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若經第五分品目

  善現品第一 天帝品第二

  窣堵波品第三 神咒品第四

  設利羅品第五 經典品第六

  迴向品第七 地獄品第八

  清淨品第九 不思議品第十

  魔事品第十一 真如品第十二

  甚深相品第十三 船等喻品第十四

  如來品第十五 不退品第十六

  貪行品第十七 姊妹品第十八

  夢行品第十九 勝意樂品第二十

  修學品第二十一 根栽品第二十二

  ********************

  付囑品第二十三  見不動佛品第二十四

  小品道行.四分異譯.五敘中三.而缺前後。敘中三者.敘須菩提般若.信解般若.實相

  般若也。缺前後者.缺前舍利弗般若.缺後方便般若也。五分與四分一類.文約而義

  豐。文約則最便初機.義豐則易知梗槪。欲少讀文而周知至義者.其唯五分乎。今且

  讀五分三周般若之文。初周須菩提般若者.此有其二。一曰三乘三解脫門.無所攝

  受三昧名空解脫門.無所取著三昧名無相解脫門.如幻三昧名無願解脫門。三定

  總持.教唯是一.仁者見仁.乘則有三.非三三昧但聲聞事也。二曰摩訶衍三事.悲以

  被功德鎧.定以發趣大乘.空以乘大乘。行是三事而無縛無解.無二無二處。如是等

  等.讀善現品。次周信解般若者.此有其二。一曰帝釋般若.爲始學人歆之以福.彼功

  德校量.福之福有邊.智之福無邊。如是等等.讀天帝品窣堵波品神咒品設利羅品

  經典品。二曰彌勒般若.爲久學人教誡其極.彼隨喜迴向.有相義非極.無相義乃極。

  夫無相義者.絕幖幟名言而畢竟清淨也。如是等等.讀迴向品地獄品清淨品。三周

  ********************

  實相般若者.此有其三。一曰所學處.信解則却魔.却魔由孝護。般若爲諸佛母。能生

  如來.能示世閒諸法實相。般若爲拔情大事出現.爲佛性不思議事出現.爲異生不

  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事出現。如王大臣.一切成辦。如是等等.讀不思議品魔事品

  真如品甚深相品船等喻品。二曰能學人.初業學人.近友發願而已。信解學人.離毒

  勝解以觀其相.求智度生遣法不執隨順無邊以顯其行.不離法如不離巧便住平

  等心語以闡深義。不退轉學人.有十五復次殊特狀相.有四復次其餘狀相以觀其

  相.涅槃義空義集證義心生滅真如義以闡深義.夢行願行不證行無慢行空離行

  不行行以顯其行。如是等等.讀如來品不退品貪行品姊妹品夢行品勝意樂品。三

  曰如是學.一不爲聲聞及與魔喜學.二不爲盡滅遠離學.三不起一切惡念俱行而

  攝一切功德勝利學.四願樂隨喜學.五幻心證幻法學.六無分别學.七非堅固學.八

  爲佛所讚學。而終之以付囑久住.示境起信。如是等等.讀修學品根栽品付囑品見

  不動佛品。善巧義是般若義.於三三昧爲無相。空義不動義.則爲空爲無作。空然後

  ********************

  能善巧.空如不善巧.趣寂聲聞.焦芽缺用。不動然後乃善巧.不動如不善巧.一切有

  情昧本性空.誰復有能長劫捨身始終求智。故三三昧攝一切盡.而究其至極.唯善

  巧爲盡。持一善巧以馭一切.一切成辦.一切如如.自在縱横無復有過。故唯善巧.能

  事畢矣。涅槃不思議果.非般若巧便行而誰能至哉。學者莫不談空.然要知空有二

  義.一無所有之藴執義.二無自性之佛性義。若准前義.空則無所有.不可得.不可說.

  不知不見.如是不見亦復不見。夫不見者.不見有情之執見耳.遮遣五藴以顯示涅

  槃耳。若准後義.空則無盡。無量無邊.卽是藴等.亦名真如.亦名涅槃.亦名菩提.亦名

  法界.又安在其可遣滅也哉。故唯善巧.空然後有用.有用然後能行。般若者用也.用

  也者行也。刹那息風斷.非復有生.一息不善巧.非復能行.寧可忽諸。

  ********************

猜你喜欢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佚名
  卷之六·密云圆悟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经卷上·佚名
  观弥勒上生经讲要序·太虚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跋·王亨彦
  虚舟和尚语录序·虚舟普度
  石霜爾瞻尊禪師塔銘·尔瞻达尊
  释氏要览卷下·道诚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三·昙噩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六·澄观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七·唐慧琳
  沙门日用序·弘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班固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

