以下、除死罪外一切大小罪过、公议处分。尔等膺此重任。当益加勤励。钦哉。上又念比□山戊不□不登。刍糗缺乏。从征将士。马多羸瘦。若令自为饲养。恐难赡给。分别量支银两。骑兵。无马者。每牛录发马十匹。复谕统兵固山额真、护军统领、梅勒章京等曰。前军失机。俟到日议处。我朝用兵。从无此失。尔等遇有军机。会同各营将领。商酌而行。悉心无隐。盖师行原有一定纪律。大小将佐。果为国尽力。岂致挫衄。尚其勉之。慎勿藐视主帅。更须抚励士卒。果能爱众而得其心。安有遇敌而不争先效命者乎。

  ○丁卯。以吏部右侍郎兼内翰林秘书院学士吕宫、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

  ○补原任巡抚宣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冯圣兆、仍以原衔巡抚偏沅、提督军务。

  ○以阿达哈哈番博博尔代、为议政大臣。梅勒章京阿思哈、为刑部侍郎。

  ○戊辰。赠广西殉难府江道周永绪、右江道金汉蕙、为光禄寺卿。平乐府知府尹明廷、为太仆寺卿。平乐县知县涂起鹏、富川县知县华钟、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各荫一子入监读书。

  ○升主事喀代、为礼部理事官。

  ○己巳。赠殉难四川安绵道参议梁一训、为光禄寺卿。荫一子入监读书。

  ○庚午。谕平西王吴三桂曰。朕惟折冲御侮。社稷良臣。报德崇功。国家盛典。尔平西王吴三桂、英才自命。雄略群推。早识天心。先归王室。子居甥馆。亲联带砺之间。身受藩封宠列公孤之右。曩入关破寇。从定中原。暨衔命抚秦。共平西陕。盖忠勤之备至。亦威惠之交孚。继以巴蜀跳梁。特命陈师致讨。成都。诸邑。悉隶版图。保郡余氛。旋成殄灭。厥功懋矣。朕甚嘉焉。聿彰图阁之猷。爰申诏禄之典。兹将功次、续入册内。又于藩俸六千两外、加俸一千两。以报勤劳。呜呼。元老壮猷。忠尚资于颇牧。戚臣宣力。谊更笃于腹心。王其巩固封疆。殚抒筹策。绩益宏于戡定。盟永重于河山。尚克祗承。无斁朕命。

  ○补原任吏科给事中林起龙、原官。

  ○辛未。上幸南苑。

  ○甲戌。升内翰林秘书院侍读杨熙为内翰林国史院侍读学士。工部启心郎孙代为内翰林弘文院侍读学士

  ○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疏言、凡八旗世胄之臣在各衙门供职者。偶有过失。止应革其衙门职衔。在旗下犯事者止应革其旗下职掌。近或因衙门小过、并革其世职是以微瑕而累全瑜。似属可惜。请今后凡阵前疎虞者议革世职。其他一生□月。止就职掌处分庶赏罚克当。下部确议。

  ○免浙江金华府属八县九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戊寅。顺天府进春。

  ○升刑部理事官侯袭爵、为都督佥事、充镇守广东肇庆总兵官。甘肃副将齐升、为署都督佥事、充镇守陕西临巩总兵官。平阳副将范承宗、为署都督佥事充镇守河南开归总兵官。

  ○升工部启心郎石图、为内翰林弘文院学士礼部启心郎禅代为内翰林秘书院学士。

  ○癸未。致仕少师户部尚书党崇雅疏言臣蒙圣谕。召臣赴京。特恩起用。谊不敢辞。但臣母八旬。奄奄卧病。臣年七十。老态备见。傥复任臣以官。必至溺职。乞收回成命。臣母与臣共戴皇仁矣。得上□日、卿回籍逾□山戊不□。清操懿行。实企朕怀。今览所奏。以亲病不忍远离。且言衰老、步履艰难。情词恳切。但朕求贤图治。惓念老成。年虽七十。犹堪任事。宜勉遵前谕速着来京。君亲兼顾。忠孝两全。卿心可安。朕怀亦忄□尉。命和硕敬谨亲王尼堪子尼思哈、袭爵。

