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

──二十一年十月在闽南佛学院训词──

我年来关于佛教的教育,感觉到只有灭亡的气象,没落的气象,这使我多么底忧惧和失望哟!我个人到没有什么,但我对于你们的将来,又使我不能不为佛教前途寄予期望,来为你们寻找出路。但是、在教育的行程上,怎样地使他向著光明?如中国的教育,应该本著中国一般的社会所需要的而施设,能够在事实上去体察,才有进展的希望;这决不是悬空的。因之、所谓佛教的教育,为要住持佛教,要化导现代社会,所以也要适合现存的寺院、和现状的社会如何而去施设。假若是这样,则佛教的前途进展,是没有什么妨碍的,否则、恐有关系到佛教本身的危险!一般社会人民的心目中,认为一般的佛教徒众、或者一般寺院,可以代表佛教,但是、现代的一部分所谓出家的徒众和一般寺院,都不能依佛的教理脚踏实地底去信解行证;所以、虽尚存有佛教的形式,但因不合佛教法律之处很多,故不能代表佛教。像这种不适合佛教的教义与意旨的一部分佛徒和寺院,是决不能够住持现代佛教、而化导现代社会的。并且、被社会一般的人民所攻击的 。 虽然被攻击的是这一部分,究竟影响到整个的佛教。我们应该要赶快醒悟!我们年来受到教内教外的种种打击,是够我们警觉的了!在环境恶劣中的中国,因为自身底不幸,又遭遇外来的逼迫,差不多所希望的、所理想的,都完全变成幻灭了!喊了多年的普及一般国民的教育,施设在那里?照现在国内已施设的教育机关而论,是不是适合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是不是在意义上涵有普及的意义?这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以中国年来所施设的教育,我敢大胆说一句,不但没有普及,更不是目前的中国所需要的。因为、现代中国的教育:为适合士大夫而施设的;为模仿外国而施设的。前一种是阶级式的教育,当然谈不到普及 。 后一种呢?在现在的中国,不能适用。像这些教育,不但无利益于国家,而且还可以伤害国家的命脉。在佛教的教育立场,观察佛教的教育又什么样?十几年来,在中国佛教里所见到过的,什么普通僧学院,佛教大学,华严大学,或佛学研究社,法师养成所等,这大都是一般讲经法师出来办的,与中国的士大夫教育通犯一病。所以、我对于佛教的教育,感觉只有灭亡的气象!

在这错误的时代,什么事都是依著时代的错误而错误;凡百事物,以错传错,都是如此。中国教育模仿外国,而佛教教育就模仿中国。如“法师养成所”,恰与中国士大夫式的教育一样。这在僧教育的立场来批评,他们所办的佛教教育,不是为整个佛教情形所需要的来办的,不是为信解行证全部佛教来办的,不是普及佛教教育的,这都是古时代阶级式的教育遗痕。我所希望的僧教育,不是去模仿学作讲经法师而已,必须要学习整个的僧伽生活,要勤苦、劳动、淡薄,要能做担水、扛柴、扫洒、应对,以及处世理事、修禅弘法的工作。从前各种僧学出来的学僧,不但不能勤苦劳动去工作,甚至习染奢华而不甘淡泊,这可说是模仿社会学校所得的结果,而误于“法师养成所”的,以为别种事不可干;除去讲经、当教员、或作文、办刊物以外,把平常的家常事务都忘记了。假若全中国的僧徒都来受教育,那末寺院中家常的工作都没有人去做了。结果、不但不能住持佛教,甚至消灭了佛教,堕落了佛教!像这种教育,还不如没有好!

现在在这儿修学的学僧,希望大家要把这一点认识清楚!我以为至少要具备下列二个条件,才配称做现代的学僧:一、要守清苦淡薄的原有的佛教生活:出家人,尤其是修学的学僧,不要以奢华的生活为美,而且要比较一般人格外能清苦淡薄,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以此为我们出家人的美德。二、要能勤苦劳动:受过教育而有知识的僧徒,要格外的勤苦劳动才好!走路、不要以车代步,各个人的衣食与种种的器具,能自己动手去作。

假若你们把上面所说的都能够实际上行去,这才略有学僧的人格。同时、把这应用到修证和宣扬佛法的工作上,方可适合于现代社会而不相违背。在做学僧的时代,特别要能勤苦;在读书方面,如笔记、校对的工作,格外要精进勇猛地去干。在这里,我要再三地提出来,希望你们注意:现代学僧所要学的,不是学个讲经的仪式,必须要学能实行佛法,建立佛教,昌明佛学,而养成能够勤苦劳动的体格,和清苦淡薄的生活。因为、佛教必须要建立在有组织的广大的寺院上,为修学的道场和宣扬的机关,一方面与社会民众有直接的关系,另一面与国家政治亦有间接的关系。这是要你们观察社会的变化来谋佛教之如何施设的,假若你们能够观察得到,又能够实行得到,才可以住持现代佛教。僧教育里的中心点,就在这里。在这里的学僧,有的两年前在这里已经听过我的讲话,还有新来的学僧,没有听见过的。我今天略略把僧教育的纲领与意旨,对你们求学的学僧说说,也可说是对一班的僧徒而说。但所希望的,只在你们自己去实行!佛教才有光明的一天!切勿专门在口头上空喊,在实际上适得其反!

