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六祖曰】通达一切法。无能所心。是名为忍。此人所得福德。胜前七宝之福。

  【李文会曰】知一切法无我者。一切万法。本来不生。本来无我相。所得功德。即非七宝布施等福所能比也。得成于忍者。既知人法无我。则二执不生。成无生忍。此乃胜前七宝布施菩萨。夫万法本来无性。皆因自己之所显发。且如眼对色谓之见。耳对声谓之闻。见闻是根。色声是尘。色声未对之时。我性常见常闻。未曾暂灭。色声相对之时。我性未曾暂生。此是菩萨了悟真性。活泼泼地。洞然同于太虚。所以不曾生灭。凡夫即被妄心所覆。随六尘转。即有生灭。故尘起即心起。尘灭即心灭。不知所起灭心皆是妄念也。若见六尘起灭不生。即是菩提。

  【川禅师云】耳听如聋。口说如著。颂曰。马上人因马上君。有高有下有疏亲。一朝马死人归去。亲者如同陌路人。只是旧时人。改却旧时行履处。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王日休曰】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者。谓菩萨济度众生。无非得福。然菩萨不享世间富贵。但积福于虚空而已。故曰不受福德。积于虚空愈久而不已。直至于成佛。故成佛得其福德如天地广大。所以佛称两足尊者。谓福与慧两者皆足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王日休曰】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者。谓菩萨本不为作福德而度众生。其福德自然随之。如人行日中。本不为日影。而日影自然随之。若为作福德而度众生。则是贪著其福德而欲享受也。为其非贪著而享受。是故说不受福德。其言是故者。盖为不贪之故。所以言不受也。

  【李文会曰】不贪世间福德果报。谓之不受。又云。菩萨所作福德不为自己。止欲利益一切众生。此是无所住心。即无所贪著。故云不受福德。

  【智者禅师颂曰】布施有为相。三生却被吞。(证道歌曰。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注云。古德云。人天福报为三生冤。人罕知之。良因世人因其福力。不明其本。就上增添以此世福恣情娱乐。临命终时。福尽业在。反堕恶道。受种种苦。故云招得来生不如意也。此颂言布施有为相。三生却被吞者。其说亦同。(三生者。今生后生再后生是也。)七宝多行慧。那知舍六根。但离诸有欲。旋弃爱情恩。(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但能离诸有欲。旋即弃舍爱情之恩。旋。疾也。旋句缘切。)若得无贪相。应到法王门。

  【川禅师曰】裙无腰。裤无口。颂曰。似水如云一梦身。不知此外更何亲。个中不许容他物。今付黄梅路上人。(蕲州黄梅县东。五祖弘忍大师。传法与六祖慧能。)

猜你喜欢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二(附录)·王日休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太虚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佚名
  成唯识论 第七卷·护法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三卷·佚名
  大雲初分正法健度第三十五·佚名
  指月录卷之十二·瞿汝稷
  山家绪余集目次·善月
  累教品第二十五·佚名
  五教仪开蒙叙·续法
  辟邪集附·智旭
  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太虚
  佛法之四现实观·太虚
  伽耶山顶经(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苏舜钦·唐圭璋

      舜钦字子美。其先梓州人,家开封。易简孙。生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景祐元年(1034)进士。庆历四年(1044),大理评事,召试,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坐用故纸钱,除名,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终湖州长史。庆历八年(1048)卒,年四

  • 卷二百四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二 马祖常 登雨花台 积翠生层巘凝光浴巨涛吴城花覆井楚舸竹裁篙地近鱼龙逼天空鹤鹳高野桥皆螮蝀溪水尽蒲萄雨石逢芝箭风林得凤毛臙脂儿女小罨画鬼神饕

  • 卷五百十三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七月壬子盡其月   秋七月壬子,王贍言:「已占據講朱、錯鑿、當標、一公、東迎城、通綽克古城;又立公宗堡、倫布宗堡、古塔鼐宗堡,共計九處。其講朱城,正當扼青唐咽喉,及當標、錯鑿、一公三城,皆係部族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景泰四年八月乙酉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升户部右侍郎孟鉴为本部左侍郎调兵部右侍郎李贤为户部右侍郎○直隶徽州府婺源县儒生朱楙奏系文公熹九十孙乞入国子监读从之○升锦衣卫带俸指挥使吴安为前军

