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继宗传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年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囚犯多患瘟疫而死,继宗为他们安排饮食,令三天一洗澡,因此他存活了很多人。他又善于辨解疑案。河间府抓到盗贼,派当地百姓张文、郭礼押送到京师,途中盗贼逃了。张文便对郭礼说“:我二人都要被处死。你母亲老了,又没有兄弟,你就把我当作盗贼,这样可保全你母子的性命。”郭礼感泣致谢,同意了。张文戴着枷锁被送到部里,继宗察知他不是盗贼,竟辨白清楚将他释放了。

成化初年,受王翱的推荐,他被升为嘉兴知府。他只以一个仆人随从,官署摆设非常简单。他个性刚直廉洁又孤傲,人们都不敢触犯他。他又时常集中父老来询问疾苦,并为他们排忧除难。又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入学的,就处罚他的父兄。对学官他待以宾主之礼。因此师儒竞相劝学,教育文化事业大兴。御史孔儒清军,乡里老人多被打死。继宗放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人至死的,到府里报告他的姓名。”孔儒大怒。继宗进去见他说:“治理国家应该有体。公只要剔除奸弊,劝勉和惩治官吏就行了。如果要挨户核实,则这是有关官员的事,并非台宪官员之体。”孔儒无法反驳,但心里却很恨继宗。他临走时,突然进入府衙,翻开继宗的箱子查看,却发现只是几件破衣而已。孔儒惭愧而去。路过的宦官,继宗送他们菱芡、历书。宦官索要金钱,继宗即发出文件取库金,说:“金都在这里,你给我收据。”宦官咋舌不敢接受。他入京朝见时,王直想见他,他不同意。宪宗问王直来朝见的官员中哪个最廉洁,王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人,只杨继宗一人而已。”

九年任满后,他被超升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与宦官张庆冲突。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常常在皇上面前诋毁继宗。皇上问“:是不是那位不私取一文钱的杨继宗?”张敏很害怕,送信给张庆说“:你要善待他,皇上已知道他了。”得知母亲去世,他立即出来,停在驿亭下,将衙门中的器物抄送给有关官员,然后只带一名仆人和几卷书回家。

守孝期满后,他以右佥都御史之衔巡抚顺天府,畿内权贵的庄田很多,凡有侵夺百姓产业的,继宗都夺回还给百姓。他又巡行考察关塞,使武备大整。有星变,他响应诏令上书提建议,历指宦官和文武大臣贪污残暴的情况,并请召回出去镇守的宦官。因此他更被权贵所恨。治中陈翼揭发他的过失,权贵们借机中伤,他被降为云南副使。

孝宗即位后,他升为湖广按察使。到任后,他命提一百斛水来洗衙门的大厅,然后他才理事。他说:“我这是要除秽。”不久,他又以佥都御史之衔巡抚云南。云南三司多是他原来的下属,大家相见都非常高兴。随后他出位对官员们作揖说“:将来有公事,诸君可要相互谅解。”遂后他弹劾罢免了八位不称职的人。不久他去世。

继宗力持风宪,而居心仁慈宽厚,对自己也以礼来要求。任知府时,他拜见上级官员一定穿绣服,朝觐时拜见吏部也是这样。有人说这样不可,他笑着说:“这是朝廷的法服,除此而不穿,那它有什么用?”任浙江按察使时,管仓库的官员十余人因仓库少粮被关进监狱,甚至被迫出卖子女来偿还。继宗想宽宥他们又没有理由。有一天,送月俸来,继宗命量一下,结果发现超过原数。他查了别的官员,也是这样,于是他领悟到了仓库官吏少粮的原因,将实情报告了朝廷。众人害怕了,向继宗请求,愿意捐出俸禄代为偿还。于是那十余人获释了。他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试卷,他穿上朝服再拜说道“:这两位当成为天下大魁,我为朝廷获得人才而庆贺。”到拆卷时,知道是王华、李..,后来果然两人都相继中了状元。人们都佩服他能鉴别人才。天启初年,赠给他谥号叫贞肃。

猜你喜欢
  无为第四·陆贾
  卷一百二十 宋紀二·司马光
  遗补·庞元英
  第七十九回 因欢成病忽报弥留 以弟继兄旁延统绪·蔡东藩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二·张岱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六·徐乾学
  卷之八百二十一·佚名
  一二五○ 贵州巡抚李庆棻奏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卷一·文秉
  褚彦回传·李延寿
  韩匡嗣传·脱脱
  卷三十三 职官五·龙文彬
  卷二十二·纪昀
  卷第十·佚名
  袁钟铨·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五·彭定求

        卷825_1 【山居】可止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果长纤枝曲,岩崩直道移。   重猿围浅井,斗鼠下疏篱。寒食微灯在,高风势彻陂。   卷825_2 【赠樊川长老(一作清尚诗)】可止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坐石