这是我欲增进中国僧教育发展的关键,而同时感觉到过去僧教育的大有缺陷之处,特别把我的意见贡献于你们,使你们前途的希望和幸福,就从此开始。你们不要把自身看得太轻微了!须知今日的学僧,便是将来佛教的中坚,僧界的柱石。假使没有认清楚僧教育的意旨,没有养成勤苦劳动澹泊的习惯,焉能担得起异日住持佛教的重责!又焉能与各界争长比短!这是你们应憬然猛省的事。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灯霞记)(见海刊第十四卷第一期)

 


猜你喜欢
  学佛与佛学·太虚
  答九莲寺学生问(三则)·太虚
  卷第十一·佚名
  袪世人对于佛法之误会·太虚
  跋·湛然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序·太虚
  卷第十六·呆翁行悦
  佛说决定总持经·佚名
  蒋山元禅师·惠洪
  佛说苾刍五法经·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六[宋刻]·惟白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佚名
  卷第四(应始终佛部第一)·宝唱
  佛说佛名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薛仁贵荣归故里·臧懋循

    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元)张国宾撰●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徐茂功比射辕门 正名 薛仁贵荣归故里楔子〔正末扮孛老同卜儿旦儿上

  • 卷九·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九    歙县汪立名编 长庆集九【感伤古调诗五十五首】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囘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

  • 卷一百六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六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四十三 洪适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南北各倦游昔人重离别一日嗟三秋如何三秋暮相见尚悠悠方寸正纡轸何以写我忧仰瞻衡汉移俯

  • 刘子翬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子翬(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以父任补承务郎,辟真定幕府。南渡后,通判兴化军,秩满,诏留任,以疾辞。筑室屏山,专事讲学。与胡宪、刘勉之为道义交,朱熹曾从之受业。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四十七,谥

  • 唐鉴卷二十二·范祖禹

    僖宗干符二年帝之为普王也小马坊使田令孜有宠及即位使知枢宻遂擢为中尉帝时年十四专事游戏政事一委令孜呼为阿父令孜颇读书多巧数招权纳贿除官及赐绯紫皆不闗白于帝每见常自备果食两盘与帝相对饮防从容良久而退帝与内

  • 第七回 睡鸭炉求沽得善价 走马楼分派住诸姨·陈蝶仙

    却说瑞儿从红芸院转身出来,突被一人向脑背后拍的打了一下。回头一看,却是戴姨太太身边的大丫头奴儿。因嗤嗤的涎着脸笑道:&ldquo;好嘎,嘴唇儿点的血红,敢是叫我给老爷带去下酒吃吗?&rdquo;奴儿把帕子向嘴上一掩,啐了一口道:&l

  • ◎叶德辉之文艺谈·李定夷

    近有日人某君往访湖南名士叶德辉,谈及文学戏曲之事。叶君云:“说文为一种东汉人实学,不可以钟鼎铜器篆籀目之。研究此书,最要之门户,前清乾隆时儒者似犹未知,日本人亦罕有精造者,然其学甚难,鄙人于此,已研究三十年矣。顷如剧曲

  • 卷四十六·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六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三 魏臣 徐邈 胡质【子威】 王昶 王基 谨案此卷止存胡质一传而貭传内附子威亦阙又通卷议赞俱阙 胡质字文德楚国夀春人也父敏

  • 二二七 山东巡抚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及版片情形折·佚名

    二二七 山东巡抚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及版片情形折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七日山东巡抚臣杨景素跪奏,为覆奏事。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六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据陈辉祖奏于现在致到书内

  • 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 第十六·班固

    (石奋,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原文】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人也。赵亡,徙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瑟。”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

  • 卷一百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羣祀考【上】京师崇祀【五祀八蜡附】【臣】等谨按我朝定制大祀中祀而外厥有羣祀皆溥利垂庥布五行而?兆庶及於民有扞御功者方册所存命祀咸秩

  • 外卷之二·佚名

    北谷郡嘉手納邑有古洞【其高三尺】,洞内奉安塊奇石,人皆崇信,以爲靈神。自往古時,洞中或有馬蹄跡,洞外或有馬蹄跡,而馬蹄發現洞外,則村中馬匹必有疾病而斃矣。由是,毎年六月九月之閒,村中之人盡到洞門,謹供祭品,令覡女人爲許愿焉

  • 卷六(桓三年,尽六年)·孔颖达

    【经】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经之首时必书“王”,明此历,天王之所班也。其或废法违常,失不班历,故不书“王”。嬴,齐邑,今泰山嬴县。○经三年正月,从此尽十七年皆无“王”,唯十年有。二传以为义。或有“王”字者非。嬴音盈

  • 成唯識論後序·欧阳竟无

      唐吳興沈玄明撰   原夫覺海澂玄.涵萬流而濬宗極.神幾闡妙.被衆象而凝至真.朗慧日而鏡六幽.洩慈   雲而渧八宇.演一音而懸解.逸三乘以遐騖.體陳如之半器.津有有於鹿園.照善現之   滿機.繹空空於鷲嶺.雖絕塵

  • 欧洲佛教大会的论诤·太虚

    前几天在报上得到欧洲各国佛教徒在伦敦开大会的消息,我曾代表了国际的佛教正信会本部去了一个祝电。而不数日又见登载出该会开会时的情形,并知在会场中发生了论诤。兹先将报上的消息录载出来:哈瓦斯社伦敦二十四日电:欧洲

  • 宗镜录卷第十七·延寿

    夫成佛之理。或云一念。或云三祇。未审定取何文。以印后学。答。成佛之旨且非时劫。迟速之教。属在权宜。故起信论明。为勇猛众生。成佛在于一念。为懈怠者。得果须满三祇。但形教迹之言。尽成方便。楞严经钞云。劫者

  •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迦毗罗卫国。释迦种族聚落。尔时有一释种。住车尼摩迦聚落。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

  • 盘古至唐虞传·钟惺

    全称《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长篇小说。 伪托明钟惺 (1574—1625)编辑、冯梦龙鉴定。二卷十四则。钟惺字景伯,湖北竟陵(今天门)人,万历进士,历任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诗文颇流传于当世,与同里谭元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