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藏要第二輯校例

  一.是輯各書校歴三周.一刻校.二譯校.三類校。

  二.刻校取南宋後思溪版藏經爲底本.勘以北宋福州版及高麗新雕版. 訛文奪字.

  皆訂正註明。註中稱底本曰原刻.勘本曰北宋刻.麗刻。

  三.譯校取原本及異譯本對照。(一)頌文有原本可勘者.〈如莊嚴經論等〉依原本斷章

  記數。(二)牒文有原本可勘者.〈如俱舍論〉依原本標線區分。(三)譯義特殊於原本異

  譯本者. 摘註備考。註中稱巴利文原本曰巴本.梵文原本曰梵本.漢文異譯曰某代

  本.某家本.〈依譯人時代名字省稱〉西藏文異譯曰藏本.並舉諸本曰二本三本等。

  四.類校取有關義解之異籍參證。(一)分疏本文.如律攝中戒本.百論中修妬路等.

  皆區別提行。(二)剖析章句.如金剛華嚴等經.菩提行俱舍等論.皆旁加科段。(三)

  闡明略義.如寶德藏經註出所攝五分般若之處.〈註五分印本某頁某行〉佛地經論註出

  所據戒賢釋論之文.〈註戒賢論同或缺〉成實論註出成實宗所立之章門.〈依大乘義章註某〉

  ********************

  章某段)俱舍論註出薩婆多解難之餘義。〈依順正理論註某卷云云〉

  五.譯校類校依據之資料如次。

  (一) Hphags-pa s/es-rab-kyi  pha-rol-tu phyin-pa sdud-pa tshigs-su

  bcad-pa. 西藏譯.聖般若波羅蜜攝頌.奈旦新版大藏經本。

  (二) 大般若經第五分十卷. 唐玄奘譯.內院藏要第一輯印本。上二種.寶德藏

  般若經校勘用。

  (三) Vajra-cchedika^. 梵文.能斷金剛經.馬氏Max Muller校印本。

  (四) Hphags-pa s/es-rab-kyi pha-rol-tu phyin-pa rdo-rje gcod-pa shes-

  bya-ba theg-pa chen-pohi mdo. 西藏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大乘經.奈旦

  大藏本。

  (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金陵刻經處刻本.次均同。

  (六) 同經一卷. 元魏菩提流支譯。

  ********************

  (七)同經一卷.  陳真諦譯。

  (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隋笈多譯。

  (九)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唐義淨譯。

  (一○)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  無著造.隋達磨笈多譯.內院刻本。上

  八種.能斷金剛經校勘用。

  (一一)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九卷.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金

  陵刻經處刻本。華嚴經迴向品校勘用。

  (一二)Hphags-pa blo-gros mi-zad-pas bstan-pa shes-bya-ba theg-pa

  chen-pohi mdo. 西藏譯.聖無盡意所說大乘經.奈旦大藏本。無盡意菩薩經

  校勘用。

  (一三)Hphags-pa dri-ma-med-par grags-pas bstan-pa shes-bya-ba

  theg-pa chen-pohi mdo. 西藏譯.聖無垢稱所說大乘經.奈旦大藏本。

  ********************

  (一四)佛說維摩詰經二卷. 吳支謙譯.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本。

  (一五)說無垢稱經六卷. 唐玄奘譯.內院刻本。上三種.維摩詰經校勘用。

  (一六)Di^gha-Nika^ya.Vol.II. 巴利文.長部.第二卷.巴利聖典協會校印本。

  (一七)佛說七佛經一卷. 宋法天譯.頻伽大藏本.次均同。

  (一八)毗婆尸佛經二卷. 宋法天譯。

  (一九)佛般泥洹經二卷. 晉白法祖譯。

  (二〇)大般涅槃經三卷. 東晉法顯譯。

  (二一)般泥洹經二卷.  東晉失譯。

  (二二)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二卷. 宋施護等譯。

  (二三)佛說人仙經一卷. 宋法賢譯。上八種.長阿含經第一分校勘用。

  (二四)Dhammapada.  巴利文.法句經.巴利聖典協會校印本。

  (二五)出曜經三十卷.  姚秦竺佛念譯.頻伽大藏本.次均同。

  ********************

  (二六)法句譬喻經四卷.  晉法炬等譯。

  (二七)法集要頌經四卷.  法救集.宋天息災譯。上四種.法句經校勘用。

  (二八)Pa^timokkha.    巴利文.別解脫經.閔氏Minayev校印本。四分戒

  本校勘用。

  (二九)彌沙塞部五分律卷一之十. 劉宋佛陀什等譯.頻伽大藏本。五分戒本

  校勘用。

  (三〇)So-sor thar-bahi mdo.  西藏譯.別解脫經.奈旦大藏本。有部戒經校

  勘用。

  (三一)摩訶僧祗律卷一之二十二. 東晉佛馱跋陀羅等譯.頻伽大藏本。僧祗

  戒本校勘用。

  (三二)Hdul-ba bsdus-pa.  西藏譯.律攝.奈旦大藏本。

  (三三)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一卷. 唐義淨譯.內院刻本。上二種.薩婆多律攝

  ********************

  校勘用。

  (三四)百論疏十四卷.  隋吉藏撰.金陵刻經處刻本。百論校勘用。

  (三五) Bstan-bcos bsh-brgya-pa shes-bya-bahi tshigs-lehur-byas-pa.

