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
──十九年十月在四川省佛教会讲──
现代潮流所趋,政治与教化皆各发生意外变动,据鄙见所及,似有研讨之必要。但佛法之流行于世间,以众生世界为依止,故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今中国之政教,既有时代之变迁,而佛教亦应随之而一变其往时之习惯,始能适应社会而生存发达。兹分二节言之:
一、教化环境之变迁 中国自唐宋以来之教化情形,大概可分为读书之士人阶级、与不读书之农工商阶级,而佛老二教,则由寺观僧道代表之。僧道称为方外,殆视同化外之人,士人读孔孟之书以佐君泽民为唯一之目标,而处于司掌政治与教化之地位;唯少数功成身退,或思想极高之士夫,始对于佛法留心及之。由此佛教亦唯圆顿教理与禅宗为投机,而负责宏法之僧伽,遂亦唯以提倡且参究此超佛越祖之向上一著为研究。然不读书之农工商与妇稚,则信仰三教混合之通俗神教,而信仰佛教亦与信仰神教毫无异致。此方面佛教之表现于世者,为延生、度亡、消灾、植福之种种经忏香火法门。在当时之士夫,亦认此种法门足以范围民心,为政治上之一种辅助,故其保护亦极周至。而唐宋以来之佛法,为适合以上二种之教化环境,乃以禅宗及应赴为流行之佛化。然在最近二三十年以内之情形,则大不然,海禁既开,交通遍达,社会人心因受外来之政治、宗教、科学、哲学、及其他一切思想风俗之影响,对于以前之教化已失其信仰之作用!此不特对于佛教如此,而以古圣先贤为模范之儒教,尤极其衰落!盖今以全国民众应具之相当知识技能为教育,农、工、商业、军事,皆各分别施与专门之教育,以期全国人民与世界各民族并驾齐驱,与前来所讲之二种教化迥然不同。前之二种,一则太高,言必圣贤,为一般普通国民所难奉行;一则太低,为现代一般稍具国民常识者所难信受。故以前二种教化不能施之现代,今欲适合现代潮流以应人群思想之所要求者,应提倡包括五乘之大乘渐教──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从大乘渐教上去讲明性相之境,从此境上生起大乘信心,此心即无我大悲之菩提心,据此心而修学一切法门,则皆为菩萨行矣。在出家方面以戒律为先,作为身心上之训练,至戒行有其基础,然后精研教理,修习禅关,以养成住持佛法之僧宝资格,将此大乘渐教普及民众,首应使社会上一般人士从此取得一个做人方针,以十善行转相化导,以增进人类之道德而造成安乐之世界。诚能如此无间进修与尽量宣传,在大乘位上即为十信等菩萨之位。果能依此建立僧宝,提高民德,则佛法日见昌明,社会日益安静矣。此因教化之环境改变,故宏教方针亦应取其所宜而适合者。 二、政治环境之变迁 在前中国掌管或参政治者,约分三类:一、为帝王,二、为官吏,三、为绅士。其余占国民百分九十五之农工商妇女等,皆不能与闻公事,且认国家社会与个人毫无关系,但求一身一家之安全而已。对此种人民之教化,则为三教混同之教化。存在其中之佛教,亦只以住在寺院具有外表僧相之出家人为其代表。
故在寺院之出家人,亦唯以住持或职事等专办一寺一院事务,其清众等皆各顾一身而不与闻寺院公务,但求个人之安闲舒适为目的。此适与以前国家政治下之平民只顾身家之观念,如出一辙,从不知发心为一县一省乃至一国之教化有所企图,致为最近主张民治制度、社会生活之一般人士所攻讦。殊不知此种只顾身家之情况,并非一般僧众有意如此,乃由以前政治环境之所造成。但现在之政治环境已变,僧众对此当大大觉悟,应即改变其旧来之处世方法以图生存发达。以现在国民对于国事皆应有参与政治之行动,实施此种权利,首应有各种团体之组织,其组织方法,或因地方区别而组织者,或以职业差殊而组织者。国民对于国家政治既有如上之变迁,我寺院僧众亦应急起直追,组成教团以施教化,方足以代表佛教,住持佛法。以前之在家徒众毫无表见者,至今亦应为佛教团体之组织。出家者为佛教住持僧,在家者为佛教正信会,将此两部联合起来,由县而省,由省而全国,即可构成一整个的佛教团体。团体坚固,虽足御侮自存,尚不足以言振兴发达,故更须为内部的切实整理。出家众之幼年者,别为学僧,设律仪院、教理院以教养之;中年而有宏法布教之本能者,别为职僧,设布教所等,以大乘佛化之精神宏布于民国,并办理社会慈善等事业;其年高德长者,别为德僧,俾可安闲自修以为后学佛徒之模范;使寺院皆成为住僧之修学场所与当地之教化机关。更有在家之正信会辅扬法化,则佛法便可深入人心,激发一般有国民常识者之大乘正信,佛教始能安固昌盛。非然者,社会人士必继续不断的摧残破坏,且民众皆各组有团体,以之侵凌压迫专顾一身一家之寺院僧徒。佛教前途危险,何堪设想!佛法是应普及而非专利的,是应实行而非空谈的,愿诸同志勉之!( 克全记 )( 见西来讲演集)
( 附注 )西来讲演集原题“在四川省佛教会”:演说集作“佛教会为今时之必要和责任”,今改题。
猜你喜欢 明报应论原文·慧远 华严经传记卷第二·法藏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卷·湛然 不可约教而遗机·印光 卷二·佚名 覆仰西居士书·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八·澄观 卷第三十五·佚名 第十六章 受纳支提耶山精舍·佚名 卷第二十四·志磐 卷之二十五·别庵性统 卷第三十二·佚名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太虚 名僧传目录·宝唱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