  ○设兵部督捕满汉侍郎各一员。增司官各六员。另设公署。专理缉逃捕寇事务。

  ○以镶红旗满洲阿达哈哈番鄂拜、为本旗蒙古梅勒章京。阿达哈哈番罗毕、为议政大臣。

  ○升礼部右侍郎高珩、为吏部右侍郎兼内翰林国史院学士。内翰林秘书院学士梁清标、为礼部右侍郎。仍兼原衔。

  ○总督陕西四川兵部尚书孟乔芳、引疾请代。上念其勤劳素着。命加少保、驰驿回京高理。

  ○甲申。免河南开封、彰德、卫辉、怀庆、汝宁府属州县、九十两年分水灾额赋。

  ○乙酉。工科给事中张王治疏言、明末侍郎孟兆祥暨子进士孟章明、大理寺卿凌义渠、寺丞申佳允、御史陈纯德、勋臣张庆臻、刘文炳、卫时春、俱殉难情真。忠烈照然。乞敕部旌表下所司议。

  ○丙戌。江宁巡抚周国佐疏报、海逆入犯吴淞遣副将张思达、参将雷应春等、出洋进巢□刀。将士奋勇。转战一百四十余里。杀贼无算。参将张其业、杨国海、先登阵殁。命所司叙恤

  ○丁亥。上自南苑还宫

  ○是夜、地震有声。

  ○庚寅。□山戊不□暮、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是□山戊不□、人丁户口、一千三百九十一万六千五百九十八。田地、山荡、三百八十八万七千九百二十六顷三十六亩。畦地、二万二千九百八十八个。徵银、二千一百二十八万七千二百八十八两四钱。米、麦、豆、五百六十七万二千二百九十九石九斗有奇。草、二百九十万九千一百一十八束。中茶、三万七千三百五十篦。行盐、三百七十六万一千五百三十八引。徵课银、二百一十二万八千一十六两二钱。铸厘钱、二十五万二千一百六十六万三千七百四十文有奇。旧铸铜钱、二十一万三千三百七十文有奇。钞、一十二万八千一百七十二贯四百七十文有奇。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五 卢玄·魏收
  卷之八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林柏生及其奸逆们的末曰·佚名
  第五三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七日一一二○七-一二·佚名
  卷四十九·张守节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恽毓鼎
  五十、初到南京·包天笑
  卷十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
  世祖后察必传·宋濂
  孙燧传·张廷玉
  梁寅传·张廷玉
  胡深传·张廷玉
  英宗前纪·张廷玉
  卷一百八十·佚名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696_1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韦庄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   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卷696_2 【立春日作】韦庄   九重天子去蒙尘

  • 卷七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孟宾于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天福九年登第还乡爲马氏从事後归南唐爲涂阳令坐系赦归後主起爲水部员外致仕初居吉州玉笥山自号羣玉峰叟有金鳌集二卷今存诗八首蟠溪怀古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

  • 野趣有声画原序·杨公远

    杨君家松萝白岳下园池林木蔚然大类魏野之居多所得趣故其襟怀玉雪不涴点尘然天地间风月常新烟云不断君磨墨濡毫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观此一巻则知意匠经营亦良苦矣抑作诗如市肆冕旒无人问当畴若顾虎头

  • ●卷二百三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三十一。   起绍兴三十一年八月十四日甲寅,尽九月二十七日丙申。   十四日甲寅李宝以舟船下海至东海县伪知县高敞及前知县支邦荣降。   刘宝为镇江驻劄都统制李宝为游奕军统官後辟为後军统制杨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四年十月丙申朔颁万历三十五年历以孟冬享 太庙遣英国公张惟贤永康侯徐文炜等代献行礼○遣官祭 司井之神○秦王谊□□忠奏请诸宗名封内敬樽等庶子五十一名皆私婚滥妾所生及远年未经请名与未报者礼臣李廷机发