  西藏譯.四百論頌.奈旦大藏本。廣百論本校勘用。

  (三六)中論四卷. 本頌龍樹造.姚秦鳩摩羅什譯.內院藏要第一輯印本。

  (三七)般若燈論十五卷. 分別明造.唐波頗譯.金陵刻經處刻本。上二種.中觀

  釋論校勘用。

  (三八)Theg-pa chen-po rgyud bla-mahi bstan-bcos. 西藏譯.彌勒造.大

  乘最上相續論頌.奈旦大藏本。

  (三九)Theg-pa chen-po rgyud bla-mahi bstan-bcos rnam-par bs/ad-

  pa. 西藏譯.無着造.大乘最上相續論釋.奈旦大藏本。上二種.一乘寶性論校勘

  用。

  ********************

  (四〇)Rnal-hbyor spyod-pahi sa rnam-par gtan-la dbab-pa bsdu-ba.

  西藏譯.無着造.瑜伽行地攝決擇.奈旦大藏本。瑜伽決擇分五識身意地校勘用。

  (四一)Maha^ya^nasu^tra^lamka^ra. 梵文.大乘經莊嚴論.萊氏 Le/vi 校印本。

  (四二)Theg-pa chen-po mdo-sdehi rgyan shes-bya-bahi tshig-lehur-

  byas-pa. 西藏譯.彌勒造.大乘經莊嚴頌.奈旦大藏本.次同。

  (四三)Mdo-sdehi rgyan-gyi bs/ad-pa. 西藏譯.世親造.經莊嚴釋。上三種.

  大乘莊嚴經論校勘用。

  (四四)觀所緣論會譯.  內院內學第四輯印本.觀所緣論釋校勘用。

  (四五)Hphags-pa san%s-rgyas-kyi sahi rnam-par bs/ad-pa. 西藏譯.戒賢

  造.聖佛地經釋.奈旦大藏本。佛地經論校勘用。

  (四六)Nya^yapraves/a. 梵文.入正理論.杜氏 Dhruva校印本。

  (四七)Nya^yapraves/a. 同前.米氏 Mironov校印本。

  ********************

  (四八)Tshad-ma rigs-pas hjug-pahi sgo shes-bya-bahi rab-tu byed-pa.

  西藏譯.陳那造.量論入正理門論.奈旦大藏本。上三種.因明入正理論校勘用。

  (四九)Bodhicarya^vata^ra.  梵文.入菩提行.閔氏 Minayev  校印本。

  (五〇)Byan%-chub sems-dpahi spyod-pa-la hjug-pa. 西藏譯.寂天造.入

  菩薩行.奈旦大藏本。

  (五一)Byan%-chub sems-dpahi spyod-pa-la hjug-pahi bsdus-don. 布頓

  Bu-ston造.入菩薩行略義.拉薩版布頓全集本。上三種.菩提行經校勘用。

  (五二)大乘義章二十卷.  隋慧遠撰.日本續藏經本。成實論校勘用。

  (五三)Sphuta^rtha^ Abhidharmakos/a-vya^khya^. 梵文.稱友造.俱舍論釋.

  荻原雲來校印本。

  (五四)Chos-mn%on-pahi mdsod-kyi tshig-lehur-byas-pa. 西藏譯.世親造.

  對法藏論頌.奈旦大藏本.次同。

  ********************

  (五五)Chos-mn%on-pahi mdsod-kyi bs/ad-pa.  西藏譯.世親造.對法藏論

  釋。

  (五六)L'Abhidharmakos/a de Vasubandu.  法文.俱舍論.蒲氏Poussin

  校譯本。

  (五七)阿毗達磨俱舍論記一百卷. 唐普光撰.內院刻本.次同。

  (五八)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一之八.又卷三十三之四十四.  衆賢造.唐玄奘

  譯。上六種.俱舍論校勘用。

  六.是輯各書多新撰品目提要.故舊缺目錄今不復補.舊有序跋今亦從刪。〈序跋另見

  內院彙刻之出三藏記集經序正續篇可以參閱〉

  ********************

猜你喜欢
  净戒品之馀·佚名
  卷六十三·佚名
  卷十九·佚名
  述佛品法句经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佚名
  放下什么·佚名
  瑜伽菩萨戒本讲录·太虚
  撰集百缘经卷第五·佚名
  禅非所知·佚名
  净土圣贤录卷九·彭希涑
  急欲见佛易著魔·印光
  卷第十七·佚名
  翠岩古雪禅师语录序·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八卷·圆照
  卷第九·寒松智操
  中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191 ·佚名

