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

──三十四年六月在缙云山作──

宋、元、明、清儒家哲学,渊源周濂溪、邵康节、张横渠、二程而流变不绝。近人分为三派:一、唯心派,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为代表;二、心物二元派,程伊川、朱晦庵为代表;三、唯物派──亦曰反道学派,颜习斋、戴东原为代表,大概可为定论。三派中以陆王派摄取禅、道而近禅,程朱派亦摄禅、道而较近道,二派均排斥功利;颜戴派则远绝禅、道而近功利。颜戴派虽反陆王、反程朱,而仍由明末清初阳明后学黄梨洲,晦庵后学顾亭林、王船山导其先路。此三派今各有发扬,而欲建设新中国哲学者,侧重科学者主唯物派,侧重哲学者一份主心物二元派,一份唯心派,角逐而未有所定,以二元派较为得势。

吾意无论宇宙之真理,或中华之文化,得全原无二致,取偏乃有三歧。统三为一,依一见三,乃可成新中国亦即新世界之新哲学,而可以王阳明为枢而发之。阳明固为中国哲学唯心派而发达最完成者。然就其著重就事磨炼躬行实践处,例云:“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其所言、殆无异颜习斋所强调以呵斥危坐空想咕哔文字之宋明儒学者。加以阳明所躬行者,少则出游居庸三关,观山河形胜,逐胡儿骑射。壮则教苗獠范土筑木为室,为政首询里役贫富奸良,狱牍盈廷不即断,慎选里正三老,使委曲劝喻,民皆悔,至有涕泣而归者;抚剿南赣、汀、漳贼寇,行十家牌法,选骁勇自行编练,又行乡约之法,冠平民治;宸濠乱后,奏免租税以安民;老征思田八寨断藤峡,感卢苏、王受等来归,簿责而散其众,不戮一卒而活苍生数万,力疾破断藤峡,八寨皆平。凡此无不从躬治物用、顺养人情而致,不但非默坐空谈,执理废情,而且较颜元、戴楝被之空言者,更能深切著明而见之行事。唯其讲学教人,在先去主观自私之蔽,而明客观天然之理为本耳。故推广阳明无有不行而可以为学之说,而更验其一生之无时不体物理,缘人情之行事,足以发挥而充极唯物派之实学也。

阳明之别晦庵者,尝云:“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其弟子徐爱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磨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如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照,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阳明又曰:“天理本体自有分限”。要之、其所以与晦庵异者,在工夫上:一在以心照物上用功,一在磨心明照上用功。阳明重在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又以天理本体自有分限,并非谓事物皆心所变,或随心有无也。其致良知即是去主观上自私意欲之蔽,存客观上事物天然之理,故工夫上虽为唯心论,而实际上则为心物二元论,与晦庵同也。则阳明学说中,固含有心物二元论,故曰“离了事物为学,即是落空”。

由此可知以阳明学为总枢,而可分发为唯心、心物二元、唯物、三派之学也。惟阳明生平有二遗憾:一、历遭刘瑾、许泰、江彬、张忠、杨廷和、桂萼群小之障,曾不得一中资之君相辅宰,使能如王安石、张居正得君当国一二十年,则伊尹、周公之盛治不难重见明季,而国运亦或为之一变。但虽不得君,其于立德、立功、立言亦差可同于孔子而为弟子等均所不逮,立言虽不逮孔子,而立功则过之也。二、出征方捷,遽殂道途,使其退归乡里,能齐孔子之寿数,则必能裁其门弟子之狂狷者驯致中行,则立言亦可上跻孔子。不惟不致有末流之弊,且可能引三派学说均衡发展,使中华民族文化垂统继世而发扬光大也。天泉桥上告王汝中,钱德洪曰:“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一般人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之入道。若执一边,便各有未尽。并切嘱汝中,以后讲学不可失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之四句宗旨”。汝中是狂者流,德洪是狷者流,阳明之裁狂狷而致中行之意甚明。惜其后即出征思田,再无考正这二流学行机会,致狷者仅狷狷自守,无以正狂者;而狂者愈狂,卒猖披而流及明亡,为世丛诟。此阳明之不幸,亦中国学术文化史之不幸也!

今诚能以阳明为枢,而将宋、元、明、清之三派哲学均衡发展,复解除宋以来拘局儒名,于佛道阴盗阳拒之丑态,容认佛道均为因素。程朱得于道,而陆王尤得于佛,更扩颜戴派而领受欧西近代之科学、工业、民政、法治等学说文化,则大成新中国之新哲学,且可进而构造全世界人类所需要之哲学与文化矣。 三四、六、二七,在缙云山。(见海刊二十七卷一期)

  


猜你喜欢
  治禅病秘要法卷下·佚名
  卷第二十七·呆翁行悦
  佛说难提释经·佚名
  金光明最胜忏仪·知礼
  第六卷·僧祐
  禅宗杂毒海叙·性音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之上)(论本第五十三至五十四)·遁伦
  覆 体 参 书·太虚
  天童林野奇和尚行狀·通奇
  念佛镜末·善导
  四十六、竿头进步·慧开
  优波离品第八·佚名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卷下·佚名
  卷第二十五·志磐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七·彭定求