  • 卷三十四·彭定求

        卷34_1 【陇头水】杨师道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   天山传羽檄,汉地急征兵。阵开都护道,剑聚伏波营。   于兹觉无渡,方共濯

  • 第十六出 返旆·陆采

    【渔歌子】〔外上〕义声高。忠胆烈。仰天叱咤秋云烈。整龙骧。平鼠窃。指顾扫淸宫阙。下官李晟的是也。官拜神策行营节度使。因圣驾避乱奉天。朱泚僭位京国。下官誓率三军。志淸国难。内无粮饷。外绝救援。孤军处强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三十一·徐乾学

    宋纪三十一【起旃防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六月凡一年有竒】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徳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八年春正月壬午朔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奉表上玉皇大天帝圣号遂奉安刻玉天书于寳符阁塑御像冠服立侍帝升阁备登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纪昀

    列传五代 【四】○五代四史建瑭【匡翰】 王建及 元行钦安金全 袁建丰 西方邺符习【乌震】孔谦张延朗 李严李仁矩 毛璋朱宏昭 刘延朗 康思立康义诚 药彦稠史建瑭王建及元行钦安金全袁建丰西方邺符习孔谦张延朗

  • ●浦阳人物记跋·宋濂

    此书始立稾而廉侯景渊遽取刋布故其中抵牾者多今畧补定五十余处视旧行为稍胜然微瑕尚众以不涉于大义也寘之至正十三年九月望日濓记浦阳人物记跋

  • 跋·马光

    两粤梦游一编,吾六世祖涑庵公宦游两粤事迹,亲记手泽也。公自粤游归,隐迹尧峰,幽栖岩阿。傍筑纯阳阁,又近姑苏台旧址,往来于灵岩香泾穹窿山谷赤松子采芝处。又有渔蓑樵笠、云袖霞裳,皆深沈奇士,日以琴歌诗酒相与啸傲其间。公临

  • 《宋史》简介·脱脱

    《宋史》元·脱脱等 撰 《宋史》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

  • 顾宪成传·张廷玉

    顾宪成,字叔时,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1576)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八年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朝臣群起为他祈祷,顾宪成不干。同僚代他签名,他拿笔去掉。张居正死后,他改任吏部主事。请假回乡三年,补为验封主事

  • 孙翤传·张廷玉

    孙钅龙,字文中,父亲孙升,字志高,是都御史孙燧的小儿子。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升任过礼部侍郎。严嵩当权,孙升是他的门生,唯独没有依附他。遇上南京礼部尚书空缺,众人都不想去,唯独孙升请求前往。死后,赠封为太

  • 卷一百四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宁宗即位朱熹召至阙未几予祠校书郎项安世率馆职上书留之言御笔除熹宫祠不经宰执不由给舍径使快行直送熹家窃揣

  • 职官一一·徐松

    审官东院【宋会要】淳化三年置磨勘京朝官院,四年改。又太平兴国中置差遣院,至是并入。在宣德门外西北廊。掌考校京朝官之殿最,分拟内外之任而奏之。知院事二人,以朝官充。书令史七人,掌舍二人。 熙宁三年,分东西院。《玉海

  • 卷五 五之三·孔颖达

    ◎魏葛屦诂训传第九陆曰:案《魏世家》及《左氏传》云:“姬姓国也。”《诗谱》云:“周以封同姓,其地虞舜、夏禹所都之域,地在古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魏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正义曰:《地理志》云:“

  • 觉社丛书出版之宣言·太虚

    人间何世?非亚、美、欧洲诸强国,皆已卷入战祸,各出其全力以苦相抵抗之世乎?民国何日?非南北争斗,北与北争,南与南斗,愈争愈狭,愈斗愈烈,惟一派团体为旗帜,惟个人权利为标准之日乎?铁弹纷射,火焰横飞,赤血成海,白骨参天;加之以水旱之灾

  • 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雪峰慧空

      门人 慧弼 编师既受请。秀峰和尚引座竟。师乃登座。僧问。和尚未见草堂时如何 师云。江南有 僧问。见草堂后如何 师云。江北无(谢词不录) 师乃云。俊快底。点着便行。痴钝底。推挽不动。便行则人人欢喜。不

  • 石城山志·陈诒绂

    《石城山志》书成于1917年左右。石城山又名石头山,即今南京城西之清凉山。石城山自古与钟山齐名,“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石城山西接明城墙,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书以石城山为中心,分山北路、山南路、山东路三个部分,山北路至

  • 天仙道戒忌须知·闵一得

    迷不知止。泥丸氏曰:“不知止,則志無所立而趨向惑搖矣。”太虛翁曰:“學仙須得學天仙,天仙由為仙道之止。知止則不為地仙水仙等則法迷惑,而功用純矣。天仙之學,心學也。專一修心乃為知止。天仙之心,妙明圓覺,真常寂生,其大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