    刘克庄 送陈霆之官连州 郡接湖南境,孤城若个边。 茆寮愁问宿,峡石善惊船。 官小无迎吏,诗工有续编。 古人高妙处,不过览山川。 刘克庄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御堦人看放班回,谁记乾淳旧事哉。

  • 燕归来簃随笔 (近人)张次溪 撰·张次溪

    ●目录 燕归来簃随笔  梨园馆  九皇会  小唱  广和楼  余秋室  徐小香  緑儿  戏提调歌  瘿公死事  《鞠部丛谈》  梅家衍庆  梅孟联因  《缀玉轩话别图》  梅母之殡  赠慧寳诗  蕙芳能画  刘喜奎娴

  • ●卷七·邵博

      唐高祖之起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高祖谓世民曰:“若事成,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将佐亦以为请。世民屡辞。太子建成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世民功名日盛。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高祖晚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一·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丙申朔孟秋时享太庙命公徐文璧恭代 上谕礼臣朕宜亲行致祭偶生热疖步履艰痛恐不成礼命代祀等官务各秉诚竭处毋容少懈○先是狭西抚按言每岁御用袍服以四千疋为额自二十八年九月进贡后起织至九年四月已

  •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范晔

    (刘平、赵孝、淳于恭、江革、刘般、周磐、赵咨)◆刘平传,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做了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后来每属县有盗贼,就派刘平去守卫,他所到之处都得到治理,从此一郡都称赞他的能耐。更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三·钱若水

    起雍熙二年四月,尽八月乙亥,朔,诏曰朕抚御寰区惠养黎庶轸忧勤 而是切在夙夜以宁忘江南数州向罹旱歉虽行赈 贷未救疲羸更均推食之恩以表忧人之意今遣监 察御史安国桢等乘驿至彼与长吏度人户阙食者 赈给之仍发官廪减价出粜

  • 第二节 河东与、岐、华之争·吕思勉

    讨河东之兵,虽挫于外,然仍能裁抑杨复恭,可见昭宗之英断矣。复恭自辅立昭宗后,专典禁兵,颇擅朝政。昭宗稍裁抑之。复恭诚非正人,然史言其罪状,亦有近诬者。如昭宗之舅王瑰,史云复恭奏为黔南节度使,至吉柏江,覆舟而没。《旧书》但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 吴元年春正月戊寅朔。 壬午,改容美洞等处军民宣抚司为黄沙、靖安、麻寮等处军民宣抚司,以田光宝掌司事,并立太当、平台、宜麻寮等十寨长官司。 癸巳,湖广参政戴德、参军詹允亨进兵取沅州。

  • 三十年·佚名

    (甲申)三十年清康熙四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丑,正言李世最啓曰:「戶曹判書趙泰采,曾按關西,貪汙濫縱,非止一二。雖以李旭事觀之,市井駔儈之徒,昵狎親信,蠧敗官貨,剝割店民,已失檢身之道。及旭罪狀彰露,又從以周旋彌縫,人心疑惑,久

  • 小宰·佚名

    小宰的职责,掌管建立有关王宫中官吏的刑法,施行王宫中的政令,纠察一切违反王宫禁令者。掌管王国六典、八法、八则的副本,以(辅佐大宰]考核天下各国、王畿、朝廷官府的政事。掌管王国九贡、九赋、九式的副本,以[辅佐大宰]使

  • 卷五十(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六静虑波罗蜜品第十之二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故。获得如是无退神通。善能建立智所作业。舍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得是通智。由清净心。鲜白心。明洁心。无浊心。离随烦恼心。善

  •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以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当发慈心于如来所。云何为十一。戒意清净(一也)。威仪具足(二也)。诸根不错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一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一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一行品第二上九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取结。疑结。嫉结。悭结。若处所有爱结系。复有恚结系耶。若有恚

  • 卷第二十三·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三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彼经第五性云等者即十卷楞伽中文当第一卷(其四卷七卷之经文势大同也)文云大慧何者无性谓一阐提无涅盘性何以故於解脱中不生信心不入涅盘大慧一阐提者有二种一者焚

  • 启真禅师语录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荆南内护国寺启真诚禅师语录启真禅师语录序真佛无口不解说法。真法无言若为宣说。所以迦文世尊于拈花会上示涅槃妙心。饮光尊者破颜微笑。何待语言文字。借事显理。离即蕴默。见闻觉知都为拈却。鸡足首

  • 岩幽栖事·陈继儒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空,雪令人旷,剑令人悲,蒲团令人枯,美人令人怜,僧人令人淡,花令人韵,金石令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