        卷607_1 【翰林作】刘邺   曾是江波垂钓人,自怜深厌九衢尘。浮生渐老年随水,   往事曾闻泪满巾。已觉远天秋色动,不堪闲夜雨声频。   多惭不是相如笔,虚直金銮接侍臣。   卷607_2 【待漏院吟】刘邺  

  • 第五出 友聚·周履靖

    〔末上〕一年明月打头圆。此夜风光实可怜。院院烧灯如白日。暖香红焰一时燃。自家非别。邹府中一个院子是也。今夕上元佳节。适値吴下梅春元远来。公子分付整设灯筵。邀彼聚乐。且喜早已完备。你看端的好灯市。〔内

  • 十四、南戏之渊源及时代·王国维

    元剧进步之二大端,既于第八章述之矣。然元剧大都限于四折,且每折限一宫调,又限一人唱,其律至严,不容逾越。故庄严雄肆,是其所长;而于曲折详尽,犹其所短也。至除此限制,而一剧无一定之折数,一折(南戏中谓之一出)无一定之宫调;且不独

  • 后序·赖良

    大雅集后序天台赖善卿客授云间课讲暇尝衰元之诗鸣者凡若干人篇帙凡若干首类为八卷名曰大雅集会稽鐡厓杨公首序且锓且传防兵变止今年善卿拟毕初志适有好义之士协成厥美诣予徴序后谓诗具一经诗亡春秋作噫诗奚亡特雅亡耳

  • 古诗镜卷三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歌谣第三 魏 行者歌 【王子年拾遗记曰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絶世咸煕中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

  • 日涉园集巻六·李彭

    宋 李彭 撰七言古诗晨起晨起按行芋区园竪畦丁争殿最蹲鸱垅底未轮囷蒲鸽藤间悬钩带锦里先生态度同青门故侯风味在肥家敢望李衡奴击彊安用任棠薤累人仅解口腹嘲贳酒可免寻常债含毫初不为矜竒遣兴聊须风雨快韩熙载宴

  • 第四十二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蔡东藩

      却说叛酋满四,正在穷蹙,见杨虎狸被擒复归,亟问他脱逃情由。虎狸随口胡诌,并说官军辎重,尽在东山停顿,不妨乘夜掩取,说得满四转忧为喜,即于夜间率众出城。行至东山附近,伏兵四起,竞前相扑。满四仓皇突阵,坠马就擒,余众多半受

  • 卷二十·佚名

    六月初三日(己亥),常青奏言:贼匪来去无常,自四月二十五、二十九等日,经官兵杀散之后,又于五月初三日纠众来攻城外各营盘。经臣派拨将弁带兵截杀,枪炮打死贼三百余人,夺获枪刀器械二十余件。弁兵伤亡者,查明赏恤。初十日差探,距府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湘耆旧传·李定夷

    湘中老辈雕零略尽,文儒则湘潭王先生,武将则邵阳魏午庄,最为耆宿湘绮游京师。魏公已闭门不出矣,王葵园阁学先谦,于国变以来,避居平江乡中,汤督到后,曾一入城省视葵园故宅。仍携书迁居东乡山中,着述不辍,此老年逾七十,精力不衰,生平

  • 中兴小纪卷二十三·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七年冬十月中丞周秘殿中侍御史石公揆右正言李谊论张浚不已丙申夜御批浚谪散官安置岭表赵鼎杂记曰是月初鼎奏欲降一诏以安淮西军民上曰当以罪已之意播告天下俟行遣张浚了降诏鼎曰浚已落职上曰浚误朕极

  • 二十四、小考的预备·包天笑

      考试为士子进身之阶,既然读书,就要考试,像我祖父那样,既读书而又不考试,只可算得高人畸士而已。我在十三岁的冬天,文章已完篇了。所谓文章,便是考试用的一种制艺,后来人笼统称之为八股文的。所谓完篇,就是完全写成一篇文字

  • 周法尚传·魏徵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 祖父周灵起,梁国直阁将军、义陽太守、庐桂二州刺史。 父亲周炅,定州刺史、平北将军。 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好读兵书。 十八岁,任陈国始兴王的中兵参军,不久授为伏波将军。 其父死后,他监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二·佚名

    英国档选录道光三十年六月十四日两江总督陆建瀛等片(欲攘外必先安内)七月二十五日闽浙总督刘韵珂等片(查办英人租赁神光寺及禁阻英船购买台煤情形)上谕(命刘韵珂等妥办英人租赁神光寺案件)二十六日两广总督徐广缙等片(英国女

  • 柴春霖·周诒春

    柴春霖 年三十岁。生于甘肃兰州。兄畅霖。业商。未婚。初学于天津北洋客籍学堂。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政治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任九江南浔铁路文案。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

  • 卷一百七十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四十七学礼宋史选举志宋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合格及名者列名放榜

  • 卷首下·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首下述经之防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臣按此孝经纬文也褒贬诸侯之志在于春秋崇人伦之行在于孝经大哉言乎全经之意在于孝治明王圣王称曰昔者天王天子以正诸侯真相为表里纬书固不足据而斯言也

  •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魏岘

    水利志。南宋魏岘撰。二卷。《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是南宋关于东南沿海御咸蓄淡水利工程的代表作。记载浙江鄞县唐大和七年(833)郧县(在今宁波市东南)令王元修建大溪(樟溪)上的它山堰工程及其灌溉、供水效益以及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