  • 杂传第三十六·欧阳修

    ○卢文进卢文进,字大用,范阳人也。为刘守光骑将。唐庄宗攻范阳,文进以先降拜寿州刺史,庄宗以属其弟存矩。存矩为新州团练使,统山后八军。庄宗与刘鄩相拒于莘,召存矩会兵击鄩。存矩募山后劲兵数千人,课民出马,民以十牛易一马,山

  • 卷四·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四 乙未商王成汤十有八祀 大纪论曰古史不载汤改元独刘道原载之非其实也夫人君即位之一年谓之元年一定而不可易也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崇祯记闻录卷五·佚名

    去岁甲申之变,流寇骤入燕京,致先帝身殉宗社,国破家亡,臣民罹祸,惨毒不可胜言,乃寇盗终非大器,始虽伪为宽厚,卒至搜括屠戮,无能抚定中原。未几,北朝兴师讨罪,寇莫能寇,遁往陕西,□主遂入燕都。北直、山东、河南、山陕、川蜀等处,皆为

  • 四、我的父亲·包天笑

      我的父亲是一个遗腹子,他在祖母腹中时,我的祖父已经故世了。这不是悲惨的事吗?我也少孤,但是我到十七岁父亲才故世,我还比父亲幸福得多。  我的祖母生有两子三女:第一胎是男,我的大伯,到三岁时候死了。第二胎是女,我的二

  • 汲郑列传第六十·司马迁

    史有为 译注【说明】本篇是汲黯和郑当时的合传。汲黯是武帝朝中名闻遐迩的第一流人物。他为人倨傲严正,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以此令朝中上下皆感敬畏。比如人家谒见傲慢的丞相田蚡,都是卑躬屈

  • 赵世延传·宋濂

    赵世延,字子敬,祖先雍古族人,住云中北边。曾祖黑旦公,在金为群牧使,祖父按竺迩,年幼丧父,由外祖父术要甲抚养,讹为赵家,故姓赵。按竺迩骁勇善骑射,随太祖征伐,有功,为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镇守蜀地,因而家在成都。父亲赵黑梓,因功袭父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六·高晋

    目録河防【二】 钦定南廵盛典卷三十六河防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初六日上谕内阁曰江南濒临湖河沮洳之区南则髙寳甘泉北则宿清海沐各属最称洼下每遇伏秋大汛霖潦堪虞而下游蓄泄机宜惟洪泽一湖尤为槖籥闗键朕早夜勤思为泽国

  • 小辨第七十四·戴德

    公曰:“寡人欲学小辨,以观于政,其可乎?”子曰:“否,不可。社稷之主爱日,日不可得,学不可以辨。是故昔者先王学齐大道,以观于政。天子学乐辨风,制礼以行政;诸侯学礼辨官政以行事,以尊天子;大夫学德别义,矜行以事君;士学顺,辨言以遂志;庶

  • 读书续録卷七·薛瑄

    通天地万物之理皆善也人胡不为善用之则行最难自圣人以下虽大贤用之未免有过不及处圣人见防明决未有至于事防之难处者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天理人事精粗无二致故下学人事即所以上逹天理也大哉乾元元者性善

  • 告圣庙文·周梦颜

    玉峯后学小子周萝颜,盥手焚香,敢昭告于大成门内至圣先师孔子座下:恭惟至圣先师,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建百王之极;俎豆千秋,作万世之师。仪型四表,固已网罗前代,莫罄高深;陶铸后贤,难为赞颂矣。梦颜下里庸材,穷陬末学,虽复诵读诗书,不获

  • 卷三十四·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三十四     元 吴澄 撰儒行【孔氏曰夫子自卫反鲁哀公馆於孔子问以儒行记者録之以为儒行之篇孔子说儒凡十七条十五条皆明贤人之儒其第十六则明圣人之儒其十七条则夫子自谓也吕氏曰鲁哀公

  • 为王慧力无常说法·太虚

    法语依有力慧,运即慧力,十五年前,顿入佛律;  十五年来,广布法益。正信长留,江汉无竭!祝愿方冀药师延留东方,何期弥陀已接西方!  唵、哑、吽、慧力!愿无往而不吉羊!(见正信四卷十期)诔词岳岳居士 江汉之英 家敦孝友 商著贤声

  •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太虚

    悬论 一 释名题 甲 释经题 乙 释译题 二 明大意 甲一 证信发起分 乙一 证信序 乙二 发起序 &n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九一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有三种良马。何等为三。谓有马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马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马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

  • 雪關和尚語錄目次·雪关智訚

    序傳卷之一瀛山語錄博山語錄鼓山語錄卷之二虎跑語錄妙行語錄卷之三拈古頌古贊偈卷之四偈之餘卷之五尺牘疏祭文卷之六詩

  •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西方阿弥陀之修法。与金刚智译之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经一卷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