  • 礼书第一·司马迁

    刘洪涛 译注【说明】书是司马迁创行的史体之一。《索隐》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义》说:“五经六籍,咸谓之书”。其实司马迁《史记》中的八书之书,与五经六籍之书完全不同。后者是名词;前者是动词

  • 杨继宗传·张廷玉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年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囚犯多患瘟疫而死,继宗为他们安排饮食,令三天一洗澡,因此他存活了很多人。他又善于辨解疑案。河间府抓到盗贼,派当地百姓张文、郭礼押送到京师,途中盗贼逃了。张文便

  •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中国传统之士,其对前有崇奉,其对后有创新,二者可以相和合。孔子为中国两千五百年来学人所共奉,尊之曰:"至圣先师"。但孔子亦有所崇奉,故曰:"甚矣,吾衰也,我久矣不复梦见周公。"而此下儒学传统中,虽永尊孔子,亦非无创新。性与天道

  • 卷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六国用考【八】赈恤赈济顺治二年初定八旗赈济例八旗涝地每六亩给米二石王贝勒贝子公府属人役给米如之其投充人带来地不准给口外八旗蒙古地按口名折给米银许其沿边籴米毋令进口八旗游牧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四经籍考经【易】明黄芹易图识编【无卷数】芹字德馨号畏庵龙岩人蔡清之弟子也正德九年以岁贡生官海阳县训导吕柟周易说翼三卷柟字仲木号泾

  • 卷二 士章第五·邢昺

    [疏]正义曰:次卿大夫者,即士也。案《说文》曰:“数始于一,终于十。”孔子曰:“推一合十为士。”《毛诗传》曰:“士者事也。”《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礼辨名记》曰:“士者任事之称也。传曰:通古今,辨然不然,谓

  • 一贯问答·方以智

      问:&ldquo;一贯?&rdquo;曰:圣门之几本一,而本不执一,其圆如珠。朱子曰:&ldquo;以一理贯万事,未尝不是个理字,而圣人不说定理字。分明是心,而圣人亦不说出心字。。试看孔子一呼,而曾子唯矣。及对门人,便换一个卦,一个字换作两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二·周祖谟

    □,(错眇反。)嫽,(洛夭反。)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曰□,或谓之嫽。(今通呼小姣洁喜好者为嫽□。)好,凡通语也。朦,(忙红反。)厖,(鸱□。)丰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大貌谓之朦,或谓之厖;丰,其通语也。赵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谓之丰人。燕记

  • 儒效第八·荀况

    [题解]本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行,并强调了学习与法度的重要性。[原文]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1),恶

  • 三弥底部论卷中·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诸部前所说。人是常。无本故。如是我等今说。  若无本成常。生死无本亦应是常。此言不应。人无本不可说。如是。  如诸部前所说。人是常。忆过去世故。如是我等今说。  若我定异

  • 大乘唯识论·世亲

      天亲菩萨造 陈 真谛译    大乘唯识论序  唯识论者。乃是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然此论始末明三种空。何者为三。一者人无我空。二者因缘法体空。三者真归佛性空。我空者。我本自无。但凡夫之人

  • 维摩经义记卷第四·佚名

    中闻是故在后而明也。又解。正在此中明亦是次第□□□□□□能现女像。亦能行于非道。以通正道。佛者圆极之果。与□□□□道者能通。人至佛故目此品为佛道品。又解。行于非道为令宝凡终□佛□远则彰菩萨有兼物之德。

  • 景景医话·陆锦燧

    医论医话著作。陆锦燧撰于1913年。本书记述作者辨证论治的经验和心得为主,阐述温、凉、攻、补、因病而施、审病以定用药轻重等见解。 符合临证的一般规律。陆氏对西洋医学采取排斥态度。所附《医谈录旧》辑录笔记小说

  • 持句神咒经·佚名

    别名陀罗尼句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陀邻尼钵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