  • ●宰惠紀略序·柳堂

    余宰惠民五年於茲矣凡有裨於地方者但使力之所能為無不勉為之此事未竟彼事又續草草勞人終歲幾無暇晷如黃沔窩鋪改為調夫局挑徒駭河淤塞籌修城費栽護城柳以及舉行賓興整頓義學諸大端皆已略著成效其他或籌畫巳具而未即奉

  • 二百零一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捐银两以供军需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九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为皇恩浩荡,效力无从,情愿捐赀,少供军需事。 窃惟万岁圣文神武,四海一家,虽昆虫草木,无不仰沾圣化。不意泽旺阿喇蒲坦,藐弱残生,荷沐万岁覆载洪恩,不思报德,辄敢狂逆。天兵所

  • 卷四十五·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十五大学士朱轼撰名臣续传二附魏范粲范粲字承明陈留外黄人为人高亮贞正博涉强记学皆可师远近请益者甚衆性不矜庄而见之皆肃如州府交辟不就久之乃应命为治中转别驾辟太尉掾尚书郎出为征西司马

  • 学史卷三·邵宝

    (明)邵宝 撰○辰【凡三十章】郑人立子良辞曰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乃立襄公襄公将去穆氏而舍子良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则固愿也若将亡之则亦皆亡去疾何为乃舍之皆为大夫【左传宣公四年】日格子曰己留而族亡子良何

  • 卷九十四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四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师古曰以殷时始奔北边】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师

  • 卷四十二 杂记下第二十一·郑玄

    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没,犹竟也。除服,谓祥祭之服也。卒事,既祭。反丧服,服后死者之服。)唯诸父、昆弟之丧,如当父母之丧,其除诸父、昆弟之丧也,皆服其除丧之服。卒事,反丧服。(虽有亲之大

  • 庄公卷九(起二十八年,尽闵公二年)·何休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伐不日,此何以日?(据郑人伐卫不日。)[疏]注“据郑人伐卫不日”。○解云:在隐二年冬。按彼文虽在十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之下,不蒙其日月,故得据之。至之日也。(用兵

  • 正名篇第二十二·荀况

    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散名之在人者: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

  • 卷十一·高攀龙

    <经部,春秋类,春秋孔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十一    明 高攀龙 撰定公元年春王当以春王三月为句正二月无事可书也昭公既薨定公未立鲁国五月无君无政固不以不书正月见也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众城成周宋不受

  • 我的信念·梁漱溟

    第一个信念:我觉得每人最初的动机都是好的,人与人都是可以合得来的,都可以相通的。不过同时每一个人亦都有些小的毛病。因人人都有毛病(不过有多少轻重之分),故让人与人之间,常有不合不通的现象。虽不合不通之事常有,但人在根

  • 卷第十一·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十一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偈语上示方六平秋云幕幕整秋衲。秋雨泠泠打山蕨。活计吾家正是时。忽颁佳什手忙接。珠玉言言如走盘。率兮坦兮如何说。古人昔日语措大。觅

  • 石雨大師法檀敘·石雨明方

    自五鐙分焰,洞上一宗精詳綿密,辨魔揀異,真如寶鏡高縣,狐妖落膽,救顢頇大病之良藥也。一橛頭亂統禪望崖而退矣,乃反從而譏之,曰是義解也、是教理也,猶越人安於斷髮文身,見章甫玉帛而譏其為繁文縟節耳。夫一棓一喝出自德山、臨濟

  • 荷牐丛谈·林时对

    凡四卷,林时对撰。时对字殿扬,号玺庵;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历八月余,奉使南旋。弘光立南都,以使科都给事中召;未赴。鲁王监国,累迁太常寺卿,晋右副都御史,兼署兵垣。事去,杜门不出而